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5 個回答
美映椒房
2019-04-03

“皇貴妃”這個封號是明清兩朝後宮妃嬪等級中的一階,而且是僅次於皇后的位份最為尊貴的後宮品階。但明清皇貴妃在各個方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應該說,清朝的後宮制度中,對“皇貴妃”這個品階的界定更為成熟完備。皇貴妃在清朝的地位也更尊崇和特殊。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代宗景泰帝初創皇貴妃制度

現在各種網文中說明宣宗為寵妃孫氏初創“皇貴妃”位份,這主要是受明朝筆記《萬曆野獲編》的誤導。宣德皇帝因為偏愛孫貴妃,所以在她的冊封禮上為她提升了規格。當時明朝制度,只有皇后才有金冊金寶(印),貴妃有冊無寶。但宣德卻特意賜給了孫貴妃金寶,所以從她開始,明朝貴妃受冊後都冊寶俱全了。

宣德去世後,兒子明英宗即位。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所以他的弟弟景泰帝登上皇位。景泰帝非常寵愛一個後宮唐氏,大概覺得“貴妃”也不足以表達對她的喜歡,於是景泰帝別出心裁,在“貴妃”位份上加上代表皇室威嚴的“皇”字,以示恩寵。可惜的是,唐皇貴妃僅僅風光數月,明英宗就奪門復辟,景泰帝崩後唐氏被迫殉葬。不過“皇貴妃”這個位份卻被明朝皇帝們繼承下去了。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朝皇貴妃只是一種尊崇的榮譽位份,禮秩和待遇方面並沒給皇后造成威脅

明朝皇貴妃在後宮中屬於妃嬪之中地位最高最尊崇的位份,但明朝後宮制度嚴格恪守嫡庶之分,皇貴妃雖然尊貴,但仍然屬於庶妾地位。皇貴妃的禮秩和物質待遇等各方面與皇后有嫡庶之別,而且皇貴妃沒有與皇帝合葬的資格,甚至連葬入皇陵天壽山也要皇帝格外開恩。

像明憲宗寵愛的萬皇貴妃,她雖然在明憲宗心中遠勝皇后的地位,她才是憲宗最愛的女人。但萬皇貴妃死後,雖然憲宗想給她皇后級的葬禮,想讓她穿上明黃禮服,包括想和她合葬,但都被朝廷拒絕。最後憲宗也只能在天壽山單獨為萬貴妃修了一座墳園。

明朝皇帝后來也封了不少皇貴妃,總的來說她們都無法形成對皇后地位的威脅,始終處於“庶妾”的位置。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皇貴妃位同副後,皇帝一般不會在皇后生前封皇貴妃,以免給皇后形成壓迫感。

而到了清朝之後,皇貴妃的地位卻越發尊貴和提高了,這可能和清朝初年順治帝寵妃董鄂氏由皇貴妃之位得寵以及受滿清早期多妻制度影響的因素有關。董鄂妃是清朝第一個皇貴妃,當初順治帝由於不滿母親孝莊太后強塞的兩個蒙古皇后,因此對自己中意的皇貴妃董鄂妃格外寵愛。

由於孝惠皇后在孝莊太后生病期間沒有侍疾問安,暴怒的順治雖廢后不成,但是把皇后的權力剝奪了,並轉移給了皇貴妃董鄂氏。因此清朝的皇貴妃自此有了位同副後的特殊意義,她們從禮秩和各種待遇方面和妃嬪們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反而更接近皇后,像清朝的皇貴妃是有資格和皇帝合葬的,乾隆皇帝就帶了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和淑嘉皇貴妃三人合葬地宮,皇貴妃地位的提升由此也給皇后無形之中製造了壓力。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因此清朝皇帝為了後宮安定,首先限制了皇貴妃人數,清朝後宮制度規定,後宮中只能有一個皇貴妃;其次,清朝皇帝一般不會在皇后活著時生封皇貴妃,以免讓皇后不安。而清朝皇帝如果從妃嬪中提拔皇后,往往會先封皇貴妃以備儲後。

清朝皇貴妃地位更尊貴但數量卻比明朝更多的原因

清朝皇貴妃地位這麼高,按說應該比較珍稀才是,但清朝後宮女性卻不少都擁有皇貴妃頭銜,原因如下:

首先有個特殊因素,乾隆皇帝活得很長,他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實際掌權時間長達六十多年。而他寵愛的幾個妃子都由他親自追封或者直接封了皇貴妃,比如慧賢皇貴妃高氏、純惠皇貴妃蘇氏等。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其二就是清朝皇帝有加封父祖後宮的傳統。清朝絕大部分皇貴妃都是妃子們靠長壽和健康的身體,歷經數朝累封熬到的榮譽資歷,對後宮沒啥實際影響了。比如康熙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康熙年間她位份為貴妃,雍正時她被加封為皇考皇貴妃,乾隆年間又被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可謂是步步高昇了。

平沙趣说历史
2019-04-04

簡單來說,清朝的皇貴妃權力比明朝的要大。

皇貴妃這一稱號出現在明朝,第一個實際獲得者是明宣宗的寵妃孫氏。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嫡長子、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孫,自幼聰慧,很受明成祖愛重,自然是在宮廷撫養。

此時孫氏父親孫忠任永城縣主簿,而明宣宗的外祖母正好是永城人,明宣宗的外祖母經常向女兒說孫氏賢德,孫氏因此被收入後宮撫養,明成祖指定兒媳張氏(即明宣宗母親)撫養。

史載孫氏少有美色,加上跟明宣宗青梅竹馬,兩人感情是相當的好,不過明宣宗的正妻是明成祖親自選定的,是濟寧人胡氏,明宣宗無法拒絕,孫氏只能為嬪。

明宣宗繼位後,胡氏被立為皇后,孫氏被封為貴妃。按照舊例,皇后有金冊寶(印),貴妃有冊無寶。但明宣宗破了這個舊例,制金寶賜與孫氏,雖然孫氏的名號仍是貴妃,但卻享有了皇后的待遇,這是皇貴妃的本質特徵。

不久,明宣宗以胡皇后無子,貴妃孫氏育有朱祁鎮(即明英宗)而廢掉胡皇后,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英宗後來在土木之變被俘,他的弟弟明代宗臨危受命,也是在這個皇帝任內,第一個名義上的皇貴妃也出現了,那就是明代宗的寵妃唐氏。

據《明英宗實錄》載:“景泰七年八月戊戌朔······冊封妃唐氏為皇貴妃。

數月後,明英宗趁明代宗病重,發動政變復辟,不久明代宗病逝,明英宗將其廢為郕王,唐氏被革去皇貴妃封號,降級為郕王侍妾的身份殉葬,不被承認。

明朝官方承認的第一個名義上皇貴妃是明憲宗的寵妃萬氏。

明憲宗是明英宗的兒子,明英宗在土木之變被俘時,明代宗上位,作為交換條件,明代宗立明憲宗為太子。可皇位在手,不傳給自己兒子怎能甘心?明代宗處心積慮地廢掉了明憲宗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明英宗被瓦剌放回後,被明代宗安置在南宮,生活非常不好,吃穿不夠,妻子錢氏還要做女紅貼補家用,作為廢太子的明憲宗生活也極不如意,年幼的他並不與父母同居,而是由一個宮女照顧著,這個宮女,就是萬氏。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萬氏比明憲宗大17歲,可有了這段相依為命的生活,明憲宗就是喜歡她,一繼位就封萬氏為貴妃,他的長子也是萬氏所生。

按照明憲宗的意願,自然是要立萬氏為皇后的,可其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明憲宗無奈立吳氏為皇后,但仍專寵萬貴妃。不受寵讓吳皇后非常氣惱,對萬貴妃動用杖刑,結果明憲宗直接廢后,萬貴妃成了後宮實際的主人,信任皇后王氏也不敢惹她。

生下長子後,明憲宗封萬貴妃為皇貴妃,並許諾立長子為太子,可惜的是,一年後這個孩子就去世了,萬貴妃此後再沒有生育,但她還是《明史》明確承認的第一位皇貴妃。

從以上三位的經歷可以看出,皇貴妃屬於皇后跟貴妃的結合體,明顯比貴妃高一級,名義上是比皇后要低,實際上就不好說了,像萬貴妃連正眼都不瞧皇后,皇后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明憲宗以後,明朝又出了11位皇貴妃,其中明世宗(嘉靖帝)、明神宗(萬曆帝)和明熹宗(天啟帝)各有三位,明思宗(崇禎帝)有兩位。

這些皇貴妃要麼得寵,要麼生有重要子嗣(皇長子或者皇帝寵愛子嗣),如明神宗的皇貴妃王氏,就保守明神宗冷落,只是因為其生下皇長子才不得不封為皇貴妃,王氏的地位是遠不如同時期另一位皇貴妃鄭氏的。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清朝皇貴妃最開始跟明朝一樣,給皇帝寵妃或者重要皇子的母親,比如清朝第一位皇貴妃董鄂妃,就是順治帝寵妃。

後來清朝進行了自己的設計,把皇貴妃定義為副皇后,同一時間只有一人,不會像明朝那樣出現多人,而在沒有皇后的時候,皇貴妃實際上就是後宮的主人,權力自然是比明朝皇貴妃要大。

也因此,清朝為了尊崇先帝妃子,出現了不少追封皇貴妃的事例,清朝皇貴妃變得格外地多(28位),但只有三分之一(10位)是當事人在世時受封的,其他都是追封。

清朝皇貴妃還有皇后預備選手的作用,上面說的10位皇貴妃,有四位成了皇后,皇貴妃基本成了皇后的拍門磚。

澹奕
2019-04-04

在明清兩朝,皇貴妃都是皇帝寵妃的最高稱號,乃眾妃之首。不過在明朝,皇貴妃並沒有定製,只要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嬪都可能被冊封為皇貴妃,多了幾分隨意;然而在清朝,皇貴妃位同副後,妃嬪想要在活著的時候做皇貴妃難比登天

雖然兩朝都有皇貴妃,但終究有些差異,相對於明朝,清朝的皇貴妃有這麼兩個特點:

  • 第一,規制更加完善,不輕易設立;
  • 第二,多用於“儲備皇后”,以及追封等。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宣宗寵愛貴妃孫氏卻冷落元后胡氏,又無法廢后,就在其貴妃銜前加一“皇”字,並讓其享皇后才有的金冊金寶,“皇貴妃”也由此誕生。

而後明朝歷代皇帝后宮,幾乎都有設計皇貴妃,用於冊封皇帝最寵愛或者最尊貴的妃嬪。明朝後宮制度相對比較複雜且混亂,像後來在清朝屬於高級妃嬪的妃位、嬪位,在明朝後宮相當之多,也沒什麼人數限制。皇貴妃這樣的位分也是如此,明朝甚至很多妃嬪因為一時受寵、生育皇子就得以冊封皇貴妃,而後失寵又給廢去尊位。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清朝時期的妃嬪等級森嚴,呈現出嚴整的“金字塔”狀。嬪位以上的高等妃嬪人數都有嚴格限制,也不能越級晉封,皇貴妃僅設一位。

同時,與如今很多清宮劇完全不同的是,清朝宮廷之中,一個妃嬪哪怕再得寵也很難在活著的時候被封為皇貴妃。絕大多數情況下,寵妃們都是死後或者臨終前被封個皇貴妃,皇帝以此表示一下哀悼追譽而已。比如敦肅皇貴妃、純惠皇貴妃、慧賢皇貴妃等,都是如此。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清朝後宮之中,皇貴妃位同副後,而皇貴妃一旦設立並且健在,對於皇后來說就是巨大威脅——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皇貴妃,要麼是中宮無主皇貴妃就是繼後儲備,要麼就是皇帝極度不喜歡皇后。整個清朝,皇后健在而皇貴妃與之同尊的情況只出現過兩次。

所以相對於明朝,清朝的皇貴妃制度更加完善,皇貴妃的設立就更加慎重。當中宮虛設,皇貴妃可代行令六宮,比如乾隆朝孝賢純皇后離世後,都由嫻皇貴妃那拉氏執掌後宮。清朝有一種“攝六宮事皇貴妃”,說通俗一點就是皇后的儲備人選。

縱觀明清,明朝大多數皇貴妃都是生前冊封的,並且真的以皇貴妃身份在後宮生活;然而清朝的皇貴妃,大多是臨終或者過身之後才得到的位分。相對明朝,清朝皇貴妃有名而無實者為主,名副其實的皇貴妃屈指可數。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2019-03-09

明朝皇貴妃是因人而設,清朝是因事而設。

皇貴妃是妃不是後。但她的地位高於其它妃嬪,僅次於皇后。

明朝第一位皇貴妃是宣宗的孫貴妃。孫氏是宣宗青梅竹馬的寵妃,位份為貴妃。依例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而宣宗特賜金寶,生生創造出一個“皇貴妃”的位份給她。皇貴妃自此才有的。

不久以後,明宣宗廢胡皇后,立孫貴妃為後,這就是孝恭章皇后。也就是《女醫明妃傳》裡那個孫太后。

代宗寵妃唐貴妃,也做過皇貴妃。但是她當皇貴妃的時候,元后汪氏已被廢,繼後杭氏則剛剛病逝。估計這個皇貴妃只是一個過度,代宗是想要封她為後的。不想很快發生奪門之變,代宗去世,唐貴妃被迫殉葬。她是明朝提升最快的皇貴妃,也是死的最快的一個,死的時候身份只是郕王侍妾。

後來著名的皇貴妃有憲宗的萬貴妃,就是那個比憲宗大18歲的萬貞兒,吳皇后因她被廢。還有神宗的鄭貴妃,她為了兒子能繼位鬧得很厲害。

還有幾位也應該知道,比如神宗的李貴妃。她是神宗最寵愛的妃子,受寵超過鄭貴妃。她有兩個兒子,其中有一個是桂王,桂王的兒子小桂王就是南明永曆皇帝。

還有崇禎的皇貴妃田貴妃。她死後崇禎為她修建了田貴妃墓,後來李自成把崇禎自己也葬進了這個陵,成為了十三陵之一的思陵。

可以看到,明朝時候,皇貴妃沒有定製,皇帝寵愛誰就封誰,皇后負責母儀天下,皇貴妃負責和皇帝相親相愛。

清朝像這樣的皇貴妃也有一位,就是世祖順治皇帝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追封她為皇后,但是後代子孫都不承認,仍然稱她為皇貴妃。

康熙以後,皇貴妃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定製,也就是一般情況下不設置,如果需要設置也只能設置一位。設置皇貴妃一般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沒有皇后名號的皇后”,替代皇后執掌後宮。

比如康熙朝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就當了八年皇貴妃,當時並沒有皇后。乾隆朝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也就是令妃,也當了十年沒有皇后的皇貴妃。

雍正朝的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她病重之際被晉封皇貴妃,當時烏拉那拉皇后健在,這是比較特殊的。這表明她的得寵是肯定的,但也是為了沖喜,不能以為例。

所以,清朝的皇貴妃和受不受寵沒關係了,那就是份工作。

仁宗陛下殿前都检点
2019-03-09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明清兩朝皇貴妃都是僅次於皇后的第二等后妃尊位。

明以前是沒有皇貴妃這個稱呼的,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續後孫氏。依例,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因宣宗寵愛孫氏,破例讓她得享像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皇貴妃”之稱由她而始。

皇貴妃正式成為名號是在明朝景泰年間,明代宗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

明朝的皇貴妃和清朝的皇貴妃有什麼區別?具體區別的話,主要體現在後宮名分上。雖然兩朝都是以寵妃為皇貴妃,為皇后以下最高妃嬪,但明朝絕大多數皇貴妃仍然只是皇帝寵妃,屬於姬妾,並不能處理後宮事物。但清朝皇貴妃則是可以被授予“攝六宮事”,以副後的身份代行皇后職責,這個和明朝的皇貴妃則是有了質的區別。古代也是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皇帝也不例外,因此明朝皇貴妃再尊貴也不是正妻,但清朝的皇貴妃,則是可以代行皇后職責,有了半個正妻的身份,這在禮制森嚴的古代,特別是在皇家意義非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