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

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

6月20號時,辦公協同應用slack在紐交所上市,當天股票漲幅近50%,市值一躍達197億美元。與此同時,見實也在小程序上看到了類似應用“一鍵工作”。

這個開發者甚至也是老熟人——此前見實曾分享過“時薪”團隊的創業故事——時薪對標的upwork也於今年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達16億美元——“一鍵工作”背後正是這個團隊。

現在,見實再度約到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楊光,和他一起深聊新玩法背後的機會與挑戰。

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

時薪小程序創始人 楊光

見實:那“一鍵工作”從立項到現在,數據怎麼樣?

楊光:日新增有所波動,但基本到500+了,日活接近1000,總數據截止到昨天是8132條,其日誌佔80%,任務佔20%,分佈的行業很廣,從互聯網行業到工程管理、教育培訓機構、連鎖店等。

見實:怎麼看“一鍵工作”的機會?

楊光:目前國內的企業應用領域APP,很明顯能看出IBM、SAP(思愛普)時代的影子,因為他們的產品各種提醒打擾很多,所以需要提前配置組織架構,這是標準的企業軟件的模式。

我們看到的機會是一種基於社交網絡的、無邊界的組織架構模式。這張網可以慢慢織起來,非常靈活,具有彈性,並遵循少打擾,別瞎忙的原則,就像Slack的slogan: Be less busy! 挑戰在於辦公軟件的轉換成本非常高,那麼如果從公司上層切入就會導致溝通成本很高,所以不能走回傳統軟件銷售的老路。

見實:這是做“一鍵工作”的初衷嗎?

楊光:我們是做互聯網人才僱傭平臺,勞工雙方沒有一個好的在線管理工具。從僱主角度,一方面我不知道員工這段時間在幹什麼,工作進度是怎樣的;另一方面,還缺少恰到好處的工作提醒功能。因為溝通是雙向的,所以從員工角度也缺少一個可視化彙報工作的工具。

瞭解到這樣的需求之後,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其70%的受訪者都存在這樣的需求。還會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管理軟件很多,但使用頻率並不高,比如一些管理類的工作還在用微信的形式。而在小程序賽道內並沒有出現一款非常亮眼的單點突破的產品。所以我們把這個需求做成獨立產品,內外都可以使用。

見實:“時薪”解決一個人才供需的痛點,那“一鍵工作”解決了什麼問題?

楊光:總的來說就是用戶在微信上辦公的過程,可以更加標準化。比如使工作彙報的方式更加簡潔明瞭,如果有工作停滯還可以通過功能來做提醒。

見實:相比傳統的釘釘、企業微信,“一鍵工作”有哪些優勢?

楊光:我們完全免費,也不需要配置權限,比如管理權限,職能分工,角色等等,只需要選定工作人員就可以安排,而選定也是不限人數,和拉個微信群一樣簡單。

相關員工接受邀請之後,建立的是線性關係,如果後期還會有人加入,再把任務轉給相關工作人員即可。總的來說非常輕度。

見實:既然是免費,那“一鍵工作”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楊光:目前只是作為免費工具開發,還沒有考慮盈利這部分。後期可能會按照兩個方向去發展,一個方向是每月給用戶一個免費的額度出來,超出這個額度之後進行收費;另一個方向是會開放會員體系,做一些功能定製。但還只是構想,我們的初心還是希望“一鍵工作”小程序能夠便利於工作流程,從而提升效率。

見實:打算大力度推這款產品了嗎?

楊光:目前還沒。推廣方面,第一主要通過“時薪”的基礎用戶在做,先讓他們逐步用起來;第二使用工具的前提必須先發給別人,這樣就會產生點對點或者點對面的裂變傳播。在我看來這是產生病毒式增長的基礎。

見實:開發“一鍵工作”小程序遇到了什麼問題嗎?

楊光:前期調研,產品設計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開發這款小程序,從開發到上線,只用了二十幾天。但前期準備工作就用了一個月。

這樣來看前期的規劃算遇到的問題,因為剛開始我們想做一個完整的體系模塊出來,包括建立彙報關係,組織機構等等。但這樣與我們的設計初衷並不符合,所以並沒有依照傳統的思路做。換句話說,一鍵工作小程序已經完全打破傳統OA的概念。因為已經不再是之前森嚴的組織結構,而是更加直接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工作展現。

而且我們的結構是可以一直往往外進行外延,沒有邊界沒有人數限制,而且也不需要調整組織上的關係,完全是依據工作任務進行運轉的一個體系。

見實:既然我們選擇了簡潔,怎樣在簡潔的情況下做到讓用戶瞭解到產品的更多功能?或者說怎樣減少流失用戶?

楊光: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矛盾點。簡潔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說簡潔到,不能讓用戶快速瞭解產品的主要功能,這就有些得不償失。從產品的角度,用戶使用時長超過一百秒就說明在深度使用產品。

所以從數據上看,用戶初次體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們還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用戶沒有建立彙報關係和工作日誌的時候,屏幕中間會放置一個操作說明,而使用之後操作說明就不會再出現。

見實:解決用戶留存有什麼嘗試?

楊光:用戶留存並沒有特別做。但在產品設計的角度已經把這個問題融入進去了。舉幾個例子:第一,提醒機制-即對於工作進度未增長的情況,我們會通過微信小程序的服務通知進行一個提醒,從目前測試的情況來看,喚醒率非常高。

第二,進度更新提醒,就是員工在進行完成度更新之後,消息會直接送達給主管,主管可以根據進度及內容,直接在頁面內進行工作的反饋,促進的是主管與員工之間的交互,做到及時反饋。

第三,相對傳統微信群的工作溝通,界面化更強,可以更加直觀的查看工作情況,在信息交互上也更加直接且有針對性。雖然現在有很多管理軟件,但他們的工作習慣還是基於微信來處理。這方面一鍵工作小程序進行了優化和升級,在不離開微信窗口的情況下也可以完成,這樣產品的體驗和便利程度會好很多。

見實:你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楊光:首先,我們時薪小程序的用戶池作為一鍵工作小程序傳播的基礎。和時薪產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支付寶和淘寶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個偏工具型的產品。支付寶能夠寄託於淘寶,又是淘寶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次,支付寶在支付領域也打下了半壁江山。也就是說,“一鍵工作”這款產品有很厚的底子,當然我們又不侷限於底子本身,還可以往外進行拓張。一鍵工作給用戶的體驗很簡單,只有一個鍵,上手很容易,不需要提前設置,並且可以實現極複雜的功能,如可向多個老闆彙報,交叉抄送關係也不會亂。背後是一套比傳統OA系統更復雜的算法,需要在每一個環節做判斷,一步步探測用戶的意圖,用一組變量來控制。

和早期的蘋果一樣,極簡的背後一定是極複雜的算法來支撐。即便有複製者做個一摸一樣的產品,如果僅表面複製,當產品迭代後,馬上又會拉開差距。

見實:怎麼看待“時薪”與的“一鍵工作”關係?

楊光:“一鍵工作”並不是“時薪”的一部分,目前是獨立進行運營。從市場調研結果來看,實際上很多公司還在用微信進行管理,雖然釘釘等同類競品都有相關功能,如工作管理日誌等等功能,打開率並不高。所以,對我們來說是機會。

未來,如果“一鍵工作”真的能做好,是能夠反哺時薪小程序的。因為“時薪”本質上是對全職僱傭的一個補充方式,每一個企業都有“靈活用工”的需求,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那麼未來,“時薪”和“一鍵工作”的關係,我們的理解就是淘寶和支付寶的關係,一個是交易平臺,一個是交易工具。

見實:“時薪”到現在即將一年,在這個行業當中還看到哪些不一樣的思考?

楊光:產品理念接近微信原生,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微信很多官方的功能也在通過小程序來實現,如微信指數。因此,我們希望在產品理念上與微信官方保持一致。

運營方面,比如從平臺角度出發必須對交易介入每一個過程。但如果全權介入有可能會做成外包公司,不介入對交易的雙方又缺少一個保障。所以需要制定一定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的落地實際上又是最難辦的一件事。這就會讓我們思考,堅決不能變成一家外包公司。

見實:接下來“一鍵工作”小程序做用戶增長如何開展?

楊光:“一鍵工作”的發佈時間還很短,先觀察在自然狀態下的增長數據,繼續看市場的反饋,再看後續的打法。

見實:剛一直在說“一鍵工作”,現在“時薪”的數據怎麼樣?

楊光:整體來說發展比較穩定。因為是一個to B產品,所以整體並沒有出現爆發性的增長,基本保持每個月20%的增長速度。

但是我們最近發現這樣一個趨勢:前段時間做新客戶回訪,80%以上都是通過朋友之間的轉介紹來使用我們的產品。所以,可能爆發式增長的勢頭快要出現,但又由於市場很大,爆發點也並不那麼容易出現。

見實:“時薪”和豬八戒的區別是什麼?

楊光:第一個區別是,時薪是個人和公司的合作,而豬八戒大部分是外包公司;第二個區別是豬八戒是B2B,而時薪是B2C,豬八戒所替代的是一個“外包性”的需求,而我們替代的是“人”的需求。就像我們的slogan:少養閒人,多用時薪。

我們希望下一年能夠做到一萬家企業客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到了這個客戶量級別,打法上會讓自己更加清晰。

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197億美元機會的複製:小程序上能再造一個slack嗎?

提示:“京微力小程序開發者大賽”報名火熱進行中,總獎金池300萬人民幣,還提供20萬商家免費資源,是一個實戰檢驗自己商業模式的絕佳機會。快來報名一起參賽。(300萬獎金後京東再增猛資源:小程序大賽可用20萬商家池)更歡迎和見實深聊你的思考和思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