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現在,人也叫網紅,店也叫網紅,如果把這個概念放到以前,那麼進賢路當之無愧就是一條“網紅路”,它的“網紅店”可不止一家兩家。

這條短短几百米的小路,卻特別讓人留戀。這裡就像是濃縮的上海,有市井的弄堂、破舊的街面房子,也有潮人匯聚的服飾店、洋餐廳,更為重要的是,在這裡,你的味蕾能找回老上海的味道。

短小精悍的歷史

進賢路,1926年才修築,地處當年的法租界。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過去的路名叫“普恩濟世路”,Route John Prentice。讀過法語的都曉得,用route這個單詞,說明這條馬路過去也不大。

那麼,John Prentice這個人又是誰呢?

他是個英國人。奇怪麼?為什麼法租界要用英國人的名字來命名?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J.Prentice,蘇格蘭人,很早就來了上海,大概在1870年的時候,他是當時旅滬的著名造船專家,一直是上海工部局的成員,並且於1901-02年,短暫出任過工部局主席。

J.Prentice在旅滬法國人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和很廣的人脈。1925年4月,他死於那場肺炎流行,並被葬於靜安寺這裡的外國人墓地,就是現在靜安公園的所在地。上海法國人俱樂部內部,還曾為他設立過紀念堂。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去西泉浴室汏浴

說起“混堂”,上海人對於浴德池、卡德池、大觀園、逍遙池這些知名老混堂,都不會陌生。而在進賢路所在的小浜灣地區,過去也有一個上海灘很有名的混堂,這就是西泉浴室。

這裡是上海為數不多,設有一清、一濁,兩個大池的浴室。同其他澡堂一樣,堂口有擦背、捶背、扦腳、敲腳、推拿、剃頭、擦皮鞋等服務,還有人托盤小賣出售生梨、青蘿蔔、青橄欖、蓮心湯等清熱去火爽口小食。

當年,西泉浴室內還有一副木雕對聯,上聯為:“進門皆是清潔客”;下聯為:“出門並無齷齪人”——算不上什麼驚世絕句,但對仗中亦將人生況味點出幾許!即便是房屋條件頗好的斜橋地區居民,依然會選擇附近的西泉浴室,經常去那邊洗澡。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當年,普恩濟世路在法租界的地位不容小視,法租界境北的第一口深井(自流井),就在於普恩濟世路地籍5549號地塊。

民國32年(1943年),汪偽政權接收上海租界時,用江西地名“進賢”二字,取代了“普恩濟世”的名字,進賢路由此得名。

“文藝範”

看到標題,儂肯定以為我要先說進賢路的飯店,儂猜錯了!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自從設計師小店陸續從長樂路搬過來之後,去進賢路的意義,終於可以不再止於茂名路路口,那幾家裝修簡陋且座位總是欠奉的老牌飯店了。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在這條藏身鬧市區,走來走去都讓人有戛然而止之感的次馬路上,現在有了不少時髦鋪子、咖啡店和設計師工作室。它們分佈在進賢路的兩頭,與中段那些看起來年代久遠,有點兒破敗的舊式弄堂房子和菸紙店和諧共處,透出幾分不驕不餒之氣。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遠聲書局

進賢路的“文藝範”,是有歷史的。

這裡的89弄4號,過去是“遠聲書局”的所在地。書局創辦於1934年,店主張玉賁。

抗戰爆發後,一批青年學生在地下黨的支持下,為打破了“孤島”文藝界的沉寂,辦了一個文藝刊物——《文藝》。

左翼作家聯盟的領導人之一、戴平萬,就是這個刊物的撰稿人之一,當年很多文藝座談會,也會選在普恩濟世路(進賢路)舉行。

除了時髦和新潮,進賢路上海還有幾家“古董店”,賣的都是老上海的舊傢俬,這幾家店的老闆姓周,頗有一點“local之王”的風範。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老周從2005年開始做起舊傢俱生意,從最初的6平米小店,到今日大小不等的3家店,很有一番白手起家的意思。

進賢路地段好,並且離我家這麼近,舊時還是杜月笙的地盤,我就喜歡這種歷史感。反正老的東西越來越有市場,年輕人就是喜歡這種腔調。

“復古”的天鵝閣

進賢路上,倒是有一個老克勒開的店,這就是“天鵝申閣”。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作為海派西餐的代表,“天鵝閣”早已成為了上海人的記憶,據說,老闆取“天鵝申閣”的名字,也是因為紀念自己童年的記憶。老闆說,他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穿戴整齊,跟著長輩們去“天鵝閣”吃西餐,那過節般的興奮感,至今難忘。

後來回國後發現,當年的“天鵝閣”被拆掉了。除了無盡的遺憾,自小喜歡下廚房做料理的他,萌發了一個念頭,開一家西餐廳,把兒時品嚐的老菜餚重新拾起來。

他的確做到了。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紅白格子桌布,和當年天鵝閣的材質、顏色一摸一樣,還原了一個老上海的西餐廳。羅宋湯、炸豬排和土豆色拉,是很多老上海食客每次必點的“三件套”,尤其是土豆色拉,那真是小辰光的味道!

據老闆說,這裡的一些老菜式,也是他和老克勒們“嘎三胡”時回想起來的。這位老闆,就是周永樂,他的奶奶是曾被稱為“豪門千金”的聶家四小姐、聶其璧,而她也是曾國藩最小的外孫女。

有幸見過老闆幾次,一口標準的上海話,舉手投足間的老克勒味道和多年海外生活的經理,以及他整個家族流傳下來的上海文化一起,統統反映在了他的餐廳和菜品之中。

生活的味道

如果說“天鵝申閣”帶給上海人的是記憶中的味道的話,那麼,進賢路更為出名的,是那些“生活的味道”——這就是進賢路上,最大牌的幾家本幫小餐廳,“春”、“蘭心”、“茂隆”、還有陝西南路口的“海金滋”。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雖然茂隆、蘭心和春這三家上雜誌的上雜誌上電視的上電視,更有甚者還被國外媒體奉為海派的傳統料理的圭臬,但它們十多年來,依然低調故我。

一不裝修二不擴充,只把自己隱在那排新裡房子的底層,維持著80年代小理髮店般的狹小門面,等待著慕名者的搜尋和偶遇者的驚喜。

三家餐廳,筆者最想說說“春”——實在是因為老闆娘,給我印象太深刻了。

“阿慶嫂”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說“春餐廳”當年是舉滬聞名,這一點不誇張——無論其所謂的“家常菜式”,還是老闆娘那“阿慶嫂般的態度”(我姆媽最喜歡在背後這麼叫她)。

我姆媽還總結過春的幾個特點:“價格不菲、菜式家常、態度“老奎”、環境擁擠,但是,怪了,就是有一幫子人,來了又來,吃死愛死”——這其中,肯定有伊額兒子,我。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搬到威海路上班之後,就沒少去過“春”,最初是借姆媽的由頭,後來也麼少帶各種朋友去,不管帶哪種“春色”去,招牌醬鴨、雪菜豆瓣酥,還有油爆蝦,定是必點的——實在太歡喜,就是因為本幫醬鴨,吃出了我爹爹當年的手藝!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曾有個老上海這麼點評“春”的食客,筆者是覺得,雖然搓克,但是恰到好處——“被老闆娘冷麵狠搓幾句,還西格格痴笑,象在澡堂被按摩女撳到要緊處,痛而快樂”。

真的,我算是發覺了,自己有多歡喜市井氣的上海,就有多喜歡這樣的“老闆娘”。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儘管現在很少去那邊了,但是,偶爾去一次之後,依然會寫下這樣的文字:

是春天了,這段小馬路上都有了荷爾蒙的味道:老闆娘手裡一支香菸,窗臺邊老食客的背上輕輕一拍,一句“戳氣”,真是風情萬種,即便外人視作打情罵俏,也不會有豔俗的“老鴇氣”,或許,這也是上海女人的“嗲”,淑女帶點風塵味,不多不少,就一點點。

新東西不斷生長

雖然喝過洋墨水,但筆者並不時髦,也不喜歡潮,就是喜歡進賢路,這般上海的味道。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在這裡,快走5分鐘足夠一個來回;窄窄的馬路,索性做了單行道;人行道也是窄窄的,梧桐樹一不小心便把影子都潑到馬路上;聽上去,這條馬路都是文藝調調的事情......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在比肩的潮店、設計師品牌店之間的,是有些破舊的弄堂口,那些搖著蒲扇、拉家常的阿婆們,還有躲在陰頭裡,慵懶的家貓......我喜歡的一本雜誌曾經寫下,關於進賢路的文字:

如果把她們當作另類時尚的代表,也未嘗不可——正是這樣的進賢路才有趣,它與時俱進,但還矜持地擺著旁觀者的pose,街道並不那麼幹淨,房子也不是那麼漂亮,新的東西卻不斷在生長。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彙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覺得好看

請點這裡

進賢路,重溫生活的味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