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堂:以新一輪改革開放應對國際經貿變局

來源:經濟日報

中美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事關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事關世界繁榮與穩定。美國一些人奉行“美國優先”政策,挑起對中國的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對中美經貿關係怎麼看、怎麼辦,需要用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去審視,分析現狀、澄清事實,著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

貿易霸凌主義罔顧貿易互利共贏的本質

■ 貿易逆差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直接藉口,但其認識存在明顯的偏見

中美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經貿關係是否健康穩定,對兩國及全球經濟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在“美國優先”口號下,美國一些人罔顧貿易互利共贏的本質,挑起對中國及世界多個國家的經貿摩擦,掀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逆風。對此,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冷靜分析。

其一,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是客觀事實。中美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的歷史經驗、重要基礎和關鍵所在是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長期以來,兩國政府本著平等、理性、相向而行的原則,經過不懈努力,建立了中美商貿聯委會、戰略經濟對話等一系列溝通協調機制,保障了中美經貿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美經貿合作形成了結構高度互補、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贏關係,惠及兩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惠及世界各國和人民。

中國主動擁抱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美國等加強經貿合作,推動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發展的市場空間。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達到4.62萬億美元;利用外資1349.7億美元。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堅定地走對外開放之路是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同時美國的市場、資金和技術優勢的擴散,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與質量提升,儘管這都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市場行為基礎上,但也是中國人民所認可的。

美方也在中美不斷密切的經貿往來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降低了美國消費成本和通貨膨脹,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數據,美中貿易每年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2017年美國在華企業約6.8萬家,實際投資830億美元,在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分享日益擴大的中國巨大市場紅利。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購買金融產品和直接投資極大地彌補了美國國內儲蓄的不足。據測算,美對華出口和雙向投資支持了美國260萬個就業崗位,提升美國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市場還是美國跨國公司的重要利潤源,2015年僅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在華合資企業利潤就達74.4億美元。另外,對華經貿合作還促進了美國產業升級。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一方面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環保壓力,另一方面也使美國集中力量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使美國的比較優勢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其二,美國挑起貿易戰是基於違反常識的霸凌思維。貿易逆差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直接藉口,但其認識存在明顯的偏見。

從交易本身看,做貿易是你情我願,雙方都有好處才可能成交,不是“賣得多買得少”就佔便宜、“買得多賣得少”就吃虧,實際上買賣雙方只是財富形態的變化,賣方獲得貨幣形態的財富,買方獲得實物形態的財富,各得其所。對此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法國出口一批貨物,用所得的錢從國外購買一批商品,但在海運途中不幸遭遇風暴,進口產品全部掉入海底損失掉了,但是,在法國的統計上卻出現了大量順差。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即使國民福利受到損失,也可能出現順差;反之,即使出現逆差,國民也可能獲得了大量福利。

從統計口徑看,以原產地為基礎的貨物貿易總值統計,已明顯不適用於全球化下國際分工深化的現實,所以才有出口增加值計量、跨國公司關聯貿易、以所有權為基礎的貿易以及全球價值鏈等新統計方法的出現。比如,按傳統的貿易總值方法計算,2016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出口為3851億美元,對美順差2507億美元,但由於不少核心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甚至半成品是在第三方生產的,中國境內只是加工總成出口。若按貿易增加值核算,扣除第三方所創造的價值,在我國境內新產生的出口到美國的貿易增加值僅有2488億美元,從美進口增加值為1094億美元,增加值順差只有1394億美元,較總值方法計算的結果減少44.4%。這只是統計視角的第一個維度。隨著全球服務經濟的發展,服務貿易已成為國際經貿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中美服務貿易中,中國一直是逆差國,2016年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達到380億美元。中國貨物貿易的增加值順差減去服務貿易的逆差,2016年中國對美貨物和服務貿易的總體順差只有1014億美元,比按總值統計的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減少了1493億美元。這也只是統計視角的第二個維度。實際上,同中國以在國內生產、然後出口到美國為主的經濟貿易模式不同,美國更依賴在中國投資辦廠、直接銷售給國內。2016年在華美資企業銷售額約3453億美元,但在美中資企業銷售很少,2016年只有345億美元,在跨國公司跨境銷售上中國有3108億美元的“逆差”,比中國對美貿易增加值和服務貿易順差多2094億美元。綜合考慮貨物增加值貿易、服務貿易及跨國銷售因素,中國對美國經濟貿易“順差”完全逆轉。

從美元流向看,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是全球支付、結算和儲備的最重要的幣種。中美貨物貿易順差獲得的美元,絕大部分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又流回美國。多年來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中美經貿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實際上形成了美國用自己印刷的紙幣(美元)購買中國真金白銀的產品,中國再用換得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的大循環。中國成為美國人民消費品的最大提供者、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中國生產、美國消費,中國儲蓄、美國融資。這一循環誰吃虧、誰受益,公道自在人心。

總之,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加速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促進了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也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宏觀經濟的平衡。中國並非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美國對華貨物貿易的逆差,根本原因是中美基於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全球再分工形成的。美國部分社會群體失業主要是國內經濟政策失誤和再分配、再就業機制缺失導致的。美國不著力解決自身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而是企圖通過指責和打壓他國的方式轉嫁國內矛盾,扼制他國發展,維護世界霸主地位,只會降低全球經濟效率,使自由貿易、多邊貿易體制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

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難以得逞

■ 貿易霸凌主義危害中美並波及世界經濟

■ 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空間決定了美遏制我發展的意圖難以得逞

■ 迴歸合作共贏才是中美交往及世界經濟發展的正道

近期美國一些人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這些行為和做法,不利於中國,也不利於美國,更不利於全球。

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歷史教訓殷鑑不遠: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率先奉行“美國第一”的理念,祭起貿易保護大旗,使世界經濟大危機後的復甦格外艱難,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之一。美國一些人奉行“美國優先”政策,舉著關稅大棒四處要挾,這既是在向全世界開火,也是在向自己開火,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安全,引發全球市場動盪,損害包括中美在內的全球企業、消費者利益,阻礙全球經濟復甦。由於全球貿易環境緊張等因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評價已經從“放緩”變為了“全球經濟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阻力”。貿易戰對中國的傷害當然不容小覷,對美國也將造成重要傷害:提高美國製造業成本,影響美國就業;引發國內物價上升,損害消費者福利;對方反制措施,損害美國經濟;投資者對美經濟環境信心下降,直接投資淨流入減少。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數據,2016、2017、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額分別為1465億美元、897億美元、513億美元,2018年下半年美國股市暴跌,經貿摩擦對美國自身的損害已開始顯現。

進一步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空間決定了美遏制我發展的意圖難以得逞。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壓力不但壓不倒我們,而且會化為前進的動力。中國有近14億人口,市場的迴旋餘地是經濟小國難以比擬的。我們一直努力地融入世界,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但中國幾十年的快速發展總體上是內需主導,巨大的市場空間將產生巨大的規模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沒有改變,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達6.4%,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發展的質量不斷提高,產業升級進程持續推進。美方以貿易逆差、技術轉讓、市場經濟、知識產權等問題為藉口,對我國挑起貿易戰,試圖打壓我國經濟,阻滯我國發展進程和現代化進程,這些想法是一廂情願、難以實現的。

總的來看,世界經濟已經深度融合,實際上誰也離不開誰。迴歸合作共贏才是中美交往及世界經濟發展的正道。相互協作、優勢互補是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中美經貿關係事關兩國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繁榮、穩定,中美雙方命運與共,都應多做利人利己之事,拒絕損人利己之道。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存在經貿摩擦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主張推進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堅定維護並推動完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保護財產權和知識產權,堅定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促進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合作,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美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友好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才是唯一正確選擇。

立足自身需要 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

■ 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出發,以我為主把握戰略主動,將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內部動力,主動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高潮

中美經貿摩擦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最大變數。正確應對這一變化,最關鍵的是堅決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在正確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的同時,保持定力、積極作為,全力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第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黨中央已經擘畫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經濟形勢越複雜,越需要靠改革增強動力;外部環境愈嚴峻,愈應當靠改革破解難題。我們要圍繞改革的難點、痛點、熱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深化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改革。以企業的活力、市場的潛力、創新的動力,平衡、抵消、吸收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困難和壓力。

第二,持續深入擴大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部署,持續深入擴大開放,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讓中美經貿摩擦成為我國擴大開放和以開放促改革的契機,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准入限制,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通過高水平開放,使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使中國始終是外商雲集的投資熱土,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充滿活力的大市場。

第三,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全面深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開放與改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為開放創造體制基礎和內部條件,開放為改革提供全球視野和外部活力。改革任務重的領域,往往開放不夠;開放難度大的領域,常常是改革要解決的痼疾。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十分艱鉅,亟需對外開放這一強大動力助力。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建立健全開放與改革的聯動機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開放方案,加強內外聯動、上下聯動,以開放倒逼改革,倒逼產業升級與企業自強,煥發經濟社會整體活力。

總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外部環境明顯變化,但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所處的歷史機遇期並不會因此發生根本改變。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出發,以我為主把握戰略主動,將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內部動力,主動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高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研究員 馬建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