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常言道:“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考核人才是任用人才的基礎。

曾國藩考察人之法

考察是知人善任的基礎,考察準確,用人才能得當;考察失真,用人必然失誤。當年堯帝想找一個帝位繼承者,四方諸侯一致推薦虞舜。堯帝為了考驗他,就把兩個女兒嫁給舜,從女兒那裡來考察舜的德行。堯帝經過三年的實踐考核,才正式確定用舜。

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明代少保(中央一品大員)胡世寧,執掌都察院事務。他考察官員喜歡私訪,並親自接觸官員,他認為:只按評語評定政績,那往往會譭譽失真,況且評語所反映的情況也不一定真實。

曾國藩認為,要對下屬的辦事情況和言論情況同時進行考察。他尤其注重屬下的建言,通過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廣益之效,也可以藉此觀察下屬的才識程度。

在一份奏摺中,曾國藩提出了甄別人才。甄別就是考察,目的是“去其稂莠”。

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不加考察或甄別,而對那些不投在上者之所好的人才,不加培養,不加使用,固然是對人才的浪費;不加考察或甄別,而單憑在上者的愛好或印象保舉和超擢,把那些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陰謀家和野心家當作人才來培養和使用,必會造成惡劣的政治後果。這種事例,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曾國藩觀人要五到

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曾國藩對於僚屬的賢否、事理的原委,無不博訪周諮,默識於心。而且,他閱世愈深,觀察愈微,從人的相貌、言語、舉止到為事、待人等等方面,都在他的視線之內。他指出:擇取人才的方式,首要的是有節操而沒有官氣,條理清晰而不說大話。

辦事的方法,首要的是能夠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所謂身到,即作為官吏對於人命案、盜竊案必須親自進行勘驗,並且親自到鄉村巡視;作為將官則必須親自巡視營地,親自察看敵情。

心到,即凡事皆須仔細分析大條理、小條理、起始的條理、終結的條理,分析其頭緒,再綜合其類別。

眼到,就是要專心細緻地觀察人,認真地閱讀公文。

手到,就是對人的長處短處,以及事情的關鍵,勤做筆記,來防止遺忘。

口到,就是在使用他人做事的,既要有公文,又要苦口婆心地叮囑。

曾國藩智慧:觀人看5點,便知此人是不是大才,能不能為你所用

“五到”察人

曾國藩說:辦事之法,以五到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

如何長期考察一個人小故事:

趙簡子,春秋末年晉國的國卿,很有政治眼光和魄力。他曾讓善於相面的晉國名士姑布子卿給兒子們相面,姑布子卿認為“無為將軍者”,不會有什麼前途。簡子很失望,姑布子卿勸他不要洩氣,說途中曾經見過一人,好像是他的兒子。召來一看,原來是奴婢所生、但智勇過人的庶子趙毋恤(即趙襄子)。一見到無恤,子卿立即站了起來:這就是未來的正卿啊!

為進一步考察,簡子將日常訓誡言詞寫在竹簡上,交給兒子們。三年後,簡子向兒子們問起戒訓,大家一句也想不起來,竹簡也早已不知遺失於何處,只有時刻將竹簡藏於衣袖之中的無恤對答如流。

又有一次,趙簡子告訴兒子們:我在常山藏有寶符,你們誰能找到誰就有賞。常山據說在今天河北曲陽西北,結果,其他幾個兒子無一例外地空手而歸,只有無恤胸有成竹地告訴大家他找到了簡子的寶符:從常山居高望去,代國盡收眼底,代國便是我們的囊中寶物。

經過長期細緻地考察,趙簡子最終廢長立幼,改立無恤為世子。趙襄子果然不凡,後來,在公元前453年的晉陽保衛戰中,聯合韓、魏,一舉滅掉了當時很有實力的智氏,並三分其地,最終促成了三家分晉歷史局面的形成,也就此拉開了七雄爭王的戰國曆史帷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