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10 個回答
仝亓翠
2019-02-07

教育到底是什麼呢?這不僅是國家領導思考的,好的頂層設計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不僅是教育前線老師該思考的,好的教育從業者是國之重器和靈魂重塑師;作為父母更該思考,生活即課堂,父母是潛移默化般最直接的第一責任人。

教育是動態的,不僅在學校裡,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以及這些教育隨著社會時代變遷而不斷補充和改新的那部分,是沒有終極結論的,每個人獲得的教育只是積澱下來的結論性基礎教育和所處社會氛圍的時代性階段性教育結論,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終生學習的覺悟和態度。

家庭教育是基礎包括家風家教和純樸的真善美,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身教言傳以及其自身的接納包容和學習態度和能力,父母要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並真真實實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去。

學校教育是價值體系的教育,應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職業教育和公民教育,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和學校領導的理念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裡,尤其是有人格魅力的領路人會有很大的加速推進作用。

社會教育藏在每個人生活裡的各種經歷,遇到的各種事各種人以及接受的所處社會氛圍的補充改新教育裡,某種程度上是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檢驗。

自我教育是經歷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後所具有的育己育人的理念思維以及具體落實的行為,這些不是學歷和證書能證明的,需要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思……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綜合複習的,又是具體的可落實的但結果卻是未知的,自主主張自主思考自主努力去達成。

urna风之度0
2019-09-08

教育=教+育。前者指“傳授”,後者指“使自然全面健康成長與解決問題”。

教育的本質,個人以為:順應自然稟賦,激發多維潛能,通過自律他律、自勵他勵,傳承文明認識自我、創新未來,達到生命個體對自然、社會、自我、未知的自由。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

中國的教育,崇文抑武,重道輕技,重腦輕手,重虛輕實,重記輕踐,重how輕why,重同輕異,重舊輕新,重文采輕邏輯,重讚美輕批判,重知識輕精神(如有科學知識,無科學精神;有人文知識,少人文精神;有藝術知識,無審美素養),重秩序輕平等,重順從輕獨立。有教無育。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在左上
2019-02-02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質的規定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有目的、有意識、自覺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教育具有永恆性。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有教育。

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者同一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會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影響。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上),目前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從以前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變為了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全方位的培養人的發展潛能。

父母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方式影響很大。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象,要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學生不只是在學校才可以受到教育,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努力的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的觀點、引導。及時的遏制不良嗜好。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才能更好的推動孩子的成長。

觀點表達完畢

在左上:謝謝閱覽我的觀點。對此,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哦。哈哈,別打我。

行信勇乐恩
2019-03-28

什麼是教育:

教育不過是研究不同類型的科目,以獲取知識和理解,並試圖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它。教育不僅是書本知識,也是實際學習的東西。教育並不意味著每天只去學校和大學參加考試,而是為了收集與我們生活相關的知識。即使是機器人也可以讀寫,但人類明智地使用這些知識。它創造了一個人類,而不僅僅是他所擁有的東西。教育不僅是為了利用自己,也可以用來改善其他人的生活。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關於教育的其他定義:

教育是瞭解生活的事實。在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我們都以不同的形式學習。教育不是要堅持,而是要了解如何創造我們周圍的世界,如何為子孫後代維持世界以及如何發展生存關係。教育的作用是發展新事物,而不是依靠舊的創新。一個人應該能夠識別他所知道的以及他不知道的東西。教育是贏得世界的唯一途徑。它要深入思考一些事物,直到它的根源並理解它背後的意圖。

偉大的人將教育定義為:

教育是思考,應用於世界並瞭解生命價值的能力。它不僅限於自我教育,而且還將其傳播給我們周圍的每個人。在我們學到的東西中,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沒有盡頭。它不是關於學習生活,而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找到隱藏在每個人身上的偉大人物是關鍵。它將幫助我們瞭解我們對世界造成的傷害,並指導我們保護世界免受人類造成的一切危險。這是可以從年齡變為年齡的財富。

钢笔刀
2019-04-04

教育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

它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智。

就是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在現代,基本上解決了。

這個“為什麼”,其實沒有終點,現代社會,只要人們願意學習下去,就有老師、學校、書籍、電腦、互聯網等等方式幫助人們學習到。

第二個階段:成聖。

懂得了“為什麼”之後,還能自己繼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第二階要做的事情。

最終,成聖。

其實,在現代,每個大學生,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很多領域,已經超越了古代的聖人,

但,要真成聖,還需要繼續走下去。

第三個階段:存活。

人,需要活下去。

國家,需要活下去。

社會,需要活下去。

世界,需要活下去。

地球,需要活下去。

沒有教育,都很難活下去!

沒有教育,道德淪喪、秩序傾覆、慾望叢生生、爭鬥不斷、核彈肆虐......人、國家、社會、 世界、地球,統統活不下去!

严师说字
2019-02-10

要想理解教育的本質,就得理解“教育”二字的本義!

教(校) 要想正確理解“教”的本意,我們先來分析“教”的結構和形狀。左邊是“孝”,是老和子的結合,產生的字,上面是老的一部分,就是老的省形;下面是兒子的子。從字的結構來看,是老子在上,兒子在下,以“兒子扶持老人”為背景畫,造的這個“孝”字。當造完這個字後,孝的意義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孝順父母,尊敬老師,不光表現在行動上,動作上,還要發自內心的,聽家長的話,按老師家長指導行事,就像武術老師在臺上表演動作,學生在臺下模仿、效仿,上行下效。首要是仿效父母老師的德行,所以,借“效”之音來完善這個背景畫的意義。這就是這個字音的來歷。也就是為什麼讀“效”的原因。“百事孝為先”。儒家的倫理道德把孝放到首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一位教育管理者或教師首要的工作是怎樣教會學生孝順長輩。也是最起碼的工作。教的起點是盡孝,教的終極目標是知恩圖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再看“教”右邊的“攵”( 攴pu),在放羊的“放”和牧羊的“牧”中都有這個部首。它是由“攴----攵”這個演變過程。(展示這個教(繁體)---教(繁體)---教;攴(去點)---攴---攵)第一個是又上是“丨”(棍gun),手持棍子。在過去舊的教育理念中,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還有的家長教育子女,還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教育理念。後來演變為攴,“攴”(樸pu)持敲樸(教具—教鞭:短為敲,長為樸)。教鞭要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能往死裡打,傷害學生。最後,變形為攵,“丿”表示輕輕敲打;“一”表示水平,這裡指示要有體罰的標準;“乂”表示治理適宜,這裡表示體罰學生要合理。作為施教者要講明道理,做出榜樣,讓學生有師法的標準。所以“教”也是與時俱進的,是發展的。不能停留在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的教學理念上,靠體罰學生,是達不到教的目的。

由孝和夊組成“教”這個字,即不讀孝也不讀夊,而讀jiao。說明僅從這兩個字還不能詮釋教的含義。從結構上看,不論聽從教命,還是上行下效,都是為了使學生或子女走正道,人心向善。可是,人易產生不良思想行為,校正學生和子女的不良行為,長其善救其失,也是教育的目的。為了完善教的字義,借了“校”的聲音。教的初級功能就是“校”,校正人的不良行為,否則不校發展下去就會違法犯罪。但“校”不可濫用,只有學生思想行為出軌的時候才及時校正;正常的思想行為用不著去“校”,校之過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父母校之過甚也容易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校要有尺度。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就是對“教”的音形義的通解。

育(喻)是由“亠(頭)”、私的省形“厶”和月會意而成的字。“亠”表示頭,順產頭先出;私“厶”表示隱私部位,指示母親的子宮;月表示肉,這裡指初生的胎兒,似肉蛋;育的字形會意為胎兒從母親的子宮分娩的過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出來就要對其負責,怎麼負責?借“喻”聲表示孩子出生後,要用生動形象的比喻給孩子講清事物的表象和道理。

教和育是培養孩子的兩種方法:教是“武”;育是“文”。缺一不可。現在教育管理者有幾位明白“教育”二字的本義?可悲!

苏醒459
2019-02-07

教育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教育:即宏觀教育,也叫大教育觀,涵蓋了一切能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理解成生活即教育。大教育觀也是終身教育觀。

狹義教育:也叫學校教育,是有專門機構的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一個過程,教育的本質就是有目的的培養.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的特點有三個方面:1.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2.是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3.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動過程及影響三者之間的關係。

廣義教育大的分類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起決定作用;學校教育是重點,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是強化,起固型作用。

教育影響人的心理成長和人生髮展,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樹人,教育更是立國之根本,教師的職業性質是教書育人,教師承載著培養人的重任,因此,我們的社會需要尊師重教。

童林教育
2019-02-09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

一個是社會的角度, 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

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養子使作善也。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教育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範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係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衝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七個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教育節奏

0-3歲:培養內在秩序,培養目標以“專注”為本;

3-9歲:植入情理原則,培養目標以“興趣”為本;

9-12歲:植入邏輯思維,培養目標以“準確”為本;

12-18歲:擴充放大形式,培養目標以“領悟”為本;

18-21歲:注入創新動力,培養目標以“踐行”為本;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餘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是分享君
2019-12-25

這個問題我打算以自己的經歷來說一說,和大家分享:

第一堂課,被老師問: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相信,我和大多數中國小學生的第一節課大同小異

領書安排位置落座互相介紹

老師問詢我們長大後的夢想:

“你長大了以後想幹什麼啊?想成為哪種人啊?”
“老師,我想當科學家!,研究宇宙飛船”
“老師,我想成為一名醫生,那樣就可以救死扶傷了!”
“老師,我想成為一名警察叔叔,抓壞人,保護人民群眾!”
“老師,我想成為一名媽媽!”(很多小女孩非常簡單和質樸的願望,可能還被嘲笑過)

那你還記得小學第一課,還記得我們那些夢想嗎?

雖然天真,但是堅定,在那一刻,我們彷彿堅信自己可以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22或者23歲,大學畢業了,我們面臨新的一課:找什麼工作?

“快畢業了,學得不夠好,專業不吃香,不知道幹什麼好, 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迷茫啊!”

最終,一撥人去工作了;

一撥人選擇繼續深造了。


25或26歲,研究生畢業了,我們面臨舊的一課:找什麼工作?

“還沒找到人生目標,真的是虛度光陰,但是做什麼好呢?我能做什麼呢?”

最終,一大撥人去工作了;

一小撥人選擇繼續深造了。


而立之年,博士畢業了,我們面臨舊的一課:找什麼工作?

“而立之年,已經開始思考人這輩子到底是為了個啥啊?”


是的,這是我們當代很多人的問題:
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到底要成為誰!
匆匆忙忙、慌慌張張、渾渾噩噩,我們在做什麼?


小時候,我們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積極參加小升初、初升高、高中考大學的考試,根據父母的安排,緊張地學習各種業餘技能,課餘時間被嚴重壓榨。

在初中的時候,你若問那些學生為什麼起早貪黑讀書,他們鮮有人回答你具體的答案,諸如實現理想而奮鬥,諸如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努力,他們會告訴你:

“別的孩子都在學。”

“爸媽要求的。”


很多孩子真的很難明白讀書、努力讀書是為了誰,像工業線的產品一樣被生產了出來,到底投放到哪裡,他們是不知道的。

如果家長、學校可以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人生方向,幫他們樹立一定的人生目標,那麼孩子的成長路上會踏平很多荊棘,也不會缺乏持續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但是這一點,對於很多小縣城和偏遠地區的學校來說,太難辦到了,有些難為情,我是瞭解的,因為我也是小縣城出來的。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讀書,讀著讀著,找不到讀書的意義,沒有了老師的要求,沒有了家長的鞭策,那就只有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內心的驅動了。

內心的驅動,“頭懸樑 錐刺股”哪裡來?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們是有清晰的人生目標以及一定偉岸的理想的,在遠方光亮的指引下,才讓他們有了走出黑夜的巨大動力源。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培養更多的有類似思想的學生,那麼我們的人才也許會更多,迷茫的人可能會更少。

當然,我也知道,現在的經濟狀況和師資力量、人口素質無法讓所有學生都成為擁有堅定目標和具體的人生價值的人,只能說培養一批算一批了吧。


古有師者雲:“因材施教。”

學生,也應該自主選擇,自我明白自身存在的弱點和優點。

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們的年紀主任開年級大會,鼓動一大批不適合繼續上高中的學生去讀我們當地最好的職業高中,他說:

“我們的同學啊,有的同學記憶力好,邏輯思維好,擅長考試,以後可以考個好大學,出來找份好工作;還有一些同學啊,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踏實肯幹,能吃苦,可以去職業高中深造嘛,在職業高中,還可以繼續讀書,也可以通過職業高中考上大學。十年後,像你們這種手上有技術的產業工人,正是我們國家大量需要的人才,同學們覺得自己可以的,也不太適合應試教育的,完全可以選擇去讀職業高中。還有些同學嘛,你們可能是做生意的材料........”

很遺憾,最後去職業高中的,主要是社會人同學,即便有很多同學不適合走高考這條路,但是主動選擇去職業高中的少之又少,哪怕高考到了一個專科、或者是三本,更或者是高中輟學。

老家的那座職業高中算是全國名校,專注工業化,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裡面培養了大量的高級技師,現在很多在裡面認真學習的人,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社會做著巨大的貢獻。


學生們很難看到自己的短板的,也很難為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道路。

看見其他人上大學了,不管是面子上還是意識上,都不願意主動承認自己輸給了同齡人。

在觀念裡,去職業高中就是“人生廢掉”的代表。

如果可以提高職業高中的名聲,如果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就業環境變化,定向培養學生學習相關技能,想必還是有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更支持入讀職業高中的。

大學很好,好大學更好,但真的不適合每個人。

人這一輩子,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的優勢,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優勢在時代浪潮中獲得自身的收益,是一件很難的事兒,這種能力,教育是沒有給我們的

如果,我們都有了清晰的目標,有了堅定的信念,很多人,將會更快樂吧。

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教育想成為的人,
疏忽了對人的本質的考慮。
“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你要做什麼?”

“還記得年少時的那個夢嗎?你的答案是科學家還是醫生呢?夢想實現了嗎?”

願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環境,找到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以及生活方式,努實現今生的人生價值。

一点清风O学生漂亮字
2019-04-01

事是人做的,人是成長起來的。

教育是為成長服務的。

但教育強大了,奴役成長了。

一、先拿書法與教育作一個比類:

1、書寫是自然而然的事。

想寫得更好、見賢思齊是人之常情。

於是書法探索書寫規律、路徑,引導書寫。

進而書法規定如何書寫。

再進書法否定自然而然的書寫。

人將不再會書寫!

2、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

想得更好、見賢思齊是人之常情。

於是教育探索成長規律、路徑,引導成長。

進而教育規定如何成長。

再進教育否定自然而然的成長。

人將不再會成長!

如此,豈不是作繭自縛嗎?!

二、再看一下教材問題:

1、教材不能順從學生成長,不能指向當前與未來需要,才是問題所在。

2、教材應當按照成長規律構建,而不是按學科結構來普及與整合。

3、教育面對的是漸變、突變的過程,不是構件的組合。

4、科學不是教育,學科不是教材,專家不是老師。

教育服務成長,才是真情真理!

三、再看需求與供給:

1、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人需要成長為各種各樣。而教育做的卻是把各種各樣的人變成一樣。

2、社會需要發展,需要創新、改革。而教育做的是標準化,可度量的標準化。

3、人需要綻放生命、貢獻社會、創造歷史。而教育做的是學科分解整合,是死的構造,而不是鮮活的生命過程。

沒有生命,哪有希望?

教育不該是這個樣子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