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新規來了 這些變化對你有影響嗎?

今年職稱評審工作於9月初啟動,將於12月初前力爭完成年度職稱評審任務。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負責人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職稱評審共有六大變化。

變化一:我省企業單位試點開展正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審工作,開展技工院校教師和中職中專教師系列正高級職稱評審工作。

今年起,在全省開展技工院校教師和中職中專教師系列正高級職稱評審工作,在我省企業單位試點開展正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審工作。技工院校教師正、副高級職稱評委會設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負責具體評審工作;中職中專學校教師正、副高級職稱評委會設在省教育廳,由省教育廳師資處負責具體評審工作。正、副高級經濟師評委會設在省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由省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人教處負責承辦具體工作。

變化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更暢通,個體戶、在淮外國人符合條件也可申報。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由符合申報條件的人員直接向相應系列、級別的評委會申報;人事代理機構負責本機構人事代理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工作,由所屬地人社部門負責複核推薦。

在軍隊擔任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取得國家承認的專業技術資格 (含軍隊非現役文職人員),轉業到地方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其原有專業技術資格依然有效,按照相關規定換髮我省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後可申報相應系列(專業)、級別職稱。

在淮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我省頒發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外籍人才,符合我省職稱規定的,可參加職稱評審,與我省專業技術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變化三:職稱評審政策向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傾斜。

以前評職稱要論文,但今年評職稱論文不是必要條件之一,而可由基層技術人員的教案、病歷、專利等替代。

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職稱評審時,論文、著作發表條件可用本專業崗位中工作總結、教案、病歷、技術推廣總結、工程項目方案、專利等能夠體現專業技術工作業績和水平的成果替代;基層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科研獎項條件可用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及對所在企業發展的實際貢獻替代,也可用其所在單位近三年內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或取得的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替代。對在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連續工作滿30年且具有中、高級職稱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聘任相應職務。

變化四:取消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作為申報職稱條件。

專業技術人員在申報職稱時,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含醫古文、古漢語考試)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為必備條件;用人單位結合專業技術崗位需要,在崗位設置、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時自主確定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條件;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習可作為繼續教育內容,凡參加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者,可一次性折算登記繼續教育學時,職稱外語考試合格登記45學時,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的每個模塊登記15學時。

變化五:非社會化與社會化職稱的銜接暢通。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仍然按照皖人發 〔2001〕30號文件執行,學時要求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25號規定有衝突的,按照人社部令第25號文件執行。2016年度以前仍按原政策執行。因故當年度不能按要求完成繼續教育學時的,可以順延下一年度學習。今年,我市繼續教育公需課目按照皖人社祕〔2015〕37號、淮人社祕〔2017〕140號)執行。明年起我市將不再開展各類非社會化職稱評審工作。

變化六:建立健全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

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須簽署《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誠信承諾書》,承諾保證所提交的相關證書、論文論著、業績成果等申報材料真實可信。對違背誠信承諾、弄虛作假的申報人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其申報資格;對通過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予以取消,且五年內不得再申報職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