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的23個兒子衍生下百萬子孫

實際上,山西慶成王后裔的劇烈膨脹,僅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而已。

以山西為例,在慶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間(1368-1398),山西境內僅有一位晉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僅僅這位晉王傳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後代,就達到了1851位,這還不包括更多沒有封爵的晉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間由周王傳下的子孫,到了萬曆年間(1573-1620),更是膨脹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名下共有26個兒子,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別封賞自己傳有後代的兒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孫,在明朝建國初期,“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僅明朝皇家檔案玉牒上收錄的皇族子孫,就達到了19611人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8萬多人,這還僅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人數,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眾。

而按照當代學者者推測,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當時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與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關係。

與作為皇族後裔,窮得要靠賣草鞋謀生的漢朝皇族後裔劉備相比,以及後來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七世孫、宋孝宗趙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間,然而在明代,待遇優渥的明朝皇族子孫,根本不用擔心在本.朝會遇上這些問題。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

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時一石米摺合現在約180斤,以現今每斤米5元計算的話,明朝時,當時一品宰相的年薪約為現今人民幣81萬元,七品縣令年薪約為12.6萬元,由於明朝行政官員年薪中,還需要自行承擔各種公務費用,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窮得吃不起肉,以致於當海瑞為老母親祝壽,破天荒買了一斤肉時,甚至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明朝官場。

與此同時,朱元璋卻規定皇族一旦封為親王,其年俸祿至少在萬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級官員的十幾倍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賞賜。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最優越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族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10歲起還可以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的23個兒子衍生下百萬子孫

實際上,山西慶成王后裔的劇烈膨脹,僅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而已。

以山西為例,在慶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間(1368-1398),山西境內僅有一位晉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僅僅這位晉王傳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後代,就達到了1851位,這還不包括更多沒有封爵的晉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間由周王傳下的子孫,到了萬曆年間(1573-1620),更是膨脹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名下共有26個兒子,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別封賞自己傳有後代的兒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孫,在明朝建國初期,“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僅明朝皇家檔案玉牒上收錄的皇族子孫,就達到了19611人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8萬多人,這還僅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人數,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眾。

而按照當代學者者推測,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當時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與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關係。

與作為皇族後裔,窮得要靠賣草鞋謀生的漢朝皇族後裔劉備相比,以及後來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七世孫、宋孝宗趙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間,然而在明代,待遇優渥的明朝皇族子孫,根本不用擔心在本.朝會遇上這些問題。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

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時一石米摺合現在約180斤,以現今每斤米5元計算的話,明朝時,當時一品宰相的年薪約為現今人民幣81萬元,七品縣令年薪約為12.6萬元,由於明朝行政官員年薪中,還需要自行承擔各種公務費用,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窮得吃不起肉,以致於當海瑞為老母親祝壽,破天荒買了一斤肉時,甚至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明朝官場。

與此同時,朱元璋卻規定皇族一旦封為親王,其年俸祿至少在萬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級官員的十幾倍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賞賜。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最優越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族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10歲起還可以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朱元璋殘殺功臣以厚子孫

朱元璋死後,由於燕王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因此對於各個藩王也實行了嚴密的監控。為了防止藩王們聯合作亂,當時明朝政府規定,各位藩王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即使是想出城遊玩,也必須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請,如果沒有當朝皇帝批准,藩王甚至連出城掃墓都不被允許。藩王們彼此更是嚴禁會面,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政策。

在嚴厲禁錮的生活下,明朝皇族大多數自打出生後就無所事事,等同於高級囚徒,而困在王府裡的日子,皇族們閒著沒事就是生孩子,因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多生一個皇族子孫,就可以多領到一份俸祿: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比一品宰相還高一百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的23個兒子衍生下百萬子孫

實際上,山西慶成王后裔的劇烈膨脹,僅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而已。

以山西為例,在慶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間(1368-1398),山西境內僅有一位晉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僅僅這位晉王傳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後代,就達到了1851位,這還不包括更多沒有封爵的晉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間由周王傳下的子孫,到了萬曆年間(1573-1620),更是膨脹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名下共有26個兒子,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別封賞自己傳有後代的兒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孫,在明朝建國初期,“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僅明朝皇家檔案玉牒上收錄的皇族子孫,就達到了19611人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8萬多人,這還僅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人數,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眾。

而按照當代學者者推測,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當時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與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關係。

與作為皇族後裔,窮得要靠賣草鞋謀生的漢朝皇族後裔劉備相比,以及後來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七世孫、宋孝宗趙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間,然而在明代,待遇優渥的明朝皇族子孫,根本不用擔心在本.朝會遇上這些問題。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

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時一石米摺合現在約180斤,以現今每斤米5元計算的話,明朝時,當時一品宰相的年薪約為現今人民幣81萬元,七品縣令年薪約為12.6萬元,由於明朝行政官員年薪中,還需要自行承擔各種公務費用,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窮得吃不起肉,以致於當海瑞為老母親祝壽,破天荒買了一斤肉時,甚至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明朝官場。

與此同時,朱元璋卻規定皇族一旦封為親王,其年俸祿至少在萬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級官員的十幾倍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賞賜。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最優越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族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10歲起還可以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朱元璋殘殺功臣以厚子孫

朱元璋死後,由於燕王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因此對於各個藩王也實行了嚴密的監控。為了防止藩王們聯合作亂,當時明朝政府規定,各位藩王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即使是想出城遊玩,也必須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請,如果沒有當朝皇帝批准,藩王甚至連出城掃墓都不被允許。藩王們彼此更是嚴禁會面,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政策。

在嚴厲禁錮的生活下,明朝皇族大多數自打出生後就無所事事,等同於高級囚徒,而困在王府裡的日子,皇族們閒著沒事就是生孩子,因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多生一個皇族子孫,就可以多領到一份俸祿: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比一品宰相還高一百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生孩子有這麼多好處,於是乎,在整個明朝276年曆史中,朱元璋的子孫們幾乎是鉚足了勁使命“造人”,因為“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對於國家厚待皇族,明朝人則感慨說: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晚明史學家王世貞(1529-1590)曾經做過統計,他所處時代的明朝皇族成員中,僅較大的藩王就有24個,其中郡王25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將軍700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中尉8900多位,郡主、縣主、郡君、縣君7000多位,而這些因為封爵等各種原因被明文記載的,還僅僅只是晚明時期海量皇族的冰山一角。

3

龐大的皇族子孫,也使得明朝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社會矛盾更是日益激化。

當時,明朝皇族不僅擁有超高的俸祿,而且往往還佔據著海量土地。到了明朝中葉以後,在全國人均土地面積不斷下降、貧者幾無立錐之地的同時,全國土地也越發向皇族手中集中,以景王、潞王為例,他們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另外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

在湖南,吉王佔有的土地更是高達七八十萬畝,其中湖南長沙、善化兩縣40%的田地都是吉王所有。

而在河南,全省一半的土地都是各個王府所有。以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為例,朱常洵結婚時,萬曆皇帝賞賜婚費達30萬兩;朱常洵前往洛陽就藩,萬曆皇帝又為他花了28萬兩白銀營建府邸;另外,萬曆皇帝為了這個寶貝心肝兒子,一次賞賜土地就達4萬頃,由於官員力陳太過奢侈,最後才減為2萬頃,由於當時河南土地已經被瓜分殆盡,為此還從山東、湖廣等地分田,才勉強湊夠了這2萬頃王田給了福王朱常洵。

對此明朝人描述說:“佔奪民業而為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為甚”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的23個兒子衍生下百萬子孫

實際上,山西慶成王后裔的劇烈膨脹,僅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而已。

以山西為例,在慶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間(1368-1398),山西境內僅有一位晉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僅僅這位晉王傳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後代,就達到了1851位,這還不包括更多沒有封爵的晉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間由周王傳下的子孫,到了萬曆年間(1573-1620),更是膨脹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名下共有26個兒子,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別封賞自己傳有後代的兒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孫,在明朝建國初期,“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僅明朝皇家檔案玉牒上收錄的皇族子孫,就達到了19611人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8萬多人,這還僅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人數,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眾。

而按照當代學者者推測,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當時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與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關係。

與作為皇族後裔,窮得要靠賣草鞋謀生的漢朝皇族後裔劉備相比,以及後來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七世孫、宋孝宗趙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間,然而在明代,待遇優渥的明朝皇族子孫,根本不用擔心在本.朝會遇上這些問題。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

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時一石米摺合現在約180斤,以現今每斤米5元計算的話,明朝時,當時一品宰相的年薪約為現今人民幣81萬元,七品縣令年薪約為12.6萬元,由於明朝行政官員年薪中,還需要自行承擔各種公務費用,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窮得吃不起肉,以致於當海瑞為老母親祝壽,破天荒買了一斤肉時,甚至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明朝官場。

與此同時,朱元璋卻規定皇族一旦封為親王,其年俸祿至少在萬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級官員的十幾倍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賞賜。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最優越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族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10歲起還可以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朱元璋殘殺功臣以厚子孫

朱元璋死後,由於燕王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因此對於各個藩王也實行了嚴密的監控。為了防止藩王們聯合作亂,當時明朝政府規定,各位藩王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即使是想出城遊玩,也必須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請,如果沒有當朝皇帝批准,藩王甚至連出城掃墓都不被允許。藩王們彼此更是嚴禁會面,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政策。

在嚴厲禁錮的生活下,明朝皇族大多數自打出生後就無所事事,等同於高級囚徒,而困在王府裡的日子,皇族們閒著沒事就是生孩子,因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多生一個皇族子孫,就可以多領到一份俸祿: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比一品宰相還高一百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生孩子有這麼多好處,於是乎,在整個明朝276年曆史中,朱元璋的子孫們幾乎是鉚足了勁使命“造人”,因為“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對於國家厚待皇族,明朝人則感慨說: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晚明史學家王世貞(1529-1590)曾經做過統計,他所處時代的明朝皇族成員中,僅較大的藩王就有24個,其中郡王25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將軍700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中尉8900多位,郡主、縣主、郡君、縣君7000多位,而這些因為封爵等各種原因被明文記載的,還僅僅只是晚明時期海量皇族的冰山一角。

3

龐大的皇族子孫,也使得明朝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社會矛盾更是日益激化。

當時,明朝皇族不僅擁有超高的俸祿,而且往往還佔據著海量土地。到了明朝中葉以後,在全國人均土地面積不斷下降、貧者幾無立錐之地的同時,全國土地也越發向皇族手中集中,以景王、潞王為例,他們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另外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

在湖南,吉王佔有的土地更是高達七八十萬畝,其中湖南長沙、善化兩縣40%的田地都是吉王所有。

而在河南,全省一半的土地都是各個王府所有。以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為例,朱常洵結婚時,萬曆皇帝賞賜婚費達30萬兩;朱常洵前往洛陽就藩,萬曆皇帝又為他花了28萬兩白銀營建府邸;另外,萬曆皇帝為了這個寶貝心肝兒子,一次賞賜土地就達4萬頃,由於官員力陳太過奢侈,最後才減為2萬頃,由於當時河南土地已經被瓜分殆盡,為此還從山東、湖廣等地分田,才勉強湊夠了這2萬頃王田給了福王朱常洵。

對此明朝人描述說:“佔奪民業而為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為甚”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中後期幾大主要藩王駐地

隨著皇族人數的劇烈膨脹,明朝財政也逐漸不堪其重。

以山西晉王府為例,在明朝初年只需年俸1萬石,但到了嘉靖年間,這個數字增長到87萬石。

另外在河南周王府,年俸也從明朝初期的1萬石增長到了嘉靖年間的69萬石。

湖廣楚王府,則從1萬石增長到25萬石。

在皇族不斷劇烈膨脹的過程中,明朝的地方官們也惶恐地發現,光是為了奉養當地皇族,許多地方政府財政就已瀕臨崩潰。於是才有了本文開頭,山西巡撫楊澄籌惶恐地嚮明孝宗彙報皇族子孫大爆炸的消息。

以明朝中後期的山西地方財政為例,當時山西的年財收大概是152萬石,但當時僅僅山西的朱明皇族,需要支付的年俸祿就達到了312萬石。

另外在河南,明朝中後期河南的年財收大概是84萬石,但當時僅河南皇族需要的俸祿就達到了192萬石。

於是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明朝官員惶恐地指出,即使是竭盡舉國之力,也已經難以供養皇族子孫了:

“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假令複數十年,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

“將來聖子神孫相傳萬世,以有限之土地,增無算之祿糧,作何處以善其後?”

4

到了明朝中後期,儘管竭盡天下財力,都已無力供養朱元璋的皇族子孫,但他們,仍不知足。

仍然以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為例,朱常洵不僅就藩洛陽了要了2萬頃封地,而且還向萬曆皇帝乞求賞賜“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不僅如此,福王朱常洵還與民爭利、壟斷了河南多地的鹽業買賣,禁止別人售鹽:“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

福王朱常洵並非個案,在大量皇族與民爭利、壟斷鹽業等各行各業買賣的同時,則是導致明朝政府的鹽稅等各路稅收卻收不上來,在民怨沸騰同時,明朝財政收入也因此日益窘迫,以致軍事開支也受到影響,“邊餉由此絀”,由此導致只能加重對普通民眾的盤剝來解決問題,由此又促進了王朝的衰亡。

到了明朝中後期,在皇族日益壟斷土地同時,各地王爺還經常向皇帝哭窮、索求各種特權:在河南開封,周王擁有當地的稅課權,潞王則佔有河泊所26處;

在山西潞城縣,清源王佔有商稅;山西屯留縣商稅,則被皇帝賜給了遼山王;另外平遙王甚至以家口太多、生活緊張為由,申請到了山西黎城縣一年的商稅。

而放眼當時海內,福王朱常洵“珠玉貨賂山積”,陝西的秦王則“擁貲數百萬”,在山西的代王,更是擁有房屋1060所。

為了供養劇烈膨脹的朱明皇族,到了晚明時期,明朝境內民眾甚至已經到了“廢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國之祿”的地步。

但即使如此,朱元璋的子孫還是不滿意,他們甚至公然成為各地惡勢力的代表。

作為駐紮各地的藩王,當時,代王府的輔國將軍,僅僅因為當地縣令秉公執法處罰他的僕人,就對當地縣令大打出手;在山西,河東王更是經常毆打地方官員,“挾奏有司,擅入府縣,凌辱毆置,習以為常”。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福建寧化王府的管家,甚至因為“求索祿糧不遂”,公然毆打當地的封疆大吏、從二品的左布政使劉望之。

由於作為皇族成員享有司法特權、有罪時“罰而不刑”,因此朱元璋的子孫也在各地為非作歹:嘉靖五年(1526年),山西汾陽慶成王府的輔國將軍,甚至與盜匪公然勾結;另外山西襄垣王府的輔國中尉、浙江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甚至“私出禁城為盜”,公然殺人搶劫。

在湖南武岡,岷王朱企禮“前後奪民妻女無算”;在河南禹州,徽王朱載倫甚至“有美女子過府,掠入與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與虎”

至此,到了明朝中後期,朱元璋的皇族子孫,許多已淪落成為地方惡勢力的代表,成為明朝各地的巨患大害。

5

在此情況下,明朝百姓也對朱明皇族恨之入骨。

到了明末,隨著李自成、張獻忠等各地農民軍的崛起,朱明皇族也進入了歷史的最後清算時刻。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在攻陷洛陽後,當眾斥責為富不仁的福王朱常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在下令將朱常洵砍頭梟首示眾後,民間甚至盛傳李自成農民軍出於仇恨,將朱常洵的屍體剁碎雜以鹿肉,煮成了“福祿宴”進行啃咬洩憤。

李自成農民軍進入山西后,據太原總兵姜瓖記述,農民軍“凡所攻陷,劫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

在山西平陽,李自成農民軍先是斬殺當地的皇族西河王等三百多人;

在汾陽,則對皇族“宗紳”大開殺戒,“彼汾一方,幾成羅剎鬼國”

攻克太原後,出於對朱明皇族的極度仇恨,李自成農民軍又“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而為了防止山西底層皇族作亂,李自成農民軍“恐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

"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嚮明孝宗彙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

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當年整個慶成王府中,僅僅皇族成員就達到了1000多人

由於皇族人數實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識,以致慶成王府每次家族聚會,同胞兄弟相見,甚至要由人先介紹一番,“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甚至連慶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孫了,以致於當時的慶成王需要焦慮地嚮明武宗彙報說:“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的23個兒子衍生下百萬子孫

實際上,山西慶成王后裔的劇烈膨脹,僅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而已。

以山西為例,在慶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間(1368-1398),山西境內僅有一位晉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僅僅這位晉王傳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後代,就達到了1851位,這還不包括更多沒有封爵的晉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間由周王傳下的子孫,到了萬曆年間(1573-1620),更是膨脹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記載,朱元璋名下共有26個兒子,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別封賞自己傳有後代的兒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孫,在明朝建國初期,“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僅明朝皇家檔案玉牒上收錄的皇族子孫,就達到了19611人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了8萬多人,這還僅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級皇族人數,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層皇族,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眾。

而按照當代學者者推測,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當時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與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關係。

與作為皇族後裔,窮得要靠賣草鞋謀生的漢朝皇族後裔劉備相比,以及後來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七世孫、宋孝宗趙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間,然而在明代,待遇優渥的明朝皇族子孫,根本不用擔心在本.朝會遇上這些問題。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

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時一石米摺合現在約180斤,以現今每斤米5元計算的話,明朝時,當時一品宰相的年薪約為現今人民幣81萬元,七品縣令年薪約為12.6萬元,由於明朝行政官員年薪中,還需要自行承擔各種公務費用,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窮得吃不起肉,以致於當海瑞為老母親祝壽,破天荒買了一斤肉時,甚至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明朝官場。

與此同時,朱元璋卻規定皇族一旦封為親王,其年俸祿至少在萬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級官員的十幾倍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賞賜。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最優越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族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10歲起還可以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朱元璋殘殺功臣以厚子孫

朱元璋死後,由於燕王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因此對於各個藩王也實行了嚴密的監控。為了防止藩王們聯合作亂,當時明朝政府規定,各位藩王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即使是想出城遊玩,也必須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請,如果沒有當朝皇帝批准,藩王甚至連出城掃墓都不被允許。藩王們彼此更是嚴禁會面,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政策。

在嚴厲禁錮的生活下,明朝皇族大多數自打出生後就無所事事,等同於高級囚徒,而困在王府裡的日子,皇族們閒著沒事就是生孩子,因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多生一個皇族子孫,就可以多領到一份俸祿: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比一品宰相還高一百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生孩子有這麼多好處,於是乎,在整個明朝276年曆史中,朱元璋的子孫們幾乎是鉚足了勁使命“造人”,因為“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對於國家厚待皇族,明朝人則感慨說: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晚明史學家王世貞(1529-1590)曾經做過統計,他所處時代的明朝皇族成員中,僅較大的藩王就有24個,其中郡王25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將軍7000多位,鎮國、輔國、奉國中尉8900多位,郡主、縣主、郡君、縣君7000多位,而這些因為封爵等各種原因被明文記載的,還僅僅只是晚明時期海量皇族的冰山一角。

3

龐大的皇族子孫,也使得明朝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社會矛盾更是日益激化。

當時,明朝皇族不僅擁有超高的俸祿,而且往往還佔據著海量土地。到了明朝中葉以後,在全國人均土地面積不斷下降、貧者幾無立錐之地的同時,全國土地也越發向皇族手中集中,以景王、潞王為例,他們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另外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

在湖南,吉王佔有的土地更是高達七八十萬畝,其中湖南長沙、善化兩縣40%的田地都是吉王所有。

而在河南,全省一半的土地都是各個王府所有。以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為例,朱常洵結婚時,萬曆皇帝賞賜婚費達30萬兩;朱常洵前往洛陽就藩,萬曆皇帝又為他花了28萬兩白銀營建府邸;另外,萬曆皇帝為了這個寶貝心肝兒子,一次賞賜土地就達4萬頃,由於官員力陳太過奢侈,最後才減為2萬頃,由於當時河南土地已經被瓜分殆盡,為此還從山東、湖廣等地分田,才勉強湊夠了這2萬頃王田給了福王朱常洵。

對此明朝人描述說:“佔奪民業而為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為甚”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明朝中後期幾大主要藩王駐地

隨著皇族人數的劇烈膨脹,明朝財政也逐漸不堪其重。

以山西晉王府為例,在明朝初年只需年俸1萬石,但到了嘉靖年間,這個數字增長到87萬石。

另外在河南周王府,年俸也從明朝初期的1萬石增長到了嘉靖年間的69萬石。

湖廣楚王府,則從1萬石增長到25萬石。

在皇族不斷劇烈膨脹的過程中,明朝的地方官們也惶恐地發現,光是為了奉養當地皇族,許多地方政府財政就已瀕臨崩潰。於是才有了本文開頭,山西巡撫楊澄籌惶恐地嚮明孝宗彙報皇族子孫大爆炸的消息。

以明朝中後期的山西地方財政為例,當時山西的年財收大概是152萬石,但當時僅僅山西的朱明皇族,需要支付的年俸祿就達到了312萬石。

另外在河南,明朝中後期河南的年財收大概是84萬石,但當時僅河南皇族需要的俸祿就達到了192萬石。

於是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明朝官員惶恐地指出,即使是竭盡舉國之力,也已經難以供養皇族子孫了:

“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假令複數十年,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

“將來聖子神孫相傳萬世,以有限之土地,增無算之祿糧,作何處以善其後?”

4

到了明朝中後期,儘管竭盡天下財力,都已無力供養朱元璋的皇族子孫,但他們,仍不知足。

仍然以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為例,朱常洵不僅就藩洛陽了要了2萬頃封地,而且還向萬曆皇帝乞求賞賜“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不僅如此,福王朱常洵還與民爭利、壟斷了河南多地的鹽業買賣,禁止別人售鹽:“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

福王朱常洵並非個案,在大量皇族與民爭利、壟斷鹽業等各行各業買賣的同時,則是導致明朝政府的鹽稅等各路稅收卻收不上來,在民怨沸騰同時,明朝財政收入也因此日益窘迫,以致軍事開支也受到影響,“邊餉由此絀”,由此導致只能加重對普通民眾的盤剝來解決問題,由此又促進了王朝的衰亡。

到了明朝中後期,在皇族日益壟斷土地同時,各地王爺還經常向皇帝哭窮、索求各種特權:在河南開封,周王擁有當地的稅課權,潞王則佔有河泊所26處;

在山西潞城縣,清源王佔有商稅;山西屯留縣商稅,則被皇帝賜給了遼山王;另外平遙王甚至以家口太多、生活緊張為由,申請到了山西黎城縣一年的商稅。

而放眼當時海內,福王朱常洵“珠玉貨賂山積”,陝西的秦王則“擁貲數百萬”,在山西的代王,更是擁有房屋1060所。

為了供養劇烈膨脹的朱明皇族,到了晚明時期,明朝境內民眾甚至已經到了“廢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國之祿”的地步。

但即使如此,朱元璋的子孫還是不滿意,他們甚至公然成為各地惡勢力的代表。

作為駐紮各地的藩王,當時,代王府的輔國將軍,僅僅因為當地縣令秉公執法處罰他的僕人,就對當地縣令大打出手;在山西,河東王更是經常毆打地方官員,“挾奏有司,擅入府縣,凌辱毆置,習以為常”。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福建寧化王府的管家,甚至因為“求索祿糧不遂”,公然毆打當地的封疆大吏、從二品的左布政使劉望之。

由於作為皇族成員享有司法特權、有罪時“罰而不刑”,因此朱元璋的子孫也在各地為非作歹:嘉靖五年(1526年),山西汾陽慶成王府的輔國將軍,甚至與盜匪公然勾結;另外山西襄垣王府的輔國中尉、浙江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甚至“私出禁城為盜”,公然殺人搶劫。

在湖南武岡,岷王朱企禮“前後奪民妻女無算”;在河南禹州,徽王朱載倫甚至“有美女子過府,掠入與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與虎”

至此,到了明朝中後期,朱元璋的皇族子孫,許多已淪落成為地方惡勢力的代表,成為明朝各地的巨患大害。

5

在此情況下,明朝百姓也對朱明皇族恨之入骨。

到了明末,隨著李自成、張獻忠等各地農民軍的崛起,朱明皇族也進入了歷史的最後清算時刻。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在攻陷洛陽後,當眾斥責為富不仁的福王朱常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在下令將朱常洵砍頭梟首示眾後,民間甚至盛傳李自成農民軍出於仇恨,將朱常洵的屍體剁碎雜以鹿肉,煮成了“福祿宴”進行啃咬洩憤。

李自成農民軍進入山西后,據太原總兵姜瓖記述,農民軍“凡所攻陷,劫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

在山西平陽,李自成農民軍先是斬殺當地的皇族西河王等三百多人;

在汾陽,則對皇族“宗紳”大開殺戒,“彼汾一方,幾成羅剎鬼國”

攻克太原後,出於對朱明皇族的極度仇恨,李自成農民軍又“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而為了防止山西底層皇族作亂,李自成農民軍“恐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

明朝276年間,朱元璋傳下百萬子孫,他們的結局如何?

▲為了報復朱明皇族的殘酷掠奪,明末農民軍對朱明皇族成員大開殺戒

時任太原總兵姜瓖回憶說:“雲(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約計肆千餘,闖賊盤踞六日,屠戮將盡……”

殺人魔王張獻忠對於朱明皇族更是毫不客氣,在攻陷湖南常德後,張獻忠將當地的榮王宗室屠戮“殆盡”;在攻克重慶後,又將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盡殺之”

對此當時史官描述說,明末農民軍對於當時的朱明皇族:

“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在窮盡兩百年無盡盤剝人民後,朱明皇族,也在明末清初,迎來了最為冷酷的政治清算。

而在父親福王朱常洵被殺後,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1607-1646年)也逃到南京,並在崇禎皇帝死後,成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後,將弘光帝朱由崧等大量南明皇族成員擄掠到北京。第二年(1646年),多爾袞下令將弘光帝與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潞王朱常淓、荊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位高級皇族統統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在崇禎皇帝於1644年上吊自殺後,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則被李自成農民軍所控制,當年山海關大戰後,三人全部在亂軍之中失蹤,其中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兩人,更是從此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迷雲之中。

就在崇禎皇帝死後六十多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海關大戰後失蹤的崇禎的兒子、永王朱慈照,最終在76歲時,被人發現舉報後被捕,康熙於是下詔將朱慈照凌遲處死,並下令將他的幾個兒子全部“斬立決”。

此後,二百多年間一度膨脹至百萬人眾的朱元璋子孫,在歷史的寒流中,或者隱姓埋名,或者遠走他鄉,最終逐漸消隱於歷史的煙雲之中。

後來,作為原明朝靖江王朱亨嘉之子的朱若極,在太監營救下出走剃髮為僧,後來,他以藝名石濤聞名於世,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對於這種在亂世之中隱名埋名、四處漂泊的日子,就在臨死前一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65歲的石濤寫詩哀嘆說:

“何當遍繞梅花樹,頭白依然未有家”。

作為另外一位清初四大名僧,朱耷則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對於坎坷的一生,一度精神失常的朱耷,則選擇了用創作,來安放一顆亂世中的皇族孤魂,他在詩中寫道: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在面目已然全非的舊山河之中,朱元璋的子孫,最終為自己兩百多年的盛宴狂歡,付出了血染史書的殘酷代價。

參考文獻:

張廷玉等:《明史》

王天有:《明朝十六帝》

張宏傑:《蒼天饒過誰?朱元璋18代100多萬子孫,被殺了個精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