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防“蒜你完”也要治“蒜你狠”

繼2016年的“蒜你狠”之後,今年的“蒜你完”接踵而至。因價格坐過山車而被稱為“白老虎”的大蒜,其背後的囤蒜產業鏈遭遇重創,在一些經銷商不惜血本地甩貨背後,大蒜產業怪圈再度引發了關注。

既要防“蒜你完”也要治“蒜你狠”

去年11月,由於受“蒜你狠”捲土重來的影響,新鮮大蒜和蒜頭的價格雙雙突破10元大關,個別市場賣出了13元/斤的高價。然而,與之形成極大反差的是,自今年3月以來,山東、河南等地出現“蒜你完”,大蒜價格跌幅已經大大超過了“腰斬”的程度,以至於數萬斤蒜薹被扔進河溝,讓蒜農欲哭無淚。可見,“蒜你完”傷農,“蒜你狠”傷民,蔬菜市場出現的這兩種極端情況均是對民生的一種傷害。

農產品受價格牽制,可以說是困擾農村發展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必須正視的是,在“蒜你完”的背後,折射出了相關部門在服務菜農方面還比較滯後。比如,有的地方一旦出現蔬菜滯銷的情況,其習慣性做法便是地方領導親自上陣幫助推銷。問題是,即便是幫助本地菜農將蒜薹全部推銷出去了,也未必能賣出一個好價錢,更難以從根本上扭轉“菜賤傷農”的困局。

可見,穩定蔬菜市場需“兩手抓”,既要防“蒜你完”,更要治“蒜你狠”。首先,政府應組織指導大型連鎖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企業直接採購蔬菜,優先銷售滯銷蔬菜,穩定蔬菜市場,避免菜價暴漲暴跌。其次,有關部門應深入各地進行調查研究,掌握蔬菜市場行情,及時向各地發佈準確的蔬菜市場信息,避免菜農盲目跟風種植一個品種,引導菜農種植適銷對路的蔬菜,多種植反季節的大棚蔬菜和精品菜,提高市場競爭力。此外,還可以借鑑並推廣一些地方的做法,給蔬菜價格投保,既保障市場供應,平抑菜價,又減少菜農損失,充分調動菜農的種菜積極性,統籌兼顧市民和菜農的雙重利益。

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調控政策不能滿足於“頭痛醫頭”,要著眼於制訂長效措施。不僅要在菜價過快上漲時採取措施平抑菜價,更要在菜價異常低迷時出臺保證菜農利益的措施。此外,可以適當興建冷庫,增加蔬菜儲備規模,調劑季節供需,以保證菜價相對穩定,避免菜價大起大落對菜農和市民造成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要著力減少從菜地到餐桌之間的環節,疏通蔬菜銷售渠道,降低環節成本,嚴格把守“兩頭”,一方面,監督蔬菜企業公平交易,嚴禁其蓄意壓低菜農的蔬菜價格;另一方面,督促蔬菜企業誠信經營,防止他們囤貨居奇、漫天要價,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張西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