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知多少:胸痺、心痛、心煩、心律不齊、心絞痛——膻中穴

膻中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膻中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中醫知多少:胸痺、心痛、心煩、心律不齊、心絞痛——膻中穴

膻中穴的準確位置圖

膻中穴位於胸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或於兩乳頭連線之中點取穴《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

取穴方法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膻中穴位於胸部,橫平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上。約當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作用

膻中穴意義: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熱燥之氣。

運行規律:涼溼水氣由天之下部匯入本穴並吸熱上行天之上部。

膻中穴功效:募集心包經氣血。膻中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理氣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主治病症

膻中穴主要用於心肺及乳房疾患等:如胸痺、心痛、心煩、心律不齊、心絞痛、咳嗽氣喘、氣管炎、哮喘、咯唾膿血、產後乳汁少、乳腺炎及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賁門痙攣、小兒吐乳疾患等。

膻中穴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以及心絞痛,支氣管哮喘,乳腺炎等。

胸悶塞,氣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噎嗝,咳唾膿血,產婦乳少,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食管狹窄,肋間神經痛,心絞痛,乳腺炎。

穴位配伍

膻中穴配曲池穴、合谷穴(瀉法)治急性乳腺炎;

膻中穴配內關穴、三陰交穴、巨闕穴、心平穴、足三裡穴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膻中穴配中脘穴、氣海穴治嘔吐反胃;

膻中穴配天突穴治哮喘;

膻中穴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陰交穴、少澤穴、灸膻中穴治產後缺乳;

膻中穴配肺俞穴、豐隆穴、內關穴治咳嗽痰喘;

膻中穴配厥陰俞穴、內關穴治心悸、心煩、心痛。

膻中穴配天井穴治心胸痛。

膻中穴配豐隆穴、列缺穴治支氣管哮喘。

膻中穴配合谷穴、曲池穴治乳腺炎。

膻中穴配華蓋穴,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短氣不得息,咳喘。

膻中穴配厥陰俞穴,屬俞募配穴法,有寬胸利氣,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失眠,怔忡,喘息。

膻中穴配大陵穴、委中穴、少澤穴、俞府穴,有通經活絡,清熱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胸痛。

膻中穴配少澤穴,有通經活絡,益氣養血的作用,主治乳少,胸脅悶脹。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

一般針尖向下平刺0.3~0.5寸。

沿皮刺0.3~0.5寸。

艾灸方法

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中醫知多少:胸痺、心痛、心煩、心律不齊、心絞痛——膻中穴

膻中穴解析

膻中為經穴名(Dànzhōng CV17)。出《黃帝內經靈樞·根結》。別名元兒、上氣海。屬任脈。膻中是八會穴之氣會穴;心包的募穴;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任脈的交會穴。膻中為兩乳之間,此穴在其所,故名膻中。

膻中穴意義

別名:元兒穴,胸堂穴,上氣海穴,元見穴。

膻中。羶: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後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

元兒。元,首也,氣也。兒,氣之子也,水也。元兒名意指穴內的天部之氣中含有一定水溼,非為乾燥之氣。

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於胸部也,無它意。

上氣海。上氣海穴,此與任脈下部氣海穴相對而言,指本穴為任脈的生氣之海。

元見。元,首也,氣也。見,明顯也。元見名意指穴內的吸熱脹散之氣顯而易見。

氣會。本穴物質為胸堂上部的氣態物彙集而成,故為人之氣會。

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質為胸部之氣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熱後外行於心包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輸送之地,故為心包募穴。

附註:心包經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中醫知多少:胸痺、心痛、心煩、心律不齊、心絞痛——膻中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