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銷售有妙招 探尋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的合作共贏之道

種植業 農民 三農 財經 重慶商報 2017-04-19

山東濟陽縣山東的糧食產區之一,玉米一直是主要農作物。在國家收儲政策未改革之時,玉米的價格普遍高於1.2元。較大的利潤空間和收儲政策,極大的鼓勵了農戶玉米種植的積極性。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調整,卻使濟陽縣的玉米種植農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濟陽縣孫耿鎮的老張看著滿院子豐收的玉米,卻並沒有往年豐收的喜悅。一年之計在於春,轉眼就到了開始播種的時節,可是去年的玉米還在家院裡。對於老楊來說,堆積如山的這些玉米是去年一年的收穫,但自玉米收儲政策調整後,玉米行情就一路下跌。自家的玉米即便只賣8毛錢/斤,卻仍然無人問津。眼瞅著又要開始新一輪的種子、化肥、肥料購買和春季播種都需要錢,可玉米滯銷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錢就不可能再生產,一家生計就成了問題。

就在此時,曾經在濟陽縣做知青的朱希長和其愛人蔣惠華找上了門。朱希長當做知青時,住的正是老張家。但朱希長夫婦這趟來,不單單是看望老張,還給給老張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以1元/斤的價格收購老張院子五萬斤的滯銷玉米。老張和朱希長夫婦深入瞭解,才知道原來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正是朱希長夫婦為了回報濟陽縣農民朋友,籌辦的專業糧食合作社,玉米的銷路,也是合作社的專業團隊提供的。

回河鎮後劉村的劉鳳蘭一家也是一樣的問題,自家去年承包了130畝地種植玉米。滿心希望玉米賣出去後賺上一筆,可由於國家政策調整,玉米行情不好,劉鳳蘭家十六萬斤玉米還存放在租用的倉庫中無人問津。別說賺錢,連倉庫租賃的錢都快拿不出了。這十幾萬斤玉米從生活的希望變成了千斤重擔,如果春耕之前再賣不出去,劉鳳蘭的家的門檻都可能會被債主踏破。

正在劉鳳蘭走投無路之時,還是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給劉鳳蘭帶來了十五萬斤玉米的收購合同,而且收購價格高達9毛錢/公斤,蔣惠華的到來真正解決了劉鳳蘭的燃眉之急。

在山東玉米行情不斷下行的背景下,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能力,幫農戶將滯銷的玉米以高價銷售,憑藉的就是合作社廣泛的人脈和提前打造的玉米深加工銷售產業鏈條。

原來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在玉米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出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佈局玉米加工產業鏈。該合作社為了幫助農民增收,與省內多家高科技玉米深加工企業簽訂了戰略合同。這些企業通過將玉米深加工成玉米胚芽油、玉米澱粉、食用酒精、穀氨酸、賴氨酸等產品,最大化的挖掘了玉米的商業價值。農戶滯銷的玉米,幸運的駛入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的銷售快車道,搖身一變成為玉米深加工產業鏈上的一環,走上餐桌和工廠。而農民,則真正享受到了玉米豐收的喜悅,擺脫了玉米滯銷的困境。

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的創始人蔣惠華,通過挖掘山東省玉米深加工產業優勢,與多家高科技玉米深加工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的合作共贏之道,值得每一個農業產業合作社學習。濟陽縣天潤福糧食專業合作社站在農民的角度,以專業的服務和業務能力,為老張、劉鳳蘭等玉米種植農戶解決了山東省玉米滯銷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由越來越多的農業合作社,通過整合糧食深加工銷售渠道,搖身變成農民信任的,幫助農民實現創收致富的新一代領路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