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小麥價格有啥大動作?農業部進行權威發佈!

種植業 小麥 蔬菜 畜牧業 農資導報 農資導報 2017-08-02

Ladies and鄉親們!昨日上午,農業部就今年上半年重點農產品的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平解讀上半年重點農產品運行情況,預估本年農產品走勢,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玉米、小麥價格有啥大動作?農業部進行權威發佈!

新聞發佈會現場

他說,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延續近年的下跌走勢,但部分產品價格開始企穩回升。上半年,農業部編制並定期發佈的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均值為102.6,同比下降9.8個點。小麥、玉米價格同比下跌。小麥、玉米批發均價分別為每斤1.31元和0.79元,同比分別降6.8%和14.4%;稻穀、大豆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6%、6.9%。據分析,今年上半年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今年玉米、小麥價格有啥大動作?農業部進行權威發佈!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平回答記者提問

一是農產品供求關係總體寬鬆。

蔬菜大量集中上市。受去年高價刺激,蔬菜種植面積擴大,今年580個重點縣監測點在田面積同比增加,再加上今年北方天氣回暖快,導致開春後蔬菜大量集中上市,價格下跌早、跌幅大。

二是玉米收儲政策改革成效開始顯現,價格進一步迴歸市場

玉米價格下跌降低了畜禽飼料成本。目前,玉米佔飼料成本的50%左右,初步測算去年新玉米價格下跌帶動飼料成本同比降低10%以上,產品降價空間擴大。

玉米結構調整後蔬菜、雜糧雜豆等供應增加。去年全國玉米麵積大幅調減,大多改種大豆、雜糧雜豆、蔬菜、馬鈴薯和飼草等市場需要的品種,由於部分品種供給增加,市場需求彈性小,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同時,玉米價格下跌也給相關替代產品帶來價格下行壓力。這主要表現為玉米及其下游產品對小麥、稻穀、高粱、大麥以及蔗糖、馬鈴薯等有很強的替代性,減少了這些產品的消費需求。

三是農產品進口持續增加

近年來,國內外農產品始終保持較大價差,驅動進口持續快速增長,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後期走勢看,受農產品供需基本面影響,預計年內農產品價格總體仍將偏弱運行,但部分品種有望回暖。糧食價格有望基本穩定。

玉米國內價格與國際已基本接軌,近期價格出現上漲,消費需求持續轉旺,現在來看玉米價格基本調整到位,但由於庫存相對較高,預計全年玉米市場價格仍將低位平穩運行;受最低收購價政策支撐,稻米、小麥市場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

大豆收購價可能低於去年。由於東北種植面積增加較多,再加上全球豐產預期,預計今年國內新產大豆開秤價可能會偏低。生豬價格總體平穩。生豬產能有所恢復,但受散養戶持續退出、環保和用地趨緊等因素影響,生豬產能恢復偏慢,特別是隨著中秋、國慶等傳統節日的陸續到來,豬肉消費將逐步增加,價格將有所上漲,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禽蛋禽肉價格將有所回暖。目前禽蛋禽肉產能已經開始調減,近期雞蛋價格已出現反彈跡象,但年內消化過剩仍需一段時間,預計價格將保持平穩回升態勢。蔬菜價格總體不如去年,但與往年平均水平基本相當。

今年蔬菜種植面積擴大,雖然近期南方降水較多,局部受災地區蔬菜價格出現短時上漲,但預計全年主要蔬菜品種價格可能總體上比去年要弱一些。

另外,雜糧雜豆價格預計今年總體偏弱。今年高粱、穀子、蕎麥等雜糧雜豆種植面積將繼續增加,但由於需求基本穩定,加上價格彈性小,部分價格可能出現下降。

以下內容為答記者問

新華網記者:近期南方多地遭受洪澇災害,這對蔬菜價格是否會產生較大影響?後期全國的蔬菜價格走勢是否會持續走高?

今年上半年,蔬菜價格是明顯下跌的,關於近期南方洪澇災害對蔬菜的影響,我們做了綜合分析研判,總體影響不會太大。

一方面,受災較重的湖南、湖北、江西南方主產省正值“茬口期”,對產量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雲貴高原、黃土高原、東北高緯度等蔬菜主產區的產量穩定增加,從價格情況看,據我們監測,6月份蔬菜批發市場價格大概每公斤3.18元,環比下降了“0.9%”。從蔬菜價格波動的規律來看,每年5—7月份都是價格的低點,8—9月份會出現反彈,但是今年的情況和常年有所不同,今年元旦、春節離得近,節後部分蔬菜品種價格跌的早、跌幅大,促使部分品種生產調整加快,導致大白菜、甘藍等提前退市,我們預計到7月底之前,這些提前退市的品種價格有可能會出現反彈,帶動蔬菜價格整體回暖。

同時,去年同期價格偏低的一些蔬菜,今年在7月份以後有可能會出現價格逆轉。進入7月份以後,全國的蔬菜供應重心由南向北轉移,北方夏季蔬菜生產量有所擴大,隨著夏季蔬菜大量上市,我們預計8、9月份的菜價將有可能低於去年同期。

新華社記者:從前期的報道看,今年小麥品質較往年是較好的,市場反映也比較積極。王司長,您能否介紹一下小麥市場的運行情況?

小麥是我們的兩大口糧之一,市場關注度比較高,我們也在密切跟蹤調查。在麥收期間,我們專門到主產區,與農民、地方農業部門,以及有關行業社會和企業對小麥市場進行了會商。據我們調查,今年夏收小麥市場呈現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品質明顯提升。各主產省區反映今年夏收小麥生長和收穫的關鍵時期天氣總體偏好,單產較上年普遍提高。赤黴病、不完善粒、萌動麥的情況較少發生。小麥容重等質量指標優於去年,高等級小麥佔比明顯提高。安徽農業部門初步調查,三等以上小麥佔比佔達到85.6%,比上年增加52.5個百分點,河南三等以上小麥佔比超過93%,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以上。所以,今年的小麥品質是近年來比較好的一年。前段時間媒體對陝西的小麥倒伏有個報道,我們也專門做了調度和會商,陝西反映117萬畝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伏,但是地方採取了積極的措施,災害對陝西全省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非常有限。

二是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今年由於品質好,新麥上市以後加工貿易企業和地方儲備企業都積極入市搶購優質糧源,河南省新麥開秤價每斤1.05到1.1元,比上年提高5—9分錢,6月中旬曾經漲到每斤1.13—1.16元。湖北開秤價是1.1元左右,比上年提高1毛錢,6月中旬漲價到1.15元左右。河北、山東的情況,我們也做了調度,總體是高開高走。

三是收購進度比上年要快。因為今年市場活躍度較高,加上安徽、河南、江蘇、湖北等四省陸續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今年小麥收購進度明顯偏快。國家糧食局7月10日公佈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307萬噸,同比增加1294萬噸,比去年快得多。

路透社:大家都說小麥質量得到了提升,優質小麥的產量也提高了,有的機構說這會大幅度影響咱們國家從其他國家進口小麥的數量。他們說可能2017—2018年度進口的量會下降30%,請問您對這個觀點怎麼看?

首先,我說一下現狀。今年以來,小麥進口是增加的,出口是減少的,據海關統計,1—4月份累計,小麥及製品進口是168.47萬噸,同比增加94.1%。同期我國的小麥出口是2.88萬噸,同比減28.4%。

今年的小麥品質提升,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個重要體現。優質小麥國內還是相對緊缺的,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需求,對出口影響不會太大。當然,小麥品質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者減少對國外優質麥的進口。具體是不是30%,要等市場最後的結果來看。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小麥供應是有保障的,既不會大量的進口,同時我們的需求量也還是相當大的,也不具備大量出口的條件。中國小麥供給質量和數量的提升,不僅有利於保障國內的糧食安全,同時對全球糧食安全也是要做出重要貢獻的。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