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艾滋病 法國 非洲 動物 肺炎 馬晉平消化病科普 2018-12-06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榮獲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法國免疫學家西塔西和蒙塔尼

10年前,即2008年,兩位科學家因為在艾滋病病原體上的研究中有突出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此,人類正式吹響了抗擊艾滋病的號角。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不像天花、梅毒、肺結核等久為人所知,從它被正式發現算起(1981年美國確診首例艾滋病)到今天也不足40年。那麼艾滋病的源頭到底在哪裡?

人們很早就發現,很多猿類患有一種由猴免疫病毒(SIV)引起的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的疾病,SIV後來被發現與引起艾滋病的HIV非常相似;但當時沒有人覺得這種“專屬”於動物的疾病跟人有什麼關係。之後的研究發現,艾滋病毒(HIV)幾乎可以肯定是在約100年前起源於今位於中非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附近叢林中的黑猩猩中。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那麼本來存在於猿類身上的SIV是怎麼到了人身上變成HIV的?由於艾滋病與男同性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一個駭人聽聞的說法廣為流傳:艾滋病是因為某些非洲土人與猿類性交,猿類的SIV傳染到他們身上,發展為HIV,導致艾滋病。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這個說法非常獵奇,令人難以置信卻好像頗有道理,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仔細想一想,哪一隻猿類會任由人侵犯而不反抗?這種行為需要多麼普遍才能將猿類身上的SIV傳到人類身上併成為一種流行性疾病?

因此,更為可信的說法是,猩猩是當地人捕獵的對象之一,獵人捕獵時很容易出現傷口,這時候猩猩體內帶有病毒的血就很可能通過傷口進入獵人體內;這部分感染的獵人通過其他途徑感染別的人,導致了艾滋病開始在人類流行。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艾滋病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科學家估計約在1908年艾滋病從猿類傳到人類身上,但之後基本上還侷限於今天金沙薩附近的非洲部落中。然而,20年後的1920年代,金沙薩成為當時比利時殖民地剛果的首都,並出現了一股淘金熱,隨之而來的是鐵路運輸系統迅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到金沙薩淘金和工作,發財後又返回故鄉;金沙薩成為非洲與外界聯繫最緊密的城市之一,原本侷限在金沙薩一帶的艾滋病也藉此迅速擴散。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艾滋病傳播路線

上個世紀70年代,艾滋病經由前往金沙薩工作的北美人傳入美國,並逐漸肆虐; 8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到美國的一些男同性戀毫無徵兆地出現了奇特的病症——他們患上了卡氏肺囊蟲肺炎和卡波西肉瘤,這兩種病很少會在正常人身上出現,一般只有患晚期腫瘤等嚴重疾病的極度虛弱的病人才會感染上該病;這些男同性戀患者身體變得非常虛弱,以往的醫療手法也難以讓他們好轉,最後毫不例外地都死亡了。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發現艾滋病的關鍵人物、北美艾滋病“零號病人”蓋爾坦·杜加,他一度被認為是艾滋病肆虐北美的罪魁禍首,今已證實早在他之前,艾滋病已入侵北美

到了這時,科學家們才想到這可能是一種新的會導致嚴重後果的疾病,並將其命名為男同性戀免疫缺乏症(GRID)——人們還認為這是一種侷限在男同性戀群體內的疾病。然而不久後,他們發現居留在美國的一些外國人、血友病患者(需要依靠輸血維持生命)及其他一些不是男同性戀的人也患上了這種奇怪又可怕的疾病,這說明它不是男同性戀者特有的疾病,而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病,於是人們將其改名為艾滋病(AIDS)。

隨後各國科學家正視這一問題並積極研究它的病原體。1984年,美國科學家蓋洛以及法國科學家西諾西和蒙塔尼對艾滋病患者的血樣和一些細胞株進行研究,幾乎同時分離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證實就是它引起了艾滋病。其後數年兩國科學家在誰最先分離出HIV的問題上一直有爭議,甚至引發誣告和官司,直到90年代才逐漸調解。最終的結果是,法國科學家西諾西和蒙塔尼因發現艾滋病病毒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艾滋病毒的共同發現者、美國科學家蓋洛,但未能獲諾貝爾獎

艾滋病為什麼會致命

健康人的免疫系統足以對付大多數常見的病菌,卻對艾滋病毒無能為力。人體中的有一部分重要的免疫細胞帶有一個特殊的記號——CD4,CD4原本是一種重要的對抗細菌和病毒入侵的工具,在這個時候卻讓這些兢兢業業的免疫細胞成了活靶子——HIV認識帶有CD4記號的免疫細胞,並認準它們進行攻擊。導致人體內帶有CD4的免疫細胞數量減少,抵抗力下降,此時人就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CD4免疫細胞在人體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了,免疫系統也不會坐以待斃,在病毒感染初期,免疫系統會作出反擊,這時在血液中的HIV基本上可以被清除殆盡。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隨著時間推移,沒有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患者體內CD4細胞逐漸被病毒殺死,人體免疫力下降,病毒數量則快速增長

然而艾滋病毒很狡猾,它們會躲進另一種免疫細胞---巨噬細胞裡蟄伏,並在裡面大量增殖,待到一定數量時釋放出來,這時候“集中火力”攻擊帶有CD4的免疫細胞,它們幾乎不能倖免,人體的免疫系統沒有了這些免疫細胞,元氣大傷,抵抗力大大下降,這時即使是一個小感冒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艾滋病患者通常並不是死於艾滋病本身,而是艾滋病導致的嚴重且難以好轉的感染。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後期艾滋病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咳嗽、頭暈等症狀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對艾滋病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定了解。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劫難,且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然而我們並非沒有勝利的曙光,世界上已經有一例艾滋病治癒的案例——著名的柏林病人;在人類對抗艾滋病的戰場上,我們迎來了一場小小的出乎意料的勝利;這個故事充滿傳奇、巧合和撲朔迷離,我們相信,它將是一把攻克艾滋病的關鍵鑰匙。巧合的是,柏林病人的故事也發生在10年前——與法國免疫學家西塔西和蒙塔尼因發現艾滋病病毒而獲諾貝爾獎是同一年。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會向您講述這個令人振奮又奇特的故事。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

世界上首例和唯一一例治癒艾滋病的患者蒂莫西·雷·布朗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問鼎諾貝爾獎——艾滋病人被擊潰的免疫系統------消化病公益科普1484帖

馬醫生推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