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電池存在麼?

在冬季的時候,我們或許都會遇到玩手機時手機還有大把電卻不知為何就會卡頓,死機,關機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問題出現在了手機鋰電池的上面。

石墨烯電池存在麼?


鋰電池在作業時鋰離子會在正負極之間移動,而低溫會讓離子活性下降,很快就“跑不動”了,電池可用量敏捷下降。怎麼辦?除了少出門外,有人想出了新招:石墨烯。這些年,不少研究者和商家提出石墨烯電池的概念,表示這種電池容量更大、充電更快、“死”得更慢,堪稱劃時代的發明。

說起石墨烯,我們能夠從初中化學講起。碳元素的天然存在方式有兩種:石墨和金剛石。金剛石是最堅固的碳結構,硬度大、活性差,又名鑽石;石墨則是一種深灰色有金屬光澤而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質軟滑膩,有優良的導電功能,最常見的就是2B鉛筆的筆芯。

在石墨中,每個碳原子只與其他三個碳原子以較強的力結合,形成一種層狀結構,層與層之間的結合力較小,簡單剝離。如果說石墨是一摞A4紙,石墨烯就是其中一張,一張只有一個原子厚度。它是世上最薄、最堅硬、電阻率最小的納米資料;它獨特的能帶結構,讓電子在上面傳導時能量損耗極低。這些特色讓石墨烯成為商家眼中的“唐僧肉”。一時刻,“充電兩分鐘,通話一整天”“充電一分鐘,續航百公里”等廣告語盛行。

不過,要得到“純種”石墨烯不簡單,因為它在自然界無法安穩單獨存在,很長時刻科研都止步於多層石墨烯。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學者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分離出單獨石墨烯平面,並於2010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分離法奇特又樸素:用膠帶粘住石墨薄片的兩側後扯開,可逐漸減薄石墨烯直至單層。如今,我們能夠用氧化還原法等方式生產石墨烯,但要麼本錢太高、要麼層數太多。

事實上,石墨烯的使用很廣泛,電路、LED照明、手機或穿戴設備的柔性屏幕等範疇都對這種新資料虎視眈眈,但最火熱的方向,莫過於將石墨烯和鋰電池結合,使用到動力範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石墨烯電池”——化學充電電池自誕生以來距今已100多年,無數人希望能克服其能量密度低、充電時刻長、循環次數低等缺陷,石墨烯被視為“救星”之一。

然,就現在來看,這個國際並不存在純粹的石墨烯電池。石墨烯電池無論是在先天性、技術方面、外在因素上,都或多或至少的存在著下風,至少在現在來看,石墨烯電池使用在實踐場景中,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石墨烯雖然能夠改進電池功能,卻無法作為電池的核心資料,它單片時有許多特殊性質,在實踐使用中無法完全發揮。所以現實中石墨烯多用於與碳、硅或錫等物質組成複合資料製造電池正負極,或是使用石墨烯作為導電添加劑。因此,與其起名“石墨烯電池”,不如叫“摻了石墨烯的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加之製程複雜、良率低、本錢高等問題,石墨烯電池想要完成工業標準化的量產,道阻且長。所以我們不要輕信石墨烯電池的風言風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