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自駕遊 建築 文物 韶關新聞網 韶關新聞網 2017-08-02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蛇離梯田。張標兵 攝

在歷史長河的沉澱中,仁化擁有美冠嶺南的風景勝地,千年厚重的深邃人文和彌足珍貴的非遺傳承。仁化的寺廟、古村、古塔與香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既有著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也有中國首批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古村——石塘古村,以及恩村、夏富、古夏等古村落,更有丹霞山的別傳禪寺、扶溪南臺廟、石塘龍母廟等古建築。其中,古夏村和千年古廟南臺廟就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扶溪鎮。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

扶溪鎮位於仁化東北部,而南臺廟,俗稱龍母廟,則位於扶溪鎮厚塘村南面。據民間流傳的廟志記載,南臺廟創建於唐朝儀鳳元年間(即676年),歷經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風雨,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後經民間多次捐款修建,廟宇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廟祠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屬於明清結構,分前殿、中殿、後殿三大部分。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

南臺廟門前是開闊的稻田,夏日的稻田一片油綠,與白牆紅柱綠瓦的南臺廟相得益彰,飛簷翹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煞是好看。前殿牌樓結構由磚木建成,門前有兩尊石獅,形態逼真。門左邊有一捐贈修建的碑文,門樓上方掛著“護國庇民”的匾牌。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門前是開闊的稻田。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門前是開闊的稻田。

步入中殿(也稱五龍祠),這是南臺廟裡建築面積最大的地方,有近200平方米,是金字磚木結構。門楣上掛著一塊“金碧輝煌”的牌匾,底書“貞觀唐天子李世民封贈之匾”。據悉,這塊牌匾是唐代天子李世民所贈的封匾,其為樟木雕刻,技藝精湛,令人驚歎不絕。中殿門左右兩則牆上有古碑,字跡雖然有些模糊,但仍然依稀可見。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貞觀唐天子李世民封贈之匾。

緩緩移步到後殿,此處有一呈長方形的露天庭院,建有兩個小香臺。後殿建築巍峨高大,殿內有一尊龍母雕像,儀態祥和、栩栩如生。每逢初一、十五或民間節日,眾多遊客便來到這裡燃香祈福。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 。

整座南臺廟建築飛簷斗拱、古香古色、渾然一體、雄偉壯觀、造詣深厚,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寺廟之高超技藝,具有較高的古建築借鑑價值。如今南臺廟已成為扶溪鎮的一大旅遊景點。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南臺廟。

看過了扶溪的古建築代表,少不了也要看看那被譽為“廣東最美梯田”的扶溪蛇離梯田。

扶溪蛇離梯田隱於青山綠水之間,扶溪鎮蛇離轄區共有11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都是在梯田之中、竹海之中。每至秋收時節,黃綠相間的千層梯田,如丹青繪畫,十分迷人。此處沒有過多人工開發的痕跡,當地人大都保持著種植水稻的傳統務農習慣,其中又數苦竹坪、下里社、上里社、木應村四個小村落的梯田最為漂亮,成為不少攝友、驢友心中的採風聖地。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蛇離梯田。

現下雖時值盛夏,水稻未曾金黃,卻也是一片綠意盎然,這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梯田吸收著天地日月精華,在農戶的照料下茁壯成長,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扶溪鎮大片的梯田,孕育出一批批優良的“扶溪米”,除了扶溪米,冬筍、臘鴨、砂糖桔等都是扶溪上好的農特產品,相信吃貨們都不想錯過,有機會的話,不妨到扶溪鎮走一趟,親自感受扶溪的美麗和富饒吧。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上裡古村。張標兵 攝

送你一份自駕遊路線指南:

自駕遊路線:廣州出發/韶關出發—京珠高速/大學路—贛韶高速(周田/仁化/G106出口)—周田鎮—G106—丹霞鎮—S246—Y007—S342—扶溪鎮—蛇離村。

揹包族路線:韶關—仁化的客車很多(在火車站廣場上車),仁化—扶溪的車也不少,到達扶溪鎮後背包族可以選擇包車或徒步進村。

「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仁化故事」探尋美麗富饒扶溪鎮

作者:栗子

圖片:除標註外,其他圖片均由仁化旅遊局提供

編輯:王濟超

精彩不斷 驚喜不斷

更多內容請關注

(長按以上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可直接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