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

衣賜履按:唉,真沒啥說的,反正就是擋不住的江河日下……

公元21年,王莽派太師羲仲(太師府祕書長)景尚、更始將軍護軍(更始將軍所屬大軍總監)王黨,率大軍征剿青州(山東省北部)、徐州(江蘇省北部)地區變民。

公元22年,二月,變民首領樊崇斬殺景尚。

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東征。

樊崇集團得知王匡、廉丹率軍多達十餘萬人,恐怕部眾跟政府軍混戰時,難以辨別敵我,於是下令用硃砂塗抹雙眉,號稱赤眉軍

"

衣賜履按:唉,真沒啥說的,反正就是擋不住的江河日下……

公元21年,王莽派太師羲仲(太師府祕書長)景尚、更始將軍護軍(更始將軍所屬大軍總監)王黨,率大軍征剿青州(山東省北部)、徐州(江蘇省北部)地區變民。

公元22年,二月,變民首領樊崇斬殺景尚。

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東征。

樊崇集團得知王匡、廉丹率軍多達十餘萬人,恐怕部眾跟政府軍混戰時,難以辨別敵我,於是下令用硃砂塗抹雙眉,號稱赤眉軍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衣賜履說:因難辨敵我,故染紅眉毛,這個理由太過牽強。政府軍裝具齊全,盔鮮甲亮,赤眉軍全是饑民,衣食不齊,兩撥兒人放一塊,只要不是瞎子,肯定是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怎麼會分辨不出?直到此時,赤眉軍的官銜最高的是三老(鄉村教育官),其次是從事(參謀官),再其次是卒史(法警),也就是說,這個變民集團,文化程度很低,他們平日接觸到的政府官員,最高級別的也就是三老這個層次的。史書上說,王莽根本沒把赤眉當回事兒,但聽說綠林集團任命將軍等官職後,才感到驚恐,因為顯示出綠林集團高層人物不容小覷,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此,我覺得赤眉軍染眉更可能的理由是,把臉畫花,有如鬼怪,嚇唬敵人

王匡和廉丹率精兵十幾萬人,所過之處,士兵胡作非為,姦淫、擄掠、燒殺,無惡不作。老百姓傳唱歌謠: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終於如田況所言。

衣賜履說:田況曾於公元21年上書王莽說,徒勞無益地大量派遣將帥,郡縣為此煩惱,反而比盜賊還要可怕(詳見拙文《王莽鎮壓造反的七種武器》)。

同一時期(公元22年),綠林軍爆發瘟疫,一共五萬餘部隊,死了將近一半。這個沉重的打擊,促使內部分裂,王常、成丹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西方的南郡(湖北省江陵縣)移動,稱為下江兵。王鳳、王匡(王鳳與王莽的大伯父同名,王匡與王莽的太師王匡同名)、馬武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北進入南陽(前隊郡,河南省南陽市),稱新市兵(新市,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首領們都稱“將軍”。

王莽派司命(公安部長)大將軍孔仁巡察豫州,派納言(農林部長)大將軍嚴尤和秩宗(祭祀部長)大將軍陳茂攻打荊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各帶官兵一百多人,到轄區招集士兵。嚴尤對陳茂說,遣將卻不發給兵符,一定要請示而後才能行動,這好比把名犬“韓盧(戰國時代韓國著名的獵狗)”捆著卻要它去捕獸。

衣賜履說:越是生死關頭,越難放權,生怕手下擁兵自立;越不放權,手下越離心離德,越容易謀反。這個悖論,無解。比如劉邦被項羽吊打的時候,雖然對韓信十分信不過,但還是封韓信為齊王,也算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就是大格局;賭輸了,就是識人不明。

此時流民遍野,入關的達到數十萬之眾,新朝政府設置養贍官(救濟官),發放糧食粥飯,由中央派人監督。然而,這幫子監督人員和具體負責的官吏勾結起來,把賑災的糧食全貪汙了,流民餓死的十之七八。起初,王莽派中黃門(太監)王業負責長安的市場,他以低價向百姓收購,百姓怨恨,但王莽卻因他節省費用而立功,賜爵為附城。王莽聽說城裡發生饑荒,就問王業什麼情況。王業說,那都是流民。又從市場上買來精米飯和肉汁,拿到宮中給王莽看,說,老百姓吃的都是這些,比我吃得還好哩。王莽覺得王業不錯。

衣賜履說:我們在《王莽:酒為百藥之長,朕要建個酒廠!》一文中,專門講了王莽的五均法,大意是在市場上設置五均官(物資調節官),調節市場價格,對外宣傳的目的是“保護老百姓利益,讓老百姓生活安穩”。史料上沒有說明,但從行文來看,這個王業可能就是常安(長安)市的五均官。任命中黃門為五均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崗位的油水有多大,以及王莽對其他官員是多麼的不信任。

另,王業因節省費用而被封為附城,恰恰是對五均官設立初衷的反動,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政策的理論與政策的實踐,基本上不是一回事。附城相當於秦漢時期的關內侯,給太監封爵雖然並不是第一個,比如宣帝劉病已封自己的老丈人許廣漢為平恩侯,許廣漢也是個太監,但畢竟是皇后的親爹,王業封爵,似有不妥。

冬季,無鹽(山東省東平縣東南)縣的索盧恢(索盧,複姓)等舉兵反叛。廉丹、王匡平叛索盧恢,斬首一萬多級。王莽將廉丹和王匡晉升為公爵,其他十幾個有功人員也都加官進爵。

赤眉軍一位別校(指揮官)董憲,率領數萬部隊在樑郡(河南省商丘縣)活動。王匡打算進攻董憲,廉丹則認為士兵疲憊,應當暫作休整。王匡發現廉丹越老膽子越小,就表示您老人家如果害怕了,您就在後面呆著,我自己收拾反賊就夠了。然後,王匡引兵單獨進發,廉丹無奈,只好隨後。兩人在成昌(山東省東平縣境)遭遇赤眉軍,被打得大敗,王匡跑路了,廉丹派手下把自己的印綬和符節帶給王匡,說,小孩子可以逃走,我不能走!之後,廉丹戰死,手下二十多名幹部在激戰中聽說此事,都說,廉公已死,我還為誰活著?驅馬衝向赤眉,全都戰死。

"

衣賜履按:唉,真沒啥說的,反正就是擋不住的江河日下……

公元21年,王莽派太師羲仲(太師府祕書長)景尚、更始將軍護軍(更始將軍所屬大軍總監)王黨,率大軍征剿青州(山東省北部)、徐州(江蘇省北部)地區變民。

公元22年,二月,變民首領樊崇斬殺景尚。

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東征。

樊崇集團得知王匡、廉丹率軍多達十餘萬人,恐怕部眾跟政府軍混戰時,難以辨別敵我,於是下令用硃砂塗抹雙眉,號稱赤眉軍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衣賜履說:因難辨敵我,故染紅眉毛,這個理由太過牽強。政府軍裝具齊全,盔鮮甲亮,赤眉軍全是饑民,衣食不齊,兩撥兒人放一塊,只要不是瞎子,肯定是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怎麼會分辨不出?直到此時,赤眉軍的官銜最高的是三老(鄉村教育官),其次是從事(參謀官),再其次是卒史(法警),也就是說,這個變民集團,文化程度很低,他們平日接觸到的政府官員,最高級別的也就是三老這個層次的。史書上說,王莽根本沒把赤眉當回事兒,但聽說綠林集團任命將軍等官職後,才感到驚恐,因為顯示出綠林集團高層人物不容小覷,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此,我覺得赤眉軍染眉更可能的理由是,把臉畫花,有如鬼怪,嚇唬敵人

王匡和廉丹率精兵十幾萬人,所過之處,士兵胡作非為,姦淫、擄掠、燒殺,無惡不作。老百姓傳唱歌謠: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終於如田況所言。

衣賜履說:田況曾於公元21年上書王莽說,徒勞無益地大量派遣將帥,郡縣為此煩惱,反而比盜賊還要可怕(詳見拙文《王莽鎮壓造反的七種武器》)。

同一時期(公元22年),綠林軍爆發瘟疫,一共五萬餘部隊,死了將近一半。這個沉重的打擊,促使內部分裂,王常、成丹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西方的南郡(湖北省江陵縣)移動,稱為下江兵。王鳳、王匡(王鳳與王莽的大伯父同名,王匡與王莽的太師王匡同名)、馬武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北進入南陽(前隊郡,河南省南陽市),稱新市兵(新市,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首領們都稱“將軍”。

王莽派司命(公安部長)大將軍孔仁巡察豫州,派納言(農林部長)大將軍嚴尤和秩宗(祭祀部長)大將軍陳茂攻打荊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各帶官兵一百多人,到轄區招集士兵。嚴尤對陳茂說,遣將卻不發給兵符,一定要請示而後才能行動,這好比把名犬“韓盧(戰國時代韓國著名的獵狗)”捆著卻要它去捕獸。

衣賜履說:越是生死關頭,越難放權,生怕手下擁兵自立;越不放權,手下越離心離德,越容易謀反。這個悖論,無解。比如劉邦被項羽吊打的時候,雖然對韓信十分信不過,但還是封韓信為齊王,也算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就是大格局;賭輸了,就是識人不明。

此時流民遍野,入關的達到數十萬之眾,新朝政府設置養贍官(救濟官),發放糧食粥飯,由中央派人監督。然而,這幫子監督人員和具體負責的官吏勾結起來,把賑災的糧食全貪汙了,流民餓死的十之七八。起初,王莽派中黃門(太監)王業負責長安的市場,他以低價向百姓收購,百姓怨恨,但王莽卻因他節省費用而立功,賜爵為附城。王莽聽說城裡發生饑荒,就問王業什麼情況。王業說,那都是流民。又從市場上買來精米飯和肉汁,拿到宮中給王莽看,說,老百姓吃的都是這些,比我吃得還好哩。王莽覺得王業不錯。

衣賜履說:我們在《王莽:酒為百藥之長,朕要建個酒廠!》一文中,專門講了王莽的五均法,大意是在市場上設置五均官(物資調節官),調節市場價格,對外宣傳的目的是“保護老百姓利益,讓老百姓生活安穩”。史料上沒有說明,但從行文來看,這個王業可能就是常安(長安)市的五均官。任命中黃門為五均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崗位的油水有多大,以及王莽對其他官員是多麼的不信任。

另,王業因節省費用而被封為附城,恰恰是對五均官設立初衷的反動,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政策的理論與政策的實踐,基本上不是一回事。附城相當於秦漢時期的關內侯,給太監封爵雖然並不是第一個,比如宣帝劉病已封自己的老丈人許廣漢為平恩侯,許廣漢也是個太監,但畢竟是皇后的親爹,王業封爵,似有不妥。

冬季,無鹽(山東省東平縣東南)縣的索盧恢(索盧,複姓)等舉兵反叛。廉丹、王匡平叛索盧恢,斬首一萬多級。王莽將廉丹和王匡晉升為公爵,其他十幾個有功人員也都加官進爵。

赤眉軍一位別校(指揮官)董憲,率領數萬部隊在樑郡(河南省商丘縣)活動。王匡打算進攻董憲,廉丹則認為士兵疲憊,應當暫作休整。王匡發現廉丹越老膽子越小,就表示您老人家如果害怕了,您就在後面呆著,我自己收拾反賊就夠了。然後,王匡引兵單獨進發,廉丹無奈,只好隨後。兩人在成昌(山東省東平縣境)遭遇赤眉軍,被打得大敗,王匡跑路了,廉丹派手下把自己的印綬和符節帶給王匡,說,小孩子可以逃走,我不能走!之後,廉丹戰死,手下二十多名幹部在激戰中聽說此事,都說,廉公已死,我還為誰活著?驅馬衝向赤眉,全都戰死。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對廉丹來說,也算死而後已了】

衣賜履說:廉丹雖然殘暴,但還算是新政府能打仗的人之一。

國將哀章(就是那個獻金匱冊書促使王莽提前登基的傢伙,四輔之一)請命平定山東(崤山以東),王莽派他與太師王匡合力。又派大將軍陽浚防守敖倉(河南省滎陽縣北敖山糧倉);大司徒(三公之一)王尋率十幾萬人屯洛陽,坐鎮南宮(皇宮之一);大司馬(三公之一)董忠在首都常安北軍(野戰軍)中壘營,訓練士兵。大司徒、大司馬都有任務,就由大司空王邑統管三公事務。

造反風起雲湧,王莽不得不承認,全國民心已散,無可奈何,便議定派風俗大夫司國憲等人分巡全國,廢除井田、奴婢、山澤等六管的禁令,對即位以來對百姓造成不便的詔令,一律收回。

衣賜履說:從上下文,不易判斷這些法令究竟廢除了沒有。但,不管是否廢除,說明王莽也知道這些法令是他把老百姓推向盜賊的有力工具。

本年末,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大破下江兵。公元23年,一月,兩人打算駐防宛縣(南陽郡郡政府所在縣,河南省南陽市),綠林軍迎擊,在淯陽(南陽市南三十公里)會戰,大破嚴尤、陳茂軍,包圍宛縣。

二月一日,綠林軍(此時逐漸演變為由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以及光武帝劉秀及其兄劉縯部,所組成的一支聯軍)在淯水(白河,發源於河南省嵩縣西南白河鄉,向南流經南陽市南)河畔,擁立劉玄(景帝劉啟子長沙王劉發之後,光武帝劉秀族兄)為漢朝皇帝,年號更始(我們後面稱此政權為更始政權或玄漢政權)。

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前往洛陽,與大司徒王尋會合,發兵東進。同時徵召六十三位兵法專家,又趕來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王邑到了洛陽,各州郡選派精銳的士兵,由州郡的長官親自帶領,已集結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其餘的還在路上,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夏季,五月,王尋、王邑離開潁川(河南省禹州市)南下,同嚴尤、陳茂會合。

六月,王尋、王邑軍與玄漢軍在昆陽(河南省葉縣)決戰,大敗,王尋陣亡,王邑、嚴尤、陳茂逃亡。關中(陝西省中部)震動,全國各地英雄豪傑紛紛起事,響應玄漢政府號召,一個月左右,天下幾乎全部擺脫新政府控制。

衣賜履說: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我們在講光武帝劉秀時再詳述。

衛將軍王涉(王莽七叔王根的兒子,四將之一)供養了一個方士西門君惠。西門君惠擅長天文和讖語(神祕預言書),他對王涉說,有星閃耀著掃過皇宮,劉氏即將復興,國師公的姓名正好與之對應(指國師劉歆。彼時,流傳有幾句讖語: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炎際火為主。劉歆覺得將有某種神諭落到一個叫劉秀的人身上,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劉秀)。王涉與大司馬董忠談起此事,心有慼慼,兩人又多次到劉歆值班處談論星象,但劉歆總是不搭茬。後來,王涉實在憋不住了,單獨前往,拉著劉歆痛哭,說,我之所以跟您說這些事,全是為了我們兩個家族的存亡啊,您怎麼跟沒事兒人似的呢!

劉歆這才對他談起天象與人事,並表示東方一定會成功。

王涉說,新都哀侯從小害病,功顯君一向嗜酒,我懷疑皇帝本來就不是我們王家的兒子(新都哀侯是王莽的爹,死得很早,功顯君是王莽的娘,王涉在此的意思是,王莽根本就是個野種,所以,做掉他,不用有心理負擔)。董忠掌管中軍精兵,我領有宮廷衛兵,伊休侯主管殿中警衛,如果同心合謀,共同劫持王莽,到東方歸降南陽天子,就可保全我們的宗族;否則,我們都會滅族!

伊休侯即劉歆的長子,任侍中(宮廷隨從)五官中郎將,很受王莽器重。劉歆怨恨王莽殺死了他的三個子女(公元10年,大司空甄豐的兒子甄尋,利用符命謀權,後被王莽誅殺,牽連到劉歆的兩個兒子劉棻【讀如分】、劉泳,詳見拙文《符命使用守則一:要敢吹;符命使用守則二:別吹炸》。公元21年,原太子王臨因預謀刺殺老爹王莽,被誅殺,其妻為劉歆的女兒劉愔【讀如因】,被逼自殺,詳見拙文《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又擔心大禍臨頭,便和王涉、董忠密謀,準備起事。但劉歆堅持要等太白星出現,才能行動。董忠想到司中大贅(皇家警衛指揮官)孫伋也掌軍權,就又與孫伋密謀。孫伋告訴了老婆,老婆告訴了弟弟陳邯。七月,孫伋和陳邯告發此事,王莽派使者分別召見董忠等人。這時董忠正在練兵,護軍王鹹說,謀劃已久而不付諸行動,恐怕已經洩漏,不如干掉使者,率軍入宮。董忠不聽,便與劉歆、王涉在宮中官署會合。董忠被殺

王莽想利用董忠來施行咒術,以驅除災禍,讓虎賁用斬馬劍將董忠割成碎塊,盛在竹器中,傳呼“反賊出來了”。逮捕董忠的家族,無論男女老少,澆上濃醋、毒藥,再用利刃、荊條攪拌,全都埋在一個坑裡。

"

衣賜履按:唉,真沒啥說的,反正就是擋不住的江河日下……

公元21年,王莽派太師羲仲(太師府祕書長)景尚、更始將軍護軍(更始將軍所屬大軍總監)王黨,率大軍征剿青州(山東省北部)、徐州(江蘇省北部)地區變民。

公元22年,二月,變民首領樊崇斬殺景尚。

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東征。

樊崇集團得知王匡、廉丹率軍多達十餘萬人,恐怕部眾跟政府軍混戰時,難以辨別敵我,於是下令用硃砂塗抹雙眉,號稱赤眉軍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衣賜履說:因難辨敵我,故染紅眉毛,這個理由太過牽強。政府軍裝具齊全,盔鮮甲亮,赤眉軍全是饑民,衣食不齊,兩撥兒人放一塊,只要不是瞎子,肯定是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怎麼會分辨不出?直到此時,赤眉軍的官銜最高的是三老(鄉村教育官),其次是從事(參謀官),再其次是卒史(法警),也就是說,這個變民集團,文化程度很低,他們平日接觸到的政府官員,最高級別的也就是三老這個層次的。史書上說,王莽根本沒把赤眉當回事兒,但聽說綠林集團任命將軍等官職後,才感到驚恐,因為顯示出綠林集團高層人物不容小覷,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此,我覺得赤眉軍染眉更可能的理由是,把臉畫花,有如鬼怪,嚇唬敵人

王匡和廉丹率精兵十幾萬人,所過之處,士兵胡作非為,姦淫、擄掠、燒殺,無惡不作。老百姓傳唱歌謠: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終於如田況所言。

衣賜履說:田況曾於公元21年上書王莽說,徒勞無益地大量派遣將帥,郡縣為此煩惱,反而比盜賊還要可怕(詳見拙文《王莽鎮壓造反的七種武器》)。

同一時期(公元22年),綠林軍爆發瘟疫,一共五萬餘部隊,死了將近一半。這個沉重的打擊,促使內部分裂,王常、成丹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西方的南郡(湖北省江陵縣)移動,稱為下江兵。王鳳、王匡(王鳳與王莽的大伯父同名,王匡與王莽的太師王匡同名)、馬武等率領一部分人馬,向北進入南陽(前隊郡,河南省南陽市),稱新市兵(新市,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首領們都稱“將軍”。

王莽派司命(公安部長)大將軍孔仁巡察豫州,派納言(農林部長)大將軍嚴尤和秩宗(祭祀部長)大將軍陳茂攻打荊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各帶官兵一百多人,到轄區招集士兵。嚴尤對陳茂說,遣將卻不發給兵符,一定要請示而後才能行動,這好比把名犬“韓盧(戰國時代韓國著名的獵狗)”捆著卻要它去捕獸。

衣賜履說:越是生死關頭,越難放權,生怕手下擁兵自立;越不放權,手下越離心離德,越容易謀反。這個悖論,無解。比如劉邦被項羽吊打的時候,雖然對韓信十分信不過,但還是封韓信為齊王,也算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就是大格局;賭輸了,就是識人不明。

此時流民遍野,入關的達到數十萬之眾,新朝政府設置養贍官(救濟官),發放糧食粥飯,由中央派人監督。然而,這幫子監督人員和具體負責的官吏勾結起來,把賑災的糧食全貪汙了,流民餓死的十之七八。起初,王莽派中黃門(太監)王業負責長安的市場,他以低價向百姓收購,百姓怨恨,但王莽卻因他節省費用而立功,賜爵為附城。王莽聽說城裡發生饑荒,就問王業什麼情況。王業說,那都是流民。又從市場上買來精米飯和肉汁,拿到宮中給王莽看,說,老百姓吃的都是這些,比我吃得還好哩。王莽覺得王業不錯。

衣賜履說:我們在《王莽:酒為百藥之長,朕要建個酒廠!》一文中,專門講了王莽的五均法,大意是在市場上設置五均官(物資調節官),調節市場價格,對外宣傳的目的是“保護老百姓利益,讓老百姓生活安穩”。史料上沒有說明,但從行文來看,這個王業可能就是常安(長安)市的五均官。任命中黃門為五均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崗位的油水有多大,以及王莽對其他官員是多麼的不信任。

另,王業因節省費用而被封為附城,恰恰是對五均官設立初衷的反動,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政策的理論與政策的實踐,基本上不是一回事。附城相當於秦漢時期的關內侯,給太監封爵雖然並不是第一個,比如宣帝劉病已封自己的老丈人許廣漢為平恩侯,許廣漢也是個太監,但畢竟是皇后的親爹,王業封爵,似有不妥。

冬季,無鹽(山東省東平縣東南)縣的索盧恢(索盧,複姓)等舉兵反叛。廉丹、王匡平叛索盧恢,斬首一萬多級。王莽將廉丹和王匡晉升為公爵,其他十幾個有功人員也都加官進爵。

赤眉軍一位別校(指揮官)董憲,率領數萬部隊在樑郡(河南省商丘縣)活動。王匡打算進攻董憲,廉丹則認為士兵疲憊,應當暫作休整。王匡發現廉丹越老膽子越小,就表示您老人家如果害怕了,您就在後面呆著,我自己收拾反賊就夠了。然後,王匡引兵單獨進發,廉丹無奈,只好隨後。兩人在成昌(山東省東平縣境)遭遇赤眉軍,被打得大敗,王匡跑路了,廉丹派手下把自己的印綬和符節帶給王匡,說,小孩子可以逃走,我不能走!之後,廉丹戰死,手下二十多名幹部在激戰中聽說此事,都說,廉公已死,我還為誰活著?驅馬衝向赤眉,全都戰死。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對廉丹來說,也算死而後已了】

衣賜履說:廉丹雖然殘暴,但還算是新政府能打仗的人之一。

國將哀章(就是那個獻金匱冊書促使王莽提前登基的傢伙,四輔之一)請命平定山東(崤山以東),王莽派他與太師王匡合力。又派大將軍陽浚防守敖倉(河南省滎陽縣北敖山糧倉);大司徒(三公之一)王尋率十幾萬人屯洛陽,坐鎮南宮(皇宮之一);大司馬(三公之一)董忠在首都常安北軍(野戰軍)中壘營,訓練士兵。大司徒、大司馬都有任務,就由大司空王邑統管三公事務。

造反風起雲湧,王莽不得不承認,全國民心已散,無可奈何,便議定派風俗大夫司國憲等人分巡全國,廢除井田、奴婢、山澤等六管的禁令,對即位以來對百姓造成不便的詔令,一律收回。

衣賜履說:從上下文,不易判斷這些法令究竟廢除了沒有。但,不管是否廢除,說明王莽也知道這些法令是他把老百姓推向盜賊的有力工具。

本年末,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大破下江兵。公元23年,一月,兩人打算駐防宛縣(南陽郡郡政府所在縣,河南省南陽市),綠林軍迎擊,在淯陽(南陽市南三十公里)會戰,大破嚴尤、陳茂軍,包圍宛縣。

二月一日,綠林軍(此時逐漸演變為由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以及光武帝劉秀及其兄劉縯部,所組成的一支聯軍)在淯水(白河,發源於河南省嵩縣西南白河鄉,向南流經南陽市南)河畔,擁立劉玄(景帝劉啟子長沙王劉發之後,光武帝劉秀族兄)為漢朝皇帝,年號更始(我們後面稱此政權為更始政權或玄漢政權)。

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前往洛陽,與大司徒王尋會合,發兵東進。同時徵召六十三位兵法專家,又趕來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王邑到了洛陽,各州郡選派精銳的士兵,由州郡的長官親自帶領,已集結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其餘的還在路上,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夏季,五月,王尋、王邑離開潁川(河南省禹州市)南下,同嚴尤、陳茂會合。

六月,王尋、王邑軍與玄漢軍在昆陽(河南省葉縣)決戰,大敗,王尋陣亡,王邑、嚴尤、陳茂逃亡。關中(陝西省中部)震動,全國各地英雄豪傑紛紛起事,響應玄漢政府號召,一個月左右,天下幾乎全部擺脫新政府控制。

衣賜履說: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我們在講光武帝劉秀時再詳述。

衛將軍王涉(王莽七叔王根的兒子,四將之一)供養了一個方士西門君惠。西門君惠擅長天文和讖語(神祕預言書),他對王涉說,有星閃耀著掃過皇宮,劉氏即將復興,國師公的姓名正好與之對應(指國師劉歆。彼時,流傳有幾句讖語: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炎際火為主。劉歆覺得將有某種神諭落到一個叫劉秀的人身上,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劉秀)。王涉與大司馬董忠談起此事,心有慼慼,兩人又多次到劉歆值班處談論星象,但劉歆總是不搭茬。後來,王涉實在憋不住了,單獨前往,拉著劉歆痛哭,說,我之所以跟您說這些事,全是為了我們兩個家族的存亡啊,您怎麼跟沒事兒人似的呢!

劉歆這才對他談起天象與人事,並表示東方一定會成功。

王涉說,新都哀侯從小害病,功顯君一向嗜酒,我懷疑皇帝本來就不是我們王家的兒子(新都哀侯是王莽的爹,死得很早,功顯君是王莽的娘,王涉在此的意思是,王莽根本就是個野種,所以,做掉他,不用有心理負擔)。董忠掌管中軍精兵,我領有宮廷衛兵,伊休侯主管殿中警衛,如果同心合謀,共同劫持王莽,到東方歸降南陽天子,就可保全我們的宗族;否則,我們都會滅族!

伊休侯即劉歆的長子,任侍中(宮廷隨從)五官中郎將,很受王莽器重。劉歆怨恨王莽殺死了他的三個子女(公元10年,大司空甄豐的兒子甄尋,利用符命謀權,後被王莽誅殺,牽連到劉歆的兩個兒子劉棻【讀如分】、劉泳,詳見拙文《符命使用守則一:要敢吹;符命使用守則二:別吹炸》。公元21年,原太子王臨因預謀刺殺老爹王莽,被誅殺,其妻為劉歆的女兒劉愔【讀如因】,被逼自殺,詳見拙文《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又擔心大禍臨頭,便和王涉、董忠密謀,準備起事。但劉歆堅持要等太白星出現,才能行動。董忠想到司中大贅(皇家警衛指揮官)孫伋也掌軍權,就又與孫伋密謀。孫伋告訴了老婆,老婆告訴了弟弟陳邯。七月,孫伋和陳邯告發此事,王莽派使者分別召見董忠等人。這時董忠正在練兵,護軍王鹹說,謀劃已久而不付諸行動,恐怕已經洩漏,不如干掉使者,率軍入宮。董忠不聽,便與劉歆、王涉在宮中官署會合。董忠被殺

王莽想利用董忠來施行咒術,以驅除災禍,讓虎賁用斬馬劍將董忠割成碎塊,盛在竹器中,傳呼“反賊出來了”。逮捕董忠的家族,無論男女老少,澆上濃醋、毒藥,再用利刃、荊條攪拌,全都埋在一個坑裡。

醬香通鑑 | 王莽末日之國師謀反

【仙氣飄逸的國師劉歆】

劉歆、王涉自殺。此兩人一個是元勳,一個是堂兄弟,兩人謀反,說出去實在丟人,王莽沒有公開譴責他們。伊休侯劉疊因向來謹慎,劉歆謀反也沒有把他扯進來,王莽只免去劉疊的侍中中郎將職務,改為中散大夫。

衣賜履說:對這個劉秀,或者說劉歆,真是讓人無語。做人失敗,子孫倒黴,謀反不成,身死名敗。如果你是忠良,就不應該背叛西漢,協助王莽上位;如果你忠於王莽,那就不要參與謀反;如果你非謀反不可,那就當機立斷,別害得董忠、王涉因你的優柔寡斷而被誅殺、滅族。劉歆是大儒,著作等身,他的一生,恰恰與他所標榜的理念完全相反,完美詮釋了官場化的儒生之矛盾、軟弱、無能和虛偽。

【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