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設想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7日出版的《環球》雜誌第16期,標題為《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設想》。

"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設想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7日出版的《環球》雜誌第16期,標題為《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設想》。

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設想

此趟中歐班列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最終到達烏克蘭波爾塔瓦

建議在阿拉套山與巴魯爾克山之間、中國(艾比湖)和哈薩克斯坦(阿拉湖)之間這條寬約20公里、長約60公里的谷地走廊——阿拉山口,建立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合作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大多數國家都參加了一個或多個區域性合作,大部分地區也都被多個相互交織的區域合作組織所覆蓋,跨境經濟合作應運而生。跨境經濟合作區,是指邊境地區兩國或多國政府間共同推動的享有出口加工區、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等優惠政策的次區域經濟合作區,是集投資貿易、出口加工、國際物流於一體的多功能經濟區。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好新疆阿拉山口“祖國西大門”的獨特地緣優勢,通過建立跨境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的合作模式,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將中哈沿邊經濟連為一體,從更廣泛的領域推進中國與中亞、俄羅斯乃至歐洲的區域合作,已成為加快西部沿邊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1

中國邊境合作及區域合作的嘗試

中國的邊境地區在功能上呈現“沿海邊境”與“內陸邊境”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之前,沿海邊境與內陸邊境都屬於“國防前線”,但相對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歷史傳承的港口通商,使廣州、大連、上海、天津等大的港口城市發揮著與外部系統溝通交往的窗口作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同周邊國家關係的改善,中國邊境功能也發生了轉變,邊境貿易開始頻繁,交易成本節約效益顯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鼓勵內陸邊境地區廣泛開展邊貿,進一步擴大沿邊開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環境及同周邊國家關係的改善,中國積極參與了多種類型的國際區域合作,其中主要參與了以鐵路及油氣管道建設與營運為核心的中亞油氣國際開發、瀾滄江-湄公河國際開發、以圖們江開發為核心的東北亞國際區域合作、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主旨的北部灣經濟區國際開發等。

由於內陸邊境地區處於國家經濟地理擴展格局邊緣,與內地長距離阻隔,發展成本較高,並且與之接壤的南亞、東南亞、中亞、東北亞鄰國中沒有發達國家,與歐洲、北美國家間的區域合作有本質的差別。即使口岸城市發生密集的物流,也多以過境流為主,邊境貿易往來缺少製造業的參與,難以帶動當地工業化發展。同時,一些邊境口岸相對不夠理想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影響到人才、資金的湧入以及人口規模的擴大。

2

新疆阿拉山口發展現狀

在新疆天山北麓的阿拉套山與巴魯爾克山之間,有一條寬約20公里、長約60公里,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的狹長谷地,這是通往哈薩克斯坦的谷地走廊——阿拉山口。這裡也是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行政區劃所在地

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阿拉山口具有獨特的優勢。這裡是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四位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也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之一。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務實合作舉措,推動了中國與亞歐各國的貿易往來。中歐班列正是從阿拉山口跨出國門、通往中亞、連接歐洲。近年來,阿拉山口市不斷加強口岸跨區域合作,開闢綠色通道,中歐、中亞國際班列增勢迅猛,通關成效顯著,也帶動阿拉山口經濟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經阿拉山口口岸開行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有60條,累計開行突破9500列,佔全國開行班列總量的近7成,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班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阿拉山口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物流樞紐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

阿拉山口目前已經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是新疆乃至全國對中亞和歐洲陸路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平臺。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末,阿拉山口口岸累計過貨量達3.45億噸,其中進口原油1.34億噸、金屬礦石6924.76萬噸、鋼材4069.5萬噸,三項物資佔通關貨運總量的70.7%;當年完成進出口貨運量2290.5萬噸,同比增長8.4%,中歐中亞班列通行2950列,同比增長13%。滿載著中國各地礦物建材、工程機械、輕工業產品、電子產品的國際班列經由阿拉山口出境,穿越亞歐大陸腹地,最終抵達中亞五國和俄羅斯、德國甚至南非等國;與此同時,來自中亞等國的石油、礦石、鋼材及歐洲的各類日用消費品等,也經這條國際貿易大通道日夜兼程運往國內。阿拉山口市已經初步構築起全新開放框架,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阿拉山口的風聞名全國。據氣象部門記載,這裡每年8級以上大風要刮160多天。多年來,隨著國家植樹造林的不斷推進以及當地人民在建設城市、改善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極端大風天數明顯下降,環境持續改善。但與自治區及州內其他地區相比,大風天氣依然嚴峻。

在阿拉山口的下風口,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艾比湖。它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也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新中國成立初期,艾比湖湖面面積1200平方公里,曾經像一把保護傘維持著該地區乃至整個新疆北部的生態平衡,如今其湖面已萎縮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其大面積幹縮引發了風沙天氣,湖濱地區荒漠化程度加劇,成為中國西部沙塵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脅到天山北坡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和新亞歐大陸橋的安全運行。艾比湖萎縮的主要原因,是阿拉山口常年大風導致的這一地區高達4500毫米的巨大蒸發量。艾比湖的修復,關鍵在於要減少大風天氣,降低風速,減少蒸發量。

3

在阿拉山口打造跨境合作區的可行性

一直以來,包括阿拉山口在內的內陸邊境地區有“橋頭堡”之稱,經濟地理學認為,這種“橋頭堡”景觀恰恰是邊境邊緣性特徵的外在體現。只有消除這種邊緣性特徵,挖掘本地潛質,改善生態環境,獲取清潔能源,通過區域合作開發,提高邊境地區的暢通性,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在區域內聚集和互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邊境區域的邊緣化狀態,一舉將經濟邊緣變為區域經濟中心,真正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重要節點、重要區域。

阿拉山口資源稟賦獨特。它是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四位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也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之一。70%以上中歐班列從這裡呼嘯而過,往返於歐洲和中國,具備發展成為大規模國際合作區的潛質。

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年增長率達到25%。風能發電清潔環保,具有觀賞性且技術成熟,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部署的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

風力發電機組主要包括風輪、發電機和風塔三部分,材料以金屬、工程塑料和玻璃鋼為主,具有極強的耐久性、耐腐蝕性、耐酸鹼性等優點,不需定期維護,材質均勻,柔韌性強,尺寸一致,重量標準。與植樹造林等傳統防風辦法相比,部署風力發電防風成本更低、更有效、更易於維護,還能貢獻清潔能源,一舉兩得。

如上文所述,困擾阿拉山口經濟發展、生態改善、產業升級的因素,主要在於常年的大風。若在此部署大量風電機組,將會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獲取清潔能源、形成產業集聚、帶動旅遊發展、促進人口聚集等良好連鎖效果,有利於拓展開放空間,提升沿邊開放水平,促進西部沿邊地區與內地的均衡發展。

作為中哈合作的重要載體,跨境能源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雙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也將在中國與鄰國進一步交流合作乃至“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

4

五點建議

綜上,建議在阿拉套山與巴魯爾克山之間、中國(艾比湖)和哈薩克斯坦(阿拉湖)之間這條寬約20公里、長約60公里的谷地走廊——阿拉山口,建立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哈生態能源經濟合作區。建議具體做法如下:

其一,部署風力發電,實現能源生態雙贏。

風電已經成為中國繼煤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電源。作為技術較為成熟、成本下降較為迅速的清潔能源之一,風力發電量佔比隨裝機容量規模的擴大而逐年增長。與海上風力發電相比,陸地風力發電的建設成本更為低廉。哈薩克斯坦曾多次向中方請求協助發展清潔能源,解決電力匱乏問題。阿拉山口對面的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亦時常受到停電困擾。如果在阿拉山口的谷地走廊部署陸地風電,可以充分利用該地區豐富的風力資源實現低成本發電,為本地區及哈薩克斯坦附近地區提供充足電力能源供應。與此同時,部署堅固、高大、密集的風電機組,可以降低風速,減少大風天數,改善本地環境,優化生態條件,使城市更加宜居,經濟發展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時,地處下風口的艾比湖可以免受大風天氣危害,得到休養生息,使湖面得以恢復擴大,重現碧水藍天、蘆花飛揚、湖光溢霞、綺麗迷人的美麗景象。

其二,建設倉儲庫區,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風電項目按照基礎實際佔用面積徵地,也就是“點徵”,風電機組之間的土地有大量空餘,可以用來建設高標準的倉儲庫房,形成大規模存儲區域。近年來,中國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大豆、小麥、菜籽粕等農作物及副產品,一直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中國可能進一步加大從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進口力度。屆時,阿拉山口這個谷地將迎來更加密集的國際貿易往來。同時高達70%的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經過,其不斷創造新高的運行數量,將在阿拉山口這個地區培育出倉儲、分裝、多式聯運等貿易物流需求。在此地區,利用風電“點徵”土地形成的風機電組之間廣闊的地域,建設倉儲庫區,提供面積大、運轉快、方便快捷的倉儲服務、物流服務,乃至冷鏈運輸服務,就地消化風力發電產生的電能,會有效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貿易物流需求,進而形成連接中哈兩翼、輻射中亞歐洲、通往境內境外的區域性國際倉儲物流貿易中心。

其三,爭取特區政策,發展國際自由貿易。

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背景下,新疆的對外開放包括更為豐富的內涵。推動自貿區建設是新疆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應抓住當前國際局勢下國家加快向西開放、向西加深國際合作的寶貴機遇,精心研究,迅速規劃,付諸實施,在阿拉山口設立中哈能源生態經濟合作區,並爭取將其升級為國際合作經濟特區,促進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深度合作。

其四,設立專項基金,聯合國際合作開發。

建議國家設立跨境合作專項資金,啟動跨境合作區建設,扶持跨境合作開發項目和區域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可考慮爭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跨境合作項目專項資金支持。用金融槓桿,撬動地區項目,促進合作開發進程。

其五,發展旅遊產業,促進“兩湖”交流互補。

阿拉山口西面30公里,是哈薩克斯坦著名景區阿拉湖。其湖面積2650平方公里,景色優美別緻,空氣清新。建立合作區,可以促進阿拉湖與阿拉山口的艾比湖這兩湖的互動,尤其將大大吸引國內遊客出境旅遊,進而帶動全域旅遊業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開展中哈兩國間教育、文化、環保、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搭建政府、學術機構、企業和民間的開放式研究、人文溝通的橋樑,提高對共建跨境合作區乃至“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感,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實施。

(作者狄永江 系阿拉山口市委書記、綜保區黨工委書記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