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九族?'

"

李善長並非朱元璋團隊裡功勞最大的人,但被堪稱是朱元璋的“蕭何”,因為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時候,他便開始輔佐朱元璋了。

怎樣一步步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一開始李善長只是做掌管文史書籍的工作。因為他“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對政務的處理極其幹練。後被升為參謀,掌管軍資輸送,為前線打仗準備軍需,籌措糧餉。正因為有他的幫助,朱元璋才能迅速拓展勢力,開創明帝國。

"

李善長並非朱元璋團隊裡功勞最大的人,但被堪稱是朱元璋的“蕭何”,因為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時候,他便開始輔佐朱元璋了。

怎樣一步步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一開始李善長只是做掌管文史書籍的工作。因為他“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對政務的處理極其幹練。後被升為參謀,掌管軍資輸送,為前線打仗準備軍需,籌措糧餉。正因為有他的幫助,朱元璋才能迅速拓展勢力,開創明帝國。

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九族?

所有開國元勳中,朱元璋最信任的就是李善長,封他為韓國公,甚至賜予可以免死3次的金牌。對於開創王朝的功績,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是:“雖無汗馬功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 這在那些死的死,廢的廢的開國元勳中已經是極不容易的待遇了。

朱元璋當皇帝后,李善長為左丞相,將很多事情交給他處理。此時李善長的聲名達到巔峰,成為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朱元璋還特意將女兒嫁給李善長的兒子,進一步促進彼此的關係。

又是怎樣一步步將自己送進深淵

功臣加上皇親國戚的關係讓李善長風光不已。李善長開始膨脹起來,除了皇帝,誰都不放在眼裡。在朝中極力樹立自己的權威,皇宮中敢頂撞他的都被安上了罪名,大臣都十分害怕他又敢怒不敢言。

這包括辱罵劉伯溫,逼得他告老還鄉。這些朱元璋不是看不見,只是礙於臉面,沒直接說出來,不滿的種子種在了心裡,只待生根發芽。

"

李善長並非朱元璋團隊裡功勞最大的人,但被堪稱是朱元璋的“蕭何”,因為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時候,他便開始輔佐朱元璋了。

怎樣一步步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一開始李善長只是做掌管文史書籍的工作。因為他“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對政務的處理極其幹練。後被升為參謀,掌管軍資輸送,為前線打仗準備軍需,籌措糧餉。正因為有他的幫助,朱元璋才能迅速拓展勢力,開創明帝國。

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九族?

所有開國元勳中,朱元璋最信任的就是李善長,封他為韓國公,甚至賜予可以免死3次的金牌。對於開創王朝的功績,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是:“雖無汗馬功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 這在那些死的死,廢的廢的開國元勳中已經是極不容易的待遇了。

朱元璋當皇帝后,李善長為左丞相,將很多事情交給他處理。此時李善長的聲名達到巔峰,成為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朱元璋還特意將女兒嫁給李善長的兒子,進一步促進彼此的關係。

又是怎樣一步步將自己送進深淵

功臣加上皇親國戚的關係讓李善長風光不已。李善長開始膨脹起來,除了皇帝,誰都不放在眼裡。在朝中極力樹立自己的權威,皇宮中敢頂撞他的都被安上了罪名,大臣都十分害怕他又敢怒不敢言。

這包括辱罵劉伯溫,逼得他告老還鄉。這些朱元璋不是看不見,只是礙於臉面,沒直接說出來,不滿的種子種在了心裡,只待生根發芽。

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九族?

李善長卻一點感覺不到皇帝的心理變化,越來越自負。朱元璋生病10多天,讓他幫著處理朝政,他可好,大大小小的事一切都自作主張,不去向朱元璋彙報,甚至連探望都不去探望。

他沒想過,他的一切都是朱元璋賜予的,他只是一個臣子,應該對朱元璋感恩戴德。因此朱元璋對他更加不滿,直接將他年俸祿削掉1800石。

朱元璋是個權力慾望很重的人,他認為這天下是我打下來的,大明王朝只有我這麼一個主人。你們其他人雖然幫我忙了,但也不過是跟著老大混的馬仔而已,應該以我為尊,不該因此就抬高自己的地位。所以當朱元璋成功清除了跟他爭天下的各路草頭王以後,李善長的喜歡做主就變成了致命的缺點。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

越來越多的人被牽連,李善長也害怕,他與胡惟庸是親家,當初還是他親自向朱元璋舉薦的胡惟庸,於是他抱著主動認錯的態度去見朱元璋,澄清與胡惟庸的關係。

朱元璋其實很想除掉他,只是沒有確鑿證據,加上李善長是皇親國戚,只能暫且不追究。朱元璋認為他做了好事,李善長這次總得感恩吧,但李善長還是沒有任何表示,至此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不滿算是到頂峰了。

  •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李善長的外甥丁斌,因犯罪入獄,在嚴刑拷打下,丁斌坦白李善長與胡惟庸關係親密。

  • 曾經舉薦胡惟庸為太常少卿,並收下他的三百兩黃金、古劍、玉酒壼、玉刻龍盞、蟠桃玉杯等財物。
  • 甚至牽扯出胡惟庸當初多次勸李善長造反,而且李善長還私自釋放胡惟庸的人等事。

對於李善長的清算算是正式開始了,由監察御史出面負責。罪名為:胡惟庸找他造反,他卻首鼠兩端,在胡惟庸與朱元璋兩股勢力中搖擺不定。

朱元璋把李善長召到奉天門,當面對話。三十六年前,四十一歲的李善長第一次見到朱元璋,那時他還是野心勃勃的二十七歲青年。他很清楚,自己能夠得到這一次單獨的告別,也算是朱元璋給老朋友的一份“殊榮”。並肩奮鬥三十多年的老朋友的最後一面,一個高高在上,一個俯伏塵埃。朱元璋談起從前創業的艱難歲月,“與語開創艱難之際,為之流涕。”除了懷舊,除了落淚,再沒什麼好說的了,也沒有說的必要。

關於李善長之死的幾種說法

五月的乙卯日,李善長自殺。《太祖實錄》中說他是自經而死,如果真是這樣,也算是保全大家體面的一種選擇。

《太祖實錄》中又說朱元璋下令,以禮安葬李善長,“厚恤其家”。可小編認為厚待李家是不可能的,更靠譜的一種說法是在《明史》中所說:“遂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誅之”。唯有公主與駙馬一家倖免於難。

李善長的性格遇到朱元璋註定了悲劇

縱觀李善長的為人,自恃其功,極其自負,這是古代帝王都很討厭的性格,在朱元璋這兒更是無法接受。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李善長和胡惟庸沒有任何關係,知道與否並不重要。

胡惟庸只是殺他的一個藉口,任何一個大臣在朝中極其自負,都會惹禍上身。曾國藩曾說過“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


平心而論,李善長對朱元璋雖不像蕭何對劉邦那樣忠心,他實際上也並沒有什麼大罪。但是對忌憚功臣的朱元璋來說,李善長這種人卻是不能容忍的。朱元璋所需要的,是對他忠心耿耿說一不二的奴才。

朱元璋作為帝王,摧毀臣子的政治結盟,使得大臣不能專權,以此來鞏固皇權,此舉是沒有錯的。可這種做法卻是普通人不能接受的,位置不一樣,自然考慮的點也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無法說帝王的是與非,只能論功和過。

我是講歷史的倉鼠洋,謝謝閱讀,喜歡點個關注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