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中藥 穴位 推拿 羌活 中醫 丁香 當歸 岐伯小醫館 2019-04-04

足跟痛

臨床上好多患者會出現“足跟痛”的症狀,這是由於多種慢性疾患所致的足跟部跖面(即腳後跟)疼痛,這與長時間的勞動和骨質退化有關,患者會出現行走時足跟部疼痛,嚴重影響行動。

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致病原因

這種病多見於中年以後,以男性為高發,單側或者雙側同時出現。剛開始發病時只是出現隱隱作痛,疼痛可以控制,經過休息或理療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隨著病程的延伸,症狀逐漸加重,導致患者出現疼痛劇烈,行動不便。常見的病因有:足跟纖維脂肪墊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跖筋膜炎是引起本病最主要的因素。

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治療方法

這種病臨床上主要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現代醫學一般採取保守治療為主,包括更換鞋子、鞋墊,矯形支具、石膏固定,局部物理治療,口服非甾體類止痛消炎藥等,治療時間長、療效差,高復發,病情多反覆。而採取外科手術治療、費用高、創傷大,臨床應用侷限性大,患者難以接受。物理療法及口服非甾體類止痛消炎藥治療,患者會出現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而且只是緩解疼痛的症狀,並沒有消除炎症,很容易復發。

中醫治療“足跟痛”,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一病名最早見於清·劉恆端《經歷雜論·諸痛論》,屬於中醫學“痺證”範疇。病因多是因為年老肝腎虧虛,腎陽不足,感風、寒、溼邪,或因慢性損傷,傷及筋骨,導致氣血瘀滯,寒溼阻絡,不通則痛。治療原則以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中藥治療跟痛症患者。

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外敷加手法治療

外敷方:絡石藤30g,當歸、五加皮各20g,羌活15g,丁香、桂枝、紅花、路路通各10g。將中藥包浸泡於清水15分鐘後取出,置於100℃蒸鍋上蒸15~20分鐘,取出後用乾毛巾包裹,用於患處作熱敷治療,調節毛巾的厚度以控制熱敷包的局部溫度,避免燙傷皮膚。每次熱敷時間約為30分鐘。

方中當歸、紅花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絡石藤、路路通、五加皮、羌活祛風除溼,行痺止痛;桂枝溫經通絡,散寒止痛;丁香溫中暖腎。諸藥合用,有活血化瘀、祛風溼、止痺痛之功效。而熱敷可藉助熱力打開皮膚腠理,使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骨內壓,促進炎症吸收,緩解或消除症狀。

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推拿手法:患者取俯臥位,先取承筋、承山兩穴位,用指揉按法進行揉壓,約5分鐘;再以跟部壓痛點最明顯部位(阿是穴)為中心進行指揉按壓,約3分鐘;後取根部周圍穴位:申脈、照海、崑崙、太溪穴,進行反覆揉壓,使局部出現痠麻痛感,每個穴位3分鐘;最後拍打湧泉穴,約2分鐘,早晚各1次。2周為1療程,1療程後評定療效。

足少陰腎經循行足部,足跟處作痛,多因內有腎之虧虛,外傷勞損或寒溼入絡,使足跟部氣血運行失常,經脈失養,引發疼痛。指壓點穴可刺激對應反射區,承筋、承山、崑崙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是治療小腿痙攣、腿部轉筋的常用效穴;太溪為足少陰腎經之原穴,治療關節風溼痺痛;申脈、照海是八脈交會穴,治療下肢痺痛。諸穴合用,共取祛風溼、止痺痛之功效。

中藥外敷配合手法治療幫你解決“足跟痛”的困擾

結束語

任何治療手段都不可能100%的治癒疾病,今天介紹的中藥外敷配合穴位推拿方法,經過臨床治療120例患者,對治療“足跟痛”有效率為73.2%。在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疾病是多種原因所致,包括一些器質性改變的患者,所以要想完全治癒是很難的,患者要有思想準備。敬請關注《岐伯小醫館》,謝謝大家支持並轉發,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