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零售通“四賠”'

"


"


阿里零售通“四賠”



■ 撰文 | 商業觀察家 李華

阿里巴巴零售通目前的定位是做快消品分銷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線上化平臺。

這個市場非常大,因為當下中國快消品的流通主體仍為經銷體系,佔市場份額大頭的零售主體仍為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市場份額超過40%)。

這個市場也非常難做,難在要找到增量,找到新的供給才能更好撬動、鋪開市場,實現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

單純意義上將存量業務進行線上化則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沒有增量,那就是純投入,是“求人”的事情。如果做業務需要"求人"去做,能不痛苦嗎?

所以,這塊市場的玩家也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正演變成一個巨頭間的市場。但其實,並不是競爭導致玩家變少,而是很多創業公司的價值創造不明顯。

這個市場當下比得是價值創造,市場還遠沒到“你死我活”的“零和”階段。

零售通


阿里零售通做快消流通數字化,已做了4年時間。

根據零售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零售通覆蓋了130萬家夫妻老婆店,掛牌開設了6000家天貓小店。擁有7000個商家,5000名業務員,4萬名司機。

在分銷通路數字化上,零售通主要有三塊業務。一個是既有深度分銷體系的線上化。比如水飲等品類市場,由於這塊市場各大消費品牌已建立了非常強的深度分銷體系。零售通是幫這些既有分銷體系做數字化、線上化提升。

一個是中淺度分銷渠道通路的打造,及數字化。比如一些日化、休食、日百等品類,這些品類的很多消費品牌並沒有建立能覆蓋全國,甚至區域的分銷網絡。因此,零售通是要構建基礎設施,幫消費品牌構建分銷網絡。從雲倉、城市倉體系構建,到終端渠道小店的通路鏈接,甚至包括金融、物流、營銷等服務,整個中間環節的基礎設施構建。

品牌商等於做好自己的商品,研究好用戶就可以了。其餘的都可以“外包”。目前,零售通的城市倉經營2000-3000支SKU。

最後一塊就是終端零售渠道的數字化。包括天貓小店和一些夫妻店的供貨、數字化業務等。

這一塊其實是重點的。因為對於品牌商來講,最重要的是把商品賣出去,是結果導向的。無論市場流行什麼理論、什麼模式,賣不出去就是失敗。

零售環節則會相對更在意過程、流程。流程要標準化、集約化、效率化。簡單說,“搬運”得有效率,否則即便最終賣出去,也可能是賺不到錢的。

所以,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品牌商賺品牌溢價、商品開發價值。零售商和平臺賺效率和流量變現的利潤。

利潤從品牌商來,但最終要在終端變現。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實現是在終端。

因此,能不能形成對終端零售的把控能力,產生增量價值與效率提升,也直接決定了零售通這個平臺能不能做起來。

經銷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銷流通體系,除了部分特殊品類,其餘的很難被替代。

主要有五個原因。

一、情義市場。

各個批發市場都會有這樣的故事,比如,某個“老闆”因為投資失敗等原因導致資金鍊危機,這個時候,市場內的一些合作商戶有時會集資去“救”。

他們不像銀行那麼“苛刻”,要很多資產擔保等。主要是基於信任、情義驅動去做的選擇。

中國經銷流通市場有時候表現為一個"情義"市場。有號召力的人士想做個新品牌,往往一個飯局就可以湊足起步的資源。

經銷商呢,他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處關係”。跟地方處,跟品牌處,跟零售渠道處。他們能存在做大,周邊的聯繫是很好的。新入者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則相對較難。因為交朋友是需要時間的。

二、勞動密集型。

整個快消流通體系,還是呈現出了勞動密集型特徵,需要人。

目前,也沒有辦法完全用技術來替代。那麼,經銷商自己做老闆,責任心和效率是不低,而更高的。

"


阿里零售通“四賠”



■ 撰文 | 商業觀察家 李華

阿里巴巴零售通目前的定位是做快消品分銷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線上化平臺。

這個市場非常大,因為當下中國快消品的流通主體仍為經銷體系,佔市場份額大頭的零售主體仍為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市場份額超過40%)。

這個市場也非常難做,難在要找到增量,找到新的供給才能更好撬動、鋪開市場,實現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

單純意義上將存量業務進行線上化則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沒有增量,那就是純投入,是“求人”的事情。如果做業務需要"求人"去做,能不痛苦嗎?

所以,這塊市場的玩家也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正演變成一個巨頭間的市場。但其實,並不是競爭導致玩家變少,而是很多創業公司的價值創造不明顯。

這個市場當下比得是價值創造,市場還遠沒到“你死我活”的“零和”階段。

零售通


阿里零售通做快消流通數字化,已做了4年時間。

根據零售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零售通覆蓋了130萬家夫妻老婆店,掛牌開設了6000家天貓小店。擁有7000個商家,5000名業務員,4萬名司機。

在分銷通路數字化上,零售通主要有三塊業務。一個是既有深度分銷體系的線上化。比如水飲等品類市場,由於這塊市場各大消費品牌已建立了非常強的深度分銷體系。零售通是幫這些既有分銷體系做數字化、線上化提升。

一個是中淺度分銷渠道通路的打造,及數字化。比如一些日化、休食、日百等品類,這些品類的很多消費品牌並沒有建立能覆蓋全國,甚至區域的分銷網絡。因此,零售通是要構建基礎設施,幫消費品牌構建分銷網絡。從雲倉、城市倉體系構建,到終端渠道小店的通路鏈接,甚至包括金融、物流、營銷等服務,整個中間環節的基礎設施構建。

品牌商等於做好自己的商品,研究好用戶就可以了。其餘的都可以“外包”。目前,零售通的城市倉經營2000-3000支SKU。

最後一塊就是終端零售渠道的數字化。包括天貓小店和一些夫妻店的供貨、數字化業務等。

這一塊其實是重點的。因為對於品牌商來講,最重要的是把商品賣出去,是結果導向的。無論市場流行什麼理論、什麼模式,賣不出去就是失敗。

零售環節則會相對更在意過程、流程。流程要標準化、集約化、效率化。簡單說,“搬運”得有效率,否則即便最終賣出去,也可能是賺不到錢的。

所以,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品牌商賺品牌溢價、商品開發價值。零售商和平臺賺效率和流量變現的利潤。

利潤從品牌商來,但最終要在終端變現。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實現是在終端。

因此,能不能形成對終端零售的把控能力,產生增量價值與效率提升,也直接決定了零售通這個平臺能不能做起來。

經銷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銷流通體系,除了部分特殊品類,其餘的很難被替代。

主要有五個原因。

一、情義市場。

各個批發市場都會有這樣的故事,比如,某個“老闆”因為投資失敗等原因導致資金鍊危機,這個時候,市場內的一些合作商戶有時會集資去“救”。

他們不像銀行那麼“苛刻”,要很多資產擔保等。主要是基於信任、情義驅動去做的選擇。

中國經銷流通市場有時候表現為一個"情義"市場。有號召力的人士想做個新品牌,往往一個飯局就可以湊足起步的資源。

經銷商呢,他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處關係”。跟地方處,跟品牌處,跟零售渠道處。他們能存在做大,周邊的聯繫是很好的。新入者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則相對較難。因為交朋友是需要時間的。

二、勞動密集型。

整個快消流通體系,還是呈現出了勞動密集型特徵,需要人。

目前,也沒有辦法完全用技術來替代。那麼,經銷商自己做老闆,責任心和效率是不低,而更高的。

阿里零售通“四賠”


三、資源蓄水池。

經濟環境一般都會有波動。但上游工廠是不能停工的,一停工成本就很高。那麼,年景不好的時候,經銷商也要進足夠多的貨,品牌商就要壓點貨。年景好的時候,經銷商就多賺點。

經銷體系是品牌商的資源蓄水池。包括資金、貨品、倉配、人員等等。

四、服務能力。

其實,中國的經銷商,比大部分零售商,甚至很多品牌商都更懂消費者。

零售商過去傳統都是“二房東”模型,不承擔庫存風險,對消費者的研究能力很多時候就是缺失的。而經銷商活動量大,承擔庫存風險,導致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很敏銳,信息收集完備、買手能力強、市場反應迅速。實際上,在以往快消品牌的流通模式中,品牌商都未承擔庫存風險,出廠的貨權及相關風險直接轉給了經銷商。

所以,怎麼可能替代更懂消費者的人群呢?看看中國的零售創業者,其實,有許多都是經銷體系出身,或者說起家的。

在中國,幾乎也很難找到比經銷商群體消息更靈通的人群了。

什麼時候囤貨、什麼時候銷售、某個品牌動向、一個市場內供需庫存情況、買什麼、賣什麼、拿到貨等等。

他們消息靈得很。所以,他們能給很多區域零售商帶來利潤。

經銷商還能“售後”,能退換貨,現在很多平臺都不能完全做到退換貨。

五、效率。

經銷流通體系是沒有中間、廣告等費用的。

所以,看很多區域市場的快消品採購價,連鎖超市KA渠道等的進貨價,比當地批發市場的進貨價都更貴。

因此,如果進貨價都比別人貴,卻想要替代他們,怎麼可能?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既有經銷流通體系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很難被替代。那麼,要做快消流通的線上化、數字化,難度也比較高。

因為經銷流通體系把價值已經做得很好,如果僅僅是對存量分銷環節進行線上化改造,而沒有增量產生,相關業務的推進就比較難。數字化改造需要投入,因此,存在誰投入,增量利潤在哪,以及怎麼分的問題。

進而做快消品流通的數字化,需要切換角度,要從終端價值環節入手,即先改造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

因為任何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要能實現,是要在零售終端完成。商品未售賣,之前的商品開發、品牌、流通、包裝、物流等等產業鏈環節都是沒有價值的。

而如果在零售終端如產生增量價值,能更容易帶動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

"


阿里零售通“四賠”



■ 撰文 | 商業觀察家 李華

阿里巴巴零售通目前的定位是做快消品分銷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線上化平臺。

這個市場非常大,因為當下中國快消品的流通主體仍為經銷體系,佔市場份額大頭的零售主體仍為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市場份額超過40%)。

這個市場也非常難做,難在要找到增量,找到新的供給才能更好撬動、鋪開市場,實現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

單純意義上將存量業務進行線上化則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沒有增量,那就是純投入,是“求人”的事情。如果做業務需要"求人"去做,能不痛苦嗎?

所以,這塊市場的玩家也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正演變成一個巨頭間的市場。但其實,並不是競爭導致玩家變少,而是很多創業公司的價值創造不明顯。

這個市場當下比得是價值創造,市場還遠沒到“你死我活”的“零和”階段。

零售通


阿里零售通做快消流通數字化,已做了4年時間。

根據零售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零售通覆蓋了130萬家夫妻老婆店,掛牌開設了6000家天貓小店。擁有7000個商家,5000名業務員,4萬名司機。

在分銷通路數字化上,零售通主要有三塊業務。一個是既有深度分銷體系的線上化。比如水飲等品類市場,由於這塊市場各大消費品牌已建立了非常強的深度分銷體系。零售通是幫這些既有分銷體系做數字化、線上化提升。

一個是中淺度分銷渠道通路的打造,及數字化。比如一些日化、休食、日百等品類,這些品類的很多消費品牌並沒有建立能覆蓋全國,甚至區域的分銷網絡。因此,零售通是要構建基礎設施,幫消費品牌構建分銷網絡。從雲倉、城市倉體系構建,到終端渠道小店的通路鏈接,甚至包括金融、物流、營銷等服務,整個中間環節的基礎設施構建。

品牌商等於做好自己的商品,研究好用戶就可以了。其餘的都可以“外包”。目前,零售通的城市倉經營2000-3000支SKU。

最後一塊就是終端零售渠道的數字化。包括天貓小店和一些夫妻店的供貨、數字化業務等。

這一塊其實是重點的。因為對於品牌商來講,最重要的是把商品賣出去,是結果導向的。無論市場流行什麼理論、什麼模式,賣不出去就是失敗。

零售環節則會相對更在意過程、流程。流程要標準化、集約化、效率化。簡單說,“搬運”得有效率,否則即便最終賣出去,也可能是賺不到錢的。

所以,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品牌商賺品牌溢價、商品開發價值。零售商和平臺賺效率和流量變現的利潤。

利潤從品牌商來,但最終要在終端變現。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實現是在終端。

因此,能不能形成對終端零售的把控能力,產生增量價值與效率提升,也直接決定了零售通這個平臺能不能做起來。

經銷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銷流通體系,除了部分特殊品類,其餘的很難被替代。

主要有五個原因。

一、情義市場。

各個批發市場都會有這樣的故事,比如,某個“老闆”因為投資失敗等原因導致資金鍊危機,這個時候,市場內的一些合作商戶有時會集資去“救”。

他們不像銀行那麼“苛刻”,要很多資產擔保等。主要是基於信任、情義驅動去做的選擇。

中國經銷流通市場有時候表現為一個"情義"市場。有號召力的人士想做個新品牌,往往一個飯局就可以湊足起步的資源。

經銷商呢,他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處關係”。跟地方處,跟品牌處,跟零售渠道處。他們能存在做大,周邊的聯繫是很好的。新入者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則相對較難。因為交朋友是需要時間的。

二、勞動密集型。

整個快消流通體系,還是呈現出了勞動密集型特徵,需要人。

目前,也沒有辦法完全用技術來替代。那麼,經銷商自己做老闆,責任心和效率是不低,而更高的。

阿里零售通“四賠”


三、資源蓄水池。

經濟環境一般都會有波動。但上游工廠是不能停工的,一停工成本就很高。那麼,年景不好的時候,經銷商也要進足夠多的貨,品牌商就要壓點貨。年景好的時候,經銷商就多賺點。

經銷體系是品牌商的資源蓄水池。包括資金、貨品、倉配、人員等等。

四、服務能力。

其實,中國的經銷商,比大部分零售商,甚至很多品牌商都更懂消費者。

零售商過去傳統都是“二房東”模型,不承擔庫存風險,對消費者的研究能力很多時候就是缺失的。而經銷商活動量大,承擔庫存風險,導致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很敏銳,信息收集完備、買手能力強、市場反應迅速。實際上,在以往快消品牌的流通模式中,品牌商都未承擔庫存風險,出廠的貨權及相關風險直接轉給了經銷商。

所以,怎麼可能替代更懂消費者的人群呢?看看中國的零售創業者,其實,有許多都是經銷體系出身,或者說起家的。

在中國,幾乎也很難找到比經銷商群體消息更靈通的人群了。

什麼時候囤貨、什麼時候銷售、某個品牌動向、一個市場內供需庫存情況、買什麼、賣什麼、拿到貨等等。

他們消息靈得很。所以,他們能給很多區域零售商帶來利潤。

經銷商還能“售後”,能退換貨,現在很多平臺都不能完全做到退換貨。

五、效率。

經銷流通體系是沒有中間、廣告等費用的。

所以,看很多區域市場的快消品採購價,連鎖超市KA渠道等的進貨價,比當地批發市場的進貨價都更貴。

因此,如果進貨價都比別人貴,卻想要替代他們,怎麼可能?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既有經銷流通體系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很難被替代。那麼,要做快消流通的線上化、數字化,難度也比較高。

因為經銷流通體系把價值已經做得很好,如果僅僅是對存量分銷環節進行線上化改造,而沒有增量產生,相關業務的推進就比較難。數字化改造需要投入,因此,存在誰投入,增量利潤在哪,以及怎麼分的問題。

進而做快消品流通的數字化,需要切換角度,要從終端價值環節入手,即先改造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

因為任何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要能實現,是要在零售終端完成。商品未售賣,之前的商品開發、品牌、流通、包裝、物流等等產業鏈環節都是沒有價值的。

而如果在零售終端如產生增量價值,能更容易帶動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

阿里零售通“四賠”


小店


不過,就目前來看,做夫妻獨體小店數字化市場,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

獨體小店在乎三件事:能不能多賺錢、能不能省錢、能不能更方便省時省力。

能不能多賺錢,及省錢,在既有、存量的主流商品中,傳統經銷流通體系其實已經把價值做得比較好了。比如KA渠道的進貨價比經銷批發渠道的進貨價還貴。經銷商的倉配,粗糙雖然粗糙,但便宜,建得早,經營品項並不多,週轉效率高,成本摳得已經很細了。

進而,《商業觀察家》認為,做夫妻獨體店數字化的主要機會點可能在於"方便"與“變化”。

首先,線上化最大的一個價值就是方便,在便利性上的提升是比較大的。比如手機訂貨,什麼貨都可以送來。零售通目前已經形成7000個商家基礎,和構建了倉配體系網路。夫妻店在線上可以一站式訂貨了,相比以前,多個經銷商送貨,以及部分商品可能還要自己去進貨,肯定是更方便的。

這種便利性價值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一代,及習慣互聯網生活的人群成為新的小店店主後,可能會逐步放大。他們會更在意方便。現在80、90後店主也已佔到夫妻小店比重的68%了(零售通數據)。

其次,對於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平臺來講。現在最有利的一點在於,顧客在變化。

就是說越來越個性的年輕一代人逐漸成為主力客群后,他們的消費喜好和習慣跟上一代人還是有很大差異。過往的大通路、中心化流通方式,可能會越來越難滿足需求。

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是,生意方式會更精細化。各個品牌的市場定位都會更細分,以往僅僅靠幾個單品,參加糖酒會、打點廣告,就能全國招滿經銷商,鋪開全國市場,打造出品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更細分的市場定位與消費洞察,就算招到經銷商,也會面臨滯銷。

而只要細分,那麼,對顧客的數字化的需求就會提升。這是推動終端小店數字化的重要力量。

品牌商會願意支付費用、投入資源。而在終端顧客數字化後,後續的金融、營銷等高附加值、高毛利業務環節就能導入進來,形成增量、分潤空間,進而帶動整個快消流通分銷環節的數字化。

這點非常關鍵,因為現在很多快消品B2B平臺(快消流分銷數字化平臺)主要是賺渠道分銷的錢,但這部分的利潤是無法覆蓋成本的,進而造成玩家越來越少。

二是,本土新消費品牌會崛起。任何顧客層的“換代”變化,其實,都是有利於本土品牌發展的。因為他們有“主場”優勢,離消費者近、決策快速。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顯示了這點,比如尿不溼等,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都是在逐年增長的。

新品牌的出現會帶動整個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發展,因為他們要成長壯大,一定會在對顧客的理解能力層面,超越原有勢力。

三是,消費升級,也會帶來利潤空間。

每代人都會希望比上一代人過得更好。現在的90後、00後從小就不缺吃、不缺穿,他們要的是更好的東西,會帶來消費升級的需求。而過去的一年,快消行業40%增長來自於新品。

所以,消費升級會帶來增量空間和利潤空間。而要更好洞悉消費升級趨勢、銷售新品則會提升數字化、線上化的需求。獲得數據,並能更容易地與消費者互動。

過去夫妻小店因為分散、難以管理,比如陳列展示位難以統一管理提升執行,導致新品銷售表現一般。那麼,他們要跟上市場趨勢,就需要對數字化做提升。比如陳列位的可視化有助於提升夫妻小店的新品銷售能力。

從這幾個角度來講,會發現當下市場的主流玩家,比如零售通,相關方面的佈局其實已經到了一定程度。

零售通最近推出了“四賠”業務標準,即夫妻店在零售通進貨價比市面貴賠償、貨未及時送到賠償、商品過期賠償(食品),商品滯銷賠償的服務承諾。

背後的意義就在於業務佈局的深化,使其能推行相關標準了。

根據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的公開演講,及接受包括《商業觀察家》在內的媒體訪問時披露的情況。

目前,零售通的如意POS系統已經覆蓋10萬家夫妻小店,每天實現數千萬消費者數據迴流。如意POS跟餓了麼直聯,目前有6800家店通過餓了麼實現到家業務。

零售通小店整體訂單量則在幾十萬日均訂單量水平,最高超過100萬日單。

貨架可視化進步也比較大,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實現貨架商品陳列信息的數字化,圖像識別精度可以達到超過95%。

在全國流通分銷數字化層面。零售通目前架構了五個區域倉、34個城市倉、6000多個經銷商倉庫、4萬名司機的物流網絡。

其中,34個城市倉的商品重合度不到30%。經營12個核心類目,2000-3000支SKU。全國物流履約是T+2,T+2如沒送到,零售通賠償。

增值服務層面,目前,金融已經服務1200多個商家,6萬多個小店賒銷,供應鏈金融支撐超過80億元的業務量。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到零售通的夫妻小店的業務基礎盤已經比較大,通過對夫妻店終端的掌控能力,也開始導入了很多產業鏈增值服務。前後端匹配來滾動發展。

"四賠"成為了一個新的開始。

"


阿里零售通“四賠”



■ 撰文 | 商業觀察家 李華

阿里巴巴零售通目前的定位是做快消品分銷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線上化平臺。

這個市場非常大,因為當下中國快消品的流通主體仍為經銷體系,佔市場份額大頭的零售主體仍為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市場份額超過40%)。

這個市場也非常難做,難在要找到增量,找到新的供給才能更好撬動、鋪開市場,實現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

單純意義上將存量業務進行線上化則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沒有增量,那就是純投入,是“求人”的事情。如果做業務需要"求人"去做,能不痛苦嗎?

所以,這塊市場的玩家也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正演變成一個巨頭間的市場。但其實,並不是競爭導致玩家變少,而是很多創業公司的價值創造不明顯。

這個市場當下比得是價值創造,市場還遠沒到“你死我活”的“零和”階段。

零售通


阿里零售通做快消流通數字化,已做了4年時間。

根據零售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零售通覆蓋了130萬家夫妻老婆店,掛牌開設了6000家天貓小店。擁有7000個商家,5000名業務員,4萬名司機。

在分銷通路數字化上,零售通主要有三塊業務。一個是既有深度分銷體系的線上化。比如水飲等品類市場,由於這塊市場各大消費品牌已建立了非常強的深度分銷體系。零售通是幫這些既有分銷體系做數字化、線上化提升。

一個是中淺度分銷渠道通路的打造,及數字化。比如一些日化、休食、日百等品類,這些品類的很多消費品牌並沒有建立能覆蓋全國,甚至區域的分銷網絡。因此,零售通是要構建基礎設施,幫消費品牌構建分銷網絡。從雲倉、城市倉體系構建,到終端渠道小店的通路鏈接,甚至包括金融、物流、營銷等服務,整個中間環節的基礎設施構建。

品牌商等於做好自己的商品,研究好用戶就可以了。其餘的都可以“外包”。目前,零售通的城市倉經營2000-3000支SKU。

最後一塊就是終端零售渠道的數字化。包括天貓小店和一些夫妻店的供貨、數字化業務等。

這一塊其實是重點的。因為對於品牌商來講,最重要的是把商品賣出去,是結果導向的。無論市場流行什麼理論、什麼模式,賣不出去就是失敗。

零售環節則會相對更在意過程、流程。流程要標準化、集約化、效率化。簡單說,“搬運”得有效率,否則即便最終賣出去,也可能是賺不到錢的。

所以,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品牌商賺品牌溢價、商品開發價值。零售商和平臺賺效率和流量變現的利潤。

利潤從品牌商來,但最終要在終端變現。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實現是在終端。

因此,能不能形成對終端零售的把控能力,產生增量價值與效率提升,也直接決定了零售通這個平臺能不能做起來。

經銷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銷流通體系,除了部分特殊品類,其餘的很難被替代。

主要有五個原因。

一、情義市場。

各個批發市場都會有這樣的故事,比如,某個“老闆”因為投資失敗等原因導致資金鍊危機,這個時候,市場內的一些合作商戶有時會集資去“救”。

他們不像銀行那麼“苛刻”,要很多資產擔保等。主要是基於信任、情義驅動去做的選擇。

中國經銷流通市場有時候表現為一個"情義"市場。有號召力的人士想做個新品牌,往往一個飯局就可以湊足起步的資源。

經銷商呢,他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處關係”。跟地方處,跟品牌處,跟零售渠道處。他們能存在做大,周邊的聯繫是很好的。新入者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則相對較難。因為交朋友是需要時間的。

二、勞動密集型。

整個快消流通體系,還是呈現出了勞動密集型特徵,需要人。

目前,也沒有辦法完全用技術來替代。那麼,經銷商自己做老闆,責任心和效率是不低,而更高的。

阿里零售通“四賠”


三、資源蓄水池。

經濟環境一般都會有波動。但上游工廠是不能停工的,一停工成本就很高。那麼,年景不好的時候,經銷商也要進足夠多的貨,品牌商就要壓點貨。年景好的時候,經銷商就多賺點。

經銷體系是品牌商的資源蓄水池。包括資金、貨品、倉配、人員等等。

四、服務能力。

其實,中國的經銷商,比大部分零售商,甚至很多品牌商都更懂消費者。

零售商過去傳統都是“二房東”模型,不承擔庫存風險,對消費者的研究能力很多時候就是缺失的。而經銷商活動量大,承擔庫存風險,導致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很敏銳,信息收集完備、買手能力強、市場反應迅速。實際上,在以往快消品牌的流通模式中,品牌商都未承擔庫存風險,出廠的貨權及相關風險直接轉給了經銷商。

所以,怎麼可能替代更懂消費者的人群呢?看看中國的零售創業者,其實,有許多都是經銷體系出身,或者說起家的。

在中國,幾乎也很難找到比經銷商群體消息更靈通的人群了。

什麼時候囤貨、什麼時候銷售、某個品牌動向、一個市場內供需庫存情況、買什麼、賣什麼、拿到貨等等。

他們消息靈得很。所以,他們能給很多區域零售商帶來利潤。

經銷商還能“售後”,能退換貨,現在很多平臺都不能完全做到退換貨。

五、效率。

經銷流通體系是沒有中間、廣告等費用的。

所以,看很多區域市場的快消品採購價,連鎖超市KA渠道等的進貨價,比當地批發市場的進貨價都更貴。

因此,如果進貨價都比別人貴,卻想要替代他們,怎麼可能?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既有經銷流通體系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很難被替代。那麼,要做快消流通的線上化、數字化,難度也比較高。

因為經銷流通體系把價值已經做得很好,如果僅僅是對存量分銷環節進行線上化改造,而沒有增量產生,相關業務的推進就比較難。數字化改造需要投入,因此,存在誰投入,增量利潤在哪,以及怎麼分的問題。

進而做快消品流通的數字化,需要切換角度,要從終端價值環節入手,即先改造數以百萬計的夫妻老婆獨體店。

因為任何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最終要能實現,是要在零售終端完成。商品未售賣,之前的商品開發、品牌、流通、包裝、物流等等產業鏈環節都是沒有價值的。

而如果在零售終端如產生增量價值,能更容易帶動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

阿里零售通“四賠”


小店


不過,就目前來看,做夫妻獨體小店數字化市場,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

獨體小店在乎三件事:能不能多賺錢、能不能省錢、能不能更方便省時省力。

能不能多賺錢,及省錢,在既有、存量的主流商品中,傳統經銷流通體系其實已經把價值做得比較好了。比如KA渠道的進貨價比經銷批發渠道的進貨價還貴。經銷商的倉配,粗糙雖然粗糙,但便宜,建得早,經營品項並不多,週轉效率高,成本摳得已經很細了。

進而,《商業觀察家》認為,做夫妻獨體店數字化的主要機會點可能在於"方便"與“變化”。

首先,線上化最大的一個價值就是方便,在便利性上的提升是比較大的。比如手機訂貨,什麼貨都可以送來。零售通目前已經形成7000個商家基礎,和構建了倉配體系網路。夫妻店在線上可以一站式訂貨了,相比以前,多個經銷商送貨,以及部分商品可能還要自己去進貨,肯定是更方便的。

這種便利性價值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一代,及習慣互聯網生活的人群成為新的小店店主後,可能會逐步放大。他們會更在意方便。現在80、90後店主也已佔到夫妻小店比重的68%了(零售通數據)。

其次,對於快消流通環節的數字化平臺來講。現在最有利的一點在於,顧客在變化。

就是說越來越個性的年輕一代人逐漸成為主力客群后,他們的消費喜好和習慣跟上一代人還是有很大差異。過往的大通路、中心化流通方式,可能會越來越難滿足需求。

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是,生意方式會更精細化。各個品牌的市場定位都會更細分,以往僅僅靠幾個單品,參加糖酒會、打點廣告,就能全國招滿經銷商,鋪開全國市場,打造出品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更細分的市場定位與消費洞察,就算招到經銷商,也會面臨滯銷。

而只要細分,那麼,對顧客的數字化的需求就會提升。這是推動終端小店數字化的重要力量。

品牌商會願意支付費用、投入資源。而在終端顧客數字化後,後續的金融、營銷等高附加值、高毛利業務環節就能導入進來,形成增量、分潤空間,進而帶動整個快消流通分銷環節的數字化。

這點非常關鍵,因為現在很多快消品B2B平臺(快消流分銷數字化平臺)主要是賺渠道分銷的錢,但這部分的利潤是無法覆蓋成本的,進而造成玩家越來越少。

二是,本土新消費品牌會崛起。任何顧客層的“換代”變化,其實,都是有利於本土品牌發展的。因為他們有“主場”優勢,離消費者近、決策快速。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顯示了這點,比如尿不溼等,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都是在逐年增長的。

新品牌的出現會帶動整個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發展,因為他們要成長壯大,一定會在對顧客的理解能力層面,超越原有勢力。

三是,消費升級,也會帶來利潤空間。

每代人都會希望比上一代人過得更好。現在的90後、00後從小就不缺吃、不缺穿,他們要的是更好的東西,會帶來消費升級的需求。而過去的一年,快消行業40%增長來自於新品。

所以,消費升級會帶來增量空間和利潤空間。而要更好洞悉消費升級趨勢、銷售新品則會提升數字化、線上化的需求。獲得數據,並能更容易地與消費者互動。

過去夫妻小店因為分散、難以管理,比如陳列展示位難以統一管理提升執行,導致新品銷售表現一般。那麼,他們要跟上市場趨勢,就需要對數字化做提升。比如陳列位的可視化有助於提升夫妻小店的新品銷售能力。

從這幾個角度來講,會發現當下市場的主流玩家,比如零售通,相關方面的佈局其實已經到了一定程度。

零售通最近推出了“四賠”業務標準,即夫妻店在零售通進貨價比市面貴賠償、貨未及時送到賠償、商品過期賠償(食品),商品滯銷賠償的服務承諾。

背後的意義就在於業務佈局的深化,使其能推行相關標準了。

根據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的公開演講,及接受包括《商業觀察家》在內的媒體訪問時披露的情況。

目前,零售通的如意POS系統已經覆蓋10萬家夫妻小店,每天實現數千萬消費者數據迴流。如意POS跟餓了麼直聯,目前有6800家店通過餓了麼實現到家業務。

零售通小店整體訂單量則在幾十萬日均訂單量水平,最高超過100萬日單。

貨架可視化進步也比較大,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實現貨架商品陳列信息的數字化,圖像識別精度可以達到超過95%。

在全國流通分銷數字化層面。零售通目前架構了五個區域倉、34個城市倉、6000多個經銷商倉庫、4萬名司機的物流網絡。

其中,34個城市倉的商品重合度不到30%。經營12個核心類目,2000-3000支SKU。全國物流履約是T+2,T+2如沒送到,零售通賠償。

增值服務層面,目前,金融已經服務1200多個商家,6萬多個小店賒銷,供應鏈金融支撐超過80億元的業務量。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到零售通的夫妻小店的業務基礎盤已經比較大,通過對夫妻店終端的掌控能力,也開始導入了很多產業鏈增值服務。前後端匹配來滾動發展。

"四賠"成為了一個新的開始。

阿里零售通“四賠”

當下中國生鮮市場不缺模式,缺供應鏈。

不缺思維,缺細節執行。

不缺想象空間,缺消費者洞察。

《商業觀察家》將主辦2019年(第二屆)中國生鮮零售大會,探討生鮮零售破局之道,以期促進生鮮業界學習、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

本屆大會將關注熟食業務構建、供應鏈協同融合、自有品牌打造、會員制經營方向,以及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

下面是已定檔的會議議程(未來仍有神祕大咖演講嘉賓陸續公佈):

9月18日上午場

破局:趨勢

主持嘉賓:

元初食品新業態事業部總經理吳媛靜

9:00-9:10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副特派員徐興鋒致辭

9:10-9:20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致辭

9:20-9:30

趨勢發佈:商業觀察家生鮮零售趨勢報告

9:30-10:30

主題演講:日本永旺my basket的實踐

演講嘉賓:日本永旺my basket代表取締役社長古澤康之

10:30-11:00

主題演講:生鮮零售消費趨勢

11:00-11:10 茶歇

11:10-11:40

主題演講:京東生鮮供應鏈打造

演講嘉賓:京東生鮮負責人王敬

11:40-12:10

主題演講:盒馬MINI店的“打法”

擬邀嘉賓:盒馬MINI負責人昱夏

9月18日下午場

破局:供應鏈

14:00-14:30

主題演講:生鮮B2B壁壘打造

演講嘉賓:彩食鮮CEO羅慶元

14:30-15:00

主題演講:水果供應鏈如何做買斷款

演講嘉賓:鮮豐水果董事長韓樹人

15:00-15:30

主題演講:前置倉到家供應鏈打造

演講嘉賓: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曾斌

15:30-16:00

主題演講:零售商自有品牌開發悖論

演講嘉賓:元初食品總裁陳啟明

16:00-16:10 茶歇

16:10-16:40

主題演講:生鮮S2B如何打造?

擬邀嘉賓:宋小菜聯合創始人張琦

16:40-17:10

演講主題:避免“腎透析”,打造健康供應鏈

演講嘉賓:食行生鮮創始人兼CEO張洪良

17:10-18:30

圓桌討論:豬肉及製品發展趨勢,及如何上下游協同

對話嘉賓:大潤發生鮮副總張建傑

天邦食品股份副總裁兼新零售總裁劉夢婕

9月19日平行分論壇

平行分論壇一

破局:最後一公里

9:00-9:30

演講主題:社區生鮮的迭代

演講嘉賓: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烽

9:30-10:00

演講主題:生鮮電商B2C+O2O

演講嘉賓: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

10:00-10:30

主題演講:生鮮直採買斷

演講嘉賓:步步高生鮮總監彭小平

10:30-10:40 茶歇

10:40-11:10

演講主題:生鮮拼團“到家”

演講嘉賓:愛客多董事長房淼

11:10-11:40

演講主題:即時物流成本優化路徑

演講嘉賓:點我達CMO楊璐

11:40-12:30

圓桌論壇|生鮮最後一公里履約:到店自提還是到家

對話嘉賓:永輝雲創聯合創始人張曉輝

兩鮮創始人沈斌

綠城超市董事長田建忠

蘇寧小店店面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王琦

平行分論壇二

破局:熟食|鮮食

9:00-9:30

演講主題:熟食如何標準化複製

演講嘉賓:大潤發生鮮副總許利良

9:30-10:00

演講主題:盒馬工坊的經營邏輯

演講嘉賓:盒馬工坊研發總監黃海飛

10:00-10:30

演講主題:鮮食商品開發

演講嘉賓:羅森副總裁張晟

10:30-10:40 茶歇

10:40-11:10

演講主題:鄉鎮市場量販店如何做生鮮經營

擬邀嘉賓:吉麥隆董事長周新良

11:10-11:40

演講主題:鮮食開發

演講嘉賓:伽力森主食事業部總經理潘保中

11:40-12:30

圓桌論壇:零售商如何構建熟食門檻

對話嘉賓:盒小馬CEO袁彬

王府井首航超市總經理劉意華

綠地商業集團總經理助理兼零售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奕

平行分論壇三

破局:中臺|物流

9:00-9:30

演講主題:中臺如何支撐供應鏈發展

演講嘉賓:誼品生鮮合夥人楊仕忠

9:30-10:00

演講主題:生鮮物流如何融合中臺

演講嘉賓:蘇寧物流副總裁陸君峰

10:00-10:30

演講主題:生鮮聯採破局

演講嘉賓:九州兄弟聯總負責人孟傑

10:30-10:40 茶歇

10:40-11:10

演講主題:半成品、淨菜開發及供應鏈成本優化路徑

演講嘉賓:蜀海供應鏈副總經理盛若波

11:10-11:30

演講主題:生鮮商家如何用小程序服務好“門店三公里”

演講嘉賓:有贊CMO關予

11:40-12:30

圓桌論壇:鮮花日常消費如何擴大

9月19日下午14:00-18:00

門店考察

A、“多面”盒馬:盒馬鮮生-盒馬菜市-盒馬F2-盒馬MINI

B、社區生鮮店:康品彙生鮮-誼品生鮮-果蔬好-錢大媽

C、大賣場生鮮:大潤發楊浦店-永輝超市-家樂福-山姆會員商店

還有神祕大咖陸續公佈……

參會報名

1、大會門票

含餐票:2380元(含五星級酒店2頓自助午餐+1頓自助晚餐,含大會入場門票、資料費、門店考察。交通、住宿自理)

團購票:980元/人(2人成團。含大會入場門票、資料費、門店考察。交通、食宿自理)

2、參加過《商業觀察家》過往主辦的新零售峰會、生鮮零售大會、便利店大會、新零售遊學等過往任何一屆會議或遊學活動的老會員(以企業為單位),即可享受門票“8折老友價”(餐飲不包含在內)。商業觀察家也可代與會者預訂酒店住宿,住宿協議價具體詳詢《商業觀察家》工作人員。

3、參會聯繫:010-67397293

13691528689(同微信號)

13699216090(同微信號)

招商合作:13699216090(同微信號)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在商業觀察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