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born in Xiao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w Anhui Province) in 1920, grew an interest to art at a young age for his family influence; Chu’s father, an art connoisseur had an extensive art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educated the young Chu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ink paintings. In 1935, he was admitted into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renowned painters Fan Ganmin and Wu Dayu, who had once claimed that “Paintings should express painters’ feelings about nature as well as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Feeling and Nature became the defining components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Having exposed to Western art early in his life, he had been fascinated by works of French masters, such as Picasso and Cezanne, that prompted him to study in Paris. Upon his arrival in the art capital of the world, Chu’s portrait of his wife, which was once referred as Mona Lisa of the East, was recognized by the French Spring Salon.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born in Xiao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w Anhui Province) in 1920, grew an interest to art at a young age for his family influence; Chu’s father, an art connoisseur had an extensive art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educated the young Chu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ink paintings. In 1935, he was admitted into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renowned painters Fan Ganmin and Wu Dayu, who had once claimed that “Paintings should express painters’ feelings about nature as well as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Feeling and Nature became the defining components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Having exposed to Western art early in his life, he had been fascinated by works of French masters, such as Picasso and Cezanne, that prompted him to study in Paris. Upon his arrival in the art capital of the world, Chu’s portrait of his wife, which was once referred as Mona Lisa of the East, was recognized by the French Spring Sal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絢爛 Dazzle

However, in the early 60s, his figurative paintings fell out of favour in the shifting European art market. Partly because of his worsened condit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aphasia, which drove him to convey himself through another vehicle – abstraction.

Chu’s artist friend Wu Guanzhong described Chu’s painting appear “like Western paintings when looking from afar, but when examined closely, they look like Chinese paintings.” His art introduced a new chapter of landscape painting, an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landscape and his internal mindscape. His unique paintings are evocative of landscapes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simplified lines still revealing traces of vertical cliffs and cloudy peak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he was familiar with.

He metamorphoses elements from nature, world and universe into his paintings. Influenced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d Chinese shanshui paintings and tradition of poetry, Chu’s art crosses the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urn, incorporating subtle, Eastern touches into sublime landscapes.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born in Xiao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w Anhui Province) in 1920, grew an interest to art at a young age for his family influence; Chu’s father, an art connoisseur had an extensive art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educated the young Chu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ink paintings. In 1935, he was admitted into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renowned painters Fan Ganmin and Wu Dayu, who had once claimed that “Paintings should express painters’ feelings about nature as well as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Feeling and Nature became the defining components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Having exposed to Western art early in his life, he had been fascinated by works of French masters, such as Picasso and Cezanne, that prompted him to study in Paris. Upon his arrival in the art capital of the world, Chu’s portrait of his wife, which was once referred as Mona Lisa of the East, was recognized by the French Spring Sal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絢爛 Dazzle

However, in the early 60s, his figurative paintings fell out of favour in the shifting European art market. Partly because of his worsened condit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aphasia, which drove him to convey himself through another vehicle – abstraction.

Chu’s artist friend Wu Guanzhong described Chu’s painting appear “like Western paintings when looking from afar, but when examined closely, they look like Chinese paintings.” His art introduced a new chapter of landscape painting, an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landscape and his internal mindscape. His unique paintings are evocative of landscapes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simplified lines still revealing traces of vertical cliffs and cloudy peak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he was familiar with.

He metamorphoses elements from nature, world and universe into his paintings. Influenced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d Chinese shanshui paintings and tradition of poetry, Chu’s art crosses the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urn, incorporating subtle, Eastern touches into sublime landscapes.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溪山行旅圖,范寬

Traveling amid Mountains and Streams, Fan Kuan

The tradition of integra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first began in Wei-Jin Dynasty of China, continued by Tang Dynasty poet Wang Wei and came to its height because of the Song Dynasty maestro of art and poetry Su Shi. Following the heritage of such masters, Chu’s paintings have taken inspiration from many renowned Chinese poems, especially the ones that express one’s sorrow upon leaving home and living in a foreign land, which connected deeply to his identity as an expatrait.

Trained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calligraphy before studying in Paris, Chu had already mastered controlled spontaneity in creating. In landscape paintings, his free-flowing, unbridled calligraphic brushstrokes roam in the foreground of his paintings, while the background is enriched with radiating and vibrant colours, inspired by Western expressionist art.

The painting Autumn, featured in the current exhibition is one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The compelling, bright shade of red in the background echos vigorous emotions and passion, while the black brushstrokes in the foreground are evocative of mountains, horses or people, as one would usually would see in traditional Asian paintings. While one attempts to solve the conumdrum, one is lost in the sea of emotions, as the blazing patches of yellow and white begin to sparkle. While one is finding the answer to what is he painting, one is confronted with a second query: what is he really feeling.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born in Xiao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w Anhui Province) in 1920, grew an interest to art at a young age for his family influence; Chu’s father, an art connoisseur had an extensive art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educated the young Chu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ink paintings. In 1935, he was admitted into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renowned painters Fan Ganmin and Wu Dayu, who had once claimed that “Paintings should express painters’ feelings about nature as well as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Feeling and Nature became the defining components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Having exposed to Western art early in his life, he had been fascinated by works of French masters, such as Picasso and Cezanne, that prompted him to study in Paris. Upon his arrival in the art capital of the world, Chu’s portrait of his wife, which was once referred as Mona Lisa of the East, was recognized by the French Spring Sal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絢爛 Dazzle

However, in the early 60s, his figurative paintings fell out of favour in the shifting European art market. Partly because of his worsened condit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aphasia, which drove him to convey himself through another vehicle – abstraction.

Chu’s artist friend Wu Guanzhong described Chu’s painting appear “like Western paintings when looking from afar, but when examined closely, they look like Chinese paintings.” His art introduced a new chapter of landscape painting, an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landscape and his internal mindscape. His unique paintings are evocative of landscapes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simplified lines still revealing traces of vertical cliffs and cloudy peak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he was familiar with.

He metamorphoses elements from nature, world and universe into his paintings. Influenced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d Chinese shanshui paintings and tradition of poetry, Chu’s art crosses the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urn, incorporating subtle, Eastern touches into sublime landscapes.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溪山行旅圖,范寬

Traveling amid Mountains and Streams, Fan Kuan

The tradition of integra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first began in Wei-Jin Dynasty of China, continued by Tang Dynasty poet Wang Wei and came to its height because of the Song Dynasty maestro of art and poetry Su Shi. Following the heritage of such masters, Chu’s paintings have taken inspiration from many renowned Chinese poems, especially the ones that express one’s sorrow upon leaving home and living in a foreign land, which connected deeply to his identity as an expatrait.

Trained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calligraphy before studying in Paris, Chu had already mastered controlled spontaneity in creating. In landscape paintings, his free-flowing, unbridled calligraphic brushstrokes roam in the foreground of his paintings, while the background is enriched with radiating and vibrant colours, inspired by Western expressionist art.

The painting Autumn, featured in the current exhibition is one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The compelling, bright shade of red in the background echos vigorous emotions and passion, while the black brushstrokes in the foreground are evocative of mountains, horses or people, as one would usually would see in traditional Asian paintings. While one attempts to solve the conumdrum, one is lost in the sea of emotions, as the blazing patches of yellow and white begin to sparkle. While one is finding the answer to what is he painting, one is confronted with a second query: what is he really feeling.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Chu Teh-chun

He was the first Chinese member of the 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France, an extraordinary accolade for any artist at the time. Together with Zao Wou-ki and Wu Guanzhong, they were famously known as the “Three Musketeers” of Chinese modernist paintings.

Chu once said in an interview that: “I paint every day. My passion and inspiration come from constantly working and endlessly creating.” He enlivened the canvases with his passion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art styl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desire to create.

Showroom




1



"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身處巴黎的工作室,攝於2010年。2001年這位藝術家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Grace

Jannik - Grace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


我的畫越趨於無形, 我就越接近中國唐宋的繪畫思想。我的抽象是屬於中國的, 屬於中國傳統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畫家畫中的風景是對自然的模仿,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與實景有一個距離, 是一種符號, 是一種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西方藝術家重分別,他的繪畫是直接檢視他的眼睛所見到的場景的結果。而中國畫家重綜合,他的作品並不以追求具體形態為目標,而是表達自然形態的精髓,以內心情感和嫻熟筆法達到這個目的。中國藝術是強調自然的真實描寫的——強調“內在真實”,區別於僅僅複製對象的外在形式特徵,是通過忠實地複製自然的可見形態,去表達深層含義——藝術家心中所領悟的自然運作規律。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1920年,出生於蕭縣白圖鎮(蕭縣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是中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曾經寄居於此,為這裡留下了“尚藝”之風。蕭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他的父親和祖父世代行醫,知書達理,喜愛作畫自娛,亦熱愛收藏字畫與詩集,使朱德群從小耳濡目染於傳統詩書畫氛圍中。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杭州國立藝術院 , 1926年

朱德群,從小熱愛體育運動,青年時個子也很高,原本勵志報考體專,被富有遠見的父親勸阻,於1935年報考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趙無極是同門師兄,並結緣吳冠中(在朱德群的影響下,原本學電機專業的吳冠中於第二年也報考了杭州藝專)。

學生時代的朱德群既喜歡林風眠、吳大羽教授的西洋繪畫,也非常喜歡潘天壽教授的中國傳統書畫,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可以同時左手磨墨,右手畫畫。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早年在巴黎的朱德群與董景昭

1955年,朱德群在臺北的一個個展作品全部售出,帶給他一筆充足的資金,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此刻的功成名就,搭乘去往巴黎的郵輪,去往夢寐以求的藝術之都。

郵輪上遇見後來陪伴他一生的妻子——董景昭女士(曾經他在臺灣最優秀的學生)。為了家庭的付出,董景昭女士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成就了朱德群的輝煌,朱德群說,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是遇見了她,自己的成功一半都是妻子的功勞。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董景昭的肖像畫

1956年,朱德群憑紮實的繪畫功底,畫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兩次獲得巴黎春季藝術獎項,作品被坊間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後來,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對於他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異曲同工,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展覽現場

我終於自由,我要表現我自己,我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

1970年代,朱德群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前進之路,從具象到抽象、從表象到內在,從混亂到純粹,不斷扣問,發現自我的一個過程。他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抒情式抽象藝術,去表現他對於這個世界和生命的個人感悟與觸動。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上,早春圖,郭熙

下,金秋,朱德群


11世紀山水畫大師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強調從現實主義向理想主義過渡,強調畫家應當在倫常的基礎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個側面——如何表現季節的變遷,如何比較同樣場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現每一個變化時刻的獨特特徵,怎樣選擇及賦予流水和行雲以感動,正如他所說,“以山水為動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

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他們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

蔣勳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2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朱德群書法作品


朱德群從小隨父親練習書法,非常喜歡行草和狂草。每年夏天與父親將家裡舊藏書畫擺出來晾晒、欣賞,日後仍記憶猶新。到了法國的朱德群,很難買到宣紙,後來發現肉鋪包肉的虎皮紙質地非常接近宣紙,高興地買了很多,每天練習書法。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詩是思想,不是現實,是抽象,是幻想。作為藝術家,最快樂的一點就是可以自由地幻想一切,思想隨性暢遊。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秋 Autumn


早在魏晉時期,便已開始出現山水畫與詩詞的結合;唐代詩人王維更是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藝術大家蘇軾與米芾更是將詩書畫結合的創作形式推向一個巔峰。朱德群透過其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好友吳冠中甚至形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文獻參考:

1.《中國藝術史》邁克爾·蘇利文 著,徐堅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書法漢字之美》蔣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Teh-Chun’s painting appears to me as a mental enigma, a theatre where moving shadows act without revealing their secret: the image leads to a perpetual Elsewhere which remains both elusive and irrevocably present.” French art critic and philosopher Pierre Restany describes his impression of Chu’s artworks.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Chu’s paintings, one is inevitably moved by his infusive emotions permeated upon the canvases and when viewing closer, one may find semi-abstract figures in his rhythmic brushstrokes. A mountain, lake, person or meaningless brushstrokes? Audienc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innuendo which invites themselves to fill in the mental blank with imaginati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turn to Nature”

Chu, born in Xiao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w Anhui Province) in 1920, grew an interest to art at a young age for his family influence; Chu’s father, an art connoisseur had an extensive art and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educated the young Chu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ink paintings. In 1935, he was admitted into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renowned painters Fan Ganmin and Wu Dayu, who had once claimed that “Paintings should express painters’ feelings about nature as well as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Feeling and Nature became the defining components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Having exposed to Western art early in his life, he had been fascinated by works of French masters, such as Picasso and Cezanne, that prompted him to study in Paris. Upon his arrival in the art capital of the world, Chu’s portrait of his wife, which was once referred as Mona Lisa of the East, was recognized by the French Spring Salon.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絢爛 Dazzle

However, in the early 60s, his figurative paintings fell out of favour in the shifting European art market. Partly because of his worsened condit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aphasia, which drove him to convey himself through another vehicle – abstraction.

Chu’s artist friend Wu Guanzhong described Chu’s painting appear “like Western paintings when looking from afar, but when examined closely, they look like Chinese paintings.” His art introduced a new chapter of landscape painting, an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landscape and his internal mindscape. His unique paintings are evocative of landscapes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simplified lines still revealing traces of vertical cliffs and cloudy peak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he was familiar with.

He metamorphoses elements from nature, world and universe into his paintings. Influenced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d Chinese shanshui paintings and tradition of poetry, Chu’s art crosses the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well as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urn, incorporating subtle, Eastern touches into sublime landscapes.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溪山行旅圖,范寬

Traveling amid Mountains and Streams, Fan Kuan

The tradition of integra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first began in Wei-Jin Dynasty of China, continued by Tang Dynasty poet Wang Wei and came to its height because of the Song Dynasty maestro of art and poetry Su Shi. Following the heritage of such masters, Chu’s paintings have taken inspiration from many renowned Chinese poems, especially the ones that express one’s sorrow upon leaving home and living in a foreign land, which connected deeply to his identity as an expatrait.

Trained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calligraphy before studying in Paris, Chu had already mastered controlled spontaneity in creating. In landscape paintings, his free-flowing, unbridled calligraphic brushstrokes roam in the foreground of his paintings, while the background is enriched with radiating and vibrant colours, inspired by Western expressionist art.

The painting Autumn, featured in the current exhibition is one of Chu’s signature style paintings. The compelling, bright shade of red in the background echos vigorous emotions and passion, while the black brushstrokes in the foreground are evocative of mountains, horses or people, as one would usually would see in traditional Asian paintings. While one attempts to solve the conumdrum, one is lost in the sea of emotions, as the blazing patches of yellow and white begin to sparkle. While one is finding the answer to what is he painting, one is confronted with a second query: what is he really feeling.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Chu Teh-chun

He was the first Chinese member of the 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France, an extraordinary accolade for any artist at the time. Together with Zao Wou-ki and Wu Guanzhong, they were famously known as the “Three Musketeers” of Chinese modernist paintings.

Chu once said in an interview that: “I paint every day. My passion and inspiration come from constantly working and endlessly creating.” He enlivened the canvases with his passion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art styl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desire to create.

Showroom




1



「知識貼」朱德群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澄懷味象 | 華人藝術大師系列

Return to Nature | Chinese Master's Art Works Collection

藝術家 Artists

趙無極 Zao Wou-ki \\ 朱德群 Chu Teh-chun

丁雄泉 Walasse Ting \\ 曾海文 T’ang Haywen

出品人:吳濱

策展方:WS SPACE 無 集 & 杜若雲章·上海 Je Fine Art Space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發佈

圖文由作者提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