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公元1391年,建立明朝不久的朱元璋曾派太子朱標去考察西安,也算是有了遷都西安的想法。一旦事情敲定,那麼西安將自唐朝後再度成為帝國首都。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太子朱標就不幸病逝。此後,朱元璋也未提遷都西安的事情。

那麼,除去不吉利等封建迷信因素,朱元璋放棄西安是還有其他什麼考慮嗎?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明朝時期的西安府地圖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西安一直到近現代都會成為都城的候選城市。然而,即便是在其最後輝煌的隋唐時代,西安也已經很難符合帝國統治者的需求。這個脈絡一路發展到朱元璋的時代,不僅沒有改觀,反而是愈演愈烈。順著這個脈絡探索,就知道朱元璋不太可能放棄南京而到西安建立一個新的首都。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元朝時期的南京城 朱元璋起家的老根據地



作為以江南西部為基地崛起的勢力,朱元璋最穩固的根基就是在長江中下游兩岸。南京則是他重點營建過的老基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非常重視核心力量控制的君主看來,輕易離開自己的舊根基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皇帝將放棄最支持自己的派系,去和一群原先的地方派共處。原本的首都官宦也要舉家遷徙,在漫長的全程中蒙受財產損失和旅途勞累。至於搬遷過程本身,也會影響朝廷的工作效率。這些都是朱元璋不得不查的基本因素。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朱元璋花大力氣新建的南京城



古代的中央集權帝國,還往往面臨著一個需要大量汲取資源的問題。因為皇帝腳下就有大量的官宦需要養活,為這些官宦人口服務的其他群體也會耗費大量的糧食等戰略物資。所以,首都的位置不能遠離重要的農業產區。否則,僅僅運輸途中的耗費就又是一筆難以承受的損失。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明朝的南直隸省 包括了太湖平原的淮南這兩大產糧區



從南宋開始,長江中下游平原的農業產出就是各產糧區裡最高的。朱元璋建都南京,並通過擊敗張士誠勢力來奪取蘇州,也就是控制了當時的天下經濟中心。南京本身離開太湖流域很近,還有長江等水系的運輸便利,是其他大城市所難以比擬的。這才讓他有足夠的資源去大修建新的南京城牆,將整個城市的面積都大大擴增。也只有江南的糧食產出,才能滿足他供養大量官員和軍隊的需求。就是江北的淮河流域,在當時也是可以提供較多糧食的地方。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明朝時期的關中 幾乎就是全國最窮的地方之一



再對比下同時代的西安,你就知道明朝不太可能捨棄南京。先秦時代還是千里沃野的關中平原,已經因為千年的過度開發而變得土地肥力下降,不能繼續維持極高的產量。這對於京城的大規模人口來說,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如果要向西安輸送大量的物資,就必須建立東出中原和南下巴蜀盆地的長距離交通線。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隋唐到明朝之間 中原地區一度成為天下財富中樞



早在隋朝建立後,西安的資源不足問題就已經非常明顯。以大興土木為著稱的隋煬帝,就是為了改變被動依靠關東物資輸入的局面,才跑去中原地區再建立一個東都洛陽。這和當年的東周與東漢遷都,是完全不一樣的考量結果。但東都的建立,不僅分流了部分官宦人口,也讓皇帝的隊伍可能直接取得中原地區的農業產出。加上從太湖平原地區開挖而來的大運河系統,確保了南方的糧食可以更方便的抵達帝國核心。


所以,隋煬帝浩浩蕩蕩的下揚州視察,也就不僅僅是出門散散心的簡單旅遊。在王朝覆滅之時,他也寧願遠離舊權力中心的關中,而要死在長江邊的溫柔鄉里。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隋唐的洛陽崛起 已經證明了關中的衰敗



到了唐朝的中後期,運河漕運的準時抵達與否,甚至成為了皇帝能否繼續維持正統地位的考核標準。從關中到洛陽,再到揚州的運河沿途,是帝國不折不扣的生命線。任何在這片狹長區域發生的叛亂,都對遠在關中的朝廷有著釜底抽薪的作用。安祿山在東北方向的范陽起兵後,就優先選擇南下截斷這條大動脈。逼的唐朝皇帝必須放棄關中,逃亡南方的巴蜀盆地避難。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安祿山的叛軍就首先南下截斷了途徑中原的漕運



這個趨勢,又在五代時有了進一步發展。原本由洛陽承擔的中樞位置,逐步轉移到了開封身上。於是,宋朝便不可能將都城搬離開封。開封城也取代了洛陽和西安,成為了帝國內最繁華的城市。哪怕經歷了靖康之變與蒙古大軍南下的兩次浩劫,都依然能恢復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城市。到了朱元璋當皇帝的明朝,帝國財富聚集地的接力棒,就又從開封轉移到了南京。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開封的崛起 見證了中原漕運的最後輝煌



也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明朝曾一度考慮將未來的王朝首都設在開封。因為開封有舊運河保證物資輸入,又不像南京那樣遠離北部的重兵駐紮地區。但大運河的走向,在元朝時便開始就將側重點從原本的西北方向轉到了正北方向。較新的運河河道,從淮南直通原本的邊境大要塞--幽州。只不過這次江南財富的輸入,源頭是草原商隊的助攻。正是他們催生了、盛極一時的大都,反過來逼著運河改道。

於是,連條件更好的開封也最終落選。因為新生的王朝沒有足夠資源,去重修一條漫長的舊運河。回頭再看看更加偏遠的西安,自然是更沒有機會選上了。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漕運走位的變化 註定了開封和中原的屈居二流



至於後來被朱棣定為新都城的北京,在當時也不在都城的選擇範圍之內。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昔日大都已被重新定位成一個防禦北方蒙古勢力的邊境大要塞。若非造反的燕王要將首都搬遷到自己的核心地盤,那裡或許會重回隋唐時期的幽州角色。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元朝的大都 催生了大運河的線路改變



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若不是有元朝開挖的大運河,朱棣無論如何也要考慮下經濟成本和維護費的問題。雖然有宋元時代留下的海運可做備選方案,但帆船的風險始終高於河道兩岸的縴夫。


朱元璋曾考慮遷都西安 為何最終又選擇放棄?

直隸省的地位 讓明清兩朝都透著蒙古帝國的殘影



最後,朱棣的事蹟也足以說明:皇帝即便不考慮錢的問題,也不太願意離開自己的直屬區域。

在他之前的朱元璋,勢必也會多考慮這個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