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IPO 新三板 投資 美股 新三板啟示錄 2017-06-15

自2013年新三板擴容以來,掛牌企業迅速發展,截止2017年5月份,掛牌企業數量超過11000,而滬深A股的數量也就是3000家左右,數量對比可見一斑。

新三板從設立之初就是定位於“中國的納斯達克”,目前作為場外市場在運營。納斯達克從1971年設立,起步於最初的場外市場,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精選市場(場內市場)、全球市場(場內市場)、資本市場(場內市場)和OTCBB市場(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就是我們一般理解的交易所市場和股票市場,場外市場是指上市之前的股權市場。

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新三板目前對投資人有嚴格的條件要求:

1、投資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產市值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2、需要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或者具有會計、金融、投資、財經等相關專業背景。

雖然有著投資高門檻,但是依舊沒有阻擋住新三板投資的熱情。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裡面最大的一塊價值窪地,新三板在北上廣深等全國一線城市的高淨值人群當中深受歡迎,以往只能去“碰”企業的投資人現在可以把目光聚集在新三板市場上面,從新三板市場挑選優質企業來進行投資。著名投資人徐小平投資新三板掛牌企業咖啡之翼、雄英教育等;馬雲爸爸投資百勝軟件、恆大淘寶等。由於進入門檻較高,普通的散戶投資人並沒有對新三板有著深刻的認識。

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對於投資新三板的這些投資人來說,他們又是怎麼樣退出的呢,或者簡單的說,他們是怎麼收益的呢?記者採訪了上海秉越資本投行部總監崔曉浩先生,其表示,對於目前國內的狀況,企業轉板IPO是最大的一種收益方式,先不論企業在新三板階段自身的發展帶動的投資增值,光是從IPO之日起首日44%的漲幅,加上連續7天10%的日漲幅,投資轉板新三板企業的收益已經達到1.5倍了,算上企業自身由於業務的發展帶來的增值一般也是成倍增長,以此計算,投資新三板併成功轉板IPO的收益一般可以達到5倍以上,因此IPO是目前國內投資新三板最重要的退出方式之一。

事實上,國內的新三板投資人確實是盯著IPO而去的。然而,新三板並不是定位於為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輸送上市企業的,新三板的定位是“中國的納斯達克”,也就是說,新三板的未來退出方式是要參考納斯達克的市場制度,也即在內部分層,設立交易所市場(股票市場),企業可以在新三板內部實現自由轉層以此實現投資人的退出。

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上圖是新三板和納斯達克的簡單對比,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新三板就是早期的納斯達克。根據納斯達克的發展歷程,我們相信未來三到五年,新三板內部會推出精選層(擬採用競價交易)以及更高層次的市場,實現內部分層精細化。2016年12月29日,財政部要求新三板創新層公司財報審計自2018年起執行上市公司標準;再包括市場自2017年起的關於設立精選層的吹風,都是為了制度的設立做鋪墊。

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因此,新三板企業和新三板投資人都不應該只是將目光聚焦在轉板IPO上,新三板未來會發展成為一個綜合的有價值發現功能的市場,好的企業可以在新三板被發現,被投資人認可;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在新三板內部也可以根據制度設計“轉層”,每一層都是有對應的制度來進行區分。很多企業和投資人認為新三板制度進展緩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新三板要去影響和改變現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炒作之風,所有的制度都要借鑑和避免股市“猴市”的發生。

秉越資本:投資新三板股權,不要只盯著通過IPO退出

崔曉浩表示,或許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來思考一下。A股進入到2017年,每週將近10家的新股發行制度,如果站在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大角度去思考,其一這是一種“殺估值”的做法,通過提供新股供給量,打壓A股的炒作之風;其二,還實現了企業融資的功能;其三,是為了給上交所以及深交所在新三板發展壯大之前吸納更多的企業,因為新三板壯大之後,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新上市企業會得到極大的削弱,因為新三板掛牌成本更低而收益卻與主板一致。

“我們期待未來新三板成長為和美國納斯達克一樣耀眼的全球性證券交易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