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作者|劉工昌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關於騰訊與阿里的關係,也許網上流傳的這幅二馬同框照最為經典。照片中的馬化騰看著前方,彷彿永遠是一副不露聲色的老到。而不遠處的馬雲則斜對著馬化騰,切齒冷麵,眼神中透出一股惱恨至極的即視感。

既生雲,何生騰。阿里騰訊難道真的是一生之敵?

領先於對手的距離

2019年5月15日,阿里巴巴發佈2019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第四財季阿里巴巴總營收934.98億元人民幣,本財年總營收3768.44億元,同比增長均達51%。調整後EBITDA251.7億元人民幣,市場預估229億元人民幣。

阿里財報發佈後,一片讚歌,人們對阿里如此樂觀的原因主要源於兩點:

一是其核心電商業務總營收為人民幣788.84億元(約合117.56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4%。二是其力推的雲計算業務的營收則為人民幣77.26億元(約合11.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3.85億元增長了76%。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兩幅圖片看後也許不會那麼樂觀了。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阿里各項業務營業收入,資料來源:Bloomberg,中歐商業評論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阿里各板塊EBITDA利潤率,資料來源:Bloomberg,中歐商業評論

阿里巴巴的業務主要為四大板塊:核心商務、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戰略創新和其他,這兩幅圖展示了目前阿里運營的真實現狀。一是其核心電商業務佔據其運營的絕大頭,佔比達84%;二是除了其核心電商業務以外,其他所有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其中雲計算髮展較好,已接近盈虧點,數字媒體與娛樂板塊2019財年第四季度息稅攤銷前利潤率為-50%,而所謂的戰略創新業務更是一頭向下,還遠遠看不到盈利前景,而這些業務都是需要大量燒錢的業務,也就是說,阿里之命,全系電商。

至此應該清楚,人們對阿里的看好其實主要源於對其核心商務發展的看好。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包括了淘寶、天貓、聚划算、農村淘寶、阿里媽媽、天貓國際、銀泰百貨、盒馬鮮生,以及2017年第四季度加入並表的菜鳥物流和2018年第二季度加入並表的餓了麼等。

數據顯示,2019年阿里巴巴年活躍買家數達6.54億人,年新增活躍買家數量超過1億人。這新增的1億人中,77%來自於低級城市,顯示了阿里用戶的不斷下沉。

從現有信息來看,這一情況的出現與阿里內部對淘寶業務的不斷升級、改版與優化、以及其主打的口碑與收購的餓了麼在生活服務行業全鏈路數字化體系的全面展開,還有其強大的支付系統支付寶由傳統的一二級城市向三四級甚至更低城鎮用戶群體的下沉都是分不開的。

阿里在這些領域是不是真的就如媒體所認為的那樣,所向披靡,無人可敵了呢?先來看看電商領域其主要競爭對手的表現:

5月20日晚間,拼多多公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一季度總營收人民幣45.45億元,同比增長228%,超出預期。一季度平臺經營虧損為人民幣21.205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經營虧損為16.219億元,兩項數據均較上一季度的26.409億元和21.129億元大幅收窄。

根據財報,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拼多多GMV(交易總額)為5574億元,同比增長181%。月活躍用戶為2.897億,同比增長74%。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年度活躍買家為4.433億,較去年同期的2.949億淨增1.484億,同比增長50%。第一季度,拼多多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用戶達2.897億,較去年同期的1.662億淨增1.235億,同比增長超過74%。

5月更早時候京東也發佈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京東淨營收12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15%至33億元(約5億美元)。

下面我們分別從幾個方面來比較它們各自的情況

1.財務狀況

首先,從營業收入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阿里>拼多多。

京東以1211億元營收排在首位,阿里以934.98億元排次位,拼多多的營收規模為45.45億元,為京東同期營收的3.75%。

但從營收增速來看,三者的排序完全顛倒過來,拼多多、阿里、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速依次為228%、51%和20.9%。換言之,拼多多的營收增速是阿里的4.5倍、京東的11倍。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其次,從作為衡量電商平臺規模的重要指標的GMV(商品交易總額)來看,除京東外,阿里與拼多多均向外界透露了GMV數據。不過,從經營模式來看,與阿里和拼多多提供交易平臺的模式不同,京東屬於自營,因此其營收額就相當於阿里或拼多多的GMV。

根據財報,2019財年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平臺的GMV為5.727萬億元,同比增長19%。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GMV達5574億元,僅為阿里的9.7%;不過,拼多多的GMV同比增長181%,增速約為阿里9.5倍。拼多多方面表示,GMV的增長主要源於用戶規模、用戶粘性和平均消費額的綜合性提升。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分析稱,整體來看,未來隨著下沉市場消費潛力的逐步釋放,拼多多勢必仍將保持營收高增長狀態,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網上實體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上述數據表明,拼多多的市場份額增速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平臺GMV的大幅增長基於用戶規模、用戶粘性和平均消費額的全面綜合性提升。

第三,在淨利潤層面,三者差距較為顯著;若以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的淨利潤為依據,阿里憑200.56億元淨利潤成為“盈利王”。同期京東實現淨利潤33億元,為阿里的16.5%。不過,在淨利潤增速方面,京東以215%增速反超阿里,後者的淨利潤增速僅為42%。

而對於尚處於前期發展階段的拼多多而言,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平臺經營虧損為21.2億元,NON-GAAP下經營虧損為16.2億元,較上一季的26.4億元和21.1億元虧損額有所收窄,但同比上年的2.53億元及2.39億元虧損額均有所擴大,分別擴大737.9%和577.8%。

同期,歸屬於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18.78億元,同比上年同期的2.815億元擴大了567%;NON-GAAP下的淨虧損為13.79億元,同比上年同期的2.679億元虧損額擴大了414.7%。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為此,拼多多自己解釋稱,主要是該公司對於營銷推廣費用、研發費用的投入不斷加大所致。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銷售和市場推廣費用為48.89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175億元同比增長302%;同期研發費用同比大增816%至6.671億元,佔營收比例達14.68%。

2.活躍用戶數比較

除了財務狀況,作為電商,考量其成功或健康與否的關鍵是活躍用戶數據。

在這點上,阿里第一季度依舊以6.54億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排在首位;拼多多則以4.43億活躍買家數超越京東,同時其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進一步增長至1257.3元,較年同期的673.9元同比增長87%。——該項數據僅統計拼多多APP入口月活用戶,未包括通過社交網絡和其他接入口訪問拼多多平臺的用戶。而截至2019年3月底,京東12個月內活躍用戶數約為3億,同比僅增長2.88%。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但在增速上,則又是另一番光景。

首先是月活躍用戶的增速上,根據TrustData此前發佈的《2019年Q1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在月活過億的互聯網平臺中,抖音、拼多多的月活用戶同比增速儼然成為了領頭羊;在主流電商應用中,拼多多的月活增速打敗了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僅次於小紅書。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在月活躍用戶增速上,拼多多是阿里的三倍左右,以此速度,就和趕超京東一樣,拼多多趕超阿里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拼多多的迅速崛起,讓阿里體會到了一陣寒意。

拼多多的挑釁

對阿里巴巴的淘寶來說,更可怕的是,拼多多其依託微信生態營造的病毒式營銷極大的蠶食著淘寶的領地,其似乎鐵板一塊的淘寶陣營內部也開始分裂,許多淘寶用戶也開始使用起了拼多多。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研究,從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每10個手機淘寶用戶中就有4個裝有拼多多APP,比例顯著高於非淘寶用戶。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已經開始向其盤踞的大本營一二線城市發起了攻擊。極光大數據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戶44.2%來自二線及以上城市,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持續上升。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這就出現了今天電商競爭難得一見的格局——依託一二線城市起家的淘寶開始向三四線城市發起攻擊,其年報顯示,阿里巴巴77%的新增用戶主要來自低線城市。而本身靠農村包圍城市起家的拼多多則依靠其病毒式拼團,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進發。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戶44.2%來自二線及以上城市,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持續上升。

除了拼團模式的病毒式擴張,拼多多還不惜血本進行了讓利大營銷。繼2018年12月,拼多多還啟動了“新品牌計劃”,聚焦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扶持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後,今年5月,拼多多啟動了迄今為止促銷力度最大的萬人團活動,期間拼多多聯合品牌方投入百億補貼,推出10000款擊穿行業價格底線的標品。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6·18大促預熱期間,拼多多首次上線整車業務,特別推出的400輛五菱宏光在18秒內被搶購一空。由於已有20多萬用戶預約,平臺分別調撥兩批整車,全天共計提供1000輛五菱宏光,該批車輛在21小時內全部售罄。

面對拼多多的挑釁,淘寶在今年5月也發佈了一項新國貨計劃,要為國貨品牌做5件事,幫助國貨品牌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看樣子和拼多多卯上了勁。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在企業形象宣傳上,拼多多也開始了華麗轉身。一直以來,人們都把拼多多定位為賣假貨搞拼團遊戲與病毒式營銷的企業,但拼多多季報高調宣佈,2019Q1季度,拼多多研發費用攀升至6.6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6%。平臺研發費用佔收入比高達14.68%。該部分投入主要為人才、算法、系統等“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僅佔極小比例。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員工總數為3683人,其中,工程師數量超1800人,佔據公司半數。2019年,拼多多計劃持續加大研發力度,預計至少增加2000名技術工程師,其中超過1000人專注於算法設計和開發。

此外,拼多多正與全球多家科研機構協作,共同探索分佈式AI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立技術顧問委員會,YC中國創始人、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前百度總裁陸奇正領導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

如此大的科研投入,在中國電商史上開屬於首屈一指了吧,不要說京東,淘寶以如此體量,恐怕也沒達到如此科研投入吧,當人們習慣性的把阿里稱為一家科技企業時,對拼多多的印象是不是也該改了呢?

而此時似乎已被人遺忘的京東也開始了發力,從性侵事件緩過神來的劉強東在快速與騰訊完成了微信系統的續簽後,面對淘寶和拼多多的圍剿,劉強東給出了京東2019年的三條突圍路徑——拓展三四線市場、企業數字化升級、開發線下業務——成為京東在2019年重點關注的三大方向。有數據顯示,2019年京東新增業務的83%來自三四線城市。

從各自的優勢上看,淘寶目前用戶最多,流量最大,各方面都已經成熟。但缺點是,其平臺紅利期已經大幅衰減。京東則走自營模式,靠正品、送貨快吸引了一批高質量用戶,再加上與另一互聯網巨頭騰訊進行合作,實力大增。尤其是,京東的高客單價暫時無法被逾越。拼多多唯一的優勢是其社交電商的屬性,微信這個強大的社交軟件所擁有的用戶數量、活躍度都十分可觀,而淘寶本身在社交方面並不佔優。(一季度營收大增228%,拼多多能否趕超京東和淘寶?2019年05月21日來源:上海證券報)

阿里與友商的決戰

面對著京東與拼多多的輪番衝擊,阿里沒有坐以待斃,不斷的改變組織結構,試圖通過系統的強化來戰而勝之。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面對京東的來勢洶洶,2012年1月,阿里宣佈將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打造全新的B2C業務。

天貓無疑是針對京東標榜的正統非假貨口號出現的。它的出現使得阿里在保留了淘寶底層巨大流量的同時,還在利潤更高的商品上層成功站住腳跟。而京東始終與阿里存在巨大差異的關鍵在於,阿里有著淘寶所鑄就的豐富而浩大的底層流量做保障,源源不斷的向上端的天貓輸送流量。

近年來,隨著一二線城市份額相對固定,主打三四線以下的拼多多異軍突起,嚴重威脅到了阿里賴以為王的根基——淘寶的地位,終於在7年之後的2019年,阿里電商系統被迫再次做出應變。馬雲任命蔣凡同時擔任淘寶和天貓總裁,阿里由分拆的淘寶與天貓又回到了淘寶一統天下的“大淘寶”時代。阿里對人事調整的解釋是讓天貓、淘寶的資源進一步打通,更加合理地去落地商業操作戰略。熟悉阿里業務的人都知道,這不是客套話,而是實情。在現今形勢下,阿里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強化大淘寶的流量核心地位,這是阿里王朝的根基,絕對不容任何閃失。

在蔣凡擔任天貓和淘寶總裁後十多天,他的第一個商業操作戰略便是將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合併。淘寶聚划算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團購網站,曾一度被業內和淘寶、天貓並列為阿里的三駕馬車;淘搶購上線於2013年底,是免費的淘寶促銷活動,主要定位於低價特賣;天天特賣是淘寶為了切入底線城市推出的欄目。(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格隆匯2019-05-17作者蒼之濤)

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家有影響的電商——唯品會的情況。

5月23日凌晨,唯品會(vip.com,NYSE:VIPS)披露了未經審計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唯品會2019年Q1淨營收213億元人民幣(約合32億美元),同比增長7.3%。按照通用會計準則,唯品會歸屬股東淨利潤為8.723億元人民幣(約合1.3億美元),同比增長64.7%;毛利潤44億元人民幣(約合6.491億美元),同比增長8.7%。一季度,唯品會總訂單數為1.165億,相比去年同期的9020萬單同比增長29%。總活躍用戶數達2970萬人,同比增長14%。截至2019年3月31日,唯品會超級VIP會員數量已達320萬。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當我們把目前中國最知名的四大電商一季度財報逐一對比後,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所有電商業務都呈現向好的趨勢。阿里體量(無論是經營數據還是淨利潤)仍超其他三家總和,增速也穩居第二,但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阿里電商業務主要為相對低端的淘寶與相對高端的天貓兩塊,原先京東與唯品會主要衝擊的是天貓部分,現在各方基本守平。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這一塊要想有大的突破已不太可能,所以京東、天貓包括唯品會能夠維持現狀,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具體措施進行小的突破已算不錯。

現在電商行業出現波動,主要的變量來源於原淘寶所轄的相對較為低端部分,淘寶京東同時往此發力,而拼多多借助微信裂變的拼團模式所鑄就的用戶增長奇蹟遠未停息,其對淘寶滲透率已達40%,並且現在向阿里天貓盤踞的大本營一二線城市發起了衝擊,其勢頭遠蓋其他幾家,所以阿里根本沒像媒體所唱的那樣形勢一派大好。

生活服務領域,扶不起的阿斗

那麼,在阿里核心電商的第二部分——生活服務領域呢?

5月23日,美團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各項業務強勁增長。總營業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70.1%,總交易金額1384億,同比增長27.9%。同時,2019年第一季度,經調整EBITDA為4.59億,首次轉負為正。經調整虧損淨額為10億,財務表現有明顯提升。

2019年第一季度,美團交易用戶數達到4,1億,同比增加近8600萬。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為24.8筆,同比增長23.8%。活躍商家數為580萬,同比增長27,3%。

第一季度餐飲外賣方面依舊領跑市場,交易筆數達到了17億,同比增長35.8%,交易金額756億,同比增38.6%,營業收入107億,同比增51,7%。DCCI最新發布的《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美團外賣以64.6%的市場份額領跑外賣行業。另一項數據則表明,美團外賣商家版APP平均每個商家的日啟動次數達到8.9次,專業高效服務備受商家信任。

阿里生活服務的主要是旗下合併了口碑網的餓了麼,由於其已併入核心電商業務,我們無法單獨看到其數據,但是從其最大競爭對手美團的表現來看,其交鋒的主要領域外賣,在還有其他外賣公司參與的前提下,美團以64.6%的市場份額領跑,可謂佔據了絕對優勢。餓了麼可能連其一半份額都沒有。與此同時其每筆交易金額和最看重的活躍商家數都呈現20%以上的增長速度。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美團被人最為詬病的虧損狀況,也得到大幅改善。得益於核心業務的經營利潤率持續改善和虧損收窄,美團本季經調整EBITDA和虧損淨額分別為4.59億元和10億元,其中EBITDA首次轉為正值,財務表現得到顯著改善。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解釋:“很多時候,虧損業務不一定是因為競爭而虧損,而是因為業務增速太快,決定了需要投入更多資源。”

所以即便在年年虧損的情況下,美團的高增長持續收割著創業者和資本信心,

具體來說,財報顯示,餐飲外賣分部的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71億元增加51.7%至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107億元。在此之前,有各種聲音稱,美團外賣收入的增加是因為佣金的上漲。不過,美團方面則不這樣認為,其在財報中稱,這主要是因為交易金額的增加,以及變現率由12.9%上升至14.2%,這是因為產生了更多廣告收入以變現流量。

與主要競爭對手餓了麼相比,美團的外賣收入依然是餓了麼的約兩倍。雖然餓了麼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投入大量資金搶市場,但單從收入看,餓了麼這幾個季度並未出現大幅增長。201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餓了麼的收入分別是50.21億元、51.59億元和52.66億元,季度環比增長也就差不多2%。看起來,至少從收入角度,餓了麼快速搶佔市場份額的行動並未奏效。因為2018年7月時,從流露出的信息看,餓了麼內部下定決心要獲得50%的市場份額,而其一季度的收入僅為主要競爭對手美團的49.21%,一半都未到。

由於在外賣的關鍵因素如用戶習慣、商戶關係、配送供給方面餓了麼與已形成結構性優勢的美團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其收入與市場佔有率也就越拉越大,時間拉的越長,美團的積累恐更牢固。餓了麼儘管背靠阿里,可以拼爹,但要想扳倒美團,還是難上加難的。

在整個經營形勢不如美團的情形下,餓了麼要想趕超,只能指望攤子鋪的過開的美團出現資金鍊的斷裂,最後不戰而勝。但別忘了,美團雖未被收購,背後可是靠著騰訊這棵大樹,關鍵時候騰訊不會不管的。

在當前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美團要想實現盈利那估計還是有點難的。但用戶和高項指標還是在快速增長,又收窄了虧損,這對美團而言應當還是利好的。接下來就看美團是否能在下個季度繼續保持這一勢頭了。(過了三個季度,餓了麼還是沒追上美團啊華爾街見聞 八姐姐 開柒)

儘管餓了麼目前似乎仍處於扶不起的狀態,但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外賣以成為如今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後高達萬億的市場令阿里不可能不插手。更重要的是,對目前主打下沉市場的阿里來說,餓了麼廣佈於城市如同血脈一樣流通的輸送系統無疑是構成阿里流量最基礎也是最難得的部分。所以儘管是賠本賺吆喝,最阿里來說,收購餓了麼也是筆劃算的買賣。

因為對餓了麼的收購有利於阿里從外賣的角度進一步下沉到低級城市,拓寬用戶基數,實現多層次生態。(阿里騰訊價值大PK作者:齊卿曹欣蓓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阿里的物流也在虧

阿里核心電商第三部分,物流經營

阿里曾誓言不做物流,馬雲還因此嘲笑劉強東“會是個悲劇”,因為物流涉及人太多,京東會養不起。可話音未落,自己很快做起了物流,而且一做就做大,將四通中買通了三個,要打通整個物流業。

2015年5月,阿里巴巴聯合旗下雲峰基金投資了圓通快遞,當時持股大約11%,2016年圓通上市,截止2019年,阿里巴巴擁有圓通快遞股份大約17%。而百世快遞剛創立不久就獲阿里投資,2017年百世上市,目前阿里巴巴以及成為百世物流最大股東,持股達到了23.4%。2018年5月,阿里向中通快遞投資了13.8億美元,持股約10%。而2019年3月,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取得申通快遞14%的股權。2017年,阿里開始增持菜鳥股份,增資53億元,持股比例也變為51%,也宣告著又一家企業被阿里拿下。2018年阿里集團CEO親自上馬菜鳥網絡,擔任董事長。最近,阿里斥巨資46.65億元,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4.65%的股份。至此,中國快遞業的第一梯隊“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除了韻達,已全部被阿里招致麾下。

前不久各大上市快遞企業均已將2019年一季度財報公佈完。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從營收看,阿里系(中通、圓通、申通、百世)營業總收入為223.95億元,與老大順豐極為接近。四家合併後營業收入集體增長率為35.53%,大大高於順豐的16.68%,但淨利潤方面四家相加為12.42億元,勉強趕上順豐,而增長率為2.81%,連順豐的零頭都不到。

從業務量上,阿里系佔據大頭。在2019年一季度的業務量方面,中通>韻達>圓通>百世>申通。順豐墊底。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從市場佔有率上看,阿里系總和仍大大領先於其他企業,順豐依舊墊底。依據各家上市快遞企業分佈的業務量,再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2019年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121.5億件,得出以下市場份額圖: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阿里無論是生活服務領域還是物流領域,基本上都處於虧損或虧損邊緣,兩者差不多都完全依賴於阿里核心電商母體的輸血,只不過前者還看不到反轉的跡象,後者儘管不惜犧牲利潤搶市場,卻已接近盈虧邊緣,相信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形成物流業的一家獨大。

前面說過,阿里核心電商母體淘寶與天貓中,主要定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後者現已趨於穩定,阿里增長的潛力主要來自前者也就是淘寶服務區位的下沉,這裡生活服務領域與物流業的拓展一定程度上能為其下沉起到推動作用,而最更根本的推動力,恐怕還是依附於支付寶的金融體系的下沉。

支付寶引導下沉,結果怎樣?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寶及財付通佔據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93.2%,雙寡頭格局明顯。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網民在線上消費更偏好使用支付寶,60.8%的受訪網民線上消費選擇第三方移動支付工具時,更傾向於使用支付寶。而在線下場景中,網民使用微信支付的傾向度更高,65.6%的受訪網民會選擇使用微信支付在線下進行消費。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網民線上消費場景集中於電商網購,而阿里在該領域佔據較大優勢,支付寶也在線上支付方面對用戶實現更大覆蓋。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分別有42.0%和46.2%的受訪網民更偏好在PC端和移動端電商消費場景使用支付寶。而微信支付則更多應用於線下生活場景,網民更偏好於在線下餐飲、出行場景中使用微信支付。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支付寶依託於阿里龐大的電商體系,在電商購物場景優勢巨大,而微信支付屬於微信內附產品,在日常使用更為便捷,在線下生活場景中佔據優勢。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各線城市的受訪用戶在小額支付場景中更偏好微信支付,而在大額支付場景中更偏好支付寶。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在移動支付產品選擇、產品選擇因素和線上支付產品選擇上存在著差異。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各線城市中,支付寶在大額支付情景下都佔據較為明顯的優勢,微信支付在小額支付場景中更受歡迎。同時對比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在小額支付情況下更加偏愛使用微信支付。


阿里四面出擊,只有淘寶提供生活費


具體說來,微支付與支付寶有如下差別:

線下生活場景微信支付佔優勢,線下小額掃碼支付偏好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達54.9%;線上電商場景則由支付寶佔優勢,線上大額掃碼支付偏好使用支付寶的用戶達到64.9%。發達城市與下沉城市移動支付用戶需求存差異,三四線城市用戶線上線下都更愛用微信支付,佔比分別為58.6%和72.5%;而一二線城市用戶線上支付偏好用支付寶的比例則高達72.0%。((《艾媒報告|2019Q1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2019-05-10 艾媒金融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艾媒網))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在三四線城市、線下消費、小額消費等場景中,微信支付佔優。而這些恰恰是阿里核心電商下沉的區域,也是其擴展的潛力所在,可以看出,其遭受微信系的頑強阻擊。

另外據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7月13日發佈《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客戶為單位,按資金收入或者支出單邊累計計算並報告總計四類大額交易。

通知施行後意味著,個人賬戶的大額交易及流水異常將接受央行監控管理;這之中,不僅僅包括銀行賬戶收支情況、網絡銀行收支記錄,還將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銀支付機構的記錄。今後,我們個人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購物消費達到5萬塊錢以上、轉賬金額達到20萬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額可疑交易進行監控。而這似乎間接幫了微信支付一把。當然,這並不會讓阿里下沉的決心放慢,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其下沉的腳步將更加艱難。

在我們把巨無霸阿里巴巴經營業務小心剖開後,驚異的發現,支撐這個龐大帝國正常運營的其實還只是開始發端的淘寶業務。以它為核心先是支撐起了利潤更高的天貓,共同構建了作為核心電商的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生活服務與物流,目前前者還需大量輸血,後者已基本能自負盈虧。由此構建了更為廣泛的核心電商業務。它支撐著從耗費巨大且大多還看不到盈利前景的從雲計算到數字娛樂到戰略創新等其他業務的艱難運轉。所以說,阿里命系電商,準確的說,命系淘寶,應該是不過分的。

淘寶現在主要的增長點來源於對三四線城市以及更下的城鎮的開拓。除了淘寶用戶固有的使用慣性外,還取決於從生活服務到物流的各條毛細血管似的的輸送,而依託於支付寶的強大信用又為這一切的順利實施進行了關鍵性的保障。

但就是這一切,遇到了騰訊系企業的頑強阻擊。淘寶業務拓展中,京東與拼多多對其的狙擊可謂慘烈,尤其是後者,與淘寶地盤的爭奪更是有目共睹。而生活服務領域,美團與餓了麼地盤的爭奪完全是刺刀見紅。物流領域阿里系與順豐的爭奪也是戰況慘烈。三者中前者阿里還能壓倒,中間可謂慘敗,後者剛好持平。而雙方最大的保障——引流工具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目前可謂完全打成平手。

一切都處於難以預測中,阿里遠未到酣睡之時。

至此,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幅照片,也許更能體會其中深意了吧。

作者|劉工昌

(溫馨提示:本文引用數據,均為官方數據,或為公開報道,未使用任何內幕消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