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朱傑 鄄城 歷史 帝堯 菏澤 蚩尤 文化 黃帝 伏羲 炎帝 黃河 農業 管天管地管空氣竹官 2019-05-24

點擊上面可以收聽

當歷史的車輪越過伏羲、炎帝、黃帝、蚩尤等遠古的英雄繼續向前行駛的時候,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華大地黃河中下游流域一帶,相繼又產生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主要有堯、舜、禹。堯、舜、禹的歷史傳說在魯西南傳播範圍很廣,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光輝形象,一直被後世奉為立身行事的楷模。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胡集鎮帝堯像

堯,姓伊祁,名放勳,又稱為陶唐氏,歷史上被簡稱為唐堯。傳說堯是黃帝的五世孫,是一位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史稱他仁德如天,智慧若神,他團結天下的部落首領,施仁政,讓百姓安居樂業。

堯居住的是用樹枝和野草搭建的草棚,吃的是粗糙的谷黍飯和野菜湯,夏天穿一件麻布小褂,冬天披一塊獸皮擋風禦寒,是歷史上出名的節儉首領。他不顧個人的享樂,一心想讓百姓吃飽穿暖,過上太平、幸福的生活,做了數不清的好事,深得民心,從者如流。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胡集鎮伏羲宮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菏澤:伏羲之桑梓 堯舜之故里

堯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麼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堯聽到鼓聲, 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願去找他,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瞭解。

相傳,堯還制定了最早的歷法,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和12個月,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計算出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堯根據曆法指導人們生產和生活,積極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古人將帝堯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堯還特別注重任用賢才,邀請大批有才有德的人輔助他治理部落聯盟。相傳堯活了100多歲,當了70年的部落首領,把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堯死後葬於何處?歷史上說法不一,但隨著菏澤鄄城堯王墓和成陽古城的勘察發掘,堯死後葬於魯西南——今菏澤地區的傳說逐步被大家所認可。

在鄄城縣城西富春鄉谷林有一處古蹟,叫堯王墓,相傳是堯的真身埋葬之地。鄄城縣自古就流傳著“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的說法。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鄄城堯王墓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鄄城堯王墓

在菏澤城區東北牡丹區的胡集鎮,有一個村莊,叫堯王寺,附近建有一處文化園,前幾天去看看了,寫著叫“帝堯陵”,也說是埋葬堯王的地方。胡集鎮經過考古發掘,現在已被確認為古成陽遺址,也有著悠久的歷史。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胡集帝堯陵

谷林堯王墓和胡集帝堯陵,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一個歸屬鄄城縣管轄,一個歸屬牡丹區管轄,但都在菏澤市行政區劃範圍內,並且兩個地方相聚只有20公里左右。無論是叫堯王墓也好,叫帝堯陵也好,都是埋葬堯的地方,堯是個賢明的部落首領,不可能像蚩尤一樣被殺害而身首異處,也不可能分別埋葬於相距如此之近的兩個地方。

網上查閱了近期的資料,兩地都組織了有關堯陵的歷史文化研討會,專家也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貌似都是有理有據,都宣稱經過專家的考證本地為埋葬堯帝的確切地址。這樣的結果,把我們菏澤自己人都弄糊塗了。

我覺得,無論是爭奪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還是爭取社會經濟發展,都應該給群眾一個實實在在確鑿的說法。特別是像這種帶有傳說性質的歷史,本身都缺乏文字記載,作為文化學者不應附遷於地方政府,更應該深入考察論證,給出一個相對統一的結論。

堯帝到底是埋葬在胡集還是谷林?我沒有研究過歷史,更判斷不出到底在哪。但我比較傾向於是在谷林,因為這個地方的堯王墓感覺更古老一些。

以下為新聞截圖,不知道誰是誰非?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感謝菏澤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 朱傑 友情朗讀。

【魯西南傳說】堯陵在谷林(朗讀: 朱傑)

朱傑生活照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和網絡截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