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不友好或辱華言行亟須機制化方案'

"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賈春陽

■提要

一些國際時尚品牌、企業或個人的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究其根源,在於美國及西方傳統的種族優越感,以及對中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漠視、歧視。未因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付出應有代價,是其屢教不改的重要原因。對於那些不長記性且自視甚高的外國實體或個人來說,單純的說教或以德懷人是不夠的,也非長久之道,可行的方案是建立制度化的長效處置機制。

近日,蔻馳(Coach)、範思哲(Versace)、紀梵希(Givenchy)等國際時尚品牌,因涉嫌在其所售服飾上將臺灣、香港、澳門單獨列為“國家”,引發國內民眾大範圍抗議和抵制。上述品牌的中國區代言人也紛紛宣佈解除代言合同。面對中國人民的輿論壓力,上述三家公司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公開道歉,並宣佈將下架和銷燬該批次有問題的服飾。可以說,中國廣大民眾特別是網友在事件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上述品牌的道歉看起來也算誠懇和及時。

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蔻馳、範思哲、紀梵希的行為並非個案,也不是首次出現。遠的不說,單是2018年就發生過多起涉嫌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或辱華的事件。去年1月,美國著名酒店品牌萬豪酒店將港澳臺及西藏列為“國家”。去年5月,美國服裝品牌蓋璞(GAP)在其所售T恤上印了缺少臺灣、南海等地的中國地圖。去年11月,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發佈辱華宣傳片。事後,這些品牌或企業大都作出了相對誠懇的道歉,並糾正了其錯誤言行。我們要認真思考的是,為什麼類似的涉嫌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或辱華的事件屢屢發生?為什麼這些品牌或企業不長記性?

這些品牌或企業的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究其根源,在於美國及西方傳統的種族優越感,以及對中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漠視和歧視。無論是上述三個品牌,還是涉嫌發佈辱華視頻的杜嘉班納,還是將西藏、臺灣等地列為“國家”的萬豪酒店,既然他們與中國打交道,或在中國做生意,那麼他們對中國的基本國情,特別是主權歸屬,對中國人民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禁忌,應該都有基本瞭解。這些實體或個人肆意妄為,不可能個個都是“無意冒犯”,至少有一部分是明知故犯,根源就在於其優越感,自認高人一等。或許,他們對中國及中國人民的認知,還停留在1840年。

未因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付出應有代價,是這些實體或個人屢教不改的重要原因。中國人民自古講究以德為懷、以善為本。即便對方犯了錯,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尊嚴,只要態度誠懇,勇於認錯,也能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事實上,在蔻馳、範思哲、紀梵希等品牌涉嫌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之前,也有某些國際品牌或企業因在網站或產品商標上涉嫌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等,遭到中國人民的輿論討伐和抵制。面對中國人民的憤怒和抵制,這些犯錯的實體或個人,除極少數頑固分子外大部分都知錯就改,並對其錯誤言行作出道歉。這些品牌或企業的在華利益,經過短暫受挫後,也往往能隨著輿論的平息而恢復。這些實體雖然作出了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但並沒有為此付出重大代價,而中國人民的寬厚仁慈實際上沒有被他們正確理解,以致類似事件仍時有發生。

如今的中國已不是1840年的中國,中國人民早已站了起來。既然想與中國打交道、做生意,既然想在中國賺錢,那麼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尊重中國人民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感情。對於那些不長記性且自視甚高的外國實體或個人來說,單純的說教或以德懷人是不夠的,也非長久之道,可行的方案是建立制度化的長效處置機制。

首先,國家層面可以嘗試通過法定程序建立“對華不友好/辱華言行”處置法規,設定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的劃分標準、認定程序、懲罰措施、撤銷程序等,讓那些與中國打交道的實體或個人明白,任何實體或個人,不管來自哪個國家,都需要對其涉華言行負責。一旦作出對中國及中國人民不友好甚至歧視、敵視的言行,都會遭到應有的懲罰。

其次,對於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於作出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的任何實體或個人,無論其是否認錯,都要依法進行懲治。如果認錯態度較好,可以減輕懲罰,但不能免除懲罰。如果屢教不改,則加大懲治力度。

第三,加強對普通民眾特別是網友的教育,引導民眾對上述行為作出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應。既鼓勵廣大民眾自發對涉嫌對華不友好或辱華言行進行監督和舉報,又加強對相關行為的引導,防止過激反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