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10 個回答
中国历史研究所
2019-04-05

這幾天很火電視劇《重耳傳奇》又是把重耳,介之推等人再次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了。這一部電視劇雖然說有很多和歷史上有出入,但是總體來說還算是不錯的。展現了兩千多年前春秋霸主重耳的一生。而介之推可以說是重耳最忠心的人了。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之推其實在重耳流亡之前的記載是非常少的,至於什麼時候跟著重耳的也是很難考證了,歷史上只是記載從晉國驪姬之亂之後重耳流亡在外,當時介之推就是一直跟隨重耳,所以說在重耳流亡之前介之推已經是跟著重耳了。

重耳一直在外流亡十九年,而介之推也是一心一意的跟隨重耳,當時重耳流亡在外的時候沒有吃的,差點餓死了,介之推就割下了腿上的肉煮了給重耳吃,當時重耳也是發誓要報答介之推的。介之推割肉給重耳從這件事就看出了介之推的忠心。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後來重耳回國就是晉文公,春秋第二位霸主,也是重耳開啟了晉國的百年霸業。重耳回國之後自然是要大封跟隨他流亡的人的,但是介之推卻是一直推辭不受,最後也是隱居起來了。據說是隱居在綿山,當重耳知道之後就親自去綿山請介之推出來,但是綿山太大了,重耳沒有辦法找到介之推就聽信了身邊的人的話,放火燒山逼介之推出來,結果介之推還是沒有出來,最後大火燒了幾天幾夜才熄滅。最後發現介之推還有他的母親被燒死在了一棵柳樹下。當時重耳就把一段柳樹枝拿回去做成了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這個也就是足下一詞的由來。重耳也是把綿山改為了介山,而且還立廟祭祀介之推,據說寒食節就是因為這樣而來的,寒食節不能生火,只能吃一些生冷的食物,而且還要在門上插柳樹枝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之推的忠心也是歷朝歷代被推崇的,比如宋朝的時候宋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

草夕寸品文史
2019-04-04

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陷害太子申生逼其自殺後,仍然沒有放過其他公子,太子的弟弟重耳、夷吾為避禍害流亡到其他國家,流亡期間重耳受盡屈辱,對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們一直追隨在他的身邊,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但不是所有的隨從都能夠跟隨公子重耳吃苦受罪,有一年他們到了衛國時,一個隨從竟然偷走了重耳的錢財,這讓本來生活就艱辛的重耳更加困窘,並且衛國國君也沒有招待公子重耳一行人,於是他們只好繼續趕路。

走到五鹿這個,他們看見兩個農民在田邊吃飯,飢餓的重耳屈尊紆貴,放棄往日的尊嚴,想去要點吃的,但是農民不但不給還譏諷重耳,給他土塊讓他吃。重耳和他的手下火冒三丈,面對屈辱想要和農民理論,但是一個叫狐偃的大臣說:“土代表土地,這是百姓給我們帶來了土地啊,這是個好兆頭啊。”雖然因為狐偃的機智,重耳的心情平復了,但是飢腸轆轆的重耳還是因為久不食肉,極度缺乏營養暈倒了。正在大家不知所措之時,介子推說:“你們好好照顧公子,我去山上挖點野菜,抓只兔子熬點肉湯吧。”說完就進山了。

可是介子推在山裡尋覓了一些野菜,卻怎麼都找不到野兔,任何動物都沒有。公子重耳已經太虛弱了,只是這些野菜怎麼能充飢呢?萬般無奈之下介子推想到了自己,看著自己骨瘦嶙峋的身體,只有大腿上還有一點肉,於是毫不猶豫的拿起刀從腿上割下了一塊肉。鮮血如柱,他只能簡單包起傷口,忍著疼痛將採摘來的野菜和自己的肉煮成肉湯給重耳喝。喝到湯的重耳逐漸清醒了,大家都問介子推這肉是從哪裡弄來的,介子推卻一直不說,大家給他喝他也不喝,這時重耳看到了介子推腿上不住的滴血,撩開他的褲子才看到,介子推腿上有一塊很深的傷口,重耳立刻明白了,自己喝的肉湯就是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煮的啊,從此以後重耳非常感激介子推的救命之恩。

十九年後,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做國君,此時已經62歲了,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以後,對那些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甚至是那些曾經偷過晉文公東西的隨從都來邀賞,而唯獨不見介子推的身影,晉文公這時才想起了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的介子推,他已經辭官回家了。晉文公想要叫介子推來受賞封官,但是卻始終不見人來,晉文公一看別人都請不來,他認為是介子推要面子需要國君親自去請,就帶上隨從一起去請介子推。

但是到了介子推的家卻發現大門緊閉,沒有一人,問了鄰里才知道,介子推因為不願意見晉文公已經揹著自己的母親躲避到綿山去了。晉文公並沒有放棄,他派軍隊到綿山搜尋,但是因為山太深,軍隊也無功而返。正在晉文公苦於尋覓不到介子推的時候,他旁邊的一個大臣卻出了個餿主意,這個人說:“大王,你何不放火燒山,介子推是個孝子,他肯定會揹著母親下山,我們留下一面山不放火,作為通道,介子推肯定會從這面下來,到時候我們不就正好截住他們。”這真是個糟透了的主意,既愚蠢又惡毒,但是晉文公在毫無頭緒的時候竟然採納了,於是他派部隊將綿山三面放火開始燒山。

火種遇到樹葉立刻就燒了起來,烈火熊熊直燒到介子推和母親的茅屋外,看到大火的介子推已經想到了這是晉文公為了逼他下山才放的火,為了母親的安全介子推背上母親向山下跑去,但是走到半山腰他卻停下了,母親問他:“你怎麼不走了”,他說:“我上山隱居,就是為了不要國君的賞賜,但是現在我下山了,國君肯定會加倍賞賜我,那樣的話,我和其他邀功請賞的人有什麼區別,所以我不能下山啊。”母親看著滿天的濃煙,嘆息道:“你寧可死都不願意被人輕視啊,我又怎麼能拖你的後腿呢。” 說完就一頭撞向樹上。介子推大喊:“母親,母親。”只見母親已經氣絕身亡。看著山下晉軍的旗幟,介子推悲傷的吶喊:“重耳,國君,我介子推不能再為國效力了。”說完就揹著母親回到了他們的居住的茅屋旁,只見茅屋已經燒盡了,只剩下旁邊一棵大柳樹。坐在柳樹前,介子推看著滿天飛舞的火花,擁抱著母親的屍體,流著淚看向山下。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直到火熄滅了,晉文公都沒有等來介子推下山,晉文公上山一看,發現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坐在大柳樹下已經燒焦了,侍衛在介子推身後的樹洞中發現了一片衣襟,上面用鮮血寫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介子推和母親安葬在燒焦的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將綿山改名為介山,規定每年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只能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介子推他用自己的死讓晉文公自省其身,讓那些貪圖名利的小人無地自容,這種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將氣節看得出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是我們這些現代人學習不來的。對於介子推的行為不懂的人會說這是愚蠢至極,懂了的人會說這種風骨令我們肅然起敬。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4-16

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被千古傳唱,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足下”一詞,因此成為對別人的尊稱。“寒食節”也成為古代一個重要的節日。

不過,今天當我重新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卻有些彆扭。怎麼看,怎麼感覺這兩個人,從頭到尾充滿作秀和表演。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晉文公劇照)

一、介子推割的真是自己大腿上的肉嗎?

晉文公重耳在出逃期間,有一次非常飢餓。向老百姓要吃的。老百姓卻給他土塊。雖然跟隨的大臣說,這是象徵著你即將得到領土。但是,這樣的安慰話,不解餓啊。這時候,介子推出去了。出去後,摘了一些野菜,又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來,和野菜一起,熬成肉湯給重耳吃。重耳吃了這麼美味的肉湯,知道這肉是從介子推大腿上割下來的以後,非常感動。

這件事,我覺得很值得懷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醫療技術是非常差的。就算是醫生,常常都對大面積的傷口破損,束手無策。根本的原因是古代沒有消炎藥。當出現巨大傷口的時候,為了防止化膿,有時甚至需要把烙鐵燒紅,強行烙傷口,以此消炎。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的是一塊肉,而且還要夠重耳吃,那樣創傷得有多大啊?介子推又不是醫生,他怎麼可能把這麼大的傷口治好?

所以介子推用來熬湯的那塊肉,很可能並不是從他的身體上割下來的。說不定是從其它動物身上割下來,或者是家禽家畜身上割下來,然後介子推想要感動重耳,故意在自己腿上劃了一刀。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子推劇照)

還沒有完。重耳回國以後,大封功臣。那些跟隨他四處流浪的人,重耳都給予了極高的待遇。但是重耳卻把介子推給忘了,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是,介子推不求功名。不過我覺得這話不對。不管介子推求不求功名,重耳應該想到啊。重耳沒想到,肯定就是把介子推給忘了。又有可能沒忘,他是懷疑介子推那塊肉的來源,因此故意不封賞。

而且,果真介子推不求功名,為什麼他還要寫一首發牢騷的詩呢?這首詩是這樣的:“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

據說是因為介子推的鄰居解張看到這首詩後,為介子推打抱不平。晚上的時候,悄悄把介子推寫的這首詩,用箭射到城門上,讓重耳知道。

不求功名,想要隱居,那就得遠遠地躲起來。還要寫詩發牢騷,那肯定就是心裡面有不平。這樣一看,就感覺介子推實在是在作秀了。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流亡路上的晉文公)

二、重耳是真心想把介子推逼出山嗎?

介子推不求功名,帶著母親一起躲到深山。重耳派人請他,他又不出來。於是,重耳決定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燒出來。結果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一起燒死在一棵柳樹下。

對於晉文公重耳做的這件事情,我也是嚴重懷疑他的真心實意。重耳真要尋介子推,他那麼多軍隊,還有尋不到的嗎?在古代,大火燒山是以一種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火一旦在森林中燃起來,基本上是不可能撲滅的。而且火勢的發展速度很快,山上的人根本就跑不贏,何況介子推還帶著一個老母親。這種情況,重耳應該是很清楚的。他很清楚,但他最終選擇採用這種辦法。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重耳這樣做,是真心想把介子推燒出來,還是想燒死介子推。

有人會問,重耳為什麼要燒死介子推呢?道理很簡單。介子推用他的行動表明了,重耳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介子推不原諒這樣的人。這一點,讓重耳心裡非常不爽。但就算是不爽,他也不能表現出來。他要是表現出來,那他就真成了忘恩負義的人了。所以他才找到這個既可以害死介子推,同時還能讓他博得愛才重情的好名聲的辦法。

但願我說的都不對。人性應該是溫暖的。但是這兩個人所做的這件事,很多細節實在經不起推敲,不得不讓人懷疑。

(參考資料:《史記》《春秋臣傳》)

如是史社
2019-01-17

“寒食節”據說就是因為晉文公“誤燒”介子推,而立的一個紀念介子推的節日。貌似君臣以死相知的背後,我認為介子推和晉文公關係的真相更如古人一句話:大恩如大仇。

在晉文公還只是公子重耳的時候,還是宮廷上演著千年不變的宮鬥戲碼。老爹晉獻公寵愛後媽麗姬,這幾個兒子都受到威脅,被迫流亡,史稱“麗姬之亂”。

幸好晉文公一直有好名聲,身邊有幾位不離不棄的忠心之人跟隨,比如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還有半路自願跟隨的介子推。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晉文公在外流浪了十九個年頭,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你總能看到,晉文公一旦有人送金子送美女,就不想走了的事情。最慘的是有一回,行人在衛國,被人偷光資糧,行乞不成,反被農夫戲弄。晉文公幾乎要餓昏,介子推於是在山溝裡,偷偷割下自己大腿肉,和著野菜,給晉文公煮了一碗肉湯,才活了他的命。晉文公當時大受感動,承諾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介子推。

在晉文公終於苦盡甘來,回到晉國,登上國君之位後,封賞了一路追隨的所有人,唯獨介子推不在受封之列。書中說介子推認為晉文公所以能成國君,是他的天命,與一干追隨人等無關。且他恥於像狐偃等人這般,邀功請賞,所以回去做了隱士。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書上記載晉文公當時回國,“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我個人比較懷疑這種說法。

誰會忘記跟隨自己生死流浪十九年的這五六個人?軍務再緊急,國務總要有人打理。就算介子推不討封,眼下忙忘了。那麼其他人去討封時,晉文公竟也想不到介子推,這不合常理。

我覺得唯一說的過去的解釋是:反正介子推有點倔脾氣和“清高”,沒來主動請賞,晉文公完全可以人為的選擇無視。不然你如何面對這個天天在眼前的“救命恩人”呢?你對他好,天下人說:介子推曾割肉侍君,對他怎麼樣都是應該的,忠誠義士啊!你對他不好,天下人說:晉文公忘恩負義。

所以,如今身在高位的晉文公,沒法面對介子推了。 據說介子推寫了一篇詩文:“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如果介子推真的不在意封官受祿,只想隱退,何不瀟灑轉身,深藏功與名?而是寫這樣一篇好像申訴自己受了不公正待遇的詩詞?最後還被鄰居掛在城頭,全世界都知道了:介子推曾為晉文公立下汗馬功勞,但其他四人都封妻廕子了,就他留於荒野!晉文公對臣下不義啊!

晉文公會怎麼想?你又不找我要賞賜,又寫這樣酸溜溜的詩文來告知天下,你把我置於何地?所以我想,晉文公此刻是惱怒的。但晉文公情商太高,不僅沒暴走,還趕緊做羞愧狀,找介子推補上封賞,但此時介子推已跟老母隱居綿山之中。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晉文公求介子推心切,所以燒山三日,想把介子推逼出來。我也只能呵呵了。一箇中年男子,還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靠兩條腿,你說他能多難找?山中能讓老者棲身的地方,恐怕也不會太多,真就這麼“心切”?要用燒山這種極端的方式?我是不信的。

估計介子推也不信這是晉文公的“求人若渴”。所以很快的,他揹著老母抱著樹的屍體被人發現了。 晉文公終於可以“放心的”悲痛萬分了。他安葬了介子推,把介子推藏於樹洞裡的血詩衣襟放好,上題:“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還把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於是,天下人終於滿意了:這個晉文公還是知恩圖報的,你看,晉文公還為介子推特地在死祭那日禁火,僅食寒食呢。這也是寒食節的由來。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子推確實是忠君愛國的典範,他錯就錯在不懂人心。有些事,能做,不能說。因為當一個人還不起賬的時候,只好把債主幹掉,才能讓自己心裡好過。他若真的想明白了大隱,也許就不用連累年邁的老母一起枉死了。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秋阁一凭栏
2019-04-05

因為晉文公欲行復國之賞,大會群臣分為一,二,三等,無采地賜地,有采地益封,但介子推也是從亡之人,只隨班朝賀一次後,託病居家,甘守清貧以侍奉其老母,晉候大會群臣論功行賞,不見子推,偶爾忘懷,竟置不問了,鄰人張,見子推無賞,心懷不平,又見國門懸有詔令(倘有遺下功勞未敍許其自言)特地叩子推之門,報此消息,子推笑而不答,老母問之謂子推曰(汝効勞十九年,且曾割股救君,勞苦不小今日何不自言,亦可冀數鍾之粟米,共朝夕之饔,豈不勝於識屨乎)子推(孩兒既無求於君何以見為)老母曰(汝能為廉士,吾豈不能為廉士之母,吾母孑當隱於深山毋溷於市井中也)子推大喜(孩兒素愛錦上,高山深谷,今當歸此

鄰人張知之作書懸於朝門,(有龍矯矯,悲夫其所,數蛇從之,周流天下,龍飢乏食,一蛇割肉股,龍迫於淵,安共壤土數蛇入穴,皆有寧宇,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文公覧畢,大驚,文公曰若非汝縣書,寡人幾忘子推之功,故訪求子推,只見峰巒曡曡,草樹萋萋,流水潺潺,行雲片片,林鳥群噪,山谷應聲,竟不得子推蹝跡,後來問老農說有一漢子負-老嫗息於此處,文公命停車於山下使人遍訪不得,謂解張曰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吾聞子推甚孝,若舉火焚林,必當負母而出,所以山前山後,周圍放火,火烈風猛,延燒數裡三日方息,子推終不肯出,母子相抱,死於枯柳之下

軍士尋得駭骨,文公見之,為之流涕命葬於綿山之下,立祠祀之

史论纵横
2019-04-28

古代人的思想跟現在人的思想壓根就不一樣,最近縱橫在讀《古文觀止》,也就是從《左傳》一類的作品中截取一部分文章然後進行解讀,看起來簡直是顛覆三觀。

在《介子推不受祿》的前一篇文章是《子魚論戰》,講述泓水之戰時,宋國與楚國交戰的時候,子魚勸宋襄公在楚軍過河的時候出擊和過河之後沒有整軍完畢的時候出擊,都被宋襄公拒絕,最後宋軍大敗。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宋襄公的說法是“君子在作戰的時候不對受傷者加以傷害,不捉拿頭髮白的老人,不截擊陷於險地的敵軍,不進擊未成列的敵軍。”

以現在的評價來說,宋襄公就是一個傻叉,迂腐而頑固,最終導致宋國的失敗,實際上,我們再來看他說的這些話,難道不是君子所為嘛?一直以來都標榜做人要做君子,在具體行事的時候,誰做君子的事,誰就是迂腐頑固,誰就是傻叉。

然後我們再來看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公子重耳(後來晉文公)出逃晉國,介子推是一直追隨重耳的人,在重耳逃亡的19年裡,介子推始終不離不棄,重耳因為被人追殺,經常食不果腹,據說有一次,重耳飢餓難耐差點餓昏過去,介子推就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煮成湯給重耳喝,重耳大為感動,聲稱以後如果做了君王一定會報答介子推。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經過逃亡生涯後,重耳被晉國迎回,變成了晉文公,晉文公成為國君後開始賞賜那些隨他出亡的群臣,介子推沒有主動前去求賞賜,晉文公也沒有對他格外嘉獎。

在《左傳》中對介子推不言祿這一處給予了思維上的解讀,老子硬是讀了半天才讀懂介子推的意思,實在是傷腦筋。

介子推沒有去請求賞賜是因為,介子推認為晉文公只是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晉獻公9個兒子,8個都死了,就剩下晉文公,所以晉文公能夠繼承晉國國君是上天註定的,而不是他們這些追隨者幫助的。

相反,他認為那些同他一樣的追隨者前去主動請賞是一種無恥的行為,並且說,難以同他們同朝為官。

然後他的母親對他說,你不去求賞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死了,圖啥勒?

介子推說,明知道這樣做不對,我還去求賞,那更是罪上加罪,我已經抱怨過這些人了,就更沒有資格享受賞賜了。

因此和其母親隱居到深山了。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介子推為了追求個人模範的極致,在幫助了晉文公後,選擇了退隱,很有名士風範,也符合春秋時期的作風,比如范蠡在幫助勾踐復國後就選擇了隱退。

實際上,這種行為也並沒有為晉文公著想,此舉難道不是標榜晉文公忘恩負義嘛?將自己的君主陷於不仁不義之地,其實也並非名士之舉。

當晉文公知道這件事後,立馬開始去尋找介子推,知道介子推隱入深山後,聽信“小人”的讒言用放火燒山的策略逼介子推出來。

你看古代人多會玩,大王要賞賜給臣子,臣子為了不受賞賜,寧願在山裡和老母親被燒死也不願意出來,多耿直。

實際上標榜介子推的個人品德完全不必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個人的形象重要,還是君王的形象重要;個人的言行重要,還是母親的生命重要,介子推的事情實際上已經將晉文公和母親都逼上了絕路。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歷史上關於介子推記載的資料很少,所以後人難免會自行添加資料,有人寫晉文公放火燒山後發現介子推抱樹而死,裡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用這句話以死諫的方式告訴晉文公要做一個好君王,實際純粹是扯淡,春秋時期的詩詞基本就是《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樣的。

而七言八句的七律是在南北朝的時候才出現的,春秋戰國時期肯定不會出現那首所謂的血書的。

關於介子推的歷史形象,我們是學不來的,即使是學了,人們也會認為你是那個在泓水之戰中遵循君子之道的那個傻叉宋襄公呢!

老照片
2019-04-13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春秋時期晉國人,是晉公子重耳即後來晉文公的屬臣。重耳因迫害流亡各國期間,介子推一直陪侍左右,甚至在斷炊絕糧的情況下,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來讓重耳充飢。經過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後,重耳最終回到晉國成為新的晉侯,而那些隨從他流亡的人員,也按照功勞大小獲得了不等的賞賜。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回國後,介子推恥與邀功者為伍,決定隱居。據《左傳》記載,介子推的母親還曾考驗他是否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但是介子推心志高潔,不受名利誘惑,堅持歸隱,於是其母就和他一起歸隱綿山。晉侯重耳聽聞此事後相當內疚,就將綿山周圍的土地封賜介子推,並改名介山。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還有一個傳說,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拜訪介子推,但是到處找不到介子推的蹤跡,於是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而介子推寧死不出,與老母一起被燒死在枯柳之下。晉文公十分傷心,下令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活煮食,只吃涼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杨朱学派
2019-04-12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晉國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終回到晉國繼承國君之位,併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又一位霸主。 重耳在外流亡時,曾錢糧斷絕。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給重耳吃。晉文公封賞功臣時。唯獨漏掉了介子推。最後介子推帶母親隱居。被晉文公放火燒山而死。

後世皆稱頌介子推的高風亮節,鄙人的觀點卻恰恰相反:割自己肉者,是最奸惡歹毒之人。前有閹割自己,以服侍齊桓公的豎刁。後由割自己肉,讓晉文公吃的介子推。

齊桓公好色。豎刁為了服侍齊桓公及其嬪妃。閹割自己,以做內侍。 管仲勸諫道:人情莫過愛其身,不愛其身,豈能愛君乎?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愛惜的人,怎麼能忠君忠國。

孔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此之謂也。

齊桓公疏遠了豎刁。但管仲死後,齊桓公又重用豎刁。後來豎刁發動叛亂,囚禁齊桓公。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介子推堪稱豎刁第二。

但晉文公比齊桓公英明。不但不封賞介子推。還欲殺之。 介子推聽聞風聲後,和母親一起逃走。晉文公斬草除根,追至其隱藏的介山。放火燒山,將其燒死。

孔子曰:殺一人而天下正,此之謂也。

牛魔王的回忆
2019-01-16

介子推被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的大臣。曾在晉文公流亡時,為飢餓中的文公割股獻食。但文公歸國後封賞群臣,卻偏偏忘了這個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辭官歸隱山林。

文公幡然醒悟,於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來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晉文公傷害,不願接受文公的彌補。文公以燒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終燒死在山中。

怎麼評價介子推這個人呢?

1、  忠君。割股奉君,十九年跟隨奔波,不離不棄。

2、  清高。看淡榮華富貴,鄙視那些邀功請賞之輩。

3、  情商低。一個人與眾不同,很難在朝中與大臣們共處,於是憤然玩消失隱退,還不告訴主公。這個簡直是小孩子慪氣。

4、  愚昧。火焚綿山前已經心灰意冷,堅持一條道走到黑,釀成焚山慘劇。

何不出來和主公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搭上自己和老母性命,還陷君於不義。

雖然網上可能有些腹黑的想法,但是火焚綿山對文公和介子推都沒有任何好處。所以說可能是出這個主意的人心懷叵測,也可能是好心辦壞事。

至於晉文公重耳,他成為春秋五霸之後,後來也沒幹出啥花頭來。只能說他是一個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人。

成功之後,介子推對他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所以介子推對他很失望,也是理所當然的。應該是早就看穿了這個人吧。

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清明寒食節。也算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介子推到底是怎樣的人?晉文公為何要大火燒死介子推?
历史倪说
2019-01-17

1、從《史記》記載重耳即將渡河回國的時候,在岸邊發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品味出,介子推這個人比較清高。原文如下: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是時介子推從,在船中,乃笑曰:“天實開公子,而子犯以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與同位。”

上面這段古文的意思是

看著對岸的晉國,咎犯說:“十九年來,我一直跟隨您周遊天下,難免犯過很多的錯。對於我犯的錯,我自己心裡明鏡似的,何況是您呢?估計您也很清楚。您回到晉國就是國君了,到時候會有很多人為您效勞,也不缺我一個。現在我請求與您就此別過。”重耳看到如此情景,就明白了這不但是咎犯,也是大家的心思,就表態說:“如果我回到晉國即位為國君,絕對不會有負與你,請河伯來作證!”重耳一邊說著,還把自己隨身佩戴璧玉扔到黃河中,以表示與子犯盟誓。這個時候在隨從中有個叫做介子推也在船上,笑道:“上天確實把好運降臨到了主公頭上,在支持公子興起。眼看勝利在望,子犯為了將來的利益開始在主公面前賣弄功勞了,真不知道羞恥。我與他為伍都感覺到臉紅。”說完就脫離了隊伍,單獨渡過了黃河。

2、我的觀點是,說晉文公不給介子推封賞,是站不住腳的。重耳流亡十九年,從亡者眾。如何才能客觀、公平地封賞從亡者。晉文公需要即位之後,根據晉國的實際情況,花費一定時間的考慮。從《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晉文公對封賞從亡者這件事,很慎重,而且有自己的處理原則。所以本人認為,不是晉文公不封賞介子推,而是還沒來得及,再者即使封賞也要一批批的吧。最重要的是晉文公離開晉國已經十九年了,剛剛即位有很多的事情等著他處理。

大家可以參考《史記》的兩段記載:

(1)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盡行賞,周襄王以弟帶難出居鄭地,來告急晉。晉初定,欲發兵,恐他亂起,是以賞從亡未至隱者介子推。

(2)從亡賤臣壺叔曰:“君三行賞,賞不及臣,敢請罪。”文公報曰:“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吾缺者,此復受次賞。三賞之後,故且及子。”晉人聞之,皆說。

上述古文(2)的意思是,晉文公能夠客觀公正處理恩怨情仇得到晉國上下一致讚許。跟隨晉文公一起流亡的並都是棟樑之才,其中有一個叫壺叔的人就被視為無能之輩。他看到晉文公一一封賞了隨從,卻遲遲沒有自己,很是著急,心裡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就託人去找晉文公。他說:“君上封賞功臣都進行了三輪了,怎麼還沒輪到我呢?是不是我有什麼罪過錯,讓國君不滿意?”晉文公給他的回信說:“以仁義教導我,用道德規勸我,這應受到上等賞賜。以行動來支持我,讓我獲得成功,應受到次等賞賜。危難時刻,給我立下汗馬功勞,這應受到再次等賞賜。除了以上情況,僅僅鞍前馬後侍奉我,而沒有彌補我的過失,這也應受到再次等賞賜。等以上三次封賞完了,才會輪到你。”晉國人聽到晉文公的話,為能擁戴這樣英明的君主感到高興。

3、從《史記》記載重耳即將渡河回國的時候,在岸邊發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品味出,介子推這個人比較清高。原文如下: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是時介子推從,在船中,乃笑曰:“天實開公子,而子犯以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與同位。”

結合上面《史記》的記載,再加上《綱鑑易知錄》的記載,我們可以想見,還沒等晉文公封賞,介子推自己就躲到深山裡去了。原文如下:

初,文公出奔,十九年而後反國。嘗餒於曹,介子推割股以食之。及歸,賞從亡者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而不及子推。子推之從者懸書宮門....。使人求之不得,隱綿上山中。焚其山,子推死焉。

這段古文說的意思是,當初,晉文公流落到曹國,曹共公對他無禮,他就離開了曹國,途中介子推曾經割下自己的肉給飢餓的晉文公吃,救了晉文公。介子推的隨從們為他打抱不平,就在宮門口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龍想上天,需五條蛇輔佐。龍已深入雲霄,四條蛇各自進了自己的殿堂,只有一條蛇獨自悲怨,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去處。”用來提醒晉文公不要忘了還有沒得到封賞的功臣介子推。晉文公出宮時,看見了這幾句話,立即就說:“這一定指的是介子推。是我錯了。我正為周王室告急之事擔憂,還沒來得及考慮如何封賞他的功勞。”於是,晉文公就派人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經離開了大家的視線。最終晉文公還是打聽到了介子推的藏身之處,他在綿上山。但是他搜遍了綿上山也沒有找到介子推。為了逼介子推儘快現身,晉文公下令火燒綿上山,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去世了。

根據這段話的描寫,本人觀點認為:

第一,不是晉文公不封賞介子推,而是政務繁忙,還沒來得及封賞;

第二,是介子推自己躲到綿上山裡去了;

第三,晉文公派人到山裡去找介子推,沒找到,才放火燒山,很有可能在晉文公燒山的時候介子推已經去世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