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元盛電子 中京電子的“小聰明”能否如願'

"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服務》吳微

隨著電子產業相關政策的出臺,電子芯片板塊無疑是今年市場的熱點。而在電子產業鏈分工中,印刷電路板無疑是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一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傳統PCB電路板已不再是市場的寵兒,市場對柔性的FPC板更為青睞。為了跟上技術與市場的需求,傳統PCB板廠商也在積極轉型,佈局更有市場前景的FPC市場,中京電子就是其中的一家。

中京電子在投資FPC產線失敗後,通過收購元盛電子成功切入了柔性電路板FPC產業鏈,而收購的標的元盛電子多次衝擊IPO失敗。中京電子為了完成收購,實現自己的FPC轉型夢又耍了哪些小手段呢?

上市不順的元盛電子

資料顯示元盛電子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撓性印製電路板(FPC)及其組件(FPCA)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主要用於汽車電子、攝像頭與可摺疊智能設備等,目前已成為頭京東方、歐菲光、伯恩、天馬等電子企業的重要供應商。

早在2010年9月,元盛電子第一次上會因業績增長不明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而被否。2016年元盛電子再次申報創業板,在2017年10月上會時,又因關聯交易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而被否。

在多次衝擊IPO失敗後,元盛電子原始股東失去了衝勁。在第二次IPO被否的隔年3月即2018年3月,上市公司中京電子就發佈了現金收購草案,擬現金收購元盛電子55%的股權,實現對元盛電子的控股,交易對價3.30億元,並在當年4月完成了交易,上市公司成功了合併了報表。從公開資料來看,在被中京電子收購後,元盛電子業績有所下滑。

先斬後奏,中京電子的“小聰明”

2019年5月,在中京電子完成現金收購元盛電子僅1年後,又公佈了發行股份、可轉債及現金的方式收購元盛電子剩餘45%的股權,同時募集資金擴大FPC生產線。此次交易對價2.7億元,同時發行可轉債募集2.4億元資金用於擴大生產。發行可轉債配套募集資金不是中京電子收購元盛電子的先決條件,但中京電子對元盛電子的收購卻費了一番功夫,整個收購方案設計的相當巧妙。

首先中京電子通過現金收購,實現對元盛電子的控股,然後再通過發行股份與現金的模式收購元盛電子剩餘股份。這樣操作既可以規避重大重組帶來的審核壓力,又可以早日將元盛電子合併報表,提升上市業績,無疑是一招先斬後奏之計。

此外,此次中京電子收購元盛電子剩餘45%的股權時,在會計處理上中京電子也做了一些改變。此次收購元盛電子少數股東股權,在會計處理上,溢價部分中京電子計入了資本公積,而非商譽中,從而減少了鉅額商譽帶給上市公司的不確定性。同時,在此次收購前上市公司已經是元盛電子的控股股東,此次收購的是少數股東股權,少數股東對公司已無主導權,故此次交易對手未做明確的業績承諾。

在中京電子在現金收購元盛電子55%股權時也費了一些功夫。中京電子未直接出資進行現金收購,而是由子公司中京科技成立基金,並作為基金的GP出資34.99%,再拉上出資65%的方正證券作為基金LP,共同收購了元盛電子55%的股權。

這樣操作,中京電子就可以利用少部分資金加槓桿來收購元盛電子55%的股權,而不用擔心影響公司的流動性。同時LP的出資也不會計入上市公司的負債中,影響上市公司的負債表。不過,據瞭解,一般基金的週期為“5+2”,最多7年基金就要進行清算,中京電子利用併購基金現金收購元盛電子,其實也是一種對未來流動性的透支。針對併購基金相關問題《投資者服務》也諮詢了中京電子董祕辦,對方未予回覆。

雖然在中京電子收購元盛電子的過程中,中京電子用了一些小技巧,但此次發行股份、現金及可轉債收購元盛電子剩餘股份最終還需要監管層的認可。中京電子在用“小聰明”的同時,或許也應該將精力放到有效整合現有資源,把企業做大做強上。(投資者服務出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