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丨顓頊:文明起源時代的光輝路標

顓頊 黃帝 顧頡剛 大禹 山海經 封面新聞 2018-12-01
四川發現丨顓頊:文明起源時代的光輝路標

顓頊塑像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記·五帝本紀》),但姓只有十二姓。這段史料,實質是說明以黃帝族為核心,發展分衍出了十四個集團,遍佈於四方。中華民族就是通過中國大地上生活著的各個原始部族以姓氏認同的方式而凝聚起來的。中華民族內部的各個子民族不是因種族和血緣差別而形成的,主要是因為文化的差異而形成的。中華民族是文化民族,它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是大中華民族認同,不是內部多民族的小認同。這是自古以來大一統中國的特點。

最大的姓氏認同創造者

五帝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姓氏認同,是五帝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始源的一大貢獻。顓頊是繼黃帝姓氏認同之後最大的姓氏認同創造者。

據帝系、世本諸多史籍,知虞、夏、楚、秦四國皆顓頊之後,有媯、姒、嬴、芊四姓。而出於虞、夏、秦者又有八國:陳,媯姓。杞、越,姒姓。閩越、東越,騶姓。匈奴為夏后氏苗裔,姒姓。趙為嬴姓。祝融為楚國高陽顓頊之後的先祖,更推衍發展為祝融八姓。顓頊與黃帝所得姓氏相較,去其重複,還有十四姓,還比黃帝多出兩姓。

據《山海經》“大荒經”記載,還有大荒六國皆為顓頊所產。南有越,北有胡,東有淮夷,西有三苗,分佈若此之廣,可見顓頊集團為核心的輻射力和發展影響力之巨大。顧頡剛說:“雲礽相繼,南北東西無所不有,轄地可方萬里,歷時殆餘二千年,與他帝王之身後寥落者大不同矣。”所以,顓頊是以姓氏文化認同方式促進中華民族的向心凝聚最早最大的成功者,“蓋囊括萬匯以為一家。”(顧頡剛先生語)

順便說一句,《大荒北經》記載“有叔歜國,顓頊子”。古蜀蠶叢之石碑記有歜、濁、燭等七個字,兩相對照,這個叔歜國,可能就是古蜀國,還是屬於顓頊一系的。

《左傳·文十八年》說: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都是顓頊培養出來的。就連顓頊培養出來的“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檮杌”,也是個了不起的史官,故後來人有以“楚檮杌”、“蜀檮杌”來命名歷史著作的。最偉大的騷體詩的創造者、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自稱帝高陽之苗裔,也是顓頊文化董陶孕育出來的。

上古前三代文化重要奠基人

顓頊是上古前三代文化的重要奠基人,為其後的堯舜禹後三代的大禹能夠成長為華夏國家文明始祖,起了孕育、培養和奠實基礎的作用。

五帝時代與夏商周三代連結起來,是中華遠古與上古文明起源、形成、發展和鼎盛的時期。它的發展階段可分為三個“三代”。第一個前三代是黃帝、顓頊、帝嚳。第二個中三代是堯、舜、禹。第三個後三代是夏商周。黃帝為首的前三代,包括炎帝在內,顯然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文明初生的起源時期。堯為首的中三代,以大禹為標杆,是國家治水文明與治理文明形成的過渡時期。而夏商周後三代則是上古國家文明繁盛發展的昌盛時期。由上述三個“三代”,構成中華文明起源時代發展三階段的完整清晰圖景。其中,前三代是原始社會後期文明因素初生和積累的時期。黃帝是第一個積累積澱文明因素的人,顓頊是第二個擴大黃帝文化因素和基因積累的人,根據其文明成果,可視為高陽氏“顓頊文化”的創造者,其文化特徵有別於他之前的“黃帝文化”的起源時期,也有別於其後的中三代過渡時期,但他承襲了前三代,又為中三代過渡到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礎,立下了大功勞。經過中三代的過渡,通過“和平禪讓”的方式,而不是階級戰爭的方式,即以特殊的亞細亞生產方式進入階級社會高度發達的文明。在這個過程中,顓頊是起了巨大歷史作用,他是“五帝”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起源形成時代承上啟下的奠基者。他之前的開源者是黃帝,他之後集華夏文明之大成者是堯舜禹。顓頊是這個文化過渡到文明時代,為中華文化(包括炎黃文化和華夏文化二者)積累文明因素丶積澱文化基因和傳承文脈起了巨大作用的文明起源的標誌性人物,是文明起源時代的一個光輝路標。

四川發現丨上古五帝顓頊 與嫦娥奔月仙話(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