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周朝 夏朝 周文王 清朝 周武王 中國歷史 歷史總探長 2019-04-04

“嫡長子繼承製度”在周王朝確立,延續至大清王朝,這三千年的時間裡,為什麼卻被帝王視為正統?又為什麼沒有人去試圖推翻它?是制度的優越性,亦或是帝王在可以維持這種制度的延續?我們一起來看看。

“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說起嫡長子繼承製度,我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啟”這位帝王,他作為歷史中開啟了“家天下”的第一人,為嫡長子繼承製的發展和延續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夏朝

夏朝開啟於啟,終結於桀,啟開啟了家天下的格局,但是在夏王朝因為其史料的缺乏,我們尚未十分確定夏王朝究竟是“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兄終弟及制”,因為夏朝的繼承人中,有兒子繼承,同時也有弟弟繼承。

但是在夏朝的16代帝王中,我們能夠得到的規律是,王位的繼承基本是以傳位於兒子為主,其實才是傳位於弟。

商朝

商朝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延續了31代帝王,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王朝,在商朝有一場關於繼承人的禍亂,它就是“九世之亂”。商場的開創者商湯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延續下去,因此建立了“兄終弟及,繼而傳子”的繼承製度。

這是什麼意思?

既然是“兄終弟及”制度優先,那麼王位的繼承是按照第一代帝王-----帝王之弟-----帝王之少帝如此傳承下去,這樣一來,只有當同輩之中的所有弟弟均不在人世的時候,才會輪到“繼而傳子”的繼承製度。

這個“子”是長兄的兒子繼承,但是在商湯去世後,他的那些弟弟們十分不願意將王位傳給長兄的兒子,於是這些人為了繼承王位,爆發了“九世之亂”。

“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一直到商朝的第27位王康丁繼位,才正式確立了“傳子制度”,而在後來的發展中才逐漸出現“嫡子繼承”制度,商朝可以說為以後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提供了一個樣板和一項可供後世王朝參考的政治制度。

周朝

周王朝的時候,這個王朝在周文王時期確立了一種全新的制度,它叫做“文王世子制”,周文王在位的時候,將周武王立為自己的世子,負責參與政事,周文王不在的時候,周武王行使王權、處理政事。

但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後,周成王還年幼,於是周公旦開始攝政,而當週成王成年之後,周公旦將權力還給周成王,周成王時期,正式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

“嫡長子繼承製度”的核心在於: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於是乎,在龐大的后妃群中只有嫡後的長子享有優先繼承權,如果從嫡後沒有兒子,那麼就從後宮的身份尊貴、家世顯赫的妃子中,選擇庶出的兒子來作為未來王位的繼承人。

“嫡長子繼承製度”在封建王朝中延續了將近3000年的時間,為什麼沒有被廢除呢?

我們知道,歷代的帝王都希望將自己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非自己的兄弟,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他們無一不是希望將自己的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兄終弟及”這項傳承製度之所以被廢除,就是因為他不符合帝王的要求,說白了,就是每一代帝王都有自己的私心,而“嫡長子繼承製度”正好契合他們的這份私心,所以這項制度才能夠傳承下來。

但是,只要是一項制度總會有大大小小的弊端,而在清王朝“嫡長子繼承製度”雖然深深地影響著滿洲人,並且清朝的地位繼承人卻演化出了一套全新的模式,那就是“立嫡以賢”,但是“嫡長子繼承製”這項制度卻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清朝。

“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什麼能夠延續千年而無法撼動?

正是因為有著制度的優越性和可行性,這項制度才會傳承千年而不倒,王權的繼承一向都是歷代帝王擔心的焦點,有多少人在苦苦覬覦著王權,又有多少人在王權的鬥爭中身死族滅,可以說王權的繼承本身就是一項有誘惑力的權力鬥爭,而為了保證王權的順利交接和更迭,"嫡長子繼承製"這項制度的優越性才超越了其他的制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