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配套應用上,三星還提供了一些能降低拍照門檻的功能,比如取景提示器,你會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圓環,對準後就會告訴你當前為「最佳照片」,類似於輔助構圖提示。

雖然不是百分百能讓你獲得最好的照片,但對不擅長取景的攝像小白來說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配套應用上,三星還提供了一些能降低拍照門檻的功能,比如取景提示器,你會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圓環,對準後就會告訴你當前為「最佳照片」,類似於輔助構圖提示。

雖然不是百分百能讓你獲得最好的照片,但對不擅長取景的攝像小白來說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還內置了場景識別器,類似於同類設備上的 AI 優化功能,能夠自動識別出當前被攝物的類別,並自動進行色彩優化。

電池和充電規格是 Note10 與 Note10+ 另一點差異較大的部分。

其中,Note10 配備了 3500 毫安的電池,支持最高 25W 的有線快充以及 12W 的無線快充;而 Note10+ 則配備了 4300 毫安的電池,最高支持 45W 的有線快充(標配是 25W 充電器),無線快充也提升至 15W 的水準。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配套應用上,三星還提供了一些能降低拍照門檻的功能,比如取景提示器,你會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圓環,對準後就會告訴你當前為「最佳照片」,類似於輔助構圖提示。

雖然不是百分百能讓你獲得最好的照片,但對不擅長取景的攝像小白來說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還內置了場景識別器,類似於同類設備上的 AI 優化功能,能夠自動識別出當前被攝物的類別,並自動進行色彩優化。

電池和充電規格是 Note10 與 Note10+ 另一點差異較大的部分。

其中,Note10 配備了 3500 毫安的電池,支持最高 25W 的有線快充以及 12W 的無線快充;而 Note10+ 則配備了 4300 毫安的電池,最高支持 45W 的有線快充(標配是 25W 充電器),無線快充也提升至 15W 的水準。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續航方面,我用 Note10 試著玩半小時最高畫質下的《絕地求生》遊戲,掉電量大概在 11% 左右;換成工作日正常刷微博微信,從早到晚 10 多個小時後,也能剩餘 30% 左右的電量,比 S10 的表現好不少,相信 Note10+ 的續航時間會更長些。

至於快充,本次 Note10 則達到了第一梯隊的水準。Note10 在配合 25W 充電器情況下,30 分鐘內可以充到約 50% 的電量,一小時內可以達到 90%,完全充滿大概要 1 小時 20 分左右。

Note10+ 我們尚未做快充測試,會在之後的文章裡給出數據。不過從一些國外用戶的結果來看,Note 10+ 配合 25W 充電頭,30 分鐘就能充至 60%,60-65 分鐘左右就能充滿這塊 4300 毫安的電池,效率可謂驚人。

穩中求變,三星 Note10 仍是你當下能買到的最佳旗艦

作為雙旗艦佈局下的其中一條產品線,Galaxy Note 系列基本是三星每年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產品。

只不過,今年有 Galaxy S10 這樣的珠玉在前,Note10 似乎更像是一款方正版的 Galaxy S 手機。尤其是在 6599 元的起步價格下,回頭再看 S10 和 S10+ 也不是什麼過時的選擇,畢竟它們在核心配置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配套應用上,三星還提供了一些能降低拍照門檻的功能,比如取景提示器,你會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圓環,對準後就會告訴你當前為「最佳照片」,類似於輔助構圖提示。

雖然不是百分百能讓你獲得最好的照片,但對不擅長取景的攝像小白來說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還內置了場景識別器,類似於同類設備上的 AI 優化功能,能夠自動識別出當前被攝物的類別,並自動進行色彩優化。

電池和充電規格是 Note10 與 Note10+ 另一點差異較大的部分。

其中,Note10 配備了 3500 毫安的電池,支持最高 25W 的有線快充以及 12W 的無線快充;而 Note10+ 則配備了 4300 毫安的電池,最高支持 45W 的有線快充(標配是 25W 充電器),無線快充也提升至 15W 的水準。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續航方面,我用 Note10 試著玩半小時最高畫質下的《絕地求生》遊戲,掉電量大概在 11% 左右;換成工作日正常刷微博微信,從早到晚 10 多個小時後,也能剩餘 30% 左右的電量,比 S10 的表現好不少,相信 Note10+ 的續航時間會更長些。

至於快充,本次 Note10 則達到了第一梯隊的水準。Note10 在配合 25W 充電器情況下,30 分鐘內可以充到約 50% 的電量,一小時內可以達到 90%,完全充滿大概要 1 小時 20 分左右。

Note10+ 我們尚未做快充測試,會在之後的文章裡給出數據。不過從一些國外用戶的結果來看,Note 10+ 配合 25W 充電頭,30 分鐘就能充至 60%,60-65 分鐘左右就能充滿這塊 4300 毫安的電池,效率可謂驚人。

穩中求變,三星 Note10 仍是你當下能買到的最佳旗艦

作為雙旗艦佈局下的其中一條產品線,Galaxy Note 系列基本是三星每年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產品。

只不過,今年有 Galaxy S10 這樣的珠玉在前,Note10 似乎更像是一款方正版的 Galaxy S 手機。尤其是在 6599 元的起步價格下,回頭再看 S10 和 S10+ 也不是什麼過時的選擇,畢竟它們在核心配置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意味著,縱使是對能夠把控關鍵元器件的三星來說,在當下非常成熟的智能手機上,能做的也只是「比好更好」的些微改變,儘量不出大錯。

與之相比,同儕們拿出的東西則是各有千秋的精彩。

追求高刷新率屏幕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加 7 Pro 或 ROG,追求變焦拍照的人可以入手華為 P30 Pro 或是 OPPO Reno,至於 Note10,則似乎缺少這種讓人眼前一亮,足夠鮮明,且讓人心嚮往之的特性。

當然,或許我們可以把 S Pen 算進去,如果你很看重這支觸控筆,Note 系列依舊是不二之選;而挖孔攝像頭、隱藏聽筒設計帶來的屏幕質感,也會吸引那些注重工藝設計和視覺觀感的人。

"

智能手機在形態上的演變,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屏幕。

8 年前,三星以一臺大得「驚世駭俗」的 Galaxy Note,掀起了一場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熱潮。對「大屏手機」的精準把控與提前佈局,也讓三星成功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頭把交椅。

但如今,在這個遍地都是全面屏手機的當下,「大屏」已不再是 Note 系列獨有。人無我有當然很理想,但人人都有的情況下,Note 系列也需要拿出比「大屏」更具有說服力、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的賣點。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可以是最優秀的工業設計,也可以是旗艦級的配置組合,當然,還有那支標誌性的觸控筆。

我們關心的是,在本次 Galaxy Note10 上,三星還能否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一些新視角和新發展思路?

尋本溯源,我們還是從屏幕開始說起。

Note10 的大部分驚豔感,都來源於這塊屏幕

向別人安利三星 Note10 並不難,從口袋裡掏出點亮屏幕就算萬里長征走完了一大半。

亮起的屏幕區域,已經無限接近於你握在手中的實體尺寸。

這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自今年三星開始在旗艦機上使用挖孔屏設計後,S10 的上下兩端就得以進一步收窄,並將一塊更大的屏幕塞進到同等的機身尺寸裡。

到了 Note10 這代,頂部黑邊已經完全和兩側邊框同寬,而底部下巴也達到了和 iPhone Xs Max 邊框相同的水準,正面的觀感非常出色。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除了邊框的寬度,Note10 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也由 S10 的右上角變成了正中央。我拿尺子粗略測量了一下,發現這顆攝像頭直徑約為 4mm,而 S10 的直徑則約為 5mm。

更小的開孔,意味著你對這顆黑點的異樣感也會減弱不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塊 6.3 英寸的屏幕上。

和 S10 一樣,Note10 的重量控制同樣十分出色。整機僅為 168g,就算是 6.8 英寸版的 Note 10+ 也不過才 196g 而已。

再配合 7.9mm 的機身厚度,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它和很多采用了升降結構的 Android 旗艦機對比時,是顯得多麼纖細和輕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S10 和 Note10 對屏幕四個邊角的處理並不一樣

至於和 S10 在工藝上的差異,則體現在對邊角、顏色的處理上。

事實上同樣是曲面屏,Note10 和 S10 的曲率並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 Note10 採用了直角設計,邊緣能夠進一步延展至中框區域,視覺衝擊會更強烈一些。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也是三星用以區分 S 和 Note 兩條產品線的核心,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小尺寸和大塊頭,你在前者身上看到的是圓潤,而後者最重要的設計特徵則是方正、硬朗與稜角分明。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曲面屏的曲率一直都是偏小的,這意味著屏幕彎曲的幅度會更大。對比同樣是曲面屏的一加 7 Pro 你就會發現,Note10 能夠將屏幕和中框的過渡部分做得更圓潤,讓機身顯得更緊湊,並更好地隱藏左右黑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顏色,比起 S10 夾雜著一些珠光反射五彩斑斕的「白」,Note10 的白色就是純粹的亮白,很適合那些喜歡純色系的用戶,而且就算沾了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三星 Note10 的設計並非毫無缺點,在使用了幾天後,我對其中兩點設計感到費解。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一是鎖屏鍵的位置。之前 S10 就把這顆按鍵放得太靠上,令大拇指和它之間像隔著天塹一樣難以觸碰。

而這次 Note10 則直接取消了獨立的 Bixby 鍵,但又把鎖屏鍵放在了左側音量鍵的下方。如果你習慣左手持機,那麼解鎖可能還比較順手,但對於用慣了右側按鍵解鎖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些不適應。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一個是後背三攝的排列方式。如果讓我做選擇,我會更偏愛 Note 9 或 S10 的橫向攝像頭排列。

這並不是說放在左上角的豎排三攝有什麼結構上的缺點,只不過,黑洞洞的豎條盤踞在白色廣闊背板的一角,多看幾眼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消失」的前置聽筒、3.5mm 耳機接口和第三個麥克風

對比三星 S10,本次 Note10 還有 3 處設計上的改動。

最明顯的一點,是三星一改過去幾年堅持在旗艦機保留 3.5mm 耳機接口的策略,在 Note10 機身底部,你只會看到麥克風、USB-C 接口、揚聲器和 S-Pen 插槽。

三星的這一設計取捨,也被業內視為是傳統耳機接口在 Android 陣營的徹底失寵。畢竟,以三星在 Android 手機市場的地位和體量來看,接口層面的改動,往往代表著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上面是 S10,下面是 Note10

對於「為何要取消 3.5mm 耳機孔」的問題,三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一,根據三星自己的調研數據顯示,旗下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傾向於使用藍牙耳機聽音樂,這個比例大概在 70% 左右。

其二則和內部的結構調整有關。三星表示,在去掉耳機孔後,Note10 機身得以塞入一塊更大的電池——實際提升幅度在 100 毫安左右,意義不大但也算聊勝於無。

重點是,三星還強調了取消耳機孔對觸覺反饋的影響,因為耳機孔也相當於機身空腔的一部分,等於是通過調整密封結構來改變手機的震動反饋感。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我在實際上手後也發現,和 S10 比起來,Note10 在同樣的振動強度下,振幅明顯沒那麼高,主觀感覺就是「更柔和」。

直觀點比喻,如果說 S10 是手指關節敲在桌子上的脆響,那麼 Note10 就好像指尖落在鋼琴黑鍵上的柔聲,而且這種反饋柔中帶剛,恰到好處,既非綿軟無力好像落入了黑洞,也非喧賓奪主讓人亂了心神。

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 Note10,我會相當建議你打開觸感反饋的按鈕。

另外,如果你留意 Note10 的頂部區域,會發現它缺少了一個常見的模塊。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聽筒去哪裡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起初,我以為三星在 Note10 上採用了和 vivo NEX、華為 P30 Pro 類似的屏幕發聲技術,但三星在官方說明書中又明確指出,Note10 的揚聲器分別有 3 個:一個在底部,一個在頂部中框的小孔,還有一個就在前置攝像頭的頂端,也就是邊框部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 中間那條有些積灰的縫,就是聽筒和揚聲器的位置,但僅靠肉眼是很難察覺的。

可就算是「隱藏式聽筒」的設計,比如 S10,你依舊能靠肉眼找到具體的位置,但 Note10 這個與其說是聽筒,還不如說是一條縫隙。

我專門找來了一張小紙片,用邊角掃過頂部邊框,才感覺中間有一塊鏤空槽口,那無疑就是為揚聲器和聽筒準備的,而左右兩邊接縫處仍然很緊密。

雖然聽筒非常隱蔽,但並未影響 Note10 的外放效果,它的聲量很是驚人,連屏幕和機身上半部分都能感受到持續且輕微的震動。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不僅如此,Note10 的麥克風的位置也特別有意思,除了頂部和底部的小圓孔,這臺手機還有第三個用於改善視頻錄製收音效果的麥克風。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它居然藏在了微凸的攝像頭模塊邊緣,同樣是一條難以察覺的細縫。

那支觸控筆的體驗怎麼樣?

早在 PDA 時代,觸控筆就是商務人士的隨身利器。但要說在智能手機領域裡發揚光大並且一路堅守的,也只有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S Pen 一枝獨秀了。

隨著更新換代,S Pen 也早已不是一根單純拿來寫寫畫畫的觸控筆了。它也內置了獨立的藍牙芯片,你可以通過筆身按鍵直接解鎖手機,或是充當拍照快門鍵;內置電池則可以讓 S Pen 在與機身分離的狀態下獲得長達 10 小時的續航。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 S Pen 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書寫體驗。

事實上,我們對於觸控筆的不適應,主要因為它們無法還原傳統紙筆那種讓人習慣且安心的「阻尼感」,反而更多是「屏幕莫不是要劃花了吧」的擔憂,要不就是觸控筆和屏幕之間的摩擦相當生硬。

同時,對書寫有追求的用戶,也會對筆尖是否有恰到好處的回彈,和能否在不同壓感下呈現出筆鋒有更多希冀。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 Note 系列上的 S Pen 之所以被認可,也是因為它在「書寫」這件事做到了最好。比如筆劃和手機屏幕之間幾乎零延遲,讓書寫能夠行雲流水思路不會被打斷,而筆尖和蘋果 Apple Pencil 比起來也有更好的回彈性。

再比如防誤觸設計,當你拔出 S Pen 後,即使手掌整個壓在屏幕上也不會影響書寫。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同時,和 Apple Pencil 更依賴第三方應用來發揮功能不同,Note 自帶的備忘錄拔筆即可用,落筆即所得,在功能方面已經足夠強大。

圍繞著記錄這個核心功能,S Pen 還可以用來截圖、做 GIF 、翻譯等便捷操作,能夠滿足更多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需要。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至於新增的 S Pen 手勢,比如說在空中揮動下筆桿,就能實現照片切換這樣的效果,感覺就像是一個炫技大於實用性的功能了,真正在用觸控筆時往往很難想起它們的存在。

1080p 的屏幕觀感沒想象中糟糕,玩遊戲也足夠快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可能是大部分人對這款手機最不滿的地方。

它採用了三星「Dynamic AMOLED」屏幕,擁有出色的高亮度和極低的屏幕反射率,也支持 HDR10+,從 DisplayMate 給出的「A+」評級,就足以說明這塊屏幕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在分辨率上,三星僅在 Note10+ 上延續了旗艦級的 3040×1440 分辨率屏幕,而 Note10 的屏幕分辨率則為 2280×1080,等於和今年的 S10e 一個水準,還不如前代 Note 9 的級別。

老實說,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數字差異在播放視頻、閱讀電子書或是刷微博微信上時並沒有那麼明顯,401ppi 的精細度下,也遠比 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的分辨率差異要小,除非你直接拿 Note10 和 Note10+ 兩臺手機進行像素級的對比。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但就算這樣,我們仍希望三星能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尤其近兩年還出現了 90Hz 和 120Hz 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三星自己卻連分辨率都有所倒退,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屏幕之外,Note10 的硬件就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驍龍 855 芯片配合 UFS 3.0 高速閃存就是流暢度的保證,我這幾天使用也基本沒遇到卡頓的情況。

某種程度上說,三星旗艦的一部分溢價也體現於此。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採用最好元器件的承諾,讓你不用擔心在屏幕、處理器和存儲元件等用料上遇到「翻車」事件。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的性能表現,像《絕地求生》這樣的熱門遊戲可以在 HDR 高畫質、最高幀率、開啟抗鋸齒的情況下,維持 55-60 幀的穩定運行。

換成另兩款近期上市的新遊戲《狂野飆車 9》和《王牌戰士》,也均能把畫質開到最高檔,雖然幀率波動會比《絕地求生》大,但仍可以跑到 50 幀以上的水準。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在高畫質下運行大型遊戲,也會明顯拉高 Note10 的機身溫度,此時如果插入充電器,手機就會彈出過熱提示。我試著將上述幾款遊戲的畫質降低一檔,發熱的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今年三星在系統層面做了較大的改動,引入基於 Android 9.0 的全新定製系統 OneUI,也對自帶應用提出了更統一的設計規範。

相比 S10,Note10 的系統基本沒什麼變化。歷經大半年時間,挖孔屏的適配也已經不是問題,很多遊戲都懂得在設置項中提供「異形屏」的適配選項,大部分我們會用到的生活日常應用也都能正常顯示。

當然,三星系統在一些基礎功能上仍有補足的餘地,比如它的手勢交互就仍停留在虛擬按鍵和三大金剛鍵映射的層面,我還是希望三星能考慮引入側滑返回,或是滑動底部快速切換任務這樣的便捷手勢。

拍照體驗和 S10 差距不大,但快充有小驚喜

三星並沒有在 Note10 的後置攝像頭上追求高像素傳感器,而是繼續採用了和 S10 類似的三攝組合,分別為 1200 萬像素 f/1.5、f/2.4 可變光圈主攝,16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鏡頭仍然是 1000 萬像素單攝,像素尺寸和等效焦距等參數都基本和 S10 保持了一致。

不同點在於,Note10 的長焦鏡頭光圈由 f/2.4 增大至 f/2.1,前置鏡頭光圈則由 f/1.9 縮小至 f/2.2;而在 Note10+ 上,還多了一顆用於改進景深效果和 AR 場景識別的 ToF 鏡頭。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實際拍攝過程中,Note10 也延續了 S10 穩定的出片風格,色調也不會過分濃郁,對焦系統十分靈敏。白天基本能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實現出片,獨立的夜景模式同樣有數秒的多幀合成過程。

不過在非完全昏暗的環境下,夜景模式的樣張似乎有些泛白,反而是自動模式下拍出的照片更為討喜。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另外,Note10 超廣角鏡頭的取景視野也足夠大,會讓人有更充足的使用動力,出片的色彩觀感也和主攝基本一致。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配套應用上,三星還提供了一些能降低拍照門檻的功能,比如取景提示器,你會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圓環,對準後就會告訴你當前為「最佳照片」,類似於輔助構圖提示。

雖然不是百分百能讓你獲得最好的照片,但對不擅長取景的攝像小白來說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此外,三星還內置了場景識別器,類似於同類設備上的 AI 優化功能,能夠自動識別出當前被攝物的類別,並自動進行色彩優化。

電池和充電規格是 Note10 與 Note10+ 另一點差異較大的部分。

其中,Note10 配備了 3500 毫安的電池,支持最高 25W 的有線快充以及 12W 的無線快充;而 Note10+ 則配備了 4300 毫安的電池,最高支持 45W 的有線快充(標配是 25W 充電器),無線快充也提升至 15W 的水準。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續航方面,我用 Note10 試著玩半小時最高畫質下的《絕地求生》遊戲,掉電量大概在 11% 左右;換成工作日正常刷微博微信,從早到晚 10 多個小時後,也能剩餘 30% 左右的電量,比 S10 的表現好不少,相信 Note10+ 的續航時間會更長些。

至於快充,本次 Note10 則達到了第一梯隊的水準。Note10 在配合 25W 充電器情況下,30 分鐘內可以充到約 50% 的電量,一小時內可以達到 90%,完全充滿大概要 1 小時 20 分左右。

Note10+ 我們尚未做快充測試,會在之後的文章裡給出數據。不過從一些國外用戶的結果來看,Note 10+ 配合 25W 充電頭,30 分鐘就能充至 60%,60-65 分鐘左右就能充滿這塊 4300 毫安的電池,效率可謂驚人。

穩中求變,三星 Note10 仍是你當下能買到的最佳旗艦

作為雙旗艦佈局下的其中一條產品線,Galaxy Note 系列基本是三星每年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產品。

只不過,今年有 Galaxy S10 這樣的珠玉在前,Note10 似乎更像是一款方正版的 Galaxy S 手機。尤其是在 6599 元的起步價格下,回頭再看 S10 和 S10+ 也不是什麼過時的選擇,畢竟它們在核心配置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這意味著,縱使是對能夠把控關鍵元器件的三星來說,在當下非常成熟的智能手機上,能做的也只是「比好更好」的些微改變,儘量不出大錯。

與之相比,同儕們拿出的東西則是各有千秋的精彩。

追求高刷新率屏幕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加 7 Pro 或 ROG,追求變焦拍照的人可以入手華為 P30 Pro 或是 OPPO Reno,至於 Note10,則似乎缺少這種讓人眼前一亮,足夠鮮明,且讓人心嚮往之的特性。

當然,或許我們可以把 S Pen 算進去,如果你很看重這支觸控筆,Note 系列依舊是不二之選;而挖孔攝像頭、隱藏聽筒設計帶來的屏幕質感,也會吸引那些注重工藝設計和視覺觀感的人。

用了4天三星Galaxy Note10,我徹底被這塊屏幕征服了


三星並非沒有試過創新,只是當原本承載著高預期的 Galaxy Fold 出師不利後,三星絕對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任何一款旗艦產品沉沙折戟,原本雀躍著想要跳起來的腳步,被硬生生地拽住了腳踝拖了下來。

智能手機想要迎來真正的形態變革仍需要一些時日,Note10 交出這樣一份均衡穩妥的答卷雖然讓人少了點驚喜,但無疑讓我們對新的 5G 時代有了更多期待。等到了那時,三星又會佔據什麼樣的位置?

最後附上三星 Galaxy Note 10 國行版價格:Galaxy Note 10(8GB+256GB):6599 元Galaxy Note 10+ 5G 版(12GB+256GB):7999 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