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
"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鄭慶生 紅杉資本合夥人

專注於TMT相關的消費、內容、媒體、醫療的投資。曾任摯信資本合夥人,負責多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曾先後任職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IBM中國、畢博管理諮詢、盛大集團。

投資的案例包括豆瓣、蘑菇街、人人貸、果殼、窮遊、雕刻時光咖啡館、下廚房等。

從O2O的商業浪潮開始,直到今天的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的大浪,讓我們日益意識到線上和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中國成為移動支付最高滲透率的國家,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方式不斷被運用到線下的生態中。而每一次互聯網產品模式的升級都帶來了線下生活的升級。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城市樣貌驅動的互聯網產品模式

我做過一個試驗,走在東京和臺北的社區裡,每隔幾個街口就拍一張照片,你會發現,每個街區的景觀非常相似,在馬路兩邊陳列著從麵包店到鮮花店,從保險公司到夜校補習的不同店面,同時,城市內部大馬路相對較少,因此在局部形成密度很高、很成熟的社區,人們的生活可以在1平方公里之內完成大部分的功能,非常便利。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社區結構在更大的範圍內複製,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卻常常會導致互聯網和電商的低滲透率。

同時,中國城市的特點相比歐美、日韓等同等人口規模的城市而言,人均密度較高,但是經過規劃之後,街道支持的商業卻相對較少,在同等面積大小的街區中,社區商業功能常常是不足的,城市功能偏弱導致互聯網邊發展邊補充邊完善,這種線下空間的變化變相促進了包括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的繁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一種既有被證明有效的模式,往往在技術被突破的時候,既有優勢常常轉變為劣勢,這是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故事。

隨著互聯網的二十年繁榮,這種影響力逐漸從線下對線上的影響,反轉了過來。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從門戶時代到微博到微信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紅利,每一波流量紅利都能催生出若干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流量紅利過了之後,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就不斷的上升,從淘品牌的時代開始,許多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線下流量的意義,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結合。

線下的空間結構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提供了很多的用戶交互界面:街頭巷尾、車站、電梯、大堂、辦公室。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名字叫做《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本書把這種線下空間的複雜寫得非常的清楚。線下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則是擁有更多的用戶交互界面,這也就提供了更多產品模式的機會。

最早去探索線下流量紅利的是分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最早的時候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理解分眾的模式都需要一個過程,站在當時的時間點看,是很難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成為中國的主流媒體公司之一。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很大的質疑來自於,說大家走進電梯的時候,都在刷手機,誰會看屏幕,事實證明,大家會刷手機,但是也從來沒有落下讓屏幕裡面的內容在腦子裡留下印象。我很喜歡這種“回到歷史的當時”的感覺,去體會這種反轉,歷史常常幫助我們收集我們自大做出的判斷而又最終發現自己錯誤的那些案例。

隨著我們對線下空間理解的加深,近期,越來越多的線下位置或者說交互界面被創業者發掘出來,像共享單車、無人零售、共享辦公空間、無人貨架、共享打印機、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寶,所有的進化都會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所有的試錯的過程也正是升級過程的一部分,我相信這一升級過程將持續下去。

所有的共享模式和無人模式都伴隨著空間的運營。傳統零售理論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空間運營中的一種而已,今天我們看到的智能新零售終端的鋪設、共享單車的運營、共享商業空間的佈局都構成了嶄新的空間運營,各種嶄新的運營方法論(Know How)被創造出來。

任何一種新的方法論對舊的方法論都是向下兼容,最終和舊的方法論合二為一,完成結構上的一種統一。有理由相信,線上線下方法論的徹底融合,會深刻地改變我們對流量、對交互界面、對零售、對空間設計、對認知和行為模式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問我什麼線下位置會是下一個好的位置?作為投資人,我是不知道的,但還是我曾經說過的,互聯網的演進是一場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試驗,什麼地方可以被稱為流量紅利?而什麼地方是偽模式?所有的位置都是試驗出來的,是屬於宏觀進化的範疇。

在我們投資摩拜單車的案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容易接觸的線下交互界面加上高頻的產品模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驚人,在完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讓我們幾乎一年重回了自行車大國。

更具象的表現,我認為大量的線下位置是分為功能性和體驗式的,所有功能性的商業實體的地理位置會後退,離開最繁華的街道和線下人流的入口,轉而依靠互聯網的導流。一個基礎的原因,就是因為導流的工作會越來越多地在線上完成,那麼到線下,街邊開店的意義就開始衰減。當然這個過程並非絕對,便捷性的需求會讓部分的模式繼續發展。而街邊體驗式的商業實體的比例會大幅度上升。

所有的商業演化都會像流水一樣,最開始沖掉最大的障礙物,然後開始淹沒和填滿每一個細節,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和線下獲客成本會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創業者會不斷利用動態中的價差調整不同的產品模式。

在這樣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任何對於最後終局的談論都為時過早。

我認為整個互聯網的創業是分兩塊的,一塊是“內”創業、一塊是“外”創業。

“內”創業又分兩種,第一種是我們的認知模式,第二種是我們的行為模式。

那什麼叫認知模式呢?比如我們在原來的時候,很難想象我們是喜歡瀑布流這樣的表達;很難想象我們是會這麼頻繁的使用搜索引擎,這都是內在的認知模式的迭代。

行為模式呢?比如在O2O的整個補貼大戰裡面我們發現,其實補貼大戰最重要的是要存在一個前提假設,就是說你通過百分之多少的補貼能夠深刻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原來我可能去街邊買一個東西,但現在可以選擇在網上買。

所以在這一類的創業裡我們會發現,它的風險是相對較高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人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會怎麼改變,我將這一類的創業歸結成你對人性的洞見,這塊基本沒有辦法解釋。

但在今天整個互聯網的創業環境,我覺得跟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今天整個互聯網創業,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會科學實驗,有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各種各樣的學科交織在一起,我們原來不能想象的全局性的數據都被統計到行為化數據上來了。

如果現在的創業者夠聰明,他就能想到辦法調用很多人類史上寶貴的經驗、數據、資料,選擇更為有效的競爭策略。

風險相對小的創業方向,我把它稱為“外”創業,“外”創業是來自於信息溝通和交易成本產生的機會。

其實,我們整個互聯網產生其實就是深刻的圍繞這兩點,第一,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信息溝通,第二,你把它搞定,就是交易成本,這塊實際上是深刻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改變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狀態。

這一類創業實際上是跟整個中國目前渠道效率有關的,包括O2O,包括所有的互聯網電商、移動電商,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整體的渠道效應,屬於渠道形的創業。另外一點,在交易成本面前,其實大量的企業結構也被改變,原來在企業的理論裡是說,一個企業是有它邊際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企業就不能停止擴大了。

今天互聯網環境下,一方面想要變大的企業還要變的更大,因為它的邊際成本不斷的下降。第二,想要變小的企業不斷變小,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說:“未來的社會是自由的聯合體。”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關於Uber模式的表達,關於滴滴出行的表達。

這個方向上,我認為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論證的,這就是我說的內外。

前者的創業裡你要預測到未來主流人群的行為模式,這一點相對來說概率要低得多。後一種,你需要提高渠道效率的時候,經驗研究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你在傳統行業裡面,比如O2O、“互聯網+”。

什麼叫做異同?第一是差異化,我們處在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啊,這是異,我們認為有了互聯網之後,中國的創業者獲得了更大的創業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但我們有著同樣的擔憂,這樣的一個時代,發展到今天是否即將到了快結束的時候?

我自己早年用微軟的產品的時候,覺得當時的微軟是不可顛覆的,這個世界就是微軟的。但後來谷歌出現的時候,突然間這個世界就被谷歌佔領了。 緊接著後來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創造了越來越偉大的公司。

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將有助於緩解你的焦慮。

你一開始以為歷史就終結了,但當你置身到時間長河來看,你所得到的感觸是完全不一樣的,創業也是如此,雖然BAT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如此大了,但如果你的視野夠大,你仍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我相信更偉大的創業者、投資家還可能在讀書(甚至未出生),每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的感動。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巖、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鄭慶生 紅杉資本合夥人

專注於TMT相關的消費、內容、媒體、醫療的投資。曾任摯信資本合夥人,負責多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曾先後任職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IBM中國、畢博管理諮詢、盛大集團。

投資的案例包括豆瓣、蘑菇街、人人貸、果殼、窮遊、雕刻時光咖啡館、下廚房等。

從O2O的商業浪潮開始,直到今天的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的大浪,讓我們日益意識到線上和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中國成為移動支付最高滲透率的國家,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方式不斷被運用到線下的生態中。而每一次互聯網產品模式的升級都帶來了線下生活的升級。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城市樣貌驅動的互聯網產品模式

我做過一個試驗,走在東京和臺北的社區裡,每隔幾個街口就拍一張照片,你會發現,每個街區的景觀非常相似,在馬路兩邊陳列著從麵包店到鮮花店,從保險公司到夜校補習的不同店面,同時,城市內部大馬路相對較少,因此在局部形成密度很高、很成熟的社區,人們的生活可以在1平方公里之內完成大部分的功能,非常便利。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社區結構在更大的範圍內複製,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卻常常會導致互聯網和電商的低滲透率。

同時,中國城市的特點相比歐美、日韓等同等人口規模的城市而言,人均密度較高,但是經過規劃之後,街道支持的商業卻相對較少,在同等面積大小的街區中,社區商業功能常常是不足的,城市功能偏弱導致互聯網邊發展邊補充邊完善,這種線下空間的變化變相促進了包括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的繁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一種既有被證明有效的模式,往往在技術被突破的時候,既有優勢常常轉變為劣勢,這是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故事。

隨著互聯網的二十年繁榮,這種影響力逐漸從線下對線上的影響,反轉了過來。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從門戶時代到微博到微信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紅利,每一波流量紅利都能催生出若干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流量紅利過了之後,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就不斷的上升,從淘品牌的時代開始,許多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線下流量的意義,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結合。

線下的空間結構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提供了很多的用戶交互界面:街頭巷尾、車站、電梯、大堂、辦公室。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名字叫做《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本書把這種線下空間的複雜寫得非常的清楚。線下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則是擁有更多的用戶交互界面,這也就提供了更多產品模式的機會。

最早去探索線下流量紅利的是分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最早的時候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理解分眾的模式都需要一個過程,站在當時的時間點看,是很難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成為中國的主流媒體公司之一。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很大的質疑來自於,說大家走進電梯的時候,都在刷手機,誰會看屏幕,事實證明,大家會刷手機,但是也從來沒有落下讓屏幕裡面的內容在腦子裡留下印象。我很喜歡這種“回到歷史的當時”的感覺,去體會這種反轉,歷史常常幫助我們收集我們自大做出的判斷而又最終發現自己錯誤的那些案例。

隨著我們對線下空間理解的加深,近期,越來越多的線下位置或者說交互界面被創業者發掘出來,像共享單車、無人零售、共享辦公空間、無人貨架、共享打印機、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寶,所有的進化都會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所有的試錯的過程也正是升級過程的一部分,我相信這一升級過程將持續下去。

所有的共享模式和無人模式都伴隨著空間的運營。傳統零售理論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空間運營中的一種而已,今天我們看到的智能新零售終端的鋪設、共享單車的運營、共享商業空間的佈局都構成了嶄新的空間運營,各種嶄新的運營方法論(Know How)被創造出來。

任何一種新的方法論對舊的方法論都是向下兼容,最終和舊的方法論合二為一,完成結構上的一種統一。有理由相信,線上線下方法論的徹底融合,會深刻地改變我們對流量、對交互界面、對零售、對空間設計、對認知和行為模式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問我什麼線下位置會是下一個好的位置?作為投資人,我是不知道的,但還是我曾經說過的,互聯網的演進是一場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試驗,什麼地方可以被稱為流量紅利?而什麼地方是偽模式?所有的位置都是試驗出來的,是屬於宏觀進化的範疇。

在我們投資摩拜單車的案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容易接觸的線下交互界面加上高頻的產品模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驚人,在完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讓我們幾乎一年重回了自行車大國。

更具象的表現,我認為大量的線下位置是分為功能性和體驗式的,所有功能性的商業實體的地理位置會後退,離開最繁華的街道和線下人流的入口,轉而依靠互聯網的導流。一個基礎的原因,就是因為導流的工作會越來越多地在線上完成,那麼到線下,街邊開店的意義就開始衰減。當然這個過程並非絕對,便捷性的需求會讓部分的模式繼續發展。而街邊體驗式的商業實體的比例會大幅度上升。

所有的商業演化都會像流水一樣,最開始沖掉最大的障礙物,然後開始淹沒和填滿每一個細節,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和線下獲客成本會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創業者會不斷利用動態中的價差調整不同的產品模式。

在這樣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任何對於最後終局的談論都為時過早。

我認為整個互聯網的創業是分兩塊的,一塊是“內”創業、一塊是“外”創業。

“內”創業又分兩種,第一種是我們的認知模式,第二種是我們的行為模式。

那什麼叫認知模式呢?比如我們在原來的時候,很難想象我們是喜歡瀑布流這樣的表達;很難想象我們是會這麼頻繁的使用搜索引擎,這都是內在的認知模式的迭代。

行為模式呢?比如在O2O的整個補貼大戰裡面我們發現,其實補貼大戰最重要的是要存在一個前提假設,就是說你通過百分之多少的補貼能夠深刻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原來我可能去街邊買一個東西,但現在可以選擇在網上買。

所以在這一類的創業裡我們會發現,它的風險是相對較高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人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會怎麼改變,我將這一類的創業歸結成你對人性的洞見,這塊基本沒有辦法解釋。

但在今天整個互聯網的創業環境,我覺得跟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今天整個互聯網創業,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會科學實驗,有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各種各樣的學科交織在一起,我們原來不能想象的全局性的數據都被統計到行為化數據上來了。

如果現在的創業者夠聰明,他就能想到辦法調用很多人類史上寶貴的經驗、數據、資料,選擇更為有效的競爭策略。

風險相對小的創業方向,我把它稱為“外”創業,“外”創業是來自於信息溝通和交易成本產生的機會。

其實,我們整個互聯網產生其實就是深刻的圍繞這兩點,第一,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信息溝通,第二,你把它搞定,就是交易成本,這塊實際上是深刻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改變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狀態。

這一類創業實際上是跟整個中國目前渠道效率有關的,包括O2O,包括所有的互聯網電商、移動電商,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整體的渠道效應,屬於渠道形的創業。另外一點,在交易成本面前,其實大量的企業結構也被改變,原來在企業的理論裡是說,一個企業是有它邊際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企業就不能停止擴大了。

今天互聯網環境下,一方面想要變大的企業還要變的更大,因為它的邊際成本不斷的下降。第二,想要變小的企業不斷變小,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說:“未來的社會是自由的聯合體。”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關於Uber模式的表達,關於滴滴出行的表達。

這個方向上,我認為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論證的,這就是我說的內外。

前者的創業裡你要預測到未來主流人群的行為模式,這一點相對來說概率要低得多。後一種,你需要提高渠道效率的時候,經驗研究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你在傳統行業裡面,比如O2O、“互聯網+”。

什麼叫做異同?第一是差異化,我們處在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啊,這是異,我們認為有了互聯網之後,中國的創業者獲得了更大的創業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但我們有著同樣的擔憂,這樣的一個時代,發展到今天是否即將到了快結束的時候?

我自己早年用微軟的產品的時候,覺得當時的微軟是不可顛覆的,這個世界就是微軟的。但後來谷歌出現的時候,突然間這個世界就被谷歌佔領了。 緊接著後來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創造了越來越偉大的公司。

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將有助於緩解你的焦慮。

你一開始以為歷史就終結了,但當你置身到時間長河來看,你所得到的感觸是完全不一樣的,創業也是如此,雖然BAT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如此大了,但如果你的視野夠大,你仍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我相信更偉大的創業者、投資家還可能在讀書(甚至未出生),每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的感動。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巖、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項目升級】: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戰略規劃、人才管理、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鄭慶生 紅杉資本合夥人

專注於TMT相關的消費、內容、媒體、醫療的投資。曾任摯信資本合夥人,負責多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曾先後任職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IBM中國、畢博管理諮詢、盛大集團。

投資的案例包括豆瓣、蘑菇街、人人貸、果殼、窮遊、雕刻時光咖啡館、下廚房等。

從O2O的商業浪潮開始,直到今天的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的大浪,讓我們日益意識到線上和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中國成為移動支付最高滲透率的國家,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方式不斷被運用到線下的生態中。而每一次互聯網產品模式的升級都帶來了線下生活的升級。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城市樣貌驅動的互聯網產品模式

我做過一個試驗,走在東京和臺北的社區裡,每隔幾個街口就拍一張照片,你會發現,每個街區的景觀非常相似,在馬路兩邊陳列著從麵包店到鮮花店,從保險公司到夜校補習的不同店面,同時,城市內部大馬路相對較少,因此在局部形成密度很高、很成熟的社區,人們的生活可以在1平方公里之內完成大部分的功能,非常便利。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社區結構在更大的範圍內複製,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卻常常會導致互聯網和電商的低滲透率。

同時,中國城市的特點相比歐美、日韓等同等人口規模的城市而言,人均密度較高,但是經過規劃之後,街道支持的商業卻相對較少,在同等面積大小的街區中,社區商業功能常常是不足的,城市功能偏弱導致互聯網邊發展邊補充邊完善,這種線下空間的變化變相促進了包括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的繁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一種既有被證明有效的模式,往往在技術被突破的時候,既有優勢常常轉變為劣勢,這是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故事。

隨著互聯網的二十年繁榮,這種影響力逐漸從線下對線上的影響,反轉了過來。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從門戶時代到微博到微信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紅利,每一波流量紅利都能催生出若干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流量紅利過了之後,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就不斷的上升,從淘品牌的時代開始,許多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線下流量的意義,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結合。

線下的空間結構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提供了很多的用戶交互界面:街頭巷尾、車站、電梯、大堂、辦公室。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名字叫做《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本書把這種線下空間的複雜寫得非常的清楚。線下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則是擁有更多的用戶交互界面,這也就提供了更多產品模式的機會。

最早去探索線下流量紅利的是分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最早的時候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理解分眾的模式都需要一個過程,站在當時的時間點看,是很難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成為中國的主流媒體公司之一。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很大的質疑來自於,說大家走進電梯的時候,都在刷手機,誰會看屏幕,事實證明,大家會刷手機,但是也從來沒有落下讓屏幕裡面的內容在腦子裡留下印象。我很喜歡這種“回到歷史的當時”的感覺,去體會這種反轉,歷史常常幫助我們收集我們自大做出的判斷而又最終發現自己錯誤的那些案例。

隨著我們對線下空間理解的加深,近期,越來越多的線下位置或者說交互界面被創業者發掘出來,像共享單車、無人零售、共享辦公空間、無人貨架、共享打印機、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寶,所有的進化都會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所有的試錯的過程也正是升級過程的一部分,我相信這一升級過程將持續下去。

所有的共享模式和無人模式都伴隨著空間的運營。傳統零售理論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空間運營中的一種而已,今天我們看到的智能新零售終端的鋪設、共享單車的運營、共享商業空間的佈局都構成了嶄新的空間運營,各種嶄新的運營方法論(Know How)被創造出來。

任何一種新的方法論對舊的方法論都是向下兼容,最終和舊的方法論合二為一,完成結構上的一種統一。有理由相信,線上線下方法論的徹底融合,會深刻地改變我們對流量、對交互界面、對零售、對空間設計、對認知和行為模式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問我什麼線下位置會是下一個好的位置?作為投資人,我是不知道的,但還是我曾經說過的,互聯網的演進是一場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試驗,什麼地方可以被稱為流量紅利?而什麼地方是偽模式?所有的位置都是試驗出來的,是屬於宏觀進化的範疇。

在我們投資摩拜單車的案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容易接觸的線下交互界面加上高頻的產品模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驚人,在完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讓我們幾乎一年重回了自行車大國。

更具象的表現,我認為大量的線下位置是分為功能性和體驗式的,所有功能性的商業實體的地理位置會後退,離開最繁華的街道和線下人流的入口,轉而依靠互聯網的導流。一個基礎的原因,就是因為導流的工作會越來越多地在線上完成,那麼到線下,街邊開店的意義就開始衰減。當然這個過程並非絕對,便捷性的需求會讓部分的模式繼續發展。而街邊體驗式的商業實體的比例會大幅度上升。

所有的商業演化都會像流水一樣,最開始沖掉最大的障礙物,然後開始淹沒和填滿每一個細節,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和線下獲客成本會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創業者會不斷利用動態中的價差調整不同的產品模式。

在這樣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任何對於最後終局的談論都為時過早。

我認為整個互聯網的創業是分兩塊的,一塊是“內”創業、一塊是“外”創業。

“內”創業又分兩種,第一種是我們的認知模式,第二種是我們的行為模式。

那什麼叫認知模式呢?比如我們在原來的時候,很難想象我們是喜歡瀑布流這樣的表達;很難想象我們是會這麼頻繁的使用搜索引擎,這都是內在的認知模式的迭代。

行為模式呢?比如在O2O的整個補貼大戰裡面我們發現,其實補貼大戰最重要的是要存在一個前提假設,就是說你通過百分之多少的補貼能夠深刻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原來我可能去街邊買一個東西,但現在可以選擇在網上買。

所以在這一類的創業裡我們會發現,它的風險是相對較高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人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會怎麼改變,我將這一類的創業歸結成你對人性的洞見,這塊基本沒有辦法解釋。

但在今天整個互聯網的創業環境,我覺得跟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今天整個互聯網創業,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會科學實驗,有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各種各樣的學科交織在一起,我們原來不能想象的全局性的數據都被統計到行為化數據上來了。

如果現在的創業者夠聰明,他就能想到辦法調用很多人類史上寶貴的經驗、數據、資料,選擇更為有效的競爭策略。

風險相對小的創業方向,我把它稱為“外”創業,“外”創業是來自於信息溝通和交易成本產生的機會。

其實,我們整個互聯網產生其實就是深刻的圍繞這兩點,第一,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信息溝通,第二,你把它搞定,就是交易成本,這塊實際上是深刻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改變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狀態。

這一類創業實際上是跟整個中國目前渠道效率有關的,包括O2O,包括所有的互聯網電商、移動電商,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整體的渠道效應,屬於渠道形的創業。另外一點,在交易成本面前,其實大量的企業結構也被改變,原來在企業的理論裡是說,一個企業是有它邊際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企業就不能停止擴大了。

今天互聯網環境下,一方面想要變大的企業還要變的更大,因為它的邊際成本不斷的下降。第二,想要變小的企業不斷變小,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說:“未來的社會是自由的聯合體。”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關於Uber模式的表達,關於滴滴出行的表達。

這個方向上,我認為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論證的,這就是我說的內外。

前者的創業裡你要預測到未來主流人群的行為模式,這一點相對來說概率要低得多。後一種,你需要提高渠道效率的時候,經驗研究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你在傳統行業裡面,比如O2O、“互聯網+”。

什麼叫做異同?第一是差異化,我們處在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啊,這是異,我們認為有了互聯網之後,中國的創業者獲得了更大的創業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但我們有著同樣的擔憂,這樣的一個時代,發展到今天是否即將到了快結束的時候?

我自己早年用微軟的產品的時候,覺得當時的微軟是不可顛覆的,這個世界就是微軟的。但後來谷歌出現的時候,突然間這個世界就被谷歌佔領了。 緊接著後來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創造了越來越偉大的公司。

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將有助於緩解你的焦慮。

你一開始以為歷史就終結了,但當你置身到時間長河來看,你所得到的感觸是完全不一樣的,創業也是如此,雖然BAT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如此大了,但如果你的視野夠大,你仍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我相信更偉大的創業者、投資家還可能在讀書(甚至未出生),每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的感動。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巖、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項目升級】: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戰略規劃、人才管理、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鄭慶生 紅杉資本合夥人

專注於TMT相關的消費、內容、媒體、醫療的投資。曾任摯信資本合夥人,負責多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曾先後任職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IBM中國、畢博管理諮詢、盛大集團。

投資的案例包括豆瓣、蘑菇街、人人貸、果殼、窮遊、雕刻時光咖啡館、下廚房等。

從O2O的商業浪潮開始,直到今天的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的大浪,讓我們日益意識到線上和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中國成為移動支付最高滲透率的國家,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方式不斷被運用到線下的生態中。而每一次互聯網產品模式的升級都帶來了線下生活的升級。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城市樣貌驅動的互聯網產品模式

我做過一個試驗,走在東京和臺北的社區裡,每隔幾個街口就拍一張照片,你會發現,每個街區的景觀非常相似,在馬路兩邊陳列著從麵包店到鮮花店,從保險公司到夜校補習的不同店面,同時,城市內部大馬路相對較少,因此在局部形成密度很高、很成熟的社區,人們的生活可以在1平方公里之內完成大部分的功能,非常便利。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社區結構在更大的範圍內複製,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卻常常會導致互聯網和電商的低滲透率。

同時,中國城市的特點相比歐美、日韓等同等人口規模的城市而言,人均密度較高,但是經過規劃之後,街道支持的商業卻相對較少,在同等面積大小的街區中,社區商業功能常常是不足的,城市功能偏弱導致互聯網邊發展邊補充邊完善,這種線下空間的變化變相促進了包括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的繁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一種既有被證明有效的模式,往往在技術被突破的時候,既有優勢常常轉變為劣勢,這是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故事。

隨著互聯網的二十年繁榮,這種影響力逐漸從線下對線上的影響,反轉了過來。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從門戶時代到微博到微信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紅利,每一波流量紅利都能催生出若干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流量紅利過了之後,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就不斷的上升,從淘品牌的時代開始,許多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線下流量的意義,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結合。

線下的空間結構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提供了很多的用戶交互界面:街頭巷尾、車站、電梯、大堂、辦公室。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名字叫做《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本書把這種線下空間的複雜寫得非常的清楚。線下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則是擁有更多的用戶交互界面,這也就提供了更多產品模式的機會。

最早去探索線下流量紅利的是分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最早的時候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理解分眾的模式都需要一個過程,站在當時的時間點看,是很難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成為中國的主流媒體公司之一。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很大的質疑來自於,說大家走進電梯的時候,都在刷手機,誰會看屏幕,事實證明,大家會刷手機,但是也從來沒有落下讓屏幕裡面的內容在腦子裡留下印象。我很喜歡這種“回到歷史的當時”的感覺,去體會這種反轉,歷史常常幫助我們收集我們自大做出的判斷而又最終發現自己錯誤的那些案例。

隨著我們對線下空間理解的加深,近期,越來越多的線下位置或者說交互界面被創業者發掘出來,像共享單車、無人零售、共享辦公空間、無人貨架、共享打印機、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寶,所有的進化都會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所有的試錯的過程也正是升級過程的一部分,我相信這一升級過程將持續下去。

所有的共享模式和無人模式都伴隨著空間的運營。傳統零售理論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空間運營中的一種而已,今天我們看到的智能新零售終端的鋪設、共享單車的運營、共享商業空間的佈局都構成了嶄新的空間運營,各種嶄新的運營方法論(Know How)被創造出來。

任何一種新的方法論對舊的方法論都是向下兼容,最終和舊的方法論合二為一,完成結構上的一種統一。有理由相信,線上線下方法論的徹底融合,會深刻地改變我們對流量、對交互界面、對零售、對空間設計、對認知和行為模式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問我什麼線下位置會是下一個好的位置?作為投資人,我是不知道的,但還是我曾經說過的,互聯網的演進是一場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試驗,什麼地方可以被稱為流量紅利?而什麼地方是偽模式?所有的位置都是試驗出來的,是屬於宏觀進化的範疇。

在我們投資摩拜單車的案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容易接觸的線下交互界面加上高頻的產品模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驚人,在完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讓我們幾乎一年重回了自行車大國。

更具象的表現,我認為大量的線下位置是分為功能性和體驗式的,所有功能性的商業實體的地理位置會後退,離開最繁華的街道和線下人流的入口,轉而依靠互聯網的導流。一個基礎的原因,就是因為導流的工作會越來越多地在線上完成,那麼到線下,街邊開店的意義就開始衰減。當然這個過程並非絕對,便捷性的需求會讓部分的模式繼續發展。而街邊體驗式的商業實體的比例會大幅度上升。

所有的商業演化都會像流水一樣,最開始沖掉最大的障礙物,然後開始淹沒和填滿每一個細節,互聯網的獲客成本和線下獲客成本會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而創業者會不斷利用動態中的價差調整不同的產品模式。

在這樣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任何對於最後終局的談論都為時過早。

我認為整個互聯網的創業是分兩塊的,一塊是“內”創業、一塊是“外”創業。

“內”創業又分兩種,第一種是我們的認知模式,第二種是我們的行為模式。

那什麼叫認知模式呢?比如我們在原來的時候,很難想象我們是喜歡瀑布流這樣的表達;很難想象我們是會這麼頻繁的使用搜索引擎,這都是內在的認知模式的迭代。

行為模式呢?比如在O2O的整個補貼大戰裡面我們發現,其實補貼大戰最重要的是要存在一個前提假設,就是說你通過百分之多少的補貼能夠深刻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原來我可能去街邊買一個東西,但現在可以選擇在網上買。

所以在這一類的創業裡我們會發現,它的風險是相對較高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人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會怎麼改變,我將這一類的創業歸結成你對人性的洞見,這塊基本沒有辦法解釋。

但在今天整個互聯網的創業環境,我覺得跟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今天整個互聯網創業,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會科學實驗,有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各種各樣的學科交織在一起,我們原來不能想象的全局性的數據都被統計到行為化數據上來了。

如果現在的創業者夠聰明,他就能想到辦法調用很多人類史上寶貴的經驗、數據、資料,選擇更為有效的競爭策略。

風險相對小的創業方向,我把它稱為“外”創業,“外”創業是來自於信息溝通和交易成本產生的機會。

其實,我們整個互聯網產生其實就是深刻的圍繞這兩點,第一,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信息溝通,第二,你把它搞定,就是交易成本,這塊實際上是深刻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改變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狀態。

這一類創業實際上是跟整個中國目前渠道效率有關的,包括O2O,包括所有的互聯網電商、移動電商,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整體的渠道效應,屬於渠道形的創業。另外一點,在交易成本面前,其實大量的企業結構也被改變,原來在企業的理論裡是說,一個企業是有它邊際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企業就不能停止擴大了。

今天互聯網環境下,一方面想要變大的企業還要變的更大,因為它的邊際成本不斷的下降。第二,想要變小的企業不斷變小,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說:“未來的社會是自由的聯合體。”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關於Uber模式的表達,關於滴滴出行的表達。

這個方向上,我認為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論證的,這就是我說的內外。

前者的創業裡你要預測到未來主流人群的行為模式,這一點相對來說概率要低得多。後一種,你需要提高渠道效率的時候,經驗研究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你在傳統行業裡面,比如O2O、“互聯網+”。

什麼叫做異同?第一是差異化,我們處在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啊,這是異,我們認為有了互聯網之後,中國的創業者獲得了更大的創業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但我們有著同樣的擔憂,這樣的一個時代,發展到今天是否即將到了快結束的時候?

我自己早年用微軟的產品的時候,覺得當時的微軟是不可顛覆的,這個世界就是微軟的。但後來谷歌出現的時候,突然間這個世界就被谷歌佔領了。 緊接著後來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創造了越來越偉大的公司。

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將有助於緩解你的焦慮。

你一開始以為歷史就終結了,但當你置身到時間長河來看,你所得到的感觸是完全不一樣的,創業也是如此,雖然BAT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如此大了,但如果你的視野夠大,你仍然可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我相信更偉大的創業者、投資家還可能在讀書(甚至未出生),每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的感動。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巖、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項目升級】: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戰略規劃、人才管理、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紅杉資本鄭慶生:從O2O、共享經濟到新零售,偉大仍未誕生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 打開會議鏈接,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