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租房 投資 創業 愛情公寓 南七道 2017-04-27

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近日,國際青年社區品牌YOU+在深圳前海夢工場的社區開業,同時YOU+宣佈將進軍香港市場。

YOU+此舉填補了香港共享住宅市場的空白,在深港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深圳與香港的新佈局也將催化更大的市場協同效應。

從內地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到香港,YOU+的快速擴張,證明了這種集居住、社交和生活配套設施於一體的共享空間大有市場。共享住宅,就是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互聯網租房現狀

數據統計顯示,4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擁有住房的比例為30%,而日本的這一比例更低,僅佔28.4%。在紐約市的300萬家庭當中,有2/3的家庭居住通過租房實現,最近十年內,紐約全市租金普遍上漲19.8%。

而在中國,城市人口流入的持續增長和城市房價的持續上升,在短時間內仍是不可逆轉的。不斷拉高的房價催生的是房屋租金的水漲船高。租房已經開始超越買房,成了房屋中介的頭號業務。

中國的租房已經成長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年出租房超過8000萬套房,覆蓋超過2億8千萬人。其中有42%的人選擇合租。互聯網公司也瞄準了這塊大蛋糕,紛紛入場。鏈家旗下的“自如”,萬科旗下的“泊寓”、雷軍投資的“YOU+國際青年社區”等互聯網租房品牌發展得如火如荼。

這其中又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散式公寓,如蘑菇公寓,它的優勢在於能以相對低的成本快速獲取大量房源。另一類是集中式公寓,如YOU+社區,這類公寓(社區)的前期投入較大,從裝修到使用的週期也比較長,但公寓的品質把控更好,更容易產生品牌感,一旦形成社群,用戶的黏性也更大。

傳統的房屋租賃企業,比如我愛我家,也推出了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長租公寓品牌,互聯網公寓的市場在不斷擴大。

互聯網對經濟的最大影響就是引發了共享經濟浪潮。從共享單車、共享美食到共享教育和共享醫療,共享模式已經逐漸深入到各個領域,租房也不例外。

共享住宅和前幾年大火的聯合辦公一樣,都是將空間看作一種服務,進一步開發空間的潛在價值,提高空間溢價,這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小覷的趨勢,改變著建築的存在和使用形式。

共享住宅是互聯網公寓的下一個風口

共享住宅和傳統租房的不同之處在於,將住房空間打造成年輕人社群。年輕人通過住房連接起來,既保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也可以在共享空間進行輕量化社交。

《愛情公寓》展現的就是共享住宅的理想狀態。以合租公寓為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這部都市青春劇一上映就引發熱議,還被評為2015愛奇藝互聯網最具人氣電視劇。除了搞笑的情節和有趣的對白,它所描繪的理想生活空間也是引發年輕人討論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調查顯示,75%的人跟合租人的對話僅限於“你好”和“再見”,大多數人在住了1年之後,仍然對合租人缺乏瞭解,甚至只知道暱稱不知道全名。而住在愛情公寓裡的人,並不只是“住在同一個房子裡的陌生人”,而更像是朋友,可以分享煩惱,也可以互相吐槽,還可以一起吃飯旅行。

共享住宅已經迎來發展機遇期,國內的互聯網租房公司也開始瞄準共享住宅市場,試圖將《愛情公寓》的個例變為一種可複製的模式。

YOU+國際青年社區就是一個典型。它將居住空間進行統一的規劃和開發,尤其注重公共空間的開發,比如配備吧檯、會客廳、健身房等等,發掘除了居住之外的共享空間價值,營造社區文化。

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而這種社區感,正是共享住宅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與朋友交流的主要場景已經轉移到線上,居住空間在線下交流場景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與合租人的交流已經成了線下交流中的重要一環。這讓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租房淡漠的人際關係,而希望與合租人有更多交流。

但他們一方面渴望與別人建立聯繫,一方面又不希望這種聯繫過於重,成為人際交往負擔。像YOU+這樣的共享住宅空間,就給他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解決方案。它提出的“家友”概念,區別於傳統的租友概念,通過社區共享空間和定期的社群活動,讓合租人的聯繫更密切、關係更親近。

而對平臺方來說,通過線下青年社群運營,以居住場景為流量入口,做年輕人和年輕人之間的強鏈接,進而接入品牌和電商合作,形成可複製和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數據調查顯示,中國的租客中,81%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個年齡層,是幾乎所有公司瞄準的目標消費者,因為他們的收入增長潛力大,而養老育兒負擔也相對較弱。可以說,租房市場就是一個由消費主力構成的市場。

把握了這個市場,就把握住了年輕人的消費入口。而像YOU+這樣的共享社區,之所以能夠成為年輕人的消費入口,就是通過營造社群感和亞文化的消費精神表達,使用戶被捲入。通過小眾的趣味,去引爆用戶的使用。

租房不再侷限於“住”的功用,也可以娛樂、可以工作、可以學習。CEO鬱珽對YOU+的定義就是“可以居住的辦公室、可以居住的健身房、可以居住的電影院”。

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相比起直接通過中介租房,共享社區的租金往往更高,除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更密切的人際交往才是共享帶來的最大溢價。通過共享社區,住戶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潛在的生意夥伴。

比如YOU+住客小草,是個咖啡達人,平時就喜歡邀請鄰居一起喝咖啡。有一次她偶然提到想去咖啡的發源地埃塞俄比亞,但沒有那麼多費用。結果兩天以後,社區裡的朋友們就眾籌了一筆資金給她。

而且交往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已經有大量研究證明,適度的人際交流,對保持健康和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幫助。

而通過公共區的設計,共享社區不僅營造了青年創業社區文化和公共空間體驗,還可以孵化和培育青年創業社群基因。在未來,這類共享社區有向創業孵化器發展的可能性。YOU+2.0在深圳前海的落戶就是共享社區向創業孵化器的進化。共享社區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變成一個24小時全覆蓋的創新生活圈。

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但除了新型共享空間,創業社區最終還是要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創業者和初創公司入駐。比如前海管理局就將夢工場視為重點項目,投資了2.7億,意圖將YOU+前海夢工場社區打造成香港青年來內地創業的第一站。

共享住宅在海外的發展

在少子化嚴重的日本,早在2011年,單身家庭的數量就已經超過核心家庭的數量,成為日本的標準家庭模式。單身公寓也由此成了日本公寓的第一大戶型。

但它帶來的結果就是,把本就過於獨立的個體徹底孤立了,孤獨死案例的不斷增加就是佐證。

人們對居住空間的期望開始轉變,由追求高度私密性,轉為追求良好的社區交流,以重建人際關係。解決單身居住者社會孤立問題、構建新型人際交流的共享社區應運而生。

在美國,聯合辦公的引領者WeWork,也在華爾街開了第一家共享住宅店WeLive。從名字就可以看出,WeLive延續了品牌的核心內涵,比如完備的設施,簡約現代的裝飾風格、不限量的啤酒、定期的社群活動等等,幾乎可以視作WeWork的生活版。

WeLive的野心顯而易見,那就是將共享空間的應用場景,由辦公擴展到生活,從而實現對年輕人空間的全覆蓋。預計到2018年,WeLive的營業面積將擴大到1000萬平方米,服務超過3萬人,創造的利潤將佔WeWork總收益的21%。

與WeWork幾乎同時,倫敦開出了號稱“國際上最大規模”的共享住宅The Collective Old Oak店,擁有包括孵化器、辦公空間、藝術展廳、快閃餐廳、共享廚房、屋頂花園在內2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

而在香港,互聯網服務一直是個弱勢領域,尤其在共享住宅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高昂的生活成本,又使得很多年輕人都不得不和父母一起居住,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和個人空間被大大壓縮。共享住宅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YOU+的進駐不僅順應市場需求,填補了市場空白,實則也給了香港年輕人更多機會,擁有獨立空間,增加與同齡人的交流。

共享住宅,互聯網租房的未來

健康的社區能讓人們彼此交流,相互支持並享受被陪伴的時光,哪怕是暫時的。共享社區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社區改造的新樣本,共享社區的浪潮也將從青年層不斷向外延展,讓更多人因此受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共享社區會成為社區的標準模式。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公號南七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