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美貿易戰本身很難。而理解貿易戰會如何導致更大程度的經濟“脫鉤”、影響中美長期的戰略關係,則難上加難。今年年初,我在題為“可避免的戰爭”一文中寫道,二戰後不斷被塑造的中美關係,在2018年經歷了一個新的重大轉折。

中美關係的第五階段

兩國關係的第一階段是戰略敵對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尼克松和基辛格時期恢復對華關係。接下來的20年是第二階段,中美戰略協作反莫斯科,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第三階段是20年的經濟接觸期,突出表現是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開始成為“世界工廠”,直到全球金融危機結束。第四階段是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經濟上更加自信的中國日益崛起,此時的中國在亞洲以及全球推行更加積極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目前應該算是中美關係新的第五階段,美國已經正式放棄其長達40年的對華“戰略接觸”政策,轉而接受一種尚未定義的“戰略競爭”概念。2017年12月公佈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及2018年2月的“美國國防戰略”,是這種深度轉變的正式標誌。自此,中美關係進入新的不確定地帶,雙邊接觸機制事實上已經被擱置。

如今,中美似乎回到一種19世紀風格的國際關係狀態中,兩個政府之間的主要政治接觸更多通過使館、大使以及臨時特使進行。中美關係的易碎程度幾乎到了過去30年來的最高點。懸而未決的中美貿易戰把大家都拽進一個持續不爽的新世界。中國已表態,對美國堅持協議簽署後保留一段時間加徵關稅的要求,中方不會讓步;中方也不會接受美方的不平等條約:即美方可以單方面認定中國不遵守協議而重新加徵關稅,而中國不能採取反制措施。中方同樣很難容忍,特朗普為減少雙邊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的中國對美“採購清單”。

同時,北京接連發表大量針對美國的強硬言論——這些是我過去30年來未曾見過的。中國官方媒體不斷提醒民眾,新中國成立後不到12個月,志願軍就在朝鮮半島把美國打到陷入僵局。類似舉動向國內傳遞的信息很明確:5000年來中國遭到外部諸多衝擊,但中國有忍受痛苦的漫長曆史,而且都最終勝出。同時,中國測算過,若貿易戰全面爆發,每年經濟增長率會損失約1.4個百分點。為此,北京已經啟動全面的財政、貨幣和基建投資等措施,作為部分刺激策略,確保經濟增速保持在6%這個關鍵門檻之上。此外,其他措施也在準備之中。

火上澆油的是,特朗普政府5月15日宣佈,將把中國明星企業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實際上是禁止美國公司向華為提供關鍵零部件。緊接著,中國5月31日宣佈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任何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或者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國際企業,都將被列入該清單。似乎眾多國際企業要陷入中美火力交叉之中。

貿易戰該如何結束?

那麼,貿易戰的解決方案前景如何?如果政治依然能夠得到管理,說到底雙方都依然需要貿易協議。特朗普如果想連任,必須讓美國經濟增長貫穿至2020年,延續這一輪已經很長的增長週期。為此,他不能讓談判破裂,因為市場信心也會隨之崩塌。對特朗普而言,美國實體經濟恐將在其最不能承受的一年面臨衰退。

對於中國而言,繼續依靠經濟刺激拉動增長是有限度的。目前,中國全部債務佔GDP的比重約為248%(儘管絕大多數是國內債)。中國私營企業2018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解決貿易戰對中國恢復國內商業信心很重要。

我的預測是,中美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五五開——這是一場經濟與政治之間的最終角力——兩國領導人在大阪G20峰會上的會晤,將見證談判進程的“重啟”。大阪峰會後,美國可能在中國兩條紅線的第一條(簽署協議後保留關稅)上讓步,同時,中國很可能會同意基於之前的提議適當增加採購美國商品,儘管數量上可能沒有特朗普要求的那麼多。這樣一來,雙方都保持了各自的體面。當然,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特朗普打算拿什麼成果兜售給自己的政治大本營,以及用一個什麼樣的貿易協議,阻擊從右翼包抄他的民主黨人。

為全球利益,應避免“脫鉤”

不過,雖然結束貿易戰本身可能有解決方案,但兩國間的“技術戰”才剛開始。我們要繫好安全帶,面對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間更根本性的脫鉤風險。中美技術脫鉤下的互聯網、電信、金融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會是什麼樣子?在互聯網方面,中美之間已經出現脫鉤。不論是互聯網內容、搜索引擎,還是更大層面上的管理機制,我們已經走向兩個不同的數字世界——一個以美國為基礎,另一個有中國特色。

在電子支付方面,我們看到的是同樣進展。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銀聯等支付系統,不但遍及中國境內,而且拓展到世界很多地方。同時,傳統的美國信用卡在中國並沒有被普遍接受。美國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設置了很多非關稅壁壘,限制它們被廣泛使用。眼下,更激烈的競爭正發生在控制未來電子支付系統上,這些系統是電子商務以及全球數字經濟的金融“輪機艙”。

中美的電信系統也在發生“脫鉤”,兩國都從安全層面找到了依據。儘管美國移動設備活躍於中國市場,但美國電信企業的中國市場份額越來越小。而華為在美國被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其他中國電信設備提供商也面臨被廣泛限制的前景。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很多發展中國家,華為的5G通信技術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美國目前正在全力封殺華為進一步奪取西方市場,包括其最密切的盟國。

一旦在電信、寬帶和數字經濟領域的脫鉤完成,我們可以推測其對中美全球供應鏈帶來的嚴重後果。

最後,脫鉤已經出現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敏銳地注意到其在這個關鍵領域的力量,知道自己能前所未有地獲取大數據,以及由此產生的機器學習可能性。而且,運用這一新的前沿技術,可以產生大量經濟、軍事和技術應用。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已經在尋求限制美國高校和科研機構與中國接觸。

所以說,問題不是脫鉤始於何處,而是要走到什麼地步才算結束。如果脫鉤在未來十年成為廣泛現實,那麼外交和安全政策將何去何從?

這一切開始讓人感覺到,似乎經濟全球化的態勢正在慢慢被調轉方向。過去30年,在全球資本和技術流的驅動下,全球化的基本邏輯一直是超越國家政治和保護主義,讓世界更緊密地連在一起。隨著經濟全球化在全球金融危機時登頂,我們如今開始目睹其下滑的最初跡象,這種下滑源於其內部矛盾,但現在受到民粹主義、保護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競爭的驅動。

基於這些原因,中國和美國以及國際社會其他成員,應該仔細考慮這些令人不安的軌道會把我們帶往何方。這既是為了美中兩個國家的利益,也是為了全球的利益。(作者是澳大利亞第26任總理、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主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