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卓尼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寒冷溼潤,四季不明。

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卓尼藏族服飾被稱為覺乃藏族服飾,也稱“三格毛”服飾。主要分佈在卓尼縣境內地勢平坦、海拔較低、氣候相對溫暖溼潤的東部新洮、洮河南岸和北岸等鄉鎮。2011年,卓尼藏族服飾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卓尼藏族主要源於上古時羌、戎諸部,至元末明初,隨著卓尼縣境內部落的定居與部落間多年的同化、融合,形成了卓尼藏民族的基本雛形。其住民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遷徙定居的吐蕃部落;吐蕃戍邊軍士留居後形成的部落;原居縣境之內由羌、蕃融合同化而形成的吐蕃部落。據《卓尼縣誌》載:約在元末明初,藏王赤熱巴巾派安多地區徵稅大臣噶·益西達爾吉的長子來到卓尼,建立了政權,成為第一任世襲土司,卓尼地區從此採納了拉薩宮廷服飾和髮型式樣,沿襲至今就形成了卓尼獨特的“三格毛"服飾。

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卓尼藏族男女服飾差異很大,相對而言,男子服飾要簡練得多。男子服裝用布、呢料,樣式和草原牧民的服裝相同。上身穿黑色大襟高領布襖短褂,分單、棉兩種,藏語稱“古身子”。短襖褂子下襬用紅色綢帶、布或羊毛腰帶繫於臀部,係扣打在臀後,下身穿黑色或深藍色長褲,頭戴狐皮帽或禮帽,足蹬“連把腰子”鞋。

卓尼藏族婦女的頭髮都梳成三根粗大的辮子,當地漢語方言中將辮子稱為“格毛兒”,所以又俗稱其為“三格毛兒”。這也是“三格毛”服飾的來歷。其少女跟已婚婦女在梳辮上有所不同,少女們的三根辮子都梳過後辮起來,用紅頭繩紮結;已婚婦女只辮中間一根,且用黑頭繩系扎,左右的兩根辮子上端蓬鬆,至腰下才梳成辮子。卓尼藏族婦女頭戴“山高帽”,其帽為尖頂護耳型,帽前部繡花,後綴彩色布花,形似漢族童帽。身著左衽長袍,緊裡腰身,上身喜著天藍色大襟的“考子”長袍,外罩鑲錦邊的粉紅、大紅或紫紅馬甲,藏語稱“庫多”,腰繫寬羊毛帶,腿穿大紅色長褲,足穿繡花鞋。服裝用各種顏色的布料鑲邊,或嵌有繡花圖案,或再套坎肩。

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三格毛”服飾製作工序相當繁複:

首先要做“沙茹帽”。“沙茹帽”也稱“山高帽”。屬純手工製作。一般老年人戴黑色“沙茹帽”,青年人戴紅色“沙茹帽”。帽子製作成後還要縫綴小珊瑚珠。

其次是服裝製作。衣服顏色一般都用藍、紅、桃紅、綠色綢緞。量體裁剪布料,要求所用線與衣料顏色相同。衣服的縫製,老一代都是用手工縫製衣服,現在也有用縫紉機進行縫製的。衣服做出後就要縫鈕釦,鈕釦是布做的,但馬甲的鈕釦就必須是銅鈕釦。

最後就是做“連把腰子”鞋。也是純手工製作。用麵漿子將布料一層層粘起來,粘五六層即可,壓平、晾乾後按照腳的大小剪成鞋樣子,粘好鞋面,粘上花樣子進行刺繡。鞋底一般為三層。束腰的腰帶是用羊毛線編織而成,然後進行染色。

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三格毛”服飾用料精美,做工精細,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尤其是男子皮襖領口及袖口多以名貴的豹皮或虎皮作飾,顯得樸拙大方,女子所戴的珊瑚帽更是典雅華貴,極具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三格毛”服飾製作由家族老一輩傳承下來,製作工序繁複,手工技藝獨特。目前老一代藝人所剩不多,新一代傳承人不能完全繼承老一代的獨特技藝,所以急需對老藝人所掌握的技藝進行記錄、傳承。

甘肅民俗服飾之卓尼藏族服飾

目前,“三格毛”服飾製作較有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是馬堯草以及她的三個徒弟牛貢布草、安傑道和馬保朝。2011年,馬堯草被甘肅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來源 | 《多彩風情——甘肅民俗》

圖片 | 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