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並不是治療癌症的一概手段

癌症 腫瘤 肺癌 體檢 腫瘤好醫生 腫瘤好醫生 2017-08-27

醫生在對腫瘤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前很有必要對腫瘤患者的全身情況有個清楚認知,才能制定出適合腫瘤患者的最佳醫療方案。而要想做到這一點,目前從國內來說體檢最全面的手段就是PET-CT檢查。外科手術是一項成熟的腫瘤治療技術,尤其是早期腫瘤的根治性手術,對腫瘤治療有著顯著效果。

“一刀切”並不是治療癌症的一概手段

惡性腫瘤的早期患者,無疑應該儘快手術,“斬草除根”,免留後患,但有些腫瘤病人由於病情複雜出現廣泛轉移等原因是不適合手術的。手術畢竟是一種人為創傷,即使是成功的手術,也需要相對長的時間來調養恢復,因而選擇手術治療腫瘤要慎重。

臨床上最可悲的一種情況是,個別醫院外科醫生為了追求本科室的經濟效益,不顧手術切除適應症,又由於儀器設備有限等原因,在對患者病情不明晰的情況下,對前來求治的腫瘤患者主觀思想上就是“切!切!切”,認為只要把腫瘤切除就可以萬事大吉了。直到手術開刀後發現腫瘤嚴重粘連或廣泛轉移而無法切除,才不得不“原模原樣”地縫合,結果是不止患者“白捱了一刀”,手術創傷使得原本就虛弱的病人雪上加霜,得不償失。

腫瘤患者周某,男,58歲,食道癌。就診於北京市某醫院,行CT檢查後,其主治醫生依據CT結果確定腫瘤生長位置,從個人經驗出發對患者實行腫瘤切除手術,患者的女婿是醫科出身,曾對醫生的治療方案提出質疑:腫瘤生長的位置會不會與主動脈粘連,直接就進行手術會不會太草率,是不是先查清楚了再手術。但得到的回答卻是“不切開誰也不知道,有問題切開再說”。不幸的是,當醫生切開後發現腫瘤確是與主動脈嚴重粘連,考慮到直接進行手術切割腫瘤,風險很大,無奈之下,只好縫合了傷口。

腫瘤患者王某,男,肺癌。體檢發現右肺有一直徑4釐米的病灶,在某醫院接受了右肺切除手術,術後醫生對病患家屬說“手術切除很成功,效果很好”。王某家人聽後如釋重負,懸掛的心也終於恢復了平靜。不料,王某還未拆線,就出現頭疼、嘔吐、抽風、嚴重時昏厥的狀況,後檢查發現王某早已經發生了腦轉移和肝轉移,手術創傷讓原本虛弱的他更加虛弱,抵抗力下降,加劇了癌細胞的生長。

那麼什麼時候適合手術呢?這個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下面列舉的僅供參考:

1、對於早、中期能夠接受手術的患者,應該首選手術治療;在晚期符合手術指徵的也可採用手術治療;

2、根據患者病情,手術切除是首選方案,效果優於其它治療手段。

3、患者的身體條件估計能承受切除相應範圍的手術所帶來的創傷。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腫瘤患者如若有以下情況不宜進行手術:

(1)腫瘤患者年齡太大,身體素質差,無法耐受手術。

(2)腫瘤已非局部,發生部分或者全身廣泛轉移的患者,手術不可能切除所有轉移點,結果只能是讓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3)腫瘤與鄰近臟器或主要血管發生嚴重的粘連者,草率進行手術,結果只能是為了保護臟器或防止大出血,腫瘤切除不完全,反而增加了轉移的風險,或者腫瘤切除完全,卻傷害到臨近的臟器,危及生命,這兩種結果都是不可取的;

(4)容易很早就發生轉移的癌症,如肺的未分化小細胞癌,和四周浸潤,邊界不清的癌症,手術無法切除乾淨,殘存的癌細胞仍會繼續生長,在這種情況下應優先選擇放療或者化療。

腫瘤好醫生提醒您:早期腫瘤手術切除,多為根治性切除術,根治性手術對原發病灶的切除一定要儘量徹底,另外還應包括周圍淋巴結區的整塊切除。

本文來自腫瘤好醫生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