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原理剖析:雙離合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雙離合變速器是自動擋三大門派之一。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雙離合變速箱的核心原理是有兩套離合器系統。由兩個單獨的變速箱通過各自的離合器與發動機結合,一個變速箱負責奇數擋,另一個變速箱負責偶數擋。兩個離合器擋位剛好錯開,下一擋齒輪在換擋之前已經提前預位,所以擋位切換比較快。

這樣的邏輯在“升擋加速”的時候沒有問題,比如,紅燈變綠燈,踩油門加速,前方一馬平川,雙離合變速器換擋快,提速快的技術特點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如果路況更加複雜,尤其在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連續啟停,一二擋帶高扭矩頻繁交替,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擋邏輯”將備受煎熬,需要提前預判下一個動作是加擋,還是減擋。一旦邏輯跟不上節奏,“頓挫感”也就不期而遇了。雙離合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坡起階段,嚴重時甚至發生離合片過熱,動力短暫中斷的情況,如果溜坡,後果其實很嚴重。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原理剖析:雙離合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雙離合變速器是自動擋三大門派之一。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雙離合變速箱的核心原理是有兩套離合器系統。由兩個單獨的變速箱通過各自的離合器與發動機結合,一個變速箱負責奇數擋,另一個變速箱負責偶數擋。兩個離合器擋位剛好錯開,下一擋齒輪在換擋之前已經提前預位,所以擋位切換比較快。

這樣的邏輯在“升擋加速”的時候沒有問題,比如,紅燈變綠燈,踩油門加速,前方一馬平川,雙離合變速器換擋快,提速快的技術特點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如果路況更加複雜,尤其在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連續啟停,一二擋帶高扭矩頻繁交替,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擋邏輯”將備受煎熬,需要提前預判下一個動作是加擋,還是減擋。一旦邏輯跟不上節奏,“頓挫感”也就不期而遇了。雙離合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坡起階段,嚴重時甚至發生離合片過熱,動力短暫中斷的情況,如果溜坡,後果其實很嚴重。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這就對雙離合變速器的調校和匹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論上,雙離合變速器要做到平順、流暢併兼顧高效率,甚至比CVT和AT都要難。所以說,調校工作才是雙離合變速器的技術難點。

不過,由於雙離合變速器與MT手動擋一脈相承,硬件供給上沒有門檻,調校工作只要重點攻克軟件開發即可,而這一點應該是最好解決的。相比於AT和CVT在專利、技術和零部件供應上形成的寡頭壟斷,雙離合DCT反而是最容易突圍的高峰,這也是本土品牌將戰略轉移到DCT領域的一大技術原因。

從一份數據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十年間,雙離合DCT的市場份額已經從0.7%增加到了12%,超越了AT,僅次於MT。這其中既有大眾車型,也有蜂擁而至的本土品牌。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原理剖析:雙離合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雙離合變速器是自動擋三大門派之一。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雙離合變速箱的核心原理是有兩套離合器系統。由兩個單獨的變速箱通過各自的離合器與發動機結合,一個變速箱負責奇數擋,另一個變速箱負責偶數擋。兩個離合器擋位剛好錯開,下一擋齒輪在換擋之前已經提前預位,所以擋位切換比較快。

這樣的邏輯在“升擋加速”的時候沒有問題,比如,紅燈變綠燈,踩油門加速,前方一馬平川,雙離合變速器換擋快,提速快的技術特點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如果路況更加複雜,尤其在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連續啟停,一二擋帶高扭矩頻繁交替,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擋邏輯”將備受煎熬,需要提前預判下一個動作是加擋,還是減擋。一旦邏輯跟不上節奏,“頓挫感”也就不期而遇了。雙離合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坡起階段,嚴重時甚至發生離合片過熱,動力短暫中斷的情況,如果溜坡,後果其實很嚴重。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這就對雙離合變速器的調校和匹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論上,雙離合變速器要做到平順、流暢併兼顧高效率,甚至比CVT和AT都要難。所以說,調校工作才是雙離合變速器的技術難點。

不過,由於雙離合變速器與MT手動擋一脈相承,硬件供給上沒有門檻,調校工作只要重點攻克軟件開發即可,而這一點應該是最好解決的。相比於AT和CVT在專利、技術和零部件供應上形成的寡頭壟斷,雙離合DCT反而是最容易突圍的高峰,這也是本土品牌將戰略轉移到DCT領域的一大技術原因。

從一份數據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十年間,雙離合DCT的市場份額已經從0.7%增加到了12%,超越了AT,僅次於MT。這其中既有大眾車型,也有蜂擁而至的本土品牌。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用上了雙離合?

這兩年,行業內漸漸形成這樣一種趨勢:本土品牌越來越多地用上了雙離合變速器。一方面,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校技術在進步,消費者開始重新認識雙離合,迴歸理性;另一方面,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自動擋,自主品牌要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開始加碼自動擋車型,雙離合變速器找到了新的舞臺。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原理剖析:雙離合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雙離合變速器是自動擋三大門派之一。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雙離合變速箱的核心原理是有兩套離合器系統。由兩個單獨的變速箱通過各自的離合器與發動機結合,一個變速箱負責奇數擋,另一個變速箱負責偶數擋。兩個離合器擋位剛好錯開,下一擋齒輪在換擋之前已經提前預位,所以擋位切換比較快。

這樣的邏輯在“升擋加速”的時候沒有問題,比如,紅燈變綠燈,踩油門加速,前方一馬平川,雙離合變速器換擋快,提速快的技術特點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如果路況更加複雜,尤其在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連續啟停,一二擋帶高扭矩頻繁交替,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擋邏輯”將備受煎熬,需要提前預判下一個動作是加擋,還是減擋。一旦邏輯跟不上節奏,“頓挫感”也就不期而遇了。雙離合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坡起階段,嚴重時甚至發生離合片過熱,動力短暫中斷的情況,如果溜坡,後果其實很嚴重。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這就對雙離合變速器的調校和匹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論上,雙離合變速器要做到平順、流暢併兼顧高效率,甚至比CVT和AT都要難。所以說,調校工作才是雙離合變速器的技術難點。

不過,由於雙離合變速器與MT手動擋一脈相承,硬件供給上沒有門檻,調校工作只要重點攻克軟件開發即可,而這一點應該是最好解決的。相比於AT和CVT在專利、技術和零部件供應上形成的寡頭壟斷,雙離合DCT反而是最容易突圍的高峰,這也是本土品牌將戰略轉移到DCT領域的一大技術原因。

從一份數據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十年間,雙離合DCT的市場份額已經從0.7%增加到了12%,超越了AT,僅次於MT。這其中既有大眾車型,也有蜂擁而至的本土品牌。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用上了雙離合?

這兩年,行業內漸漸形成這樣一種趨勢:本土品牌越來越多地用上了雙離合變速器。一方面,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校技術在進步,消費者開始重新認識雙離合,迴歸理性;另一方面,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自動擋,自主品牌要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開始加碼自動擋車型,雙離合變速器找到了新的舞臺。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早在2008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奇瑞、華晨、江淮、長豐、吉利、廣汽、北汽、長城等組建了中發聯投資公司,中發聯公司又與博格華納組建了博格華納聯合傳動系統有限公司,雙方的佔股比例為34:66。本土品牌自主研發雙離合變速器的歷史由此拉開帷幕,不過,在聯盟之下,諸家品牌在技術研發上各自為戰,分別走出了自己的DCT道路,但好在開發雙離合的大方向就此走向了統一。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雙離合變速器的大趨勢是:美系逐漸退出,大眾繼續採用,本土品牌紛紛投身這一領域。一時間,曾經走上神壇後又被妖魔化的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成為“香餑餑”。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評價雙離合變速器(DCT),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企又重新熱衷於雙離合變速器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雙離合:從AT和CVT的包圍中衝出來

雙離合變速器得以被消費者所熟知,大眾汽車的技術宣傳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從大眾集團自身的戰略來講,之前所搭載的變速器多數出自於採埃孚和愛信之手,容易受到產能制約,把變速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步很關鍵,既可以保證供貨輸出,又可以控制成本,所以,大眾才願不遺餘力地開發並推廣雙離合技術。

而且,大眾的DSG戰略取得了預期的成功,雙離合的市佔率開始逐漸提升。後來,通用和福特也隨之跟進,雙離合變速器的市場越做越大,漸漸地與AT和CVT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雙離合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召回事件,這讓曾經走上神壇的雙離合一度又被妖魔化了。再之後,通用和福特聯合開發新一代AT變速箱,擋位也開始往9擋、10擋進化,雙離合變速器慢慢被捨棄了。

近幾年,雙離合變速器又重新回到了聚焦點,尤其是本土品牌,紛紛加碼雙離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從雙離合變速器的結構和原理說起。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原理剖析:雙離合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雙離合變速器是自動擋三大門派之一。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雙離合變速箱的核心原理是有兩套離合器系統。由兩個單獨的變速箱通過各自的離合器與發動機結合,一個變速箱負責奇數擋,另一個變速箱負責偶數擋。兩個離合器擋位剛好錯開,下一擋齒輪在換擋之前已經提前預位,所以擋位切換比較快。

這樣的邏輯在“升擋加速”的時候沒有問題,比如,紅燈變綠燈,踩油門加速,前方一馬平川,雙離合變速器換擋快,提速快的技術特點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如果路況更加複雜,尤其在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連續啟停,一二擋帶高扭矩頻繁交替,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擋邏輯”將備受煎熬,需要提前預判下一個動作是加擋,還是減擋。一旦邏輯跟不上節奏,“頓挫感”也就不期而遇了。雙離合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坡起階段,嚴重時甚至發生離合片過熱,動力短暫中斷的情況,如果溜坡,後果其實很嚴重。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這就對雙離合變速器的調校和匹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論上,雙離合變速器要做到平順、流暢併兼顧高效率,甚至比CVT和AT都要難。所以說,調校工作才是雙離合變速器的技術難點。

不過,由於雙離合變速器與MT手動擋一脈相承,硬件供給上沒有門檻,調校工作只要重點攻克軟件開發即可,而這一點應該是最好解決的。相比於AT和CVT在專利、技術和零部件供應上形成的寡頭壟斷,雙離合DCT反而是最容易突圍的高峰,這也是本土品牌將戰略轉移到DCT領域的一大技術原因。

從一份數據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十年間,雙離合DCT的市場份額已經從0.7%增加到了12%,超越了AT,僅次於MT。這其中既有大眾車型,也有蜂擁而至的本土品牌。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用上了雙離合?

這兩年,行業內漸漸形成這樣一種趨勢:本土品牌越來越多地用上了雙離合變速器。一方面,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校技術在進步,消費者開始重新認識雙離合,迴歸理性;另一方面,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自動擋,自主品牌要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開始加碼自動擋車型,雙離合變速器找到了新的舞臺。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早在2008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奇瑞、華晨、江淮、長豐、吉利、廣汽、北汽、長城等組建了中發聯投資公司,中發聯公司又與博格華納組建了博格華納聯合傳動系統有限公司,雙方的佔股比例為34:66。本土品牌自主研發雙離合變速器的歷史由此拉開帷幕,不過,在聯盟之下,諸家品牌在技術研發上各自為戰,分別走出了自己的DCT道路,但好在開發雙離合的大方向就此走向了統一。

雙離合有爭議,但為什麼自主品牌熱衷於此?

從本土品牌最近幾年推出的車型也可以看出,基本可以分為這麼幾個陣營:上汽系,包括寶駿品牌,均搭載由上汽變速器提供的DCT產品;哈弗、奇瑞、東風和吉利,與格特拉克聯合開發;長安和江淮有一定的自主研發經驗,江淮與博格華納有合作關係;比亞迪最早推出DCT變速箱,廣汽則搭載了菲亞特的雙離合技術。

本土品牌必須要走“自動擋”這條路,其實也是被消費者的升級需求倒逼的。因為消費者越來越鍾愛自動擋,簡單駕駛終究是汽車消費的一個趨勢,從市場份額中也可以看出,手動擋的市佔率正在逐年下滑。

在上文也提到,AT和CVT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本土品牌要突破,首先要從與手動擋最接近的DCT雙離合入手。無論在零部件供應、軟件匹配等方面,本土品牌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原本做離合器和液壓控制系統的供應商,也支持本土品牌推動雙離合,由此打破AT和CVT的壟斷效應。

也有觀點認為雙離合變速器的推進是為了省油,但由於為了保證換擋平順性,多數傾向於採用溼式DCT,效率傳輸並沒有明顯優勢。況且,在一些雙離合車型的實際駕駛中,基本感覺不到省油效果。

魚和熊掌,終究是很難兼得的。

想要了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