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怎樣用好書法創作中的墨?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7 個回答
楼兰相守
2017-10-25

誠謝頭條官方邀請。單叢定義上講,書法的墨法並不難理解。意指書法用墨的方法。墨法有別與書體章法,並沒有固定嚴格的規則。可以因人而異,自由發揮。

書法講究濃淡、乾溼、蒼潤,至於說如何用墨,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是很難用文字語言所能表達清楚的,需靠書家自己反覆去實踐、探索,才能有所體會,有時還要根據作品需要隨機應變,方可得其妙。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墨的燥與潤,濃與枯的變化與行筆的速度有著直接關係,行筆速度相對慢時,筆在紙上有瞬間的停滯,墨流多,故點畫能濃,反之則枯。書寫的速度快,墨則宜稍淡,速度慢,墨則宜稍濃。如果墨已調好,書寫過程中運筆速度又變化不定,那麼可以通過控制筆毫的含量來掌握墨跡。快書時多蘸墨,慢書時少蘸墨。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紙墨相發”,用墨的關鍵技巧是施墨,由於水墨落到紙上有滲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時,必須要把握準分寸,否則失控就會敗墨,失去墨韻,其規律是:“飽筆滲化快,渴筆滲化慢。”為使墨的控制準確而合度,如何把握筆速就是關鍵環節了。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其要領是:“飽筆須快,渴筆宜慢。”墨色的變化須任自然,切忌寫一字蘸一次墨,頻頻停筆蘸墨必然擾亂連續書寫的節奏,不能產生墨韻變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關係。通過對比表現出墨色的自然變化。

注:附圖為當代行草名家李海劍先生作品。

种月斋张文军
2017-10-23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談墨法離不開水。既是水墨,當以墨為體,以水為用。“墨分五彩”,講的是墨有焦、濃、重、淡、輕,又有枯、幹、渴、潤、溼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輕重的區分。墨法中有潑墨法、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衝墨法等。墨法這一節中主要介紹常用的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衝墨法。

常用墨法

破墨法:破墨法中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兩種形式。破墨法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後相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它必須趨溼進行,達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純為自然流動而無雕琢之氣,有種豐富、華滋、自然的美感。

積墨法:是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可溼積也可幹積。溼積易顯墨韻,幹積易見墨骨。能做到積染千層,仍然元氣淋漓為佳。

焦墨法:焦者枯乾也。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運行中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溼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

宿墨法:顧名思義即時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法。宿墨法在現代人物寫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

衝墨法:當第一遍所繪之墨尚未乾透時,用清水衝,使之產生墨塊中間淡化,用筆邊緣明確的效果。偶爾用此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關於墨法的運用

墨法即用墨方法。

書法作品十分講究對氣韻生動的要求。談到這個問題必然與墨法有直接的關係。自古以來,在筆法上已有頗多論述,然而對墨法卻往往是簡附而過,因而在這裡很有必要對墨法予以強調。清包世臣在《答熙載九問》中將這一點提到了應有地位,他說:“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書法講求筋骨血肉,血肉就指的是水墨,只有水墨調和,方能顯得骨勁肉勻、血脈相連、氣勢貫通。所以一件書法作品,不但應筆力遒勁,而且要墨法華滋,才能賦予神韻。這和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是同一道理。清代繪畫理論家沈宗騫曾提出:“一件作品傳神的祕妙,沒有什麼神奇,不過能使墨用到好處。用墨的祕妙也沒有什麼神奇,不過能以墨隨筆,並且以助筆意所不能達到的氣韻。總的來說,筆是墨的元帥,墨是筆的士卒。筆沒有墨無以和,墨沒有筆無以附。墨以隨筆之一說,可謂洩盡用墨的祕妙。”雖然書法不能與繪畫等同,但在“以墨隨筆,且助筆意之所不能到”這一點上,同樣是一大關鍵。也確實是傳神祕妙之一。書法作品對用墨是非常講究墨的濃淡枯溼的,墨色要用的濃不凝滯,如潤含春雨;淡不傷神,似水流花放;枯不瘠薄,如古藤掛壁;溼不臃腫,似肌健豐美。也就是說在用筆施墨上要擅變善化,不但筆力遒婉,而且墨氣淋漓,給人感到流通照應,濃淡間出,血脈相連,生機勃勃的美感。這就更增加了作品中那種“秋水滿地花滿座”,“天機流露出精神”的美妙意境。墨色的運用,並不是為了掩蓋筆意的不足,而是加深意境和情趣。深淺濃淡、枯潤乾溼等變化,必須掌握分寸,貴乎自然,並且與用筆密切結合,力求做到“淡妝濃抹總相宜”,使它和書寫的內容與作者的感情統一協調。如果生硬夾雜或洇化失形,則不但於筆意無補,反而會破壞作品的氣韻。

在談具體的用墨方法,宋姜白石說:“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書法用墨原則上是濃淡適中,以不傷神采、不滯毫鋒、行筆流暢為宜。用濃淡適中的墨汁可書寫篆書、隸書和楷書,這些書體因為可以筆筆斷,所以書寫時筆中的含墨量要略少一點,以點畫的潤澤為目的。行書和草書因有其連綿的因素則要飽滿一些。至於點畫的燥潤,那是行筆的徐疾所使然。談用墨不僅與筆有關與紙也有關。所謂墨有濃淡,筆有枯溼,紙有生熟,三者交融才能產生理想的墨跡。使用濃墨,最好選用不洇的熟宣紙。書寫時墨要飽滿,筆要徐緩,方能寫出豐潤妍麗的字跡。否則燥筆叢生,令人煩躁。使用淡墨,用熟宣紙傷神,生宣紙洇滲失形,功力不深最好不用。但對於功力深厚者來說,淡墨生紙用於今草狂草不僅可行,且能增添墨色多變的風采。

狂草用墨多變,且選用生宣紙。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重述一下《自敘帖》的用墨特點。《自敘帖》的用墨特點是:“渴潤兼出,一任天行。濃不病滯,淡不傷神。重不臃腫,輕不乏力。飽渴隨意,遣運自如。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尤以字多連綿,堪為絕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狂草的用墨是以墨汁偏淡為主,兼用濃墨、適中和淡墨。墨汁偏淡易於流動,行筆舒暢,容易收到狂草書體連綿和一筆書寫多字的需要。時有濃墨、淡墨和適中的出現,是映襯濃以耀其神,淡以變其色,適中以潤其澤,於不經意之中展現墨分五色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當然,這裡邊也與因生宣紙的洇滲性能,能夠出現不可思議的水暈墨章的效果有直接的關係。前文曾談到懷素用筆“意率字疾”,意率字疾就意為著書寫狂草就不考慮毛筆蘸墨的多少。飽筆、溼筆、渴筆隨意落紙,落紙後再用嫻熟的筆法去調劑,於是筆畫也就出現了妍美的潤筆和險峻的燥筆。狂草作品中的用墨,既是燥潤相雜又是相間生情,絕不能偏頗一面。如果盡是潤筆就擔著臃腫軟綿之嫌,燥筆過多又會讓人有風風火火的厭惡。因此,燥潤適度才能顯現出妍美和險峻各領風騷且又相互輝映的天趣。

林散之談墨法

談墨法

寫字要有墨法。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濃墨少的問題。

多搞墨是死的,要惜墨如金。

懷素能於無墨中求筆,在枯墨中寫出潤王鐸用幹筆蘸重墨寫,一筆寫十一個字,別人這樣就把墨放上去,極濃與極乾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沒得

笪重光論用墨:磨墨欲濃,破水寫之方潤。 ——與魏之禎、熊百之等談

厚紙用墨要帶水,薄紙、皮紙要用焦墨寫。

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中巧。

會用墨就圓,筆畫很細也是圓的,是中鋒。

用墨要能潤而黑。用墨用得熟不容易。

笪重光:“磨墨欲熟,破水寫之則活。”熟,就是磨得很濃。然後蘸水寫,就活了。光用濃墨,把筆裹住早年聞張慄庵師說:“字之黑大方圓者為枯,而乾瘦遒挺者為潤。”誤以為是說反話,七十歲後,我才領悟看字著重精神,墨重筆圓而乏神氣,得不謂之枯耶?墨淡而筆幹,神旺氣足,一片渾茫,能不謂之潤乎?

“潤含春雨,乾裂秋風。”不可僅從形式上去判斷。

墨有焦墨、濃墨、淡墨、渴墨、積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漬水,深淺幹潤,變化無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則潤,惜墨如金,潑墨如瀋,路子要正,切勿邪途。

龙吟148119260
2017-10-23

謝邀。

想當初初學時,也是急功近利,好問一些困惑的問題,久而久之,就自我化解消除了,老話說功到自然成,書法也不例外。久而生津,熟能生巧,一些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看了幾個回答,大都說的專業具體,這裡不必重複。但我要說的是:現在的筆墨紙硯,都是打開即用,省時省力省費解,一旦下筆試煉,那就自然感覺得到。

至於墨法在書法作品中的運用,全看個人的喜好與角度,有的人全篇濃墨,就像我們常說的濃墨重彩,寫出來的字就頗見氣勢,前提是會寫字的真正書家,而不是那些沽名釣譽的假醜惡之徒。還有的人喜愛枯墨,全篇下來,基本不怎麼潤筆,有些生拉硬拽,就會出現焦枯的症狀,如果整篇皆是,那就一堆乾柴,只有遇到烈火才能爆燃勃發。

我們一般看一幅作品,基本是從點、線、塊幾個方面入眼,要看墨跡分佈是否兼清兼淡,或者不是一馬平川一種筆跡墨色,要濃淡適中,修法和度,但絕不是中規中矩一成不變。

個人看法,一幅作品成功與否,濃墨、重墨、幹墨、枯墨、淺墨、皴墨都應該有所體現詮釋,並且狀態分佈要有高山,有平川,有起伏有跌宕,正所謂古法雲:胸中有丘壑,筆下起烽煙。

蘇子的詩句最形象,也最說明問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书风法雨
2017-10-30

墨分五色,即“焦、濃、重、淡、清”或“濃、淡、幹、溼、黑”,說法不一。墨法亦稱“血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謂水墨者,字之血也。故臨池作書時極為講究。墨過淡則傷神彩,太濃則滯筆鋒。必須做到“濃欲其活,淡欲其華”。宋姜夔《續書譜·用墨》雲:“凡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用墨作風,一方面往往因時因人而異。如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劉墉喜用濃墨,王文治專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書體風格、紙張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二曰:磨墨之法。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雲:“研墨如病,蓋重其調勻而不泥也。”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沫。蓋忌其研急而墨熱。又李陽冰曰:“用者旋研,無今停久,久時塵埃相汙,膠力隳亡。如此泥鈍不任下筆矣。”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雲:“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運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硯池水,令墨滯筆沍,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王上源31314641
2017-10-23

過去不了解墨法的意義,現在越來越覺得墨法的深奧。難掌握極了。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任延梅1
2017-10-23

談到書法的墨法,我的理解就是書法用墨之法。首先是墨的選擇,墨分為油煙墨和松煙墨兩大類。選擇質地堅細、色澤黑亮、㬵質適中的為宜。其次是磨墨,磨時墨直、順時針、力量適宜。再就是初學書法可選練字用墨汁就可以了,硯臺最好,墨盒也可。切忌兌水,易味道變臭。作品創作或收藏的要用好墨和墨汁。墨汁名牌有一得閣墨汁、中華墨汁等。墨是徽墨最佳,品牌自己選擇。

關於如何用好創作中的墨,書法離不開“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她與書法創作互為緊密相關,當然墨這個環節十分重要,要靠自己悟性去體會,熟能生巧。

以上兩問題專業書法書藉中都有介紹,以上資料供各位愛好者參考。致悅學樂書的筆友們:心清自得詩書來,室靜時聞翰墨香!

秋162154467
2017-10-25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

墨分五彩,墨法非常真是不虛,非常重要。毛筆是上蒼對中華民族的恩賜,其最大優勢和特點就是無窮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墨色~墨法的變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