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貸張適時:人人貸的故事和P2P未來發展方向

P2P理財 人人貸 金融 創業 新金融評論 新金融評論 2017-10-04

小新按:

互聯網金融監管整改一年多,狀況頻出,不管是陸金所突然陷入的信任危機、紅嶺創投的清盤退出,還是九月數十家已完成銀行存管平臺的接連踩雷,這個行業的“高風險”的標籤始終都在。而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呢?人人友信集團CEO、人人貸聯合創始人張適時認為P2P或者說互聯網金融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洗禮,很多市場已經慢慢形成更加明確的行業劃分,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進入一個更加偏寡頭的年代。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進入壁壘已經被高高築起,而隨著道德風險被有效地控制住,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即將進入下半場的“決勝局”。預計未來3~5年,行業將形成偏寡頭的競爭格局,或許只有少數平臺有機會進入“決賽”。

本文節選自《金融科技的中國時代:數字金融12講》第11講《網絡借貸的發展與未來》。

1

人人貸的故事

我們有三位聯合創始人,我是清華的,另外兩人是北大的。我是85年的,另外兩人都是84年的,比我大一屆。其中一人叫李欣賀,我認識李欣賀的時候,應該是在2009年初,在香港一個朋友的滿月席上,我們坐在隔壁,就認識了。我人生第一次在這種場合和別人搭訕,看來還是有成績的,找到了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後通過欣賀認識了楊一夫,我們三個人理念比較一致,大家認為應該在一起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2009年,我們一起看了一年的項目,最後選擇了P2P這個行業。

作為一個學金融的,在當時想去做創業這件事情,其實是很不現實的。幾乎沒人會做這種選擇。因為對大家來講,有兩個問題,一是機會成本太高了,清華經管學院的畢業生,畢業後進入公司工作的收入普遍很高。二是說起做金融,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做銀行、做保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你想創業做一家公司是不太現實的。但P2P這樣一個項目在當時很吸引我的是,它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沒有人做。這個商業模式,可以讓我們這樣白手起家的人,突破各種資源和資質侷限,把服務覆蓋到全國,去跟市面上的金融巨頭直接競爭。所以這件事情讓我們覺得還是蠻興奮的。

正如我們所說,在選擇一件事情的過程中,選擇一個行業很重要。在我看來,前幾年都是一些學習的成本,你不用去考慮它的經濟回報,因為在這個領域,如果你認定你願意走一輩子,你付出的任何努力都不會白費,無論這次創業是否成功。最終來講,這些沉澱都會伴隨你一生。

我們是在2009年底想要做這個項目,因為了解到海外有相關的實踐。所以,我們在2010年4月成立了人人貸,在2010年底上線。

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第一批流量是跟當時一個信用卡的食品網站合作的。當時沒有錢打廣告,就說拉過來一個客戶給它多少錢。為了第一筆借款,我們幾個人聊了很久,可能有幾個小時,最後覺得這個人還是靠譜的,可以放款。這個用戶是一個山東的小生意人,借1萬元,12個月的還款週期。我們心裡一開始是很焦慮的,因為我自己也很害怕互聯網借款到底會怎麼樣,但後來看結果是好的。

在當時很原始的情況下,確實沒有任何的數據基礎。中國當時是什麼狀態呢?就是徵信信息很匱乏,用戶的信息基本上只能用肉眼看,靠肉眼去識別他所有的材料。所以當時的成本是比較高的,這是當時的水平。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決定搭配一個線下的團隊,去對借款人的整個風險進行核實並做相應的後續跟進。2011年,我們確定啟動整個線下的風險核實團隊。很有意思的是,現在這種通過互聯網線上結合線下風險核實的模式幾乎成了行業內頭部機構的基本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會一直去總結覆盤,思考人人貸在整個發展歷程中的戰略決策。回頭看來讓我們最欣慰的,是很多我們認為不對的事情,我們堅持不去做。

第一件事情,是2015年的時候,股市很火,有人問我,做不做股票配資業務。當時這件事情我們沒有做。但在當時這是非常火的業務,很多P2P平臺都做了配資。先進去做的,基本上一個月就能把虧的錢掙回來,已經瘋狂到這種程度。基本每一個進去做的都很賺錢。但是到最後一個月的時候,股市開始崩盤,整個資金鍊斷掉了,很多企業就垮了。當時我們沒有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那麼賺錢,而不去做它?在我們看來,第一,這個業務的合規性風險很大。第二,過度的股票配資,當初的市場甚至有人提供10倍額度的配資,就像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賭場,真正懂金融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賭場裡是沒有贏家的,雖然經營業務的公司本身風險可控,但是最終用戶都會賠得一乾二淨,在我們看來,以傷害用戶利益而獲取利益的方式,背離了我們經營企業的價值觀初衷。

我們沒有去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校園貸款。在2016年剛開始的時候,它依然很火。當時為什麼沒有碰校園貸款業務呢?當時的想法還是蠻簡單的,因為校園貸款業務基本上是一些學生3C的分期,初衷是幫助這些學生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的自制力,以及自己對自己的償還能力的認知,都不夠清晰,最終帶來了大量問題。比如有一些人拆東牆補西牆,把問題變得很大,大家也看到很多這種負面新聞。另外很多人把它們拋給家長,也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所以這件事情,我們沒有去碰。

第三個沒有做的事情就是過度追求發展速度。過去兩三年行業過熱,有些浮躁,一些不具備經營能力的機構大量進入,導致資產質量變差和過度負債的問題愈加突出,許多規模化的平臺為追求資產規模而忽視資產質量,其自身的風控體系和技術相對薄弱甚至缺失,當這部分資產進入還款期後,質量較差的資產的違約率會比較高。我們提早看到行業的潛在問題,並沒有選擇“跑馬圈地”式的擴張,而是主動調整戰略,適當控制業務擴張速度,轉而以提高資產質量,將精力用於合規性建設和風險應對能力的投入中,使得我們在合規性方面做到行業領先地位。

從2010年至今,人人貸累積了大約300萬用戶,成交金額接近300億元。這幾年已經實現了收益在19.2億元的水平,背後大概是2 200萬次撮合,所以每一筆交易的背後,應該都有大概70次的投標。基本上講是這樣的分散度。

關於線上的交易結構,在P2P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散標式的交易結構,之後有很多用戶感到苦惱。一個苦惱在於其煩瑣的過程,因為個人的借款金額本身是等額本息的,當理財人要把這樣一個標的進行分散的話,比如把1萬元分散給100個人,那每個月就有100筆的回款,要把這些錢再投出去,需要很煩瑣的管理過程。後來也是在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開始搭建U計劃產品,構建一個自動投標做債權轉讓的工具。

對用戶來講,這個工具本身能幫你實現什麼?第一,幫助你投,就是你自己設定一個條件,去投另外一個標的。第二,到期的時候,會幫你賣掉這個債權,賣給平臺上的其他人,但是如果賣不掉,最後的流動性風險是由用戶自己承擔的。

另外就是銀行資金存管。跟民生銀行的合作是在2016年2月份上線的,就現在而言,用戶在人人貸上的所有賬戶都有一個自己在民生銀行對應的賬戶,這個密碼只有用戶自己知道,每次需要進行相應投資操作的時候,都需要輸入交易密碼,這些密碼實際上等於是用戶跟民生銀行的交互,人人貸是觸碰不到的,這也是我們當時做的一套資金存管方案。目前來講,人人貸的資金存管模式是整個行業的標杆。

有一些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人人貸的平均借款金額大概是7.1萬元,平均借款期限20多個月,每個用戶平均每月還款額大概是兩三千,我們的平均理財額度大概是6.7萬元。國內的話,借款人男性居多,在我們的平臺上處於3∶1的水平,跟行業平均水平差不多。公司授信人群很多是工作人群,與生意人群的比例是1∶1左右。中國人個人借款的用途大多還是生意方面的,現在公司裡很多人借錢,也是用於自己其他的一些生意。甚至有些公務員借錢給親戚用,比如親戚做生意借不到錢等。在我看來,在實際的交易行為中,這種事情其實並不在少數。這是中國目前的一個狀況,75%的借款是經營用途。

2

多元化角度看P2P

什麼是個人消費金融?其實宏觀的個人消費金融是很大的。2014年,中國的個人消費金融規模大概是13萬億元,那一年中國的GDP大概是60萬億元,就是說個人金融除以整個GDP的滲透率大概在22%。而在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裡,消費金融佔GDP的滲透率大概在40%~50%。由此我們可以預期,到2025年,假設中國GDP按照6%~7%增長,如果個人消費金融能達到40%的滲透率,那麼,屆時中國的消費金融規模將是約50萬億元的水平。

在廣義的個人消費金融中,比例一般是這麼構成的:75%是房屋按揭,5%是車貸,10%是信用卡,還有10%是一般性的消費信貸(信用貸款、培訓、3C等消費分期,等等)。

首先,75%的房,這裡絕大多數的資產是按揭,按揭資產拼的是互聯網手段嗎?不是,拼的是資金成本。基本上市面上只要有貸款,基準利率就會打折,就會有按揭房產,因為按揭房產的風險確實很低,這也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一塊業務,目前由銀行提供服務。

其次,5%的車,應該由誰提供服務呢?車的主要服務商其實有兩塊,一塊是主機廠商,大家聽說過的所謂寶馬金融、通用金融或者奔馳金融就是做這塊業務的。主機廠商的優勢在哪裡?大家知道它的第一個優勢在於利益導流,我賣車,我也有金融,金融是為了更好地賣車,賣車也可以把利益分給金融。第二個優勢,就是在海外,金融公司是有評級上限的,但是主機廠商的信用評級其實比金融公司還要高一點。主機廠商有天然的優勢,它能拿到更低的資金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那麼多年裡,主機廠商的金融業發展如此之好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塊,就是包括像4S店等機構,在賣車的過程中對車的儲值能力的預估是很清楚的。對金融公司來說,這塊的預估壓力很大,但是對4S店來說,其實有長期監控和預測,它知道自己的消化能力在哪裡,只收那些它能賣掉的車,賣不掉的車它不會去做。

再次,10%的信用卡,其實大家會發現,信用卡是一個超高黏性的產品,以支付為核心來進行金融服務。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互聯網信貸產品,大家會比較,也有人把P2P和BATJ(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的相關金融產品放在一起來進行比較。但實際上,例如阿里巴巴的借唄以及騰訊的微利貸,都是基於支付的信貸產品,它們真正去切的業務其實是信用卡這一塊。信用卡這一塊業務,有大量的支付功能,能帶來用戶黏性,有效進行變現。所以大家會發現,這一塊的玩家在利率上驚人地一致,年化借款利率大概都在12%~18%。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信用卡市場中,除了銀行,BATJ也是新玩家。

P2P也好,消費金融公司也好,最後大家競爭的是10%的一般性消費信貸。中國消費金融未來有50萬億元的市場,這裡每一個資產本身都是有匹配度的,最終來說,哪一塊是銀行該做的、哪一塊是P2P該做的,其實都是非常清晰的。

在我們看來,P2P或者說互聯網金融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洗禮,很多市場已經慢慢形成更加明確的行業劃分。

3

P2P與互聯網金融行業展望

剛才提到的個人消費金融版圖裡所有的業務,過去3~5年裡基本上都被各種企業“洗”了一遍。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進入一個更加偏寡頭的年代,今時今日再去切入互聯網金融,許多垂直行業的門檻或成本都已經非常高了。但不論怎樣,個人消費金融的規模一定是很大的,能清晰地看到2025年一定會超過50萬億元的規模,現在市場這一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其中很多服務,最終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去體現。所以在我們看來,互聯網金融在未來5~10年會有一個可預期、很穩定的發展,金融行業的人才也一定是非常稀缺的。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進入壁壘已經被高高築起,而隨著道德風險被有效地控制住,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即將進入下半場的“決勝局”。預計未來3~5年,行業將形成偏寡頭的競爭格局,或許只有少數平臺有機會進入“決賽”。對於人人貸來說,一方面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還有不可小覷的增量市場空間可以成長;另一方面,人人貸在過往的積累過程中確實形成了很好的先發優勢,包括數據、成本、風險指標等,這些優勢在未來形成規模效應的過程中將會越來越顯著。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數字金融、普惠金融及金融改革等領域的研究,並陸續推出了數字金融系列圖書。繼《互聯網金融12講》獲得良好反響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最新推出《金融科技的中國時代:數字金融12講》。

本書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卓、常務副主任王海明、副主任沈豔和高級研究員謝絢麗主編,收錄了萬建華、紀志宏、李文紅、姚前、李銘等12位來自業界、學界及政府的權威專家的觀點。從數字金融的實踐與創新、發展與監管到大數據徵信,本書多維度、多視角地分析了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同時特別探討了“智能投顧”、“數字貨幣”、“區塊鏈”、“互聯網金融監管”等熱門領域未來可能的發展機遇以及風險和挑戰。

人人貸張適時:人人貸的故事和P2P未來發展方向

金融科技的中國時代:數字金融12

黃卓、王海明、沈豔、謝絢麗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掃描上方二維碼購買

《金融科技的中國時代:數字金融12講》

本書也已在亞馬遜、噹噹、京東等網店上線,敬請關注!

近期文章精選:(猛戳標題)

您的點贊和轉發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

如需轉載請直接留言

敬請長按識別文末二維碼關注

小新在這裡等你來撩!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領域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小新歡迎您!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