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

光學上有個很有名的發現,此發現被用以提出這個科學發現的科學家名字進行命名。但此發現卻是這位科學家原本用來反對此項科學的證據,結果讓這名科學家抓狂了。不知他對這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術語是感到驕傲還是悲催。

此人就是法國大數學家、物理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eon-Denis-Poisson)。

"

光學上有個很有名的發現,此發現被用以提出這個科學發現的科學家名字進行命名。但此發現卻是這位科學家原本用來反對此項科學的證據,結果讓這名科學家抓狂了。不知他對這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術語是感到驕傲還是悲催。

此人就是法國大數學家、物理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eon-Denis-Poisson)。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西莫恩·德尼·泊松

1818年,法國科學院提出一個徵文競賽項目:利用精確的實驗確定光線的衍射效應。

當時主流的光學學說是牛頓提出的“粒子說”,但菲涅耳等人已開始推動光的“波動說”了,並做出幾個粗糙的(受當時技術限制)證明光是波的實驗。可是大科學家泊松卻是個光粒子說堅定的信徒。菲涅耳的波動理論自然遭到他的極力反對。

科學家們進行爭論雖然很激烈,但不象潑婦罵街般粗俗,科學家都是拿理論和實驗說話的。洎鬆就用菲涅耳提出的理論進行計算,結果導出了一個當時看來非常奇怪的現象:如果在光束前放置一個不透明的小圓盤,那麼在距圓盤背後一定距離的地方,圓盤陰影中央會出現一個亮斑。這在當時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泊松馬上宣佈,他已經駁倒了菲涅耳的光“波動論”。

好在當時的工業技術已有了大的發展,可以做出相應的實驗設備來,於是另一位大科學家阿拉果支持菲涅耳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是影子中心果真出現了一個亮斑。這個實驗精彩地證實了菲涅耳光波動理論的正確性。在事實面前,泊松啞口無言。

此件事轟動了法國科學院,菲涅耳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一屆的科學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於是泊松首先從理論上提出這一現象,因此後來此光斑被命名為“泊松亮斑”併為人們廣泛認可。以至於不管泊松本人願不願意,他都被迫成為光波動學說中的一員大將。

第二個是量子論的開山鼻祖,德國大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

光學上有個很有名的發現,此發現被用以提出這個科學發現的科學家名字進行命名。但此發現卻是這位科學家原本用來反對此項科學的證據,結果讓這名科學家抓狂了。不知他對這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術語是感到驕傲還是悲催。

此人就是法國大數學家、物理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eon-Denis-Poisson)。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西莫恩·德尼·泊松

1818年,法國科學院提出一個徵文競賽項目:利用精確的實驗確定光線的衍射效應。

當時主流的光學學說是牛頓提出的“粒子說”,但菲涅耳等人已開始推動光的“波動說”了,並做出幾個粗糙的(受當時技術限制)證明光是波的實驗。可是大科學家泊松卻是個光粒子說堅定的信徒。菲涅耳的波動理論自然遭到他的極力反對。

科學家們進行爭論雖然很激烈,但不象潑婦罵街般粗俗,科學家都是拿理論和實驗說話的。洎鬆就用菲涅耳提出的理論進行計算,結果導出了一個當時看來非常奇怪的現象:如果在光束前放置一個不透明的小圓盤,那麼在距圓盤背後一定距離的地方,圓盤陰影中央會出現一個亮斑。這在當時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泊松馬上宣佈,他已經駁倒了菲涅耳的光“波動論”。

好在當時的工業技術已有了大的發展,可以做出相應的實驗設備來,於是另一位大科學家阿拉果支持菲涅耳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是影子中心果真出現了一個亮斑。這個實驗精彩地證實了菲涅耳光波動理論的正確性。在事實面前,泊松啞口無言。

此件事轟動了法國科學院,菲涅耳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一屆的科學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於是泊松首先從理論上提出這一現象,因此後來此光斑被命名為“泊松亮斑”併為人們廣泛認可。以至於不管泊松本人願不願意,他都被迫成為光波動學說中的一員大將。

第二個是量子論的開山鼻祖,德國大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當時科學界對熱力學研究中,被著名的“黑體輻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這個問題又被稱做“紫外災難”。就是說隨著黑體溫度的升高,理論上會出現輻射能量無限增長的怪事,但顯然事實上是不會出現輻射無限增長的現象的。

為了調和理論和實驗現象的不符,普朗克破天荒地提出了“量子”的假設,即假設電磁輻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份的。這個每份能量具有最小單元hv。這個與當時人們腦海中的理解大相徑庭。能量怎麼可能是一份份傳播的呢。

雖然這個量子化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問題,但可笑的是,普朗克本人終生都在反對他自己提出的這個量子論。以致於他直到臨死都在告誡學生:“量子化只是一個數學上的技巧,它是用來解決黑體輻射的一個數學工具,它在物理上是無意義的。”而且打了個極其著名的比喻:“臉盆中的水可以是由水籠頭裡一滴滴分開滴下的水珠聚成的,但你能說水是不連續的嗎?”

普朗克本人一直在嘗試用經典物理學來取代量子化理論,可想而知他是徒勞無功的。但不管他本人是多麼的不情願,他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設卻成了量子革命的開端,他也因此項量子學說的開創,從而獲得了19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三位是人人皆知的大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光學上有個很有名的發現,此發現被用以提出這個科學發現的科學家名字進行命名。但此發現卻是這位科學家原本用來反對此項科學的證據,結果讓這名科學家抓狂了。不知他對這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術語是感到驕傲還是悲催。

此人就是法國大數學家、物理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eon-Denis-Poisson)。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西莫恩·德尼·泊松

1818年,法國科學院提出一個徵文競賽項目:利用精確的實驗確定光線的衍射效應。

當時主流的光學學說是牛頓提出的“粒子說”,但菲涅耳等人已開始推動光的“波動說”了,並做出幾個粗糙的(受當時技術限制)證明光是波的實驗。可是大科學家泊松卻是個光粒子說堅定的信徒。菲涅耳的波動理論自然遭到他的極力反對。

科學家們進行爭論雖然很激烈,但不象潑婦罵街般粗俗,科學家都是拿理論和實驗說話的。洎鬆就用菲涅耳提出的理論進行計算,結果導出了一個當時看來非常奇怪的現象:如果在光束前放置一個不透明的小圓盤,那麼在距圓盤背後一定距離的地方,圓盤陰影中央會出現一個亮斑。這在當時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泊松馬上宣佈,他已經駁倒了菲涅耳的光“波動論”。

好在當時的工業技術已有了大的發展,可以做出相應的實驗設備來,於是另一位大科學家阿拉果支持菲涅耳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是影子中心果真出現了一個亮斑。這個實驗精彩地證實了菲涅耳光波動理論的正確性。在事實面前,泊松啞口無言。

此件事轟動了法國科學院,菲涅耳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一屆的科學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於是泊松首先從理論上提出這一現象,因此後來此光斑被命名為“泊松亮斑”併為人們廣泛認可。以至於不管泊松本人願不願意,他都被迫成為光波動學說中的一員大將。

第二個是量子論的開山鼻祖,德國大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當時科學界對熱力學研究中,被著名的“黑體輻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這個問題又被稱做“紫外災難”。就是說隨著黑體溫度的升高,理論上會出現輻射能量無限增長的怪事,但顯然事實上是不會出現輻射無限增長的現象的。

為了調和理論和實驗現象的不符,普朗克破天荒地提出了“量子”的假設,即假設電磁輻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份的。這個每份能量具有最小單元hv。這個與當時人們腦海中的理解大相徑庭。能量怎麼可能是一份份傳播的呢。

雖然這個量子化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問題,但可笑的是,普朗克本人終生都在反對他自己提出的這個量子論。以致於他直到臨死都在告誡學生:“量子化只是一個數學上的技巧,它是用來解決黑體輻射的一個數學工具,它在物理上是無意義的。”而且打了個極其著名的比喻:“臉盆中的水可以是由水籠頭裡一滴滴分開滴下的水珠聚成的,但你能說水是不連續的嗎?”

普朗克本人一直在嘗試用經典物理學來取代量子化理論,可想而知他是徒勞無功的。但不管他本人是多麼的不情願,他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設卻成了量子革命的開端,他也因此項量子學說的開創,從而獲得了19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三位是人人皆知的大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這幾位科學家畢生都在努力反對自己的發明或學說,這麼做到底為何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人所眾知的廣義相對論並沒有替愛因斯坦奪得諾貝爾獎。真正讓愛坦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論文,是他1905年的《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和1909年《關於輻射的量子論述》。這兩篇論文,其主要用途是來解決著名的“光電效應”的。憑著這兩篇論文,使得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愛因斯坦關於光電效應的論文主要是涉及的是光的量子化工作,最終結果是把光同時賦予了粒子性和波的屬性,開創了著名的“波粒二象性”,因此人們把愛因斯坦和尼爾斯·玻爾等人一同並列為“量子力學”的開創者之一。

但和普朗克一樣,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愛因斯坦也是畢生都在反對他自己開創的“量子力學”(德國科學家真是奇怪,都是一根筋地不知變通)。他和玻爾的論戰持續了半個世紀,以致於他的後半生一事無成。

更讓人驚訝是,愛因斯坦拚了老命地絞盡腦汁(世界上最頂尖的腦汁)想方設法提出一些“思想實驗”來反駁量子力學,但每次都輸給了玻爾,反倒讓他自己提出的那些思想實驗每一個都成了佐證量子力學有效性的有力證據。

嗚呼!悲哉!痛哉!

另外,愛坦斯坦比普朗克還進一步。普朗克只反對自己的一項發明,而愛因斯坦對自己最成名的兩項發明(光量子化,廣義相對論)都反對。也真不能理解頂尖的科學家為何有這種超異常人的古怪愛好。

廣義相對論中,它的方程導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我們整個宇宙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麼收縮要麼膨脹。這顯然與當時的天文觀測和人們腦海中的印象不符。

愛因斯坦為了讓自己的廣義相對論理論與當時“宇宙是靜止的”現象相符,便在其方程中人為地強行添加了一個附加項,稱為“宇宙常數”,用希臘字母“λ”表示。用它來平衡方程。

可過不多久,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就是用來命名那個著名的太空天文望遠鏡的)在觀測中用毫無疑問的確切觀測事實證明了宇宙是在膨脹的。愛因斯坦親自去天文臺在哈勃的指導下觀測了太空,當場承認了哈勃的正確性。認為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自己在廣義相對論中添加的那個“宇宙常數”是錯誤的,並說了句著名的話“加入宇宙常數是我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現了,後來人們發現了宇宙中不但含有普通物質,還含有暗物質,更還有佔宇宙總成份三分之二強的暗能量。令人驚訝的是,暗能量的數值不但可以相抵於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而且其來源也可以由“宇宙常數”中得到解釋。因此不管愛因斯坦願不願意,人們又把那個“宇宙常數”加回到廣義相對論方程中去了。

以致於後人認為,愛因斯坦去掉那個“宇宙常數”才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