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公寓最多時住30餘人!呼市群租房安全隱患大

租房 法律 社會 樂活內蒙古 2017-04-14

一個床位每月二三百元,屋裡衣服搭得橫七豎八。洗衣服的聲音、吵架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從不同的房間裡傳出來,這就是群租房客的生活。

近日,內蒙古晨報全媒體記者對此做了調查。

現狀:人員複雜 時常擾民

3月21日上午,在呼市回民區中山西路海亮廣場D座20層,記者發現一家名為“青橙青年旅舍”的公寓,公寓內有20餘張床鋪。女老闆告訴記者,最便宜的床鋪住一晚35元,一個月為320元。

3月22日,在海亮廣場C座10層“愛家女生公寓”內,記者瞭解到,整套公寓最多時住30餘人。公寓房間裡凌亂不堪。電線和水壺插座隨意擺放在地面上,電線也泡在水漬裡,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該女生公寓一位女房東告訴記者,最便宜的床鋪每月200元。

記者調查發現,除海亮廣場附近外,在呼市溫州步行街附近也有很多類似的群租房。

李女士住在海亮廣場D座,她家旁邊就是一家群租房公寓。據李女士介紹,兩年多來,不僅樓道內人員來往復雜,而且租客的起居也嚴重擾民。“我家旁邊的公寓裡住著20名女孩子,她們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有個別人凌晨才回來。開門聲、走路聲特別大,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李女士稱,除擾民外,樓道內的衛生狀況也是一團糟,瓜子皮、菸頭隨處可見。

除擾民外,由於群租房裡人多,電器使用頻繁,所以樓道里用電跳閘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我擔心用電短路而引發火災,那會殃及周圍住戶,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李女士憂心忡忡。

屬地管理方:人員流動性大 法律不完善

呼市回民區中山西路社區居委會主任顏紅霞告訴記者,對於轄區範圍內存在的群租房情況,社區工作人員每月會定期入戶走訪備案,登記房主及所有租客的身份信息。但是由於群租房內很多都是租兩三個月甚至只是租幾天的短租客,還沒等社區工作人員走訪備案,群租房內已換了一批新租客了。對於居民反映擾民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稱,他們也只能對這些租客進行勸說,讓他們儘量不要影響周圍鄰居的正常生活。

呼市回民區中山西路派出所教導員趙勝利稱,對於轄區內部分住宅樓內群租房的情況,民警也會定期進行走訪,備案登記房主和租客的信息,並要求房主主動向公安部門備案租客信息。但即便如此,由於人員流動性大,很難及時登記租客的備案信息。現在,中山西路派出所轄區內有30餘戶合租、群租房辦理了備案登記。可因多數群租房隱蔽在小區或公寓樓內,很難發現,很多群租房都沒有租賃合同,也不屬賓館序列,現在還沒有關於群租房管理的現行法律規定,所以,對於群租房存在的消防等其他隱患,公安部門還難以介入監管。這類特殊的房屋租賃行為,群租房應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比如在衛生標準、消防設施等方面加以規範,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記者 葉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