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
"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1

先說顏回大師兄吧,這是夫子最喜歡的學生。

他聰明,為學精勤,即使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依舊不改向學的快樂。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上面的話被理解為“安貧樂道”,但又極容易被誤解成沉溺於無用之事,導致生活困窘。

其實“回也不改其樂”,那種樂不是世俗的樂,而是超脫於世俗之上。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吸//毒為什麼會上癮?

因為吸/毒/者在吸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超脫世俗的快感,那種快感讓他欲罷不能,很多戒/毒/者會善意提醒“你還有老婆孩子,再吸就會家破人亡……”

——你用世俗的牽絆來勸阻他去享受超脫世俗的快樂,這怎麼可能有效?

同樣,“樂道”也是會上癮的,但不同的是,顏回大師兄是通過修行的方法,讓自己處在那種超脫世俗的快樂之中。

我們一定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在某個瞬間想通一件事,頓覺天地清明,喜不自勝,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想通了浮力原理,光著屁股就跑到大街上。

那種愉悅,那種歡喜,是遠超於世俗之上的。佛家把這種情況叫做“法喜充滿”。

"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1

先說顏回大師兄吧,這是夫子最喜歡的學生。

他聰明,為學精勤,即使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依舊不改向學的快樂。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上面的話被理解為“安貧樂道”,但又極容易被誤解成沉溺於無用之事,導致生活困窘。

其實“回也不改其樂”,那種樂不是世俗的樂,而是超脫於世俗之上。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吸//毒為什麼會上癮?

因為吸/毒/者在吸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超脫世俗的快感,那種快感讓他欲罷不能,很多戒/毒/者會善意提醒“你還有老婆孩子,再吸就會家破人亡……”

——你用世俗的牽絆來勸阻他去享受超脫世俗的快樂,這怎麼可能有效?

同樣,“樂道”也是會上癮的,但不同的是,顏回大師兄是通過修行的方法,讓自己處在那種超脫世俗的快樂之中。

我們一定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在某個瞬間想通一件事,頓覺天地清明,喜不自勝,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想通了浮力原理,光著屁股就跑到大街上。

那種愉悅,那種歡喜,是遠超於世俗之上的。佛家把這種情況叫做“法喜充滿”。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2

顏回大師兄好學,又有極好的品德。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第十一》)

有一次顏淵、子路師兄陪侍在夫子身邊,夫子一時興起,問道:“來,聊聊你們的志向。”一貫急躁的子路師兄脫口而出:“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子路師兄有慷慨俠義之氣,所以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裘拿出來與朋友共享,即使用壞了也沒有怨言。

顏回大師兄怎麼說呢?他說:“願無伐善,無施勞。”

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抱怨自己的辛苦。

如果你見到過那些聊天時明裡暗裡忍不住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厲害,以及那些一副苦大仇深,動輒抱怨“我容易嗎?還不是為了這個家/還不是為了……”的人,你就會知道,“無伐善,無施勞”是多麼珍貴的品質。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1

先說顏回大師兄吧,這是夫子最喜歡的學生。

他聰明,為學精勤,即使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依舊不改向學的快樂。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上面的話被理解為“安貧樂道”,但又極容易被誤解成沉溺於無用之事,導致生活困窘。

其實“回也不改其樂”,那種樂不是世俗的樂,而是超脫於世俗之上。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吸//毒為什麼會上癮?

因為吸/毒/者在吸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超脫世俗的快感,那種快感讓他欲罷不能,很多戒/毒/者會善意提醒“你還有老婆孩子,再吸就會家破人亡……”

——你用世俗的牽絆來勸阻他去享受超脫世俗的快樂,這怎麼可能有效?

同樣,“樂道”也是會上癮的,但不同的是,顏回大師兄是通過修行的方法,讓自己處在那種超脫世俗的快樂之中。

我們一定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在某個瞬間想通一件事,頓覺天地清明,喜不自勝,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想通了浮力原理,光著屁股就跑到大街上。

那種愉悅,那種歡喜,是遠超於世俗之上的。佛家把這種情況叫做“法喜充滿”。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2

顏回大師兄好學,又有極好的品德。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第十一》)

有一次顏淵、子路師兄陪侍在夫子身邊,夫子一時興起,問道:“來,聊聊你們的志向。”一貫急躁的子路師兄脫口而出:“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子路師兄有慷慨俠義之氣,所以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裘拿出來與朋友共享,即使用壞了也沒有怨言。

顏回大師兄怎麼說呢?他說:“願無伐善,無施勞。”

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抱怨自己的辛苦。

如果你見到過那些聊天時明裡暗裡忍不住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厲害,以及那些一副苦大仇深,動輒抱怨“我容易嗎?還不是為了這個家/還不是為了……”的人,你就會知道,“無伐善,無施勞”是多麼珍貴的品質。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3

夫子很喜歡顏回大師兄,莊子《人間世》開篇就寫顏回要去衛國從政,來與夫子辭別,夫子給他說了很多事情(《論語》中從未見夫子對哪個弟子說這麼多話,而且說的那麼深切),因為夫子知道,有一些人的優秀,即使只是站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也會傷害到別人。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第六》)

孔門之中,顏回大師兄的德行稱得上君子。“不遷怒,不二過”也是很高深的修養,人性深處是對自己的袒護,所以出了錯,很多人的第一個做法就是推諉、遷怒;而不犯相同的錯誤,又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1

先說顏回大師兄吧,這是夫子最喜歡的學生。

他聰明,為學精勤,即使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依舊不改向學的快樂。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上面的話被理解為“安貧樂道”,但又極容易被誤解成沉溺於無用之事,導致生活困窘。

其實“回也不改其樂”,那種樂不是世俗的樂,而是超脫於世俗之上。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吸//毒為什麼會上癮?

因為吸/毒/者在吸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超脫世俗的快感,那種快感讓他欲罷不能,很多戒/毒/者會善意提醒“你還有老婆孩子,再吸就會家破人亡……”

——你用世俗的牽絆來勸阻他去享受超脫世俗的快樂,這怎麼可能有效?

同樣,“樂道”也是會上癮的,但不同的是,顏回大師兄是通過修行的方法,讓自己處在那種超脫世俗的快樂之中。

我們一定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在某個瞬間想通一件事,頓覺天地清明,喜不自勝,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想通了浮力原理,光著屁股就跑到大街上。

那種愉悅,那種歡喜,是遠超於世俗之上的。佛家把這種情況叫做“法喜充滿”。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2

顏回大師兄好學,又有極好的品德。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第十一》)

有一次顏淵、子路師兄陪侍在夫子身邊,夫子一時興起,問道:“來,聊聊你們的志向。”一貫急躁的子路師兄脫口而出:“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子路師兄有慷慨俠義之氣,所以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裘拿出來與朋友共享,即使用壞了也沒有怨言。

顏回大師兄怎麼說呢?他說:“願無伐善,無施勞。”

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抱怨自己的辛苦。

如果你見到過那些聊天時明裡暗裡忍不住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厲害,以及那些一副苦大仇深,動輒抱怨“我容易嗎?還不是為了這個家/還不是為了……”的人,你就會知道,“無伐善,無施勞”是多麼珍貴的品質。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3

夫子很喜歡顏回大師兄,莊子《人間世》開篇就寫顏回要去衛國從政,來與夫子辭別,夫子給他說了很多事情(《論語》中從未見夫子對哪個弟子說這麼多話,而且說的那麼深切),因為夫子知道,有一些人的優秀,即使只是站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也會傷害到別人。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第六》)

孔門之中,顏回大師兄的德行稱得上君子。“不遷怒,不二過”也是很高深的修養,人性深處是對自己的袒護,所以出了錯,很多人的第一個做法就是推諉、遷怒;而不犯相同的錯誤,又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顏回:優秀的人即使站在那裡,對別人也是一種傷害

04

《史記.孔子世家》裡記錄,孔子周遊列國,在匡地被圍困,脫險後與顏回走散,後來顏回趕上來,夫子說了一句:“我以為你死了呢。”

顏回回答:“子在,回何敢死?”您老人家還在,我怎麼敢死呢?

可最終,顏回還是先夫子而去。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回死的時候,夫子悲慟不已,跌足哀痛,這是老天爺要亡我啊.

——當上天把你最心愛的事物收回時,那是怎樣的悲痛與哀傷。

這個場景,像極了後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武當山上,張翠山含羞自盡,百歲的張三丰失聲痛哭,他說:翠山啊,你怎麼能先我而去呢?

那種情逾父子的情義,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那種人性深處的哀傷,即使穿越千年,也是相通的。

在孔門中,夫子顯示出自己的這種脆弱,只有兩次:

一次是顏回大師兄早逝,夫子悲痛失聲。

還有一次是夫子臨去世前,子貢師兄因為路遠被阻,很遲趕來,衰老已極的夫子倚在門前,一見到子貢師兄,就問道:賜啊,你怎麼才來呢?

子貢師兄抱著夫子嚎啕大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