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以《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為例,請來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助陣,但於周杰倫粉絲而言,籃球綜藝裡的周杰倫更有魅力還是唱歌的周杰倫更有魅力?答案顯而易見。

不同於定位人群更為廣譜的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定位則更為精準,尤其對於新青年文化這類垂直領域的專業綜藝而言,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幾檔籃球綜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搖擺,荷爾蒙、競技性減弱,劇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觀眾,又想吸引女性觀眾,兩頭沒討好。

這或許也是無奈的抉擇,畢竟誰也無法完全割捨女性觀眾這塊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籃球綜藝的黃金時間,屬於去年夏天。

籃球題材本不適合拍成真人秀綜藝,但內容如果過硬再加上恰當的時機,並非不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時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網絡綜藝上集中爆發的一年,偶像、街舞、說唱、機甲類型的大製作節目都戰績不俗,受益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發力,2018年也被視為偶像元年。

在《這就是灌籃》之前,所有同類型節目都有成功範例,而且在時間上佔領了1月到8月的各個時間段。圈層爆款頻出之下,青年文化這一大類型的熱度也在《這就是灌籃》到來時達到頂峰,某種程度上,只要該節目內容質量尚可,聲量總不會太差。

今年,構成高光的要素們集體失靈,改名後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19》星光暗淡,無法再現昨日輝煌;機器人節目被砍,就此斷檔;《中國新說唱》2019熱度尚可,但終究沒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瀾。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以《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為例,請來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助陣,但於周杰倫粉絲而言,籃球綜藝裡的周杰倫更有魅力還是唱歌的周杰倫更有魅力?答案顯而易見。

不同於定位人群更為廣譜的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定位則更為精準,尤其對於新青年文化這類垂直領域的專業綜藝而言,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幾檔籃球綜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搖擺,荷爾蒙、競技性減弱,劇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觀眾,又想吸引女性觀眾,兩頭沒討好。

這或許也是無奈的抉擇,畢竟誰也無法完全割捨女性觀眾這塊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籃球綜藝的黃金時間,屬於去年夏天。

籃球題材本不適合拍成真人秀綜藝,但內容如果過硬再加上恰當的時機,並非不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時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網絡綜藝上集中爆發的一年,偶像、街舞、說唱、機甲類型的大製作節目都戰績不俗,受益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發力,2018年也被視為偶像元年。

在《這就是灌籃》之前,所有同類型節目都有成功範例,而且在時間上佔領了1月到8月的各個時間段。圈層爆款頻出之下,青年文化這一大類型的熱度也在《這就是灌籃》到來時達到頂峰,某種程度上,只要該節目內容質量尚可,聲量總不會太差。

今年,構成高光的要素們集體失靈,改名後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19》星光暗淡,無法再現昨日輝煌;機器人節目被砍,就此斷檔;《中國新說唱》2019熱度尚可,但終究沒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唯有《這就是街舞2》在口碑上全面超越第一季,扳回一城,只是這檔節目已在8月初收官,熱度再高也無法持續一個月,進而加持給《這就是灌籃2》和《我要打籃球》。

而經過從《中國有嘻哈》開始的,長達兩年有餘的“劇情式真人秀”綜藝模式的轟炸,此後任何青年題材的選秀節目都將在新鮮感上大打折扣。

多檔同類型節目啞火,似乎在昭示著該題材或者說“劇情式真人秀”模式已經過時。而綜藝的時效性比劇集和電影都更強,也更短,它會緊跟或引領時代潮流,所以綜藝節目的淘汰週期很快,網綜尤甚。

當時代的巨輪已經滾滾向前,出現在今年夏天的三檔籃球綜藝,就像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結果令人嘆息。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以《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為例,請來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助陣,但於周杰倫粉絲而言,籃球綜藝裡的周杰倫更有魅力還是唱歌的周杰倫更有魅力?答案顯而易見。

不同於定位人群更為廣譜的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定位則更為精準,尤其對於新青年文化這類垂直領域的專業綜藝而言,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幾檔籃球綜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搖擺,荷爾蒙、競技性減弱,劇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觀眾,又想吸引女性觀眾,兩頭沒討好。

這或許也是無奈的抉擇,畢竟誰也無法完全割捨女性觀眾這塊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籃球綜藝的黃金時間,屬於去年夏天。

籃球題材本不適合拍成真人秀綜藝,但內容如果過硬再加上恰當的時機,並非不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時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網絡綜藝上集中爆發的一年,偶像、街舞、說唱、機甲類型的大製作節目都戰績不俗,受益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發力,2018年也被視為偶像元年。

在《這就是灌籃》之前,所有同類型節目都有成功範例,而且在時間上佔領了1月到8月的各個時間段。圈層爆款頻出之下,青年文化這一大類型的熱度也在《這就是灌籃》到來時達到頂峰,某種程度上,只要該節目內容質量尚可,聲量總不會太差。

今年,構成高光的要素們集體失靈,改名後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19》星光暗淡,無法再現昨日輝煌;機器人節目被砍,就此斷檔;《中國新說唱》2019熱度尚可,但終究沒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唯有《這就是街舞2》在口碑上全面超越第一季,扳回一城,只是這檔節目已在8月初收官,熱度再高也無法持續一個月,進而加持給《這就是灌籃2》和《我要打籃球》。

而經過從《中國有嘻哈》開始的,長達兩年有餘的“劇情式真人秀”綜藝模式的轟炸,此後任何青年題材的選秀節目都將在新鮮感上大打折扣。

多檔同類型節目啞火,似乎在昭示著該題材或者說“劇情式真人秀”模式已經過時。而綜藝的時效性比劇集和電影都更強,也更短,它會緊跟或引領時代潮流,所以綜藝節目的淘汰週期很快,網綜尤甚。

當時代的巨輪已經滾滾向前,出現在今年夏天的三檔籃球綜藝,就像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結果令人嘆息。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那麼今年流行什麼呢?仍然是真人秀,不過模式是“觀察類真人秀”。

其實去年開始,觀察類真人秀已經穩佔市場半壁江山,今年則在繼續去年的輝煌,《我家》系列推出《我家小兩口》,《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兒們的戀愛》《心動的信號》等也推出第二季,另外還有新題材節目《做家務的男人》《哎呀好身材》《新生日記》。

在推陳出新上,觀察類真人秀當仁不讓,如果說去年是屬於青年文化的一年,那麼今年的“霸主”則是觀察類真人秀。其實籃球比說唱、機器人等在中國的受眾基礎更加廣泛,它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小眾類型,真人秀又是綜藝類型中佔據絕對主流並長盛不衰的大類,二者的結合並非擁有破圈基因。

但沒有人能改變潮水的方向,所有人只能順勢而為。

"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以《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為例,請來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助陣,但於周杰倫粉絲而言,籃球綜藝裡的周杰倫更有魅力還是唱歌的周杰倫更有魅力?答案顯而易見。

不同於定位人群更為廣譜的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定位則更為精準,尤其對於新青年文化這類垂直領域的專業綜藝而言,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幾檔籃球綜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搖擺,荷爾蒙、競技性減弱,劇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觀眾,又想吸引女性觀眾,兩頭沒討好。

這或許也是無奈的抉擇,畢竟誰也無法完全割捨女性觀眾這塊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籃球綜藝的黃金時間,屬於去年夏天。

籃球題材本不適合拍成真人秀綜藝,但內容如果過硬再加上恰當的時機,並非不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時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網絡綜藝上集中爆發的一年,偶像、街舞、說唱、機甲類型的大製作節目都戰績不俗,受益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發力,2018年也被視為偶像元年。

在《這就是灌籃》之前,所有同類型節目都有成功範例,而且在時間上佔領了1月到8月的各個時間段。圈層爆款頻出之下,青年文化這一大類型的熱度也在《這就是灌籃》到來時達到頂峰,某種程度上,只要該節目內容質量尚可,聲量總不會太差。

今年,構成高光的要素們集體失靈,改名後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19》星光暗淡,無法再現昨日輝煌;機器人節目被砍,就此斷檔;《中國新說唱》2019熱度尚可,但終究沒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唯有《這就是街舞2》在口碑上全面超越第一季,扳回一城,只是這檔節目已在8月初收官,熱度再高也無法持續一個月,進而加持給《這就是灌籃2》和《我要打籃球》。

而經過從《中國有嘻哈》開始的,長達兩年有餘的“劇情式真人秀”綜藝模式的轟炸,此後任何青年題材的選秀節目都將在新鮮感上大打折扣。

多檔同類型節目啞火,似乎在昭示著該題材或者說“劇情式真人秀”模式已經過時。而綜藝的時效性比劇集和電影都更強,也更短,它會緊跟或引領時代潮流,所以綜藝節目的淘汰週期很快,網綜尤甚。

當時代的巨輪已經滾滾向前,出現在今年夏天的三檔籃球綜藝,就像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結果令人嘆息。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那麼今年流行什麼呢?仍然是真人秀,不過模式是“觀察類真人秀”。

其實去年開始,觀察類真人秀已經穩佔市場半壁江山,今年則在繼續去年的輝煌,《我家》系列推出《我家小兩口》,《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兒們的戀愛》《心動的信號》等也推出第二季,另外還有新題材節目《做家務的男人》《哎呀好身材》《新生日記》。

在推陳出新上,觀察類真人秀當仁不讓,如果說去年是屬於青年文化的一年,那麼今年的“霸主”則是觀察類真人秀。其實籃球比說唱、機器人等在中國的受眾基礎更加廣泛,它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小眾類型,真人秀又是綜藝類型中佔據絕對主流並長盛不衰的大類,二者的結合並非擁有破圈基因。

但沒有人能改變潮水的方向,所有人只能順勢而為。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文 │ 南風 夏天

在近一週的世界盃比賽中,中國男籃憑藉和波蘭、委內瑞拉的兩場小組賽屠版微博熱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熒幕正在播出的三檔籃球綜藝,在有李易峰、鄧倫、白敬亭等熱門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熱度上卻沒打出什麼水花。

籃球世界盃的舉行催生了多檔籃球綜藝節目。據骨朵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和《籃板青春》三檔節目,單週全網熱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籃球》,指數在65左右徘徊。但該節目的熱度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第一週到現在的第三週,單週熱度從66.6下降到現在的64.08,單集播放量最高不過7100萬。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開播時間最久的《籃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評分顯示,8.3分,口碑不錯,不過與之相對的,是隻有1451人評價,在一眾擁有明星陣容的真人秀中,受眾的參與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節目總播放量仍未破億。而尚未開分的另外兩檔綜藝,豆瓣評分人數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參與度同樣不夠。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回顧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第一季,有超過15000人進行豆瓣點評,最終評分8.1,累計播放量達到13.5億,最高單集播放量8.8千萬,雖不成現象級,但也屬圈層爆款之列。

現在暑期檔已經結束,隨著天氣轉涼和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中敗北,今年的三檔籃球綜藝,也很可能就此悄無聲息直到收官。

一邊是受全民關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籃球賽事,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籃球綜藝,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內容模式、嘉賓陣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創新的前提下,籃球綜藝在今年的熱度為何難以為繼?

比賽就是最好的籃球真人秀

“一檔籃球綜藝與一場專業籃球比賽擺在你眼前,你會看哪個?”

“肯定是專業籃球比賽。”

籃球愛好者小吳回答得很肯定。在《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熱播時,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籃球綜藝的新鮮感,他把節目追了個大概。但到了2019年,觀看熱情便下降了不少,“因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會看續集了”,尤其是在有專業籃球比賽提供消遣的情況下,籃球綜藝成為可看可不看的雞肋。

這並非個例。起初知道有籃球綜藝時,不少籃球愛好者表示還有些欣喜,對這一題材的綜藝感興趣,但像一場場賽事一樣完整追完的不多,側面暴露著籃球綜藝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之後,新青年文化便成為各平臺佈局的重點領域。從嘻哈到街舞,再從機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走向市場,聲量與熱度不一而足。但細究不難發現,獲得不錯市場效益的節目,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此前鮮少被鏡頭傳遞給大眾,被搬上節目後才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與進階。

顯然籃球不是。

首先,作為競技體育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籃球競技受眾基數大,在大眾生活中存在感強,不需要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小眾到主流的進階。其次,對於籃球節目受眾而言,從NBA到CBA,從世界盃到錦標賽,籃球比賽賽事眾多,並且擁有成熟的直播與轉播機制,觀眾並不缺乏觀看籃球比賽的渠道與機會。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再者,在可看性上,籃球綜藝還無法與專業賽事比肩。NBA匯聚了世界上最頂級的球員,三十支籃球隊每年貢獻出多場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包含的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三大部分,都比節目呈現出的可看性、競技性要更強。

並且作為一門產業鏈,籃球競技從球員、球隊到俱樂部,從比賽到觀眾,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賽事的直播與轉播就是籃球競技的最佳表現載體,相比於被多番加工剪輯的籃球綜藝,這已經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為觀眾帶來更為新鮮、刺激的競技體驗,難度實在太大。

創作者顯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嘗試著突破。比如通過戲劇性衝突與情感連結提高節目可看性,尋求競技與綜藝的融合。然而遺憾的是,在競技方面,設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晉級賽,可看性難以與頂尖賽事相提並論,並且以綜藝節目的手法對比賽進行加工與剪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觀眾對於籃球競技的真實感與代入感;而在綜藝方面,讓渡於競技效果,節目娛樂性與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當競技大於綜藝,比不上專業賽事;當綜藝大於競技,花哨有餘,實戰不足。夾在競技與綜藝之間,籃球綜藝確實有些尷尬。

受眾錯位

儘管節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賽機制,但籃球綜藝總歸還是一檔綜藝,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2》《籃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級企鵝聯盟》,嘉賓構成包含兩大維度,一類是面向女性觀眾的人氣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氣演員鄧倫、以及人氣小生白敬亭等;一類是在籃球競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或教練,比如國家隊、CBA廣東隊主教練杜峰,著名籃球運動員孫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

嘉賓的構成直接暴露著節目的定位。《籃板青春》由人氣偶像王大陸、黃明昊擔任實習教練,李凱馨擔任領隊,嘉賓中只有楊鳴一人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擁有一張年輕英俊的面龐,瞄準的觀眾明顯偏年輕態、女性向,《我要打籃球》與《這就是灌籃2》選擇以明星+球星(教練)的模式廣撒網,企圖儘可能多的囊獲男性觀眾與女性觀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但就目前幾檔節目顯示出的用戶畫像來看,這樣的良苦用心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

據骨朵數據顯示,《我要打籃球》中男性觀眾佔比73%,《這就是灌籃》中男性觀眾佔比71%,而即便是明顯就奔著女性觀眾去的《籃板青春》,男性觀眾佔比也高達78%。籃球綜藝整體女性觀眾佔比仍舊較少。

在《我要打籃球》彈幕上,有觀眾表示,“其實我看不懂籃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認的是,請來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女性觀眾的觀看熱情,但更為直接的女性觀眾佔比數據則更說明了一切:對於這群非籃球愛好者而言,沒能被節目本身吸引,後續的觀看粘性很成問題。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以《這就是灌籃》第一季為例,請來華語音樂天王周杰倫助陣,但於周杰倫粉絲而言,籃球綜藝裡的周杰倫更有魅力還是唱歌的周杰倫更有魅力?答案顯而易見。

不同於定位人群更為廣譜的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定位則更為精準,尤其對於新青年文化這類垂直領域的專業綜藝而言,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幾檔籃球綜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搖擺,荷爾蒙、競技性減弱,劇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觀眾,又想吸引女性觀眾,兩頭沒討好。

這或許也是無奈的抉擇,畢竟誰也無法完全割捨女性觀眾這塊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籃球綜藝的黃金時間,屬於去年夏天。

籃球題材本不適合拍成真人秀綜藝,但內容如果過硬再加上恰當的時機,並非不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時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網絡綜藝上集中爆發的一年,偶像、街舞、說唱、機甲類型的大製作節目都戰績不俗,受益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發力,2018年也被視為偶像元年。

在《這就是灌籃》之前,所有同類型節目都有成功範例,而且在時間上佔領了1月到8月的各個時間段。圈層爆款頻出之下,青年文化這一大類型的熱度也在《這就是灌籃》到來時達到頂峰,某種程度上,只要該節目內容質量尚可,聲量總不會太差。

今年,構成高光的要素們集體失靈,改名後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2019》星光暗淡,無法再現昨日輝煌;機器人節目被砍,就此斷檔;《中國新說唱》2019熱度尚可,但終究沒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瀾。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唯有《這就是街舞2》在口碑上全面超越第一季,扳回一城,只是這檔節目已在8月初收官,熱度再高也無法持續一個月,進而加持給《這就是灌籃2》和《我要打籃球》。

而經過從《中國有嘻哈》開始的,長達兩年有餘的“劇情式真人秀”綜藝模式的轟炸,此後任何青年題材的選秀節目都將在新鮮感上大打折扣。

多檔同類型節目啞火,似乎在昭示著該題材或者說“劇情式真人秀”模式已經過時。而綜藝的時效性比劇集和電影都更強,也更短,它會緊跟或引領時代潮流,所以綜藝節目的淘汰週期很快,網綜尤甚。

當時代的巨輪已經滾滾向前,出現在今年夏天的三檔籃球綜藝,就像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結果令人嘆息。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那麼今年流行什麼呢?仍然是真人秀,不過模式是“觀察類真人秀”。

其實去年開始,觀察類真人秀已經穩佔市場半壁江山,今年則在繼續去年的輝煌,《我家》系列推出《我家小兩口》,《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兒們的戀愛》《心動的信號》等也推出第二季,另外還有新題材節目《做家務的男人》《哎呀好身材》《新生日記》。

在推陳出新上,觀察類真人秀當仁不讓,如果說去年是屬於青年文化的一年,那麼今年的“霸主”則是觀察類真人秀。其實籃球比說唱、機器人等在中國的受眾基礎更加廣泛,它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小眾類型,真人秀又是綜藝類型中佔據絕對主流並長盛不衰的大類,二者的結合並非擁有破圈基因。

但沒有人能改變潮水的方向,所有人只能順勢而為。

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為什麼籃球綜藝難出爆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