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到了宋代,蘇東坡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議論。這些言論,在今天看來仍是充滿睿智的。的確,大凡具有大家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裡實在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狂妄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到了宋代,蘇東坡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議論。這些言論,在今天看來仍是充滿睿智的。的確,大凡具有大家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裡實在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狂妄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三句話:你一個“瘸子”,走一步顛三下,還來管閒事,找個樹蔭涼快去吧!

生活中有很多殘疾人,本來已經很自卑了,還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受到不同程度的辱罵。

尤其是在辯論的時候,一方實在無法取勝,就喪心病狂地拿別人的短處說事。這種人不僅無知而且可憐,因為除了揭人短,他並沒有一點可以使人服氣的東西,這也正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到了宋代,蘇東坡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議論。這些言論,在今天看來仍是充滿睿智的。的確,大凡具有大家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裡實在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狂妄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三句話:你一個“瘸子”,走一步顛三下,還來管閒事,找個樹蔭涼快去吧!

生活中有很多殘疾人,本來已經很自卑了,還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受到不同程度的辱罵。

尤其是在辯論的時候,一方實在無法取勝,就喪心病狂地拿別人的短處說事。這種人不僅無知而且可憐,因為除了揭人短,他並沒有一點可以使人服氣的東西,這也正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歷史上因為揭短造成不良後果的故事很多,其中,發生在朱元璋身上的一個例子特別有警示作用: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兒時的一個夥伴到京城找他要官。可能是為了套近乎,他把朱元璋小時候做的很多糗事都在大臣面前說了出來。朱元璋覺得臉沒處擱了,盛怒之下,下令把這個兒時的哥們兒殺了。

朱元璋殺哥們雖然不太仗義,但那人不分場合揭皇上的短,也算是死有餘辜。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到了宋代,蘇東坡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議論。這些言論,在今天看來仍是充滿睿智的。的確,大凡具有大家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裡實在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狂妄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三句話:你一個“瘸子”,走一步顛三下,還來管閒事,找個樹蔭涼快去吧!

生活中有很多殘疾人,本來已經很自卑了,還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受到不同程度的辱罵。

尤其是在辯論的時候,一方實在無法取勝,就喪心病狂地拿別人的短處說事。這種人不僅無知而且可憐,因為除了揭人短,他並沒有一點可以使人服氣的東西,這也正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歷史上因為揭短造成不良後果的故事很多,其中,發生在朱元璋身上的一個例子特別有警示作用: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兒時的一個夥伴到京城找他要官。可能是為了套近乎,他把朱元璋小時候做的很多糗事都在大臣面前說了出來。朱元璋覺得臉沒處擱了,盛怒之下,下令把這個兒時的哥們兒殺了。

朱元璋殺哥們雖然不太仗義,但那人不分場合揭皇上的短,也算是死有餘辜。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四句話:你生我養我就有功了?你咋不說我跟著你受了這麼多年的罪!

這句話當然是說給父母的,也算是公認的最傷人的話。

人到中年,父母也到了該頤養千年的時候了,但或許你事業並不成功,養家餬口都成問題,自然也就不願承擔養老的義務。但別忘了,沒有父母,你就來不到這個世界上,僅此一點,你就無權責怪父母。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一路走來,不覺已是人生的秋天,很多人因此收斂了脾氣,後悔曾經的衝動和過失。

不錯,誰都年輕過,誰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是有一句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嘛,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誰也不讓步,把小事搞成不可收拾的大事。

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明白,爭強好勝除了當時嘴痛快了,過後想來真沒意思。除了偶爾發生的陌生人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吵鬧都是和自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甚至是常常一個桌子上喝酒的朋友,就為爭一個高低,有時就動了酒瓶子。

但事後還是要來往吧?於是,又是道歉又是認錯的折騰。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所以,後來我們大都活明白了:一時的高下不算什麼,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活明白了不代表就沒意見了,家人朋友之間不經意的對話,也許就能惹亂子。

爺爺說過:禍從口出。有四句最傷人的話,最好不說。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一句:我早就看透你了,這麼多年讓著你,沒想到你還是那個“死樣”。

這句話夫妻間會說,鄰居或朋友之間也會說。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早就、讓著和還是。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不滿、憤慨、委屈甚至傷心都展現出來。

這個“早”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要說,我要罵你,看你能不能改正。

其實,這種看似恨鐵不成鋼的辱罵,沒有了激勵,只剩下責備和憤怒,即使說出來,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試想,很早之前,當這件事有了不好的苗頭時,你為什麼不說?現在木已成舟,倒是扮演起事後諸葛亮來了。

這樣說話,自己生氣,對方不服,輕者鬧個不歡而散,重責會影響幾十年來的感情,得不償失。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二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管你多麼偉大,也無可避免地犯一些錯誤,這時候,那些認為和你關係好,或者是親朋好友就都來批評你了。

因為人的能力有區別,你對於上級或者你尊敬的人低聲下氣,卻把氣撒在比你差的人身上,好像只有比你厲害的人才能批評你,反之就是不自量力。

須知,無論貧窮與富有,能在你犯錯的時候出來指正你的,都不是外人,他們不能眼看著你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然就會發出愛的呼喚;而你,則一點修養也沒有,狂妄地拒絕親朋好友的訓誡,理由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了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我。

這種狂妄和自大,不僅會失去最親的人,還可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先秦的《老子》中有“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之說,到了宋代,蘇東坡在《賀歐陽修致仕啟》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議論。這些言論,在今天看來仍是充滿睿智的。的確,大凡具有大家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裡實在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狂妄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之人。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三句話:你一個“瘸子”,走一步顛三下,還來管閒事,找個樹蔭涼快去吧!

生活中有很多殘疾人,本來已經很自卑了,還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受到不同程度的辱罵。

尤其是在辯論的時候,一方實在無法取勝,就喪心病狂地拿別人的短處說事。這種人不僅無知而且可憐,因為除了揭人短,他並沒有一點可以使人服氣的東西,這也正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歷史上因為揭短造成不良後果的故事很多,其中,發生在朱元璋身上的一個例子特別有警示作用: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兒時的一個夥伴到京城找他要官。可能是為了套近乎,他把朱元璋小時候做的很多糗事都在大臣面前說了出來。朱元璋覺得臉沒處擱了,盛怒之下,下令把這個兒時的哥們兒殺了。

朱元璋殺哥們雖然不太仗義,但那人不分場合揭皇上的短,也算是死有餘辜。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第四句話:你生我養我就有功了?你咋不說我跟著你受了這麼多年的罪!

這句話當然是說給父母的,也算是公認的最傷人的話。

人到中年,父母也到了該頤養千年的時候了,但或許你事業並不成功,養家餬口都成問題,自然也就不願承擔養老的義務。但別忘了,沒有父母,你就來不到這個世界上,僅此一點,你就無權責怪父母。

爺爺說:人到中年,即使你活得明白,有四句話也最好不要說出口

​在古代,不孝是一種嚴重的犯罪。春秋戰國時期的《孝經·五刑》中寫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你就慶幸生在現在吧,在古代哪個朝代,你都可能因為這句話入獄。

不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會比較大,很多人因此也看透了生活的本質,變得油膩和中庸。但總有一些人改變不了刻薄的壞習慣,把“抬槓”當成生活的樂趣。殊不知,也許有意無意間的一句“玩笑”話,就會引起很大的反彈,傷人又傷己。

俗話說:“樹怕傷皮,人怕傷心。”人到中年,理應變得更成熟;在我們顯擺“活明白了”的時候,切忌逞一時口舌之快,用語言的利劍去傷害自己身邊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