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妙的。

2015年當戴威萌發了做共享單車念頭的時候,這個世界好像就是在呼喚它的到來。

從日均訂單4000單到20000單,ofo不過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一群年輕人,做著一件新事業,踩在一條前途光明的賽道上,看起來整個世界都在歡迎他們,意氣風發,莫過於此。

共享單車的生意模型和商業模式也非常吸引人,通過按小時付費,一輛單車最快可以在半年內就收回成本,更重要的是市場巨大。

按照金沙江創投總裁朱嘯虎的看法,“全球來看,沒有一個交易平臺每天能有這樣的交易量。”

他是這樣算的:共享單車市場對標的是公交車,在中國,每天的公交車出行是3.5億次,現在ofo和摩拜兩家共享單車每天的騎行數據加在一起是5000萬次。三年後,共享單車每天至少是1—2億次的騎行,一年就有300億—600億元的營收......

這麼美妙的生意,戴威看了能不激動、All in嗎?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朱嘯虎大概是算錯,或是輕視了市場的意志。

好生意,一般都不缺有實力的競爭者。

在ofo還在校園裡穩步就班的鋪市場的時候,摩拜殺了進來,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城市裡的“最後一公里”。

從此共享單車不由人,ofo和摩拜迅速展開了搶錢、搶市場、搶時間的爭奪戰。

共享單車就像一個嬰兒,不管是市場,還是資本,都等不及讓他慢慢成長了,在快節奏的融資和市場擴張的過程中,這個剛來到世界的嬰兒必須快速長大。

這當然是不健康的。

但是,兩三年時間,幾百億資金爭先恐後地殺了進來,它們想要的是什麼?

朱嘯虎很坦誠地說,資本只關心回報。

胡瑋煒在美團收購摩拜單車後也說了那麼一句,「資本是助推你的,但到了最後都得還回去 。」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資本,永遠是逐利的。

在共享單車的盛宴當中,有的人認為,燒錢是必須的,盈利模式可以等以後慢慢找,爭奪第一才是最重要的,當年的滴滴快的不就如此嗎?

可滴滴和快的當年是燒了不少錢,但它們很快就停止了燒錢大戰。

ofo和摩拜卻是很難停下來了,後來隨著滴滴、騰訊、阿里等巨頭的進入,遊戲越來越複雜,在局面混亂之後,開始進入了洗牌時間。

很快有人發現危險了,投資人在想著怎麼保護好自己的錢、全身而退,他們已經不再幻想有像投資滴滴那樣的高回報的機會了。

騎共享單車的人會去打車,但打網約車的用戶很好去騎共享單車,所以,聰明的滴滴和美團把做共享單車上升到了必須要做的戰略。

於是,共享單車在巨頭和資本的意志下開始清盤。

可算來算去,共享單車都不值那麼多錢。而且,最麻煩的是押金問題。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在瘋狂擴張的時候,共享單車們往往會產生錯覺,它們以為押金就是自己的收入和利潤。

可實際上呢,押金是它們的負債。

而車子呢,只是快速貶值的資產,特別是對ofo來說,其貶值的速度之快簡直令人絕望。

這就像是企業借銀行的錢去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會覺得銀行就是個提款機,自己就是銀行的老闆。

可是呢,你只是在給銀行打工而已。

企業永遠不要長期負債經營,你有多少錢,不是說你的營收多少,而是看你的淨利潤多少。

比如你一年賺一個億,但如果你欠了銀行一個億,那麼你辛辛苦苦幹一年等於是給銀行賺錢,鈔票看著很誘人,但不是你的,你還必須要給銀行利息。

永遠記住,欠錢早晚是要還的,只有把負債還清了,剩下的錢才是你自己的。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銀行的錢不是那麼好花的,看看這兩年,萬達王健林還錢的痛苦就知道了。

還錢的時候才發現,利息比利潤要高。

其他幾個地產富豪的日子恐怕也不太好過。

華人首富李嘉誠就從來不犯這樣的錯誤,他企業的現金流永遠保持健康的儲備,因為他深刻地理解只有自己手裡的錢才是最可靠的。

企業一定要低負債經營,這是商業本質的邏輯。

可惜好多人都不明白這點。

融資不等於利潤,押金更不是!共享單車的教訓……

摩拜CEO王曉峰曾說,「如果我有30%的利潤率,為什麼要找投資者?為什麼讓他們來跟我們一起分錢?」

事實證明,這是一句很有道理也很沒有道理的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