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01

其實在《莊子·在宥》這一篇中,莊子還闡釋了兩個重要的思想,這兩個思想非常具有現代感,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通俗點發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自己的優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少數的成功,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大量的失敗;成功大部分只是僥倖,而失敗不可避免。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些都是典型的思維謬誤,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意識到了人性中的這些弱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01

其實在《莊子·在宥》這一篇中,莊子還闡釋了兩個重要的思想,這兩個思想非常具有現代感,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通俗點發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自己的優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少數的成功,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大量的失敗;成功大部分只是僥倖,而失敗不可避免。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些都是典型的思維謬誤,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意識到了人性中的這些弱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莊子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 而不見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 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意思是說,世俗的人總是喜歡別人與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與自己不同。希望別人與自己一樣,不想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內心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又何嘗能夠超出眾人呢!靠著眾人支持了肯定自己的見解,還不如讓眾人各自發揮才幹。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01

其實在《莊子·在宥》這一篇中,莊子還闡釋了兩個重要的思想,這兩個思想非常具有現代感,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通俗點發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自己的優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少數的成功,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大量的失敗;成功大部分只是僥倖,而失敗不可避免。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些都是典型的思維謬誤,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意識到了人性中的這些弱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莊子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 而不見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 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意思是說,世俗的人總是喜歡別人與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與自己不同。希望別人與自己一樣,不想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內心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又何嘗能夠超出眾人呢!靠著眾人支持了肯定自己的見解,還不如讓眾人各自發揮才幹。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希望治理國家的人,如果這樣的話,就只看到夏、商、週三代帝王的政績,卻看不到帶來的後患。這樣治理國家是憑藉僥倖才能成功而已,但有多少憑藉著僥倖而不亡國的呢?能保住國家的,還不到萬分之一;而失去國家的,就算要亡一萬次也救不了一次。這真實可悲!一國之君居然不知道這個道理。

02

在現代心理學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多固有的錯誤思維,比如“確認偏誤”,也就是我們總是偏愛自己的觀點,千方百計去找理由來自圓其說;比如“損失厭惡”,每個人都不喜歡失去而喜歡得到,失去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程度,是得到同樣的東西所帶來快樂程度的兩倍;比如“忽視沉默的證據”,我們總是看到成功的少數人,而忽視了做了同樣的事情的人,大量的失敗案例,這個是創業者很容易犯的錯誤。媒體總是報道創業少數的成功者,他們的光環和榮耀掩蓋了,大量在痛苦中掙扎,且默默無名的創業失敗者。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01

其實在《莊子·在宥》這一篇中,莊子還闡釋了兩個重要的思想,這兩個思想非常具有現代感,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通俗點發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自己的優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少數的成功,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大量的失敗;成功大部分只是僥倖,而失敗不可避免。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些都是典型的思維謬誤,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意識到了人性中的這些弱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莊子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 而不見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 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意思是說,世俗的人總是喜歡別人與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與自己不同。希望別人與自己一樣,不想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內心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又何嘗能夠超出眾人呢!靠著眾人支持了肯定自己的見解,還不如讓眾人各自發揮才幹。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希望治理國家的人,如果這樣的話,就只看到夏、商、週三代帝王的政績,卻看不到帶來的後患。這樣治理國家是憑藉僥倖才能成功而已,但有多少憑藉著僥倖而不亡國的呢?能保住國家的,還不到萬分之一;而失去國家的,就算要亡一萬次也救不了一次。這真實可悲!一國之君居然不知道這個道理。

02

在現代心理學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多固有的錯誤思維,比如“確認偏誤”,也就是我們總是偏愛自己的觀點,千方百計去找理由來自圓其說;比如“損失厭惡”,每個人都不喜歡失去而喜歡得到,失去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程度,是得到同樣的東西所帶來快樂程度的兩倍;比如“忽視沉默的證據”,我們總是看到成功的少數人,而忽視了做了同樣的事情的人,大量的失敗案例,這個是創業者很容易犯的錯誤。媒體總是報道創業少數的成功者,他們的光環和榮耀掩蓋了,大量在痛苦中掙扎,且默默無名的創業失敗者。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在《能力陷阱》這本書中,也講到這個道理,越是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的人,成功的光環讓他們認為,缺點是無足輕重的,但往往是短短的成功之後,更大的失敗正在醞釀。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偏向於將成功歸於自己的努力,而將失敗歸於自己“運氣不好”。但實際上,可能正好反過來,絕大部分的成功,僅僅是因為運氣。

更嚴重的是,我們不僅會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結果,我們還會懷疑別人的成功只是僥倖。比如在職場中,看到同事加薪升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他?認為領導有偏見,認為公司不公平,別人的成功是僥倖;但當自己得到加薪升職的時候,我們往往第一反應是:這是我一直努力的結果,是我應得的。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莊子提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實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並非真的讓我們放棄聖賢和摒棄智慧,而是要告誡我們剋制人性的慾望,不要被外界的名利、權勢誘惑,這樣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做到所謂“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做到了自律、自制,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01

其實在《莊子·在宥》這一篇中,莊子還闡釋了兩個重要的思想,這兩個思想非常具有現代感,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通俗點發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樂於看到自己的優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度關注少數的成功,而選擇性地忽視了大量的失敗;成功大部分只是僥倖,而失敗不可避免。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些都是典型的思維謬誤,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意識到了人性中的這些弱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莊子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 ?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 而不見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 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意思是說,世俗的人總是喜歡別人與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與自己不同。希望別人與自己一樣,不想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內心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又何嘗能夠超出眾人呢!靠著眾人支持了肯定自己的見解,還不如讓眾人各自發揮才幹。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希望治理國家的人,如果這樣的話,就只看到夏、商、週三代帝王的政績,卻看不到帶來的後患。這樣治理國家是憑藉僥倖才能成功而已,但有多少憑藉著僥倖而不亡國的呢?能保住國家的,還不到萬分之一;而失去國家的,就算要亡一萬次也救不了一次。這真實可悲!一國之君居然不知道這個道理。

02

在現代心理學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多固有的錯誤思維,比如“確認偏誤”,也就是我們總是偏愛自己的觀點,千方百計去找理由來自圓其說;比如“損失厭惡”,每個人都不喜歡失去而喜歡得到,失去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程度,是得到同樣的東西所帶來快樂程度的兩倍;比如“忽視沉默的證據”,我們總是看到成功的少數人,而忽視了做了同樣的事情的人,大量的失敗案例,這個是創業者很容易犯的錯誤。媒體總是報道創業少數的成功者,他們的光環和榮耀掩蓋了,大量在痛苦中掙扎,且默默無名的創業失敗者。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在《能力陷阱》這本書中,也講到這個道理,越是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的人,成功的光環讓他們認為,缺點是無足輕重的,但往往是短短的成功之後,更大的失敗正在醞釀。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偏向於將成功歸於自己的努力,而將失敗歸於自己“運氣不好”。但實際上,可能正好反過來,絕大部分的成功,僅僅是因為運氣。

更嚴重的是,我們不僅會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結果,我們還會懷疑別人的成功只是僥倖。比如在職場中,看到同事加薪升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他?認為領導有偏見,認為公司不公平,別人的成功是僥倖;但當自己得到加薪升職的時候,我們往往第一反應是:這是我一直努力的結果,是我應得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醒我們,要注意人類思維中的這兩個陷阱

總之,每個人都有很多錯誤的固有認知,這些認識潛藏在我們思維的角落,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他人、對世界的判斷。而早在幾千年前的思想家們,早就意識到了這些人類的思維陷阱,並警醒我們。

就像莊子說的“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