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選購汽車時都會將銷量當作參考指標,並天真的認為“賣得好自然就是好車”——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賣得“不好”的車就不是好車了嗎?當然也是不。每一臺被埋沒在銷量榜榜單中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而下面這四臺車則最具代表性。

4、奧迪 Q7(進口)

受害原因:造型設計


"

很多人在選購汽車時都會將銷量當作參考指標,並天真的認為“賣得好自然就是好車”——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賣得“不好”的車就不是好車了嗎?當然也是不。每一臺被埋沒在銷量榜榜單中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而下面這四臺車則最具代表性。

4、奧迪 Q7(進口)

受害原因:造型設計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以往筆者並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造型設計,因為這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存在絕對參考性,然而從多數車主的反饋中,關於Q7的評價卻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現款Q7與上一代相比雖然更精緻了,但也少了曾經那種中大型豪華SUV特有的氣場與壓迫感,這令很多消費者在試駕Q7時產生了動搖,進而最終轉投了其它競爭車型。

3、起亞 斯汀格(進口)

受害原因:品牌&銷售渠道


"

很多人在選購汽車時都會將銷量當作參考指標,並天真的認為“賣得好自然就是好車”——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賣得“不好”的車就不是好車了嗎?當然也是不。每一臺被埋沒在銷量榜榜單中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而下面這四臺車則最具代表性。

4、奧迪 Q7(進口)

受害原因:造型設計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以往筆者並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造型設計,因為這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存在絕對參考性,然而從多數車主的反饋中,關於Q7的評價卻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現款Q7與上一代相比雖然更精緻了,但也少了曾經那種中大型豪華SUV特有的氣場與壓迫感,這令很多消費者在試駕Q7時產生了動搖,進而最終轉投了其它競爭車型。

3、起亞 斯汀格(進口)

受害原因:品牌&銷售渠道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雖在意料之中,但斯汀格在國內的遇冷依舊令人惋惜。斯汀格採用了前置後驅佈局(北美版為前置四驅),搭載2.0 L渦輪增壓發動機(北美版為3.3 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與8 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最大功率188 kW,最大扭矩353 N·m,0-100km/h加速實測時間8.15 s,官方指導價27.98 萬-31.98 萬元——顯然斯汀格已然是國內最具性價比的四門中大型轎跑車了,然而受制於起亞“親民”的品牌形象與進口起亞少得可憐的銷售渠道,斯汀格在整個2018年中僅銷售了25臺,與其在北美的銷量形成了強烈反差。

2、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 & Stelvio(進口)

受害原因:品控&銷售策略


"

很多人在選購汽車時都會將銷量當作參考指標,並天真的認為“賣得好自然就是好車”——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賣得“不好”的車就不是好車了嗎?當然也是不。每一臺被埋沒在銷量榜榜單中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而下面這四臺車則最具代表性。

4、奧迪 Q7(進口)

受害原因:造型設計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以往筆者並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造型設計,因為這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存在絕對參考性,然而從多數車主的反饋中,關於Q7的評價卻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現款Q7與上一代相比雖然更精緻了,但也少了曾經那種中大型豪華SUV特有的氣場與壓迫感,這令很多消費者在試駕Q7時產生了動搖,進而最終轉投了其它競爭車型。

3、起亞 斯汀格(進口)

受害原因:品牌&銷售渠道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雖在意料之中,但斯汀格在國內的遇冷依舊令人惋惜。斯汀格採用了前置後驅佈局(北美版為前置四驅),搭載2.0 L渦輪增壓發動機(北美版為3.3 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與8 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最大功率188 kW,最大扭矩353 N·m,0-100km/h加速實測時間8.15 s,官方指導價27.98 萬-31.98 萬元——顯然斯汀格已然是國內最具性價比的四門中大型轎跑車了,然而受制於起亞“親民”的品牌形象與進口起亞少得可憐的銷售渠道,斯汀格在整個2018年中僅銷售了25臺,與其在北美的銷量形成了強烈反差。

2、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 & Stelvio(進口)

受害原因:品控&銷售策略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意大利人生性隨和瀟灑,所以在阿爾法·羅密歐的品控問題上,我們也能輕鬆發現典型的意大利式“不拘小節”——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所有阿爾法·羅密歐的車主都反饋過自家愛車“與品牌&身價嚴重不匹配的做工”,這確實對其銷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當然,最終決定阿爾法·羅密歐品牌敗北的還是品牌高層對國內市場的錯誤預估,先是過量的產品引進導致庫存過多無法消化,後是與經銷商缺乏溝通導致品牌形象崩塌——在65折事件後,心灰意冷的經銷商開始大面積退網,而大量積壓的零里程超齡庫存車則成為了鍵盤俠們茶餘飯後的新談資。

1、一汽-大眾 CC

受害原因:價格


"

很多人在選購汽車時都會將銷量當作參考指標,並天真的認為“賣得好自然就是好車”——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賣得“不好”的車就不是好車了嗎?當然也是不。每一臺被埋沒在銷量榜榜單中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而下面這四臺車則最具代表性。

4、奧迪 Q7(進口)

受害原因:造型設計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以往筆者並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造型設計,因為這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存在絕對參考性,然而從多數車主的反饋中,關於Q7的評價卻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現款Q7與上一代相比雖然更精緻了,但也少了曾經那種中大型豪華SUV特有的氣場與壓迫感,這令很多消費者在試駕Q7時產生了動搖,進而最終轉投了其它競爭車型。

3、起亞 斯汀格(進口)

受害原因:品牌&銷售渠道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雖在意料之中,但斯汀格在國內的遇冷依舊令人惋惜。斯汀格採用了前置後驅佈局(北美版為前置四驅),搭載2.0 L渦輪增壓發動機(北美版為3.3 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與8 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最大功率188 kW,最大扭矩353 N·m,0-100km/h加速實測時間8.15 s,官方指導價27.98 萬-31.98 萬元——顯然斯汀格已然是國內最具性價比的四門中大型轎跑車了,然而受制於起亞“親民”的品牌形象與進口起亞少得可憐的銷售渠道,斯汀格在整個2018年中僅銷售了25臺,與其在北美的銷量形成了強烈反差。

2、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 & Stelvio(進口)

受害原因:品控&銷售策略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意大利人生性隨和瀟灑,所以在阿爾法·羅密歐的品控問題上,我們也能輕鬆發現典型的意大利式“不拘小節”——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所有阿爾法·羅密歐的車主都反饋過自家愛車“與品牌&身價嚴重不匹配的做工”,這確實對其銷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當然,最終決定阿爾法·羅密歐品牌敗北的還是品牌高層對國內市場的錯誤預估,先是過量的產品引進導致庫存過多無法消化,後是與經銷商缺乏溝通導致品牌形象崩塌——在65折事件後,心灰意冷的經銷商開始大面積退網,而大量積壓的零里程超齡庫存車則成為了鍵盤俠們茶餘飯後的新談資。

1、一汽-大眾 CC

受害原因:價格


每一臺被埋沒的好車都有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原因


實不相瞞,換代後的CC曾一度是筆者最想購買的車型(為什麼?當然是顏值),然而最終沒有將理想落地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價格:CC的官方指導價範圍涵蓋24.68 萬-31.08 萬元,而這恰好也是凱迪拉克ATS-L、林肯MKZ、英菲尼迪Q50L等一眾二線豪華品牌主力車型的價格區間——ATS-L是30萬元內無冕的“加速王”與“跳水王”,Q50L有G35的操控威名與奔馳C級的血緣背書,而MKZ雖看似平平無奇,但也有超值的產品性價比與售後服務...所以對比下來,CC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