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文/顏瑛瑛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老太太在緬甸仰光結婚時的照片

尋訪手記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老太太在緬甸仰光結婚時的照片

尋訪手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承天寺,而它也恰如其名地位於承天寺大門的正對面,一直通向中山路。這是一條旅人們喜歡的巷子,有著泉州老巷的各種元素,古厝、青磚、小鋪、小攤……穿越小巷,從中山路到承天寺,眼中的景緻是如一的古樸,始終的親切,自然而然地,讓人願意在此流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老太太在緬甸仰光結婚時的照片

尋訪手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承天寺,而它也恰如其名地位於承天寺大門的正對面,一直通向中山路。這是一條旅人們喜歡的巷子,有著泉州老巷的各種元素,古厝、青磚、小鋪、小攤……穿越小巷,從中山路到承天寺,眼中的景緻是如一的古樸,始終的親切,自然而然地,讓人願意在此流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氣,多半是沾了承天寺的光,問到巷中古蹟,人們也會很自然地將你引到旁邊的鎮撫巷去,其實,心細的旅人,經過耐心詢問,還是可以從質樸的居民口中得知一些前朝舊事,還有那些不知何時便會淹沒風塵的名字。

被廢棄、被改建,是很多古厝難以逃脫的命運,這裡邊有著種種不可抗力的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但是每一次尋訪,我們都會聽見很多嘆息的聲音,很多留戀的眼神。這時候,有一句歌詞便會浮現出來:想起初相見,似地轉天旋。

房子和人一樣,是有記憶的。尤其是古巷裡的那些被稱做“祖房”的古厝,沉澱了幾輩人的氣息,有多少出人生戲劇在那裡上演然後謝幕,每次拜訪完一戶人家出來,都好像經歷一場穿越時空的聆聽,多少會生出一些情愫來。承天巷走完的感覺更是如此,因為它被一些人稱做“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不是看不見,只是看見很難,瞭解更難。難在瞭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老太太在緬甸仰光結婚時的照片

尋訪手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承天寺,而它也恰如其名地位於承天寺大門的正對面,一直通向中山路。這是一條旅人們喜歡的巷子,有著泉州老巷的各種元素,古厝、青磚、小鋪、小攤……穿越小巷,從中山路到承天寺,眼中的景緻是如一的古樸,始終的親切,自然而然地,讓人願意在此流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氣,多半是沾了承天寺的光,問到巷中古蹟,人們也會很自然地將你引到旁邊的鎮撫巷去,其實,心細的旅人,經過耐心詢問,還是可以從質樸的居民口中得知一些前朝舊事,還有那些不知何時便會淹沒風塵的名字。

被廢棄、被改建,是很多古厝難以逃脫的命運,這裡邊有著種種不可抗力的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但是每一次尋訪,我們都會聽見很多嘆息的聲音,很多留戀的眼神。這時候,有一句歌詞便會浮現出來:想起初相見,似地轉天旋。

房子和人一樣,是有記憶的。尤其是古巷裡的那些被稱做“祖房”的古厝,沉澱了幾輩人的氣息,有多少出人生戲劇在那裡上演然後謝幕,每次拜訪完一戶人家出來,都好像經歷一場穿越時空的聆聽,多少會生出一些情愫來。承天巷走完的感覺更是如此,因為它被一些人稱做“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不是看不見,只是看見很難,瞭解更難。難在瞭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文/顏瑛瑛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

舊址:福音堂

“得春堂”“日春堂”(刺繡)

人物:江夏侯周德興

清·徐雲驤

清·陳餘慶/陳樨香

清·陳文峰(音譯)(進士)

近代·陳家蘩(五中/幼師校長)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名的由來

承天寺是泉州著名的佛教名剎,按照坊間流傳的說法,承天寺跟江夏侯周德興對泉州“風水”的破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裡還是唐子城崇陽門遺址。“麗正門”三個字還刻在遺址的牆上,可惜被好幾臺空調所遮擋,大煞風景。

明初洪武年間的大臣周德興,精通“堪輿”之術,被委派到全國各處,尋訪真龍正穴,一經發現就設法消除,斷絕龍種,以免再有真龍天子和朱明王朝爭奪天下。後來也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果然從明之後,再也沒出過“真龍天子”。可惜的是,周德興和朱明王朝卻忘記了北方的遊牧民族。

據說周德興來到泉州,看到五代時期留從效捐出建寺的“鸚哥山”是個福地,建造的寺廟封號“承天”,他認為這裡不僅會出高僧,而且“承天”二字有承受天下的徵兆,有可能從這“鸚哥穴”中飛出“真龍天子”。於是決意斷龍穴,他所使用的是用“路箭”射殺,共分三路:一路為“新府口”(府衙新治所的路口)巷箭,射向“鸚哥”頭部正穴;一路為敷仁巷(俗稱夫人巷,與鎮撫巷相連,是兩廣總督黃宗漢府第的家眷居所)巷箭,射向“鸚哥”的腹部穴位(正對著承天寺的大雄寶殿);最後一路是承天巷箭,射向“鸚哥”尾部的承天寺的山門,承天巷由此而來。

在江夏侯的佈局下,有人預言承天寺如出高僧,亦將遭受挫折。到清末民初前,承天寺果然沒有出過高僧,即使有一位聰慧的幻寶雲果師,也在有為之年圓寂。後來的歷史間接證實了這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不管如何,這條為斷“龍穴”而新開闢的承天巷就此留了下來。雖然有傳說中的破壞了泉州福地的“惡名”,但是並沒有被唾棄和掩埋。

為人師,表數代

承天巷71號:陳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陳餘慶,清朝人,泉州府武官,這裡曾是他的故居所在。要細數這戶人家的後輩點滴,還真有些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辦學方面,出了諸多人才。

陳樨香,字德薰,清代舉人,陳餘慶後裔。為亡母守孝三年而辭去官職,在承天巷內辦私塾,地址在現在的人民醫院一帶。據說府邸內曾有三塊“文魁”牌匾。還有“德高望重”匾是有司贈給武官的。大廳門邊掛有很多大象圖,官家標記。曾為“士大夫”,因此“文革”時期,官兵不敢進駐此地。

陳家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第六名舉人,曾擔任泉州工藝傳習所所長。

陳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號作舟,別署一葉,就學於集美高等師範學校,上海大學美術科。畢業後立志辦學,在晉江縣商會會長傅維彬的幫助下,於民國十三年創辦了泉州溪亭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民國廿八年後,陳家楫任晉江縣中、南安僑中教師,他擅長金石纂刻和魏碑書法。抗日戰爭期間,陳家楫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主編《晉江抗敵畫刊》,積極宣傳抗日,曾任晉江民眾教育館館長、晉江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晉江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家蘩,是這家的女兒。曾做過泉州五中的校長、泉州幼師校長。

泉州幼師前身是培英女校,由英國宣道會於1890年創辦。舊址在驛內埕,初辦時設初等小學,第一年收生10多人,十幾年後,辦高等小學。1921年,學生達100多人,同年,創設中學部,第一年收學生5名。1923年,校址遷至現址平水廟。1955年,學校定名為福建省泉州幼兒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陳家蘩女士。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繁華史,如一夢

承天巷88號:進士第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如果不是細打聽,相信不少人會忽略了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食雜店。穿過小店來到後邊的住家,雖然改造的痕跡明顯,但牆角里古色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見。這裡可是出過進士的。

店主阿婆人很和善,養了好幾只小貓。對於祖上的事情,她略知一二。這裡曾是進士陳文峰(音譯)的府第,他家有兄弟二人,都是做官的。“以前家裡有好幾塊牌匾,‘文革’以後不知所終。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有一隻大花瓶,很神奇,養花都不用換水。還有一扇鏡屏,也算是個寶貝,也不見了……”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巷中巷,藏風景

承天巷91號:王宅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和許多小巷一樣,承天巷裡也有“巷中巷”,而且裡面風景獨特。在一條小巷中,有一座風格較為特別的建築。外表是紅磚結構,屋內房間卻全部用木材分隔。正廳門前有“三臺挹秀”字樣。

主人家是教育世家,始建該房的主人王老師過去是振興小學的老師,其兒子、兒媳均在泉師附小任教。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金鏽春,戲班響

承天巷41號:舊戲班居所

民國時期,這裡曾經是高甲戲金鏽春、新繡春、小繡春等戲班的居所。班主是南安九都人陳金蛋。過去的古厝如今已改建為現代建築。但是提起戲班,當地的老人們還是印象深刻。

高甲戲清初吸收四平戲、宋江陣為文武戲。清末以泉州為中心,流傳於閩南及港澳臺、東南亞各地。民國時期,高甲戲繼續發展,金連生、金鏽春、新繡春都是其中的班名。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青磚徐”如今只剩下外牆依然有些氣勢。

青磚徐,青瓦青

承天巷75號:青磚徐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裡是承天巷頗為出名的“青磚徐”。因宅第圍牆全部用青磚壘砌而得名。主人徐用逵,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舉人,鹹安宮教習。徐雲驤,徐用逵的兒子,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官廣東大埔知縣。

徐家是從南安徙居到郡城來的。宅第曾有五進三開間雙護厝,宅後有園林別墅,稱“書房”,山石幽雅。後書房賣給觀口黃氏,建築群今除廳堂及少數幾個房間外,大部分已改建。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家國遠,歸情切

承天巷63號:民國洋樓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這座樓建於1919年,而從它建成的那天起至今,樓主歐陽世汀先生一天也未曾在此居住過。

老先生是緬甸華僑,早年在外做食品生意。在外漂泊的泉州人都有回老家建房的風氣,歐陽世汀先生也通過僑匯讓在國內的弟弟替自己建造了這座房子,但他始終沒有回來住過。1949年,因為世汀先生的太太堅持要回國,他的兒子歐陽福星便攜全家遷回泉州,靠賣米為生。那時候歐陽福星的妻子28歲,如今,她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八旬老太了。老太太帶我們到房間裡看舊照片,有她年輕時候的,還有19歲在緬甸結婚時拍的婚紗照,在那個時候,該是很氣派的。

這座樓一層的大門上刻有“開閩甲第”,二層陽臺的正門上刻著“四門世胄”,是泉州書法家曾遒的手書。可以看出,他們是狀元歐陽詹的後裔。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四門世胄”門匾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紀念歐陽詹的時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據說洋樓頂上曾有一隻“巨鷹”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老太太在緬甸仰光結婚時的照片

尋訪手記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承天寺,而它也恰如其名地位於承天寺大門的正對面,一直通向中山路。這是一條旅人們喜歡的巷子,有著泉州老巷的各種元素,古厝、青磚、小鋪、小攤……穿越小巷,從中山路到承天寺,眼中的景緻是如一的古樸,始終的親切,自然而然地,讓人願意在此流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的名氣,多半是沾了承天寺的光,問到巷中古蹟,人們也會很自然地將你引到旁邊的鎮撫巷去,其實,心細的旅人,經過耐心詢問,還是可以從質樸的居民口中得知一些前朝舊事,還有那些不知何時便會淹沒風塵的名字。

被廢棄、被改建,是很多古厝難以逃脫的命運,這裡邊有著種種不可抗力的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但是每一次尋訪,我們都會聽見很多嘆息的聲音,很多留戀的眼神。這時候,有一句歌詞便會浮現出來:想起初相見,似地轉天旋。

房子和人一樣,是有記憶的。尤其是古巷裡的那些被稱做“祖房”的古厝,沉澱了幾輩人的氣息,有多少出人生戲劇在那裡上演然後謝幕,每次拜訪完一戶人家出來,都好像經歷一場穿越時空的聆聽,多少會生出一些情愫來。承天巷走完的感覺更是如此,因為它被一些人稱做“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不是看不見,只是看見很難,瞭解更難。難在瞭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承天巷被稱做是“看不見歷史”的巷子,其實是看見難,瞭解更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