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中國1000年」之六十一:悲傷的劉武,悲哀的周亞夫

「通鑑中國1000年」之六十一:悲傷的劉武,悲哀的周亞夫

一說起七王之亂,很多人都知道周亞夫在平判之役中居功至偉,但還有一個人的功勞並不亞於周亞夫。在我看來,如果沒有他,叛被平定的時間或許會被無限拉長。

他就是當今皇帝劉啟的親弟弟、樑王劉武。

當初,原來的樑王、劉武的弟弟劉揖意外身故後,因為他沒有繼承人,所以按慣例是要裁撤樑國的。但漢文帝和賈誼考慮到有個樑國橫在中間,可以有效地防範吳、楚兩國。於是,就將劉武改封為樑王,並且增加了樑國的封地,使樑國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諸侯國。

而劉武也沒有辜負父親的託付。七王叛之後,樑國立刻就成為了最前沿,在吳、楚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劉武硬是將戰線穩定在了棘壁。並且在周亞夫拒不派兵救援的情況下,不但守住了棘壁,還擊退了吳、楚聯軍。

但反過來說,如果劉武也跟著起兵造反,那麼這場叛的結果絕對不容樂觀。所以說,在這場叛亂中,劉武就憑著沒有投降這一條,就可以說是功莫大焉;更何況他還積極防禦,給周亞夫截斷判軍後路,提供了有利的局勢。

所以,劉武立功了,他沒有給吳、楚兩國任何機會,他繼承了爺爺劉邦的光榮傳統,韓信、彭越、英布在那一刻靈魂附體。在那場戰爭中,他就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一個人面對著吳、楚聯軍的強大攻勢,面對著天下人的目光和期待!他贏了,他獲得了勝利,他淘汰了吳、楚聯軍。

劉武本就深得母親竇太后和哥哥劉啟的寵愛,劉啟在沒立太子的時候,甚至說過自己百年之後讓劉武接班的酒話。現在,立了大功的劉武更是風光無限,被賜以天子旌旗,出入用天子禮儀。

這還不夠。當太子劉榮被廢的時候,竇太后又想起了劉啟那一次的酒話,她是真動了兄終弟及的心思。於是,在一次宴會上,她對劉啟說了自己的想法。

劉啟還真的拿這個話題來徵詢眾臣的意見,袁盎等人的反應很直接:堅決反對。

其實在這個事情上,無論是太后還是劉武自己,說歸說,還真不敢太當真。畢竟劉啟是有兒子的,這種涉及到皇位繼承的大事,可不是劉武想要,劉啟想給,太后支持就能愉快決定的。

劉武倒也乾脆,說皇位我不倒不想了,但是能不能讓我自己出錢修條快速路,可以直達咱媽住的長樂宮,能讓我隨時去看看咱媽。

劉啟又去徵求大臣們的意見,袁盎等人的反應還是很直接:堅決反對。

這下劉武不爽了,皇帝太后都願意傳位給老子,你們不讓;現在老子要修條進宮的路,你們還不讓。這存心是跟老子作對嘛。

於是,他就去徵求他手下人的意見。

劉武有兩大愛好,一是蓋房子,營建了一座東苑流傳至今(後人稱梁園);二是招攬賢才,旗下招攬了鄒陽、嚴忌、枚乘、司馬相如、公孫詭、羊勝等等文人雅士。

只不過,他招攬的這些人的才能有些單一:作賦。所以,劉武和他們在梁園中經常談論的主題就是文學。長此以往,以至於形成了獨特的梁園文學,引領了當時的文學潮流。

文壇在經歷了秦漢時期的沉寂之後,又一次煥發出了奪目的光華。

可是,文學不能幫劉武贏得皇位。所以,劉武找到以詭謀著稱的羊勝和公孫詭,問他們的意見。

公孫詭,以奇計見長,所以人稱“公孫將軍”,在樑國官至中尉,著有《文鹿賦》等文學作品;

羊勝,與公孫詭是好朋友,雖無作品傳世,但估計文學修養也差不到哪去。

換句話來講,這二位是標準的辭賦家,而不是政治家。

所以,他們給劉武出了個很有武俠意味的主意:派出刺客,把袁盎等人給殺掉。

殺掉政敵,這在朝堂之上實屬平常,必竟晁錯的血還沒涼透呢。可是,政爭必竟不同於江湖仇殺,要講究個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你抬頭看看,皇帝在那坐著呢,你看誰不順眼,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派刺客把人幹掉,置皇帝於何地?當初趙高權傾朝野夠囂張了,殺李斯還先網絡了一堆罪名呢。

在政爭中,刺殺這種辦法,無論成功與否,都是把自己的把柄往對方手中送。這就像你在公司裡,跟同事在工作上因為理念不一致發生矛盾,你把人家給打一頓,再有理也變沒理了。

刺殺?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但劉武就是同意了這個辦法,不知道從哪兒找了些刺客,就派了出去。

說起來他找的這些刺客還是很靠譜的,非常順利地完成了刺殺任務,袁盎等十餘位大臣,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刺身亡。

事情一出,劉啟閉著眼睛就猜到這件事可能跟自己的好弟弟劉武有關。讓相關部門追查下來,抓了幾個刺客一問,坐實了劉武的罪行。

查實歸查實,但一方諸侯派刺客刺殺朝庭大臣,這完全是一樁皇家醜聞。所以,採取了古往今來行之而有效的辦法:首惡不問,只抓替死鬼。

這件事本來就是公孫詭和羊勝的主意,所以黑鍋不用甩,這兩位老兄也得揹著。

而劉武還是很講義氣的,他把這兩個人往後宮一藏,誰來問都說不知道。於是朝廷派出十餘撥使臣,對各級官員都進行了嚴厲的問責,並且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大搜捕,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都沒抓到公孫詭和羊勝。

在棘壁之戰中立下大功的韓安國受不了了,哭著去找劉武,說老大您想想臨江王劉榮吧,人家是皇帝的親兒子,還當過太子,就因為點小錯落個自殺身亡的下場。您現在就依仗著太后的寵愛,皇上還給您幾分面子。哪天太后去世了,您還指望誰呢?

他話還沒說話,劉武也哭了,說兄弟你別說了,我馬上把公孫詭和羊勝交出去。

當然,活人會說話,交出去萬一亂咬就不合適了。所以,他交出去的是兩個人的屍體。

韓安國的一席話讓劉武知道,這件事情,讓身為皇帝的兄長劉啟顏面盡失,盛怒之下,肯定會對自己起了殺心。

於是,他派出能言善辯的門客鄒陽去長安,通過皇后的哥哥王信勸說劉啟,要他像舜對待弟弟象那樣,不計前嫌地對待劉武,這樣才能千古流芳。

同時,竇太后也從側面向劉啟施加了壓力,最終,本來對劉武極度不滿的劉啟也只得就此罷手,不再追究。

而劉武也識相,親自跑到長安來請罪,兄弟、母子相擁而泣,一家人繼續相親相愛。只不過,自此之後,劉啟徹底冷落了劉武。

這一年是公元前147年,三年後,公元前144年10月,劉武來朝,請求留居長安侍奉母親,劉啟不許。當年四月份,劉武鬱鬱而終。

然後,劉啟將樑國一分為五,分別封給了劉武的五個兒子,由長子劉買襲樑王之位,樑國一直承襲兩百餘年,與國同休。其餘四國在數十年內,分別因罪或因無子被除國,封地改為郡治。

不管怎麼樣,劉武身受竇太后寵愛光環的加持下,總算是落了個善終的結局。可身居平判第一功的周亞夫就沒那麼好命了。

周亞夫是開國功臣絳侯周勃的次子。本來他是沒什麼露臉機會的,但繼承侯爵的世子周勝之犯了殺人罪,按律應當除爵。可文帝不忍看著老周家就此淪為庶民,就讓周亞夫繼承了爵位,並且官至河內郡太守。

十幾年前,匈奴入侵,文帝調軍駐鎮守京師,周亞夫駐紮細柳,在文帝閱兵時,以軍容齊整、軍紀嚴明、軍風森嚴給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匈奴退兵後,直接將其升任中尉之職,執掌京師之兵,守衛京城安全。

文帝臨終前曾對劉啟說,如果有事,周亞夫可堪大用。

於是,劉啟繼位後,又加封他為車騎將軍,位比三公。

車騎將軍一職中本就有徵伐判亂一項,因此,七王判亂時,他順理成章的被拜為太尉,真正的位列三公,領軍出征。

這裡要順便說一下,太尉一職是秦漢時期最高的武職官員,所以這個崗位最不讓人放心,於是有時設立,有時被廢除。而漢朝建國以來,擔任這個職位時間最長的,恰恰就是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可以說,這周氏父子是標準的一門雙太尉,這個榮譽還是很值得吹一輩子的。

但是,在平判之時,他採取的“放棄樑國,避免決戰,絕敵糧道”的策略徹底把劉武給得罪了。劉武每次到京城來,都會在劉啟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另外,在廢立太子一事上,他堅定地站在了原太子劉榮這一邊,數次上書反對罷黜太子,這讓劉啟極度不爽。

但不爽歸不爽,劉啟倒也沒給他穿小鞋。劉榮的太子之位被廢后,丞相陶青病退,太尉周亞夫順理成章地接替了丞相一職——同時太尉之職再次被廢除。

真正讓劉啟和周亞夫徹底決裂的,則是五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47年發生的一件事。

竇太后曾經想讓劉啟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其實劉啟本人也不太願意,所以就推託說要找丞相商量一下,果不其然,周亞夫以高帝曾經說過 “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為理由,不同意封王信為侯。

後來,匈奴那邊有以徐廬為首的六個高級將領歸降,劉啟很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它匈奴將領也來投降。但周亞夫再次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判之人封為侯,那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劉啟徹底爆發了,說了一句:丞相話不可用。然後將投降過來的六個人全部封為列侯。

周亞夫也是倔脾氣,竟然託病辭職。可沒想到劉啟二話不說,批了,然後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順便提一句,這個劉捨本是項燕的孫子,他父親項襄在項羽敗亡後歸降劉邦,被賜姓劉,封為桃侯。

劉舍只當了四年丞相,到公元前143年8月,估計因為他年紀大了,免其丞相之職,由御史大夫衛綰為丞相——其實衛綰年紀也不小。

也就是在這一年,時年五十六歲的周亞夫在獄中走向了他人生的終點。

原來,劉啟可能還是想起用周亞夫,但又想試試他脾氣改了沒,就把他召進宮中一起吃飯。周亞夫落座一看,給自己上了一大塊肉,沒放刀叉,也沒有筷子。這讓人怎麼吃?

正常來說,不管是皇帝故意為之,還是主管宴席的人疏忽,你跟人家皇帝說一聲,讓人拿雙筷子來就是了。可週亞夫倔勁又上來了,他也不跟劉啟打招呼,直接吩咐下面人給他拿了雙筷子。

劉啟見狀,就笑著問道:難道有什麼招待不週的嗎?

周亞夫倒也光棍,直接把帽子一摘,跪地請罪。可劉啟剛說了聲“起來吧”,老爺子馬上就站了起來,並且招呼也不打一聲,直接退了出去。

劉啟望著周亞夫的身影消失在宮門外,喃喃自語道:這種容易激憤之人,不能做幼君之臣。

這個事情雖然鬧得挺不愉快,但劉啟也沒想拿周亞夫怎麼樣。可架不住周亞夫有個坑爹的兒子,直接把他送進了鬼門關。

過了沒多久,周亞夫的兒子可能覺得父親年紀大了,要預先準備一下後事,就偷買了五百件專門用來殉葬的盔甲盾牌——這種殉葬品是天子專用。

那年頭在喪葬之事上有所逾制的王公大臣應該不在少數,這種事都是民不告官不究,自己偷摸幹了就得了。可是,周亞夫的兒子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竟然拖欠搬運這些器物的農民工的工錢。

這些農民工一怒之下,就告到官府,說周亞夫的兒子要反判。結果告狀文書一路到了劉啟那裡,劉啟就交給當地官吏查辦。

當地官吏按告狀文書上的內容一一責問周亞夫,結果這老爺子給他來了個一言不發,誰問都不說,問啥都不答。官吏彙報到劉啟那裡,劉啟也怒了,下令將周亞夫交廷尉處置。

前面說過,廷尉是專官刑獄的高級官員。如果說被官吏責問,相當於現在的被叫到紀委喝茶;那麼送到廷尉府,那就相當於被雙規了。

只不過,現在是在賓館裡接受審察,那年頭是在監獄被審問。而周亞夫那爆脾氣,哪受得了這種屈辱,所以被抓時就想自殺,但被他夫人給勸住了,讓他老老實實接受審查。看在老伴的面子上,周亞夫打算配合一回,結果沒想到事情向著不受控制的方向發展了。

廷尉問:你買這些器物是要造反吧?

周亞夫答:我買的這些都是殉葬用的,怎麼會造反呢?

於是,廷尉得出結論:你雖然不在地上造反,但準備在地下造反。

這種有罪推論就要了老命了。周亞夫一看,這是要把他往死裡玩,那就沒啥可講的了,絕食五天,吐血而亡。

他死後,封地被除。

周亞夫的父親周勃隨劉邦起兵反秦,屢立戰功;建國後討平韓王韓信判亂,被劉邦期許為“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後來又平諸呂之亂,扶立文帝即位。到周亞夫自己,用兵得法,練兵有度,三月掃平七王之亂。可以說,這父子兩代都立過大功,都心高氣傲,還都下過監獄。

只不過,周勃入獄後立刻就服軟了,用各種辦法自救;而周亞夫入獄後寧死不屈,一路傲到底。

所以,周亞夫可以說是死在了他自己的傲慢之下。

周亞夫剛正之氣,已開後世言氣節者之風。觀其細柳勞軍,天子改容,已凜然不可犯。厥後將兵,不救樑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剛氣而持正論,無所瞻顧,無所屈撓。——曾國藩

一年後,劉啟改封周勃的另一個兒子周堅為平曲侯,續接絳侯之爵。三十餘年後,其子受酎金案連累,爵位再次被除。自此,周氏一門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