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6 個回答
田戈教育
2019-02-15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這裡的“學有餘力”是大有學問的。為什麼呢?後面有個“學競賽”。一方面,學校的教師,不敢大多這樣通知——“同學們要(都去)學競賽。”這樣說家長會一片譁然,大多會怨言滿天,我的孩子怎麼這麼,或以為學校另有什麼目的。總得來說容易引發風波。為此,現在學校的通知,就是要讓你一定怎麼做,也會講得婉轉,留有餘地。不會給人以口舌。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另一方面,競賽的題目本身就比較難,成績平平的孩子做不來,也沒精力去苦思冥想,因此不會強求每個同學都去學。家長可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是不是要去學競賽。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據筆者經驗及觀察,百分制,孩子的成績在80分以上就可以學競賽。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能考80分,說明孩子基本知識能過關,可以去學習。畢竟競賽是提高題、變式題,或新類型題目。比如數學科的奧數同步等,大多就是孩子所學知識的拔高訓練。當然,作為家長的可有選擇讓孩子去做,不做怪題,偏題,對孩子的後續學習有幫助的可多做,不必面面俱到。不能因學競賽,而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學競賽,學得就是拼勁,學得就是刻苦鑽研的精神,學得是靈活解題,習得的是方法,培養的是創新性思維等這才是最重要的。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要是文科的話,學競賽,跟成績更是關係不是很密切,文科競賽,大多關涉的是知識面,記憶力,表達能力。只要孩子有興趣,能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時間許可的話,都可以學。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總之,學競賽,關鍵是看孩子,想學就學,多學應該沒有壞處吧!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陪娃写作业的爸爸
2019-02-15

我參加過數學物理競賽,以我當時的情況來說理科類單門成績穩定在98以上比較好,長期100最好。

成績不穩定,不能維持高的水平,參加比賽的成績不會理想的。

1.穩定性。不管學的多好,發揮不穩定都是不行的。

2.成績。能參加比賽的都是高手,和武林高手過招一樣,失誤越少越好。98分以下,就有基礎知識面的不足了。

3.基礎知識。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特別重要,只有學好的基礎,才有參加比賽的可能性。

4.習慣。比賽都是比到細節上的習慣,格式,字體都很重要。

5.技巧。考試也是一種技術活兒,專業的培養是必需要提前準備的。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2019-02-16

專職輔導小學生。

實話說,在小學階段,

學競賽跟校內分數的關係,並不是正比關係。

就算校內分數100分,也並不意味著“學有餘力”。

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平時各科成績保持在多少分算是學有餘力?


兩者考查重點不一樣

校內成績在“減負”前提下,更注重的是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做題是否仔細。


而學競賽,雖然也考查基礎知識,但更多是拔高性訓練,更注重提高題、思維題的拓展。


基礎題全對,不代表能做出提高題;提高題全會,也並代表基礎能全對。



校內分數篩選功能不強

在減負的前提下,很多地方都減少考試次數,

能夠體現學生水平的“單元考”,被取消得最多,

通常只保留“期中考”和“期末考”——這是滿分、高分最多的兩個考試,平均分通常都超過90分。

這樣的分數,很難考查出學生的真正水平,也很難體現學生之間的差距。


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學有餘力”呢?

一是看作業本中提高題的完成時間、完成質量。

那種想了半天、需要大人反覆提示的,可能就不太合適了。


二是看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快而紮實或者慢而紮實,都可以;但快而不紮實或慢而不紮實,是萬萬不可的。

家和子贵教育
2019-02-20

你看這個問句,你就會發現,這問句都帶有功利色彩,也是這個學校說的,可能是老師說的,可能是校長說的,或者教導主任說的。於是給全校開大會:“你們的孩子如果學有餘力,就是學習優秀的又沒什麼乾的,然後就學習競賽這些科目!競賽什麼呢?各科都有競賽,然後就去學。

那學校為什麼這麼說?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領導還沒有深刻領會教育部出臺的減負30條的精神。如果像提問這樣說的話,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們孩子學完了之後就學競賽,競賽呢,然後就有成績,有成績呢,老師就很光榮,學校也很光榮,實際上這就是沒有從孩子的成長出發。

在這裡我講一個故事,大家去思考。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了12個最具潛力的年輕女科學家。中國有一個孩子被選上,她的名字叫應軼倫,是上海人,她的父母都是美術家。

那這個女孩,她的成長過程是這樣子的,也就是她平時學習就跟著大家學習,家長不強調它的分數,不強調她的排名。然後孩子喜歡學什麼,家長就幫助他。比方這孩子喜歡科學,喜歡植物,喜歡科研探索,於是這個孩子就參加了很多的各層級的科普講座,或者是一些研究機構辦的講座,她就去參加。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她的視野開闊了,她的興趣固定下來了,於是她後來又考了一個非常好的大學,然後現在就在做課題!

這個孩子的成長,我的理解,她之所以成功,就是父母沒注重孩子的名次,沒注重她的分數,只注重孩子對大自然奧妙的探索,於是她成為了一個科學家。然後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你看看,學校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競賽,他沒有說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去研究植物,研究動物,研究科學,做科學實驗,然後玩體育,玩豐富多彩的一些課外活動。

這個學校沒這樣說,為什麼沒這樣說呢?這就是我們中國教育的狹隘。中國的教育的領導、教育學校的校長,還有老師目光都非常狹窄,狹窄到什麼程度?只要你把成績搞上去,只要你分數高,只要你排名第一,這是我要的。至於你這個孩子的其他的發展,這不是我考慮的。所以說中國的教育,如果說教育危機,就危機在這裡。

那麼我想告訴這位家長,孩子啊,你看,我再舉一個例子,前年的時候,在北京一個科研部門進行調查,就是類似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等院校,40%多的孩子不知道未來的人生方向,沒有理想,以後幹什麼都不知道。你覺得這可怕嗎?就是這種重點高校的孩子,都會是這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這樣的原因就是家長和老師培養孩子獲得各科的高分,至於他們的心智的成長,至於他們的視野的拓寬,至於他們的興趣的培養,至於他們的道德水準的提高,身體的健康,以至情懷等等,都不在培養之列,於是就培養了這麼多的,用一個大學老師說的話:“就是個個都培養成了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這樣子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想告訴家長,就是說你一定要學習教育的科普知識,一定要化掉自己的稟性,一定要讓天性顯現出來,一定讓孩子從事很多他感興趣的學習。最後,我再強調一定要讓孩子遠離手機,遠離網絡,遠離電視,這些對孩子危害太大,這個就講到這裡。

高中理科入门
2019-04-01

起碼要特別對這門功課有興趣,能吃苦,研究不覺得累。學難的內容,和簡單的態度差別不大,也就差不多這樣吧!!!

用户6909244029891
2019-02-15

謝謝邀請!

學習有餘力,明確點說,就是有潛力。在一次偶然的酒席上,據一些有名望的老校長經驗談:真正有潛力的孩子是玩著學,雖然考不上一百分排不上號,但也拉不下。分數應在九十分以上吧!且小學頭十名,升到初中也就有二三人能進前十,初中前十也只有二三能在高中保持前十。那些有潛力的學生會後來居上!當然,只是經驗之談,且尚有其它因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